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与人类文明大势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0:05:17
时代精神与人类文明大势时代精神是一个在社会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孕育和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为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孕育而成的时代精神,全面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基本要素,具有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征、独特的本质和多维的表现:其核心是改革创新;其特征是与时俱进;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其表现是竞争意识与效率追求、开放意识与世界理念、自主意识与民主觉悟、法制意识与和谐取向。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支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强固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精神基础,着重于对历史的传承;时代精神则是精神导引,着重于对未来的拓展。时代精神的明确提出和大力张扬,充分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敏锐的时代意识,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人类文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适应人类文明大趋势的根本希望所在。把时代精神放到当今人类文明大潮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趋势中加以把握和定位,着眼于时代新变化和人类文明新发展不断丰富和弘扬时代精神的科学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的关键。
    
一、时代精神是时代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的精神概括和集中体现。顺应时代潮流建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种特有的时代精神,都需要铸造一种能够反映那个时代主题和时代要求的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时代精神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时代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在社会心理、群众情绪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反映,以整体性和普遍性的形式综合地表现了人们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是思想体系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为我们科学地认识、提炼和张扬时代精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今天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与当今人类文明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这一重大的问题,首先需要深入地搞清楚当今时代新变化的新特点及其对时代精神的新要求。
    
    当今时代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可以用“一个主题、一个潮流、四大趋势”加以概括。一个主题,即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深邃眼光观察世界,明确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战略思想。二十多年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这一主题正在向纵深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突出表现为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潮流。这一主题和潮流,集中表现为四大发展趋势,即:经济全球化愈益凸现,政治多极化不可阻挡,文化多元化方兴未艾,科技信息化突飞猛进。这“四化”,不断深化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人类文明进步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动力。同时,种种逆世界潮流而动的政治势力和社会思潮也一刻没有停止对和平、发展、合作大趋势的影响与干扰。在这种新的时代条件下和国际格局中,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拓展认识视野,站在现代人类文明大趋势的高起点上建构时代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个主题、一个潮流、四大趋势”的世界新格局和新特点表明,当今时代是百舸争流的时代,是多元变革的时代,也是锐意创新的时代。能否勇敢地推进改革创新,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增强自身实力、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关键因素。作为拥有十三多亿人口的大国,改革创新尤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而愈益深深地溶入民族的品格、行为和价值追求之中。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最鲜明特色是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活力源泉存在于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之中。改革创新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而愈益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正是在改革创新的历史大潮流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应运而生。这种时代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构成中华民族大步迈向现代人类文明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固精神支柱。
    
二、我们的时代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征和多维的表现。这种时代精神正在引领着中华民族大步走向当代人类文明
    
    时代精神是一个在社会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孕育和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为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孕育而成的时代精神,全面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基本要素,具有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征、独特的本质和多维的表现:
    
    ——其核心是改革创新;
    
    ——其特征是与时俱进;
    
    ——其本质是以人为本;
    
    ——其表现是竞争意识与效率追求、开放意识与世界理念、自主意识与民主觉悟、法制意识与和谐取向。
    
    竞争意识与效率追求是我们的时代精神的首要表现。我国新时期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主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把社会主义制度同现代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真正启动了当代中国走向世界文明的步伐。丰富多采而又坚定不移的改革大潮对当今中国精神领域的最大促进,莫过于在全民族激发起全新的竞争意识和效率追求。波澜壮阔的市场化改革把亿万人民从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生产的狭隘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人们挣脱了平均主义的精神桎梏,勇敢地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求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展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正是这种空前广泛的竞争意识和效率追求,成为当代中国跻身于当今人类文明之列的“原动力”。由于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还不够发达、不够成熟,如何把社会主义制度同现代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还是一个亟需进一步探索的历史性课题,因而在市场化改革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与社会进步趋势不相符合的观念与行为。但是毋庸置疑,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亿万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是历史性的进步,竞争意识与效率追求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主流。
    
    开放意识与世界理念是我们的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改革引发开放,改革促进开放,开放也是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从体制和制度的层面彻底打破了封闭保守僵化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真正地把当代中国推向了全球化市场,也真正地推向了当今人类文明大潮流。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不仅空前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而且历史性地促进了全社会成员思想观念的伟大变革。在当今中国,包括普通百姓在内,正在潜移默化地生长着一种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相适应的时代意识和世界理念,人们愈益习惯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世界的眼光改革和完善自己。人们的视野不仅瞄准国内市场,而且愈益投向国际市场,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乘改革开放之船勇敢地走出家门,走向世界,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创造财富,展示才能,也不断地提高着自我。这样一种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增添了崭新的内涵,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劲动力,是当代中国跻身世界文明强国之列的根本希望。
    
