中国与核心通货膨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7:29:39

国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今年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上涨了8.7%,涨幅创12年来的最高水平。中国政府有理由担心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他们请专家研究讨论如何解决这一关键性问题,可不幸的是,这些所谓的专家提出的却并非什么好建议。
令人痛心的是,最近在北京结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就清楚地反映出了这一点。该论坛自200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每次为期三天,现已成为中国公开讨论政策的最重要平台之一。论坛被安排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后召开,为少数国内外学术界及商界精英与众多中国政府高层领导(甚至国务院总理)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了机会。
与会者大多认为,中国不应对最近的高通货膨胀率反应过度。他们的理由是,毕竟高通胀率很大程度上是由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所引起,此类价格反映出的“结构性”势力超出了国内宏观稳定政策的调控范围。该结论的一个关键前提是,无论是食品还是能源领域,最近的价格上涨都是全球势力不断增强的结果。于是,中国的通胀问题是“外部原因”导致的很快便成了惯常说辞。
表面上看,各项数据似乎证明这个结论是站得住脚的。如果除去食品,中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只有1.6%。也就是说,上述8.7%的通胀率中约有90%可以完全归因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如果把能源价格变化也剔除,那么核心通货膨胀率会降到1.1%。假设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涨势不断减缓、甚至出现价格下滑,于是专家们得出了如下结论:公众对中国通货膨胀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的担心有些杞人忧天了。结果就是,专家们敦促政府放弃实施进一步的宏观紧缩政策,比如货币政策。
这一幕我过去曾经见过。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当时我刚刚开始在华盛顿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Federal Reserve Board)担任经济师。今天的宏观经济状况在很多方面都与那时惊人的相似。当时,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在快速发展,引发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一边是厄尔尼诺在海上肆虐引起破坏性洋流,一边是陆地上农产品价格暴涨。当然还有1973年底的石油禁运,油价因此涨了三倍。听起来有些耳熟吧?
时任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主席的亚瑟•伯恩斯(Arthur Burns)认为Fed在反击外来势力的不断积聚上几乎是无能为力的。他将这些外来势力称为“特殊因素”──这些不会重复出现的态势必会逆转,通货膨胀自然也将放缓。他指示Fed的研究人员将所谓的“特殊因素”从CPI中剔除,关注于“更纯粹”的美国“实际”通货膨胀率数据。这是现代经济学实践中的一个黑暗时期,正是那时诞生了核心通货膨胀率这一概念。
伯恩斯的致命失误是让核心通货膨胀率成为了美国货币政策的指导,致使联邦基金利率远远低于总体通货膨胀率。结果导致短期实际利率成为负利率,进一步刺激了美国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不幸的是,伯恩斯并不仅仅将食品和能源这些“特殊因素”从CPI中除去了,他最后还剔除了一系列其他“导致失真的因素”,即房屋产权、旧车、移动房屋,甚至还有珠宝首饰,当然可以认为珠宝首饰价格上涨是因为国外因素将金价推高至每盎司850美元。
当时的Fed不但没有慎重考虑实际利率的概念,而且也没有认识到通货膨胀预期会对以后价格的上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物价与经通胀调整的工资之间的危险关系是造成工资-价格恶性循环的关键因素。持续时间越长,就越难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问问Fed前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就知道了,他最后不得不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19%,以遏制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
如果中国忽视了美国在通胀问题上最惨痛的政策教训,后果将难以想像。当然,眼下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限制了中国的猪肉供应。此外,50年来最严重的冰雪天气也使中国的能源价格出现了严重失真。
不过,无论是否存在特殊因素,都有理由担心中国的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了。新颁布的《劳动法》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而此时正值总体通胀水平不断加剧之际。有报导称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了特殊补助,帮助他们应对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工资和物价的同时上涨──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应该令任何央行将之视为通货膨胀预期上升的征兆并引起关注。对中国央行(PBOC)来说尤应如此,目前该行将1年期存款利率保持在4.1%,1年期贷款利率为7.5%,二者都远远低于总体通货膨胀率,让人不禁想起上世纪70年代伯恩斯和Fed实行的负利率。
去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超过11%,工业产值增加了近17%,面对仍旧处于“白热化”状态的中国经济,正确评估通胀危险已是迫在眉睫。经济过热只会使初显恶化态势的通胀预期进一步恶化。央行越早采取决定性的措施,情况就会越好。即便是在国外需求锐减可能导致中国出口增长减慢的时候,这一点依然无庸置疑。
我在今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听到的论调甚是耳熟。类似的建议曾令Fed在政策决策上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时间常常会令我们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过我不会忘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如今专家们给中国提出的建议和几十年前Fed采纳的建议如出一辙。我喜欢以史为鉴,只希望中国的领导人和决策者拥有智慧和勇气来避免重蹈覆辙。
Stephen S. Roach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区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