    自主意识与民主觉悟是我们的时代精神的有机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重大政治效应是对人的个性的张扬和主体性的尊重,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生长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重要生长基础。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沃土中孕育现代民主意识和民主觉悟,这不啻是当代中国最具时代性的思想观念变革。广大社会成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激发着一种独立意识、自我意识,乃至逐步上升为一种能力本位观念和民主政治诉求,尽管这种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能力本位观念还带有某种自发性,还比较粗糙,有可能转化为个人主义,但它毕竟是人的自我价值的自觉实现与张扬。在社会主义制度因素的决定和制约下,在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启发和引导下,这种自发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能力本位观念可以上升为自主意识和民主觉悟,从而与社会主义的政治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重要元素。
    
    法制意识与和谐取向是我们的时代精神的内在要素。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在本质上要求进一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和谐理念与和谐发展战略。这是当今人类文明进程的一种大趋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一种大方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积极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集中概括和展示了中华民族应当具有的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在市场化改革中激发出来的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和民主要求,正在逐步上升为现代民主法制观念,人们越来越重视法律对社会生活和个人权利的保障作用;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正在逐步整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人们对社会和谐的认同与参与正在有机地渗透进社会变革与发展之中。
    
    以上四个方面的精神变革和时代精神内涵,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改革创新;渗透着一种品格,这就是与时俱进;体现着一个本质,这就是以人为本。这样一种内涵丰富、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它以自己的科学内涵和特有魅力影响着世界,在当今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
    
三、时代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的动态过程。要把我们的时代精神放到更广阔的时代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中加以提炼和提升
    
    时代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态过程。总结和提炼时代精神,不仅要着眼于正在发生着的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而且要着眼于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新走向和新趋势,实现创新性、超前性的丰富和完善,充分发挥时代精神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引领和激励社会前进的巨大作用。
    
    处于人类现代文明大变革大发展中的中国,我们提炼和张扬时代精神,尤其需要密切关注时代的新变化和实践的新发展,把那些能够敏锐反映人类文明发展大趋势的社会变革与发展因素作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时代精神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地揭示了如何适应时代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时代精神的基本路径。
    
    首先,要密切关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给我们的时代精神带来的深刻影响。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是继19世纪上半叶的工业革命、20世纪下半叶的信息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世界现代文明潮流。当代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贸易自由化的迅速扩大、金融国际化的明显加快以及跨国投资的日趋加大。在这种经济全球化背后,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明乃至不同价值理念相互碰撞和竞争的过程。能否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果敢地参与全球化竞争,在竞争和比较中摒弃陈旧的思维定势、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成为能否增强社会主义生机与活力的一个关键问题。正是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的新的生长点。我们应当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历史性机遇,在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中不断赋予改革创新精神以鲜活的时代内涵,确保时代精神的时代生命力。
    
    其次,要密切关注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给我们的时代精神带来的深刻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霸争雄”的世界格局被彻底打破,整个世界进入多极化状态。无疑,这是当今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政治多极化一方面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和世界格局,一方面也带来了更为激烈的世界竞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既可以抓住政治多极化提供的难得机遇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同时我们也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这样一种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不仅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而且极其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乃至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政治多极化带来的复杂影响和正负效应,不断激发人们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以积极的思想观念创新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中不断增强时代精神的时代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三,要密切关注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给我们的时代精神带来的深刻影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进一步推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观念以不同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竞相表现,异彩纷呈,这其中既有能够引领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进步文化,也有种种逆社会进步潮流而动的文化糟粕,而且各种性质的文化形态往往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对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产生极其复杂的影响。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直接影响着社会成员精神世界的变化。在这样一种复杂的文化环境中,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文化开放战略,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文化自主发展战略。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吸纳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时代精神;一方面又要坚决抵制和防范各种腐朽文化和反动文化对我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着力建构文化防范和安全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时代精神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引领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作用。
    
    第四,要密切关注科技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给我们的时代精神带来的深刻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信息化是当今人类文明进步的第一推动力。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科技革命浪潮,空前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对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也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当前,科技革命浪潮仍然突飞猛进,突出表现为以网络技术作为载体的科技信息化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社会变革与社会发展,历史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其对社会精神领域的影响作用是任何其他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如何科学利用科技信息化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进一步推动思想观念的变革,丰富和发展能够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华民族跻身当今人类文明的时代精神,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构建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在这样一种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深入研究科技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其产生的思想政治效应,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吸纳人类现代思想文明成果,同时积极防止和消除某些腐朽文化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给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确保我们的时代精神既与时俱进又健康发展。
    
    第五,要密切关注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其给我们的时代精神带来的深刻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道路与形式问题,而且是解决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与发展问题。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这样一场伟大变革,所产生的思想观念变革效应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在市场化改革中,传统的思想观念经受检验,新生的思想观念竞相表现,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思想观念变革和发展的程度空前活跃与激烈。如何充分利用市场化改革所产生的积极的思想变革效应,同时积极防止和消除市场经济的某些自发性、功利性而带来的对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消极影响,成为亟待高度重视和深入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经济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经济结构多样化、社会结构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以至阶级阶层多样化的社会变革现实及其发展趋势,在多样化发展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特有内涵,使之更加贴近社会现实而又引领社会发展,引领中华民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步走向人类现代文明。
    
讲演者小传
    
    包心鉴
    
    1949年生,江苏淮阴人。现任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同时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长期从事政治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已出版《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等专著13部,在中央和省级报刊发表了大量论文。有11项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2篇论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 我们通过引进学习,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学习效应之高、学习效应之好。但是从人类历史进步的长河来看,一定是研发效应、研发收益高于学习效应、学习收益,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做研发。之所以人家愿意做研发,是因为在它的财务结构里,用于研发的开支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投资,并且是有高回报的投资。但在我们自己的财务结构里,本来利润空间就很小,还要再增加研发费用,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现在财务结构很难跨过这个转变的周期阶段;一旦跨过这个时间段,我们的企业发展肯定会不一样。
    
    大家知道,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以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用15年的时间将中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这个命题不论对国家的生存发展而言,还是在全球化格局下对过去发展模式的反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改革开放成就与发展模式反思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包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力增长、企业竞争力提高、中国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回到“以人为本”方面而言,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我更多想讲的是问题。现在我具体讲几个与技术创新等有关的问题。
    
    一是DVD付费。在2001年《中美知识产权双边协议》签定后,第二天,在荷兰鹿特丹港,就有深圳先科公司生产的DVD被查扣。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或者跟美国有直接双边协议之前,人家可能也没有直接约束我们的办法,但是既然签约了,采用了他们的核心产品,就必须技术付费。因此,谈判的结果是给3C联盟付费,每台DVD9美元,给6C联盟每台DVD付6美元。最近美国贸易委员会还在就DVD问题进行讨论,谈判中讨论是否多追加每台3美元。到现在为止,DVD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小了。这是非常典型的事件,可以看出自主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或者对产业生存竞争能力的影响。
    
    二是GSM手机标准。GSM标准是欧洲人出的标准。我们采用GSM标准就救活了诺基亚。本来诺基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不强的,企业已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中国市场一开放,表现为采用标准的开放,马上就救活了诺基亚。
    
    中国人现在下决心上自己的数字电视,这是对WTO规则深层思考的结果。WTO规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垄断,包括关税、配额和许可证等等,但是WTO偏偏保护以知识产权形式存在的技术垄断。因此,掌握标准的人,就掌握了话语权,实际上也就掌握了市场。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要出台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
    
    再来看产业技术快速发展的成本。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具有了很强竞争力。但是在我们的产业技术发展背后,我们也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我们可以以彩电为例。当年,我们在全国布下120多条生产线的时候,突然发现,彩电的关键零部件是彩管,因此再引进彩管生产线;当我们把彩管生产线布得差不多了,突然发现电子枪技术是关键;当我们把电子枪技术也引进之后,电视机已经背投化了;当我们再引进背投技术时,电视机已经平板化,即液晶化、等离子化了……这个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背后的成本非常高。现在中国电视机发展很快,全球范围内,30%的电视机是中国人生产的,但是在产业进步背后,所花费的成本之高也是惊人的。
    
2、大国经济要求自主创新
    
    中国是一个发展、转轨、开放经济中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大国。前年媒体曾经有过一场争论,讨论“四亿条裤子换一架空客飞机是否值得?”从经济学观点看,或者从整个国家的进步、发展意义上讲,毫无疑问,“四亿条裤子换一架空客飞机”还是要换。因为我们首先要参与分工,找到在分工关系中自己的位置,在“看懂”、“学会”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消化吸收创新。在加入世界市场分工体系的时候,只能从产业链的末端切入,然后朝产业链高端爬升。也就是在学习型创新的基础上,再走向自主创新。从企业行为上讲,首先是跟着巨人走,然后是与巨人并肩走,再到踩着巨人肩膀走的过程。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实际上,做四亿条裤子,只是简单地拿点加工费,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又没有品牌。我们只能在“看懂”和“学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吸收创新。
    
    对我们国家而言,研发投入还严重不足。2006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为2367亿元,占GDP的1.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5%。经过30年的引进后还是一味引进,如此的发展方式值得深思。在科研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上,外国大公司的比例可能是5%乃至8%。当然中国也有好的企业,比如华为,其规定企业的科研开发费用不得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8%,而实际上还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3、跳出专利陷阱,摆脱技术依赖
    
    在中国开放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实际上有明显的战略。如最近的“娃哈哈”和“达能”之争,可以说是我们的无知或者说无奈。有学者甚至认为,我们现在已经陷入开放的陷阱,因为我们今天在全世界贸易领域受起诉“知识产权侵权”和“反倾销”的案例很多。怎样看待跨国公司的行为?我们曾经提过“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资金”、“以市场换管理”等,最后换来的是一味的引进、购买,还是换来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的确,我们通过引进学习,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学习效应之高、学习效应之好。但是从人类历史进步的长河来看,一定是研发效应、研发收益高于学习效应、学习收益,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做研发。之所以人家愿意做研发,是因为在它的财务结构里,用于研发的开支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投资,并且是有高回报的投资。但在我们自己的财务结构里,本来利润空间就很小,还要再增加研发费用,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现在财务结构很难跨过这个转变的周期阶段;一旦跨过这个时间段,我们的企业发展肯定会不一样。
    
4、站在实践前沿,把握关键要素
    
    从长远利益看,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发展规律,都迫切要求我们努力创建自主创新型国家。国家竞争能力取决于城市竞争能力、企业竞争能力、技术与人才竞争能力,对于这些决定竞争能力的不同层次和内容,需要我们去发现关键要素,开发要素报酬的潜在价值。
    
    我们希望实现产学研结合,可是今天做企业的人论文写不好,学校里的人成天在图书馆里找课题,不熟悉实践前沿的困惑是什么。有报道说,中国的学者参与国际会议,有著名的“3S之说”:见了面“shake hands”(握手)和“have a smile”(微笑),然后坐下来就是“silence”(沉默),不说话了。我们的科研课题来自哪里?一定要来自实践,而不只是头脑里。不能够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被掌握前沿技术的人牵着鼻子走。我们的科研力量还要有分工。对于实践应用课题以及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国的学者负有使命。
    
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
    
1、创新方式的类型
    
    现在有种约定俗成的概括:第一,模仿性创新。实际上是学习效应问题。浙江有很多企业做得很好,首先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比如说浙江有19个产品是全球产量第一,小到喝饮料的吸管,据说每根吸管的利润是0.00001元。
    
    第二,集成性创新。在模仿性创新的基础上,就开始集成性创新。当今社会,我们最需要的是集成性创新,而集成创新的关键是管理。通常研究经济现象,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有一个经济现象没有研究透,就是协同经济,这是管理学科研究的问题。人们常说,水桶注水能力取决于最短木板的长度。展开而言,不仅是长度问题,还有材质问题、箍桶的技术问题,我觉得这就是集成创新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企业家集成创新的舞台可能更大。
    
    第三,原创性创新。即发现与发明效应。这里不做更多解释。
    
2、创新的路径
    
    现在的创新有两类:一类是常规发展路径,另一类叫跨越式发展路径。我们喜欢跨越式发展,现在的企业管理就非常推崇“颠覆型创新”。其实这里面有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地方。
    
    所谓常规发展,就是自我积累式成长。而跨越式发展则是超常规、跳跃式成长。王选的激光汉字照排系统,现在全球中文报纸的激光照排系统中90%采用了北大方正技术。这种跨越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必然有一个累积过程。我们不应该过分推崇跨越式,或者过分推崇完全否定原来形式的颠覆型创新。
    
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工
    
1、企业是实现自主创新的主体
    
    这个问题似乎无须更多讨论,似乎已成共识。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真正解决。为什么企业是实现自主创新的主体?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
    
    市场发现需求信息,需求激发创造。市场是企业竞争博弈的场所,问题在于企业自身是否重视市场。市场发现了需求信息,需求激发了创造。创新是要有市场的,没有市场的创新只是用来评奖的。
    
    市场容纳竞争博弈,竞争激发创新。因为受到对手和同行的刺激,所以竞争激发创新。比如可乐,麦当劳肯定和可口可乐合作,肯德基一定是和百事可乐合作,这叫结伴竞争。这种竞争关系改变了全社会的商业生态。本来说同行是冤家,把对手打死,现在是对手好我更好。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在市场中培养竞争合作关系,实现创新?今天我们的产业集中度还不够,企业还很小,每个企业所提取的科研经费很少,所以我们提倡技术战略联盟,把每个企业的钱联合在一起,那可能就是很多的钱,同时也减少了重复投资。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前面讲的DVD解码技术就是通过联合开发成功的。在高新技术领域,开发风险太大了,通过联盟方式可以分散风险。我们的企业要看到这一点,不要只想着把对手打倒;什么时候考虑考虑和对手也联合起来。
    
2、政府应有所作为
    
    首先,从WTO规则的技术壁垒看。我国政府已经明确要研发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并且原则性地颁布了一个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框架。我们也下决心要搞一个手机3G标准,大家都在争所谓的TD-SCDMA技术,这实际上是保护了中国市场。所以我们要研究今天的市场,在这些领域里,要勇敢地喊出“我们要搞自己的标准了”。这是对技术标准的掌握。
    
    其次,政府行为如何与企业行为相匹配?在科研投入规模、科研立项方式、科研成果评价激励、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科研市场秩序维护、科研专利制度创新、社会创新文化培育等方面,我们整个社会的科研体制很多地方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比如科研资金的投放,在面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比例结构、科研项目立题、项目管理等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创新。
    
    再次,政府在区域协调方面大有可为。比如产业结构之间的雷同现象,所谓“同而不和”,造成全社会资源重复配置,需要我们走整合和产业分工的道路,在这些方面政府责任重大。
    
    从政府的采购行为看,我们的很多采购行为其实是不合理的。当年韩国政府规定政府采购一定要采购国产货,韩国政府官员坐的车都是“现代”。我们今天似乎成了万国博览会的汽车加工厂,这是值得检讨的问题。
    
3、积极培育社会中介组织
    
    我们现在社会上的中介组织严重不足,而且很多中介组织缺乏自律。
    
    我们几乎所有的协会组织都是政府职能的延伸,都是政府官员退居二线后的庇护所。就此而言,我很佩服温州商会,温州商会是真正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行业自律组织。从打火机应诉到温州皮鞋在西班牙被烧等事件中的表现而言,温州商会是一流的,市场行为非常规范。
    
    信息技术服务机构作为中介组织,作用也很重要。比如全国牙防组织本来是个子虚乌有的机构,是某企业做广告弄出来的。看来,正规中介机构没有发育起来,旁门左道就出来了。此外,中介组织还包括成果转化中介机构、金融服务机构和法律财务服务机构等。
    
    我们的企业是否需要这些中介机构?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认识严重不足。
    
4、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愿望
    
    在座的大学生们是不是愿意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我在上海参加再就业志愿团工作的时候,看到2001、2002年主要是下岗工人问题,而现在主要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愿意出来自己创业,是社会进步的反映。现在大学生就业率不高,反映了我们自主就业、自主创业的意愿不足。把就业变成创业,那就伟大了,是一个民族力量的体现。大学生都愿意自主创业的话,我们民族的创造力会更强。
    
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1、制约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七大要素
    
    中国企业联合会曾经做过大范围的《中国企业500强科技自主创新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把制约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因素归纳为七大要素。
    
    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我们政府在制订《科技发展纲要》的时候,如何考虑企业的位置,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政府与企业和市场之间如何分工合作,就政府工作而言,科委和经委又怎样分工?这些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好。企业是创新的平台,最终要以企业为主体。
    
    激励制约机制不完善,高素质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在美国没有职务发明的专利,只有个人专利,在日本有职务和非职务发明的专利,在中国也有职务和非职务发明专利之分。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专利申请周期很长,影响了后续产业化的节奏。
    
    缺乏创新的社会氛围,技术市场不健全。我们社会有一个不好的传统文化,就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种观念实际上不鼓励创新,而鼓励大家因循守旧,表现为一种相对封闭的开发体系。
    
    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相关政策环境不完善。比如软件产业既不是第二产业,也不是第三产业,所以既不能享受第二产业的优惠政策,也不能享受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这说明传统的管理体制、规则、标准出了问题,直接制约了软件产业的发展。
    
    此外,近半数企业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多数企业认为产学研缺乏沟通;我国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还有限。
    
2、企业生存状态的缺陷
    
    检讨一下我们企业的生存方式,可以发现,我们企业的生存状态有缺陷,表现为缺乏问题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开拓意识和危机意识。现在国有企业碰到很多发展瓶颈,发展不好,因为好多企业不是真正按照企业规律在做。没有危机意识,认为出现问题就是在给企业抹黑,那么我们的企业怎么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发现新的生产要素呢?
    
    按照杰克·韦尔奇的说法,做企业就是在创新商业模式。他在GE公司的十多年,把一个百年老店整治得青春焕发。他为了物色接班人,考察了六年,最后把位置让给了伊梅尔特。韦尔奇卸任的时候,整个集团利润的70%是财务公司创造的。整个企业资本运作、购并、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在财务公司。这才是企业家。
    
3、发现开发“默会知识”,提升战略驾驭能力
    
    我们要发现新的生产要素,开发“默会知识”。所谓“默会知识”指核心竞争能力。什么是核心竞争能力呢?就是让人家看不懂,学不会。退一步说看得懂,也很难学会。再退一步话说就是看得懂学得会,也要花很长时间学习。这样的企业在市场上才能领先,才能有研发效应的高回报。所以要发现新要素,发现人家看不懂的东西。
    
    其中的关键是战略驾驭能力。做企业要做到什么境界?企业通常有自己的规划。规划是以今天的能力想明天做什么;战略是明天会怎么样,今天做什么准备。两者完全不一样。明天会怎样是由很多外界因素决定的,今天须做准备。可是我们很多企业缺乏战略意识。韦尔奇就有战略意识。他看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看到全球化的产业结构重组趋势,所以重点加强了财务公司在全球范围产业重组的调研和产业重组的决策。
    
4、善于发现关键要素,推进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管理学有一句话: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关键要素。
    
    集成性创新,主要的实现途径是经营模式的创新。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让墙壁赚钱”的故事,也就是纽约钻石交易所设立的故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全球经济危机时,在纽约有一幢老楼,是个没有客人的闲置宾馆。这时来了一个年事已高的南非钻石商人,他拄着拐杖一层层地往上走,最后他发布一条指令:二到四层走廊两边可镂空的都镂空,改成钻石陈列橱窗,把宾馆改成钻石交易所。这样宾馆的入住率就上去了。这一管理学上的案例就是:让墙壁赚钱。实际上他发现了新的生产要素,把这一生产要素整合到原有的生产要素上,原有的要素就被激活了。
    
5、善于处理产业化节奏,将要素转化为收益能力
    
    我特别强调集成创新,强调管理经营创新,强调发现新生产要素。集成要有新东西才有意义,老的东西集来集去,生产要素没改变。要善于处理产业化节奏,将要素转化为收益能力。
    
    泰森咬了霍利菲尔德的耳朵。媒体就大幅报道了。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了耳朵缺角的巧克力,之后大家都“咬耳朵”。
    
    再如“9·11”后的纪念T恤。“9·11”以后,美国市场上就出现了纪念T恤,正面是雄伟的世贸双塔,背面是被炸的狼烟滚滚的图案。很多美国人抢着买,买来是藏的,不是穿的。这就是善于发现要素,也许这种生产要素有生命周期。
    
    这实质上也就是人文知识创意。不要以为创新只在自然科学中,只在企业产品创新中;从经营、管理和产业规律看,社会科学知识非常重要,它大大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各行各业都要学学产业结构规律、市场竞争规律,都要按规律办事。
    
6、善于集成各类要素,实现综合创新
    
    在创新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因此就有了集成创新如何实现综合创新的问题。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集成者角色。企业家可集成的因素太多了,比如商号、商标。
    
    企业家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是创新。当然,创新的产品怎样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又是一个学问。规模、范围、技术、工艺、竞争、合作、行情、舆论等等都是企业家应该关注的因素,都是创新的因素。企业生存方式上的创新是实现根本创新的根基。
    
    在座的大学生是否愿意自己出来做企业?我鼓励大家多向比尔·盖茨、盛田昭夫等大学没有毕业就出来做企业的成功企业家学习。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了优秀企业家的素质。在座的同学们要培育这种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
    
讲演者小传
    
张晖明
    
    1956年7月生,江苏南通人。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科学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副理事长、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技术进步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城市经济发展与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主持省部以上科研项目十多项和多家公司改制或发展战略设计,先后获省部以上科研奖七项,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教师奖、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组织奖等奖项。有著作《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国有资本存量结构调整研究》、《企业技术进步与跨越式发展》等;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