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不缺流动性 吴晓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4:33:59
中国资本市场不缺流动性 吴晓灵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资本市场一点都不缺流动性,缺的是信心,缺的是好的企业供应,缺的是不同质的市场主体。我们的股市如果能够在市场主体的培育上、上市公司的培育上、多种金融工具的培育上多下一点功夫的话,我们的股市是前途无量的。”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日前参加的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和华安基金一起举办的中欧华安锐智沙龙活动中如此表示。
    吴晓灵首先阐述了流动性的三个层次。她认为流动性的第一个层次是银行间流动性,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头寸。第二个是社会的流动性,就是社会购买力,也就是广义货币M2。第三个层次是市场的流动性,就是资产变现的能力。
    吴晓灵表示,流动性的第一个层面是银行间的流动性,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中的流动性概念。中央银行在调控流动性的时候,指的是商业银行可支配的自由储备的存款及超额准备金。央行通过调控银行超额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贷款的发放能力和货币的创造能力。因而中央银行在进行流动性管理的时候,主要要控制商业银行货币的创造能力和贷款的发放能力。
    流动性的第二个层次是社会流动性。
    吴晓灵认为,社会流动性是指企业、居民、政府所有的货币量。社会流动性管理主要是控制货币供应的创造。货币政策管总量,就是要把货币供应控制在市场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之内。在现有的货币总量内,企业、居民、政府各自会获得多少货币,由国民经济运行和国民收入分配机制所决定。“更多的是由我们国家的体制和财政政策所决定。”
市场流动性的管理是流动性的第三个层面,市场流动性是指资产变现的能力。吴晓灵表示,从雷曼兄弟倒台那一刻起全球流动性戛然而止。她认为,事实上,当时的货币并没有减少,问题在于只要一个金融机构出了问题,市场上对资产做不出价格判断,或者是给不出价格,或者是有行无市的时候,就出现了社会的流动性危机。其实并不是社会的购买力减少,而是市场没有信心。
    吴晓灵最后表示,后危机时代的流动性管理,应该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当中,而不是更多地分析央行今天卖了多少央票、明天收回多少央票作为股市波动的依据。中央银行是个宏观工具,所要调控的是社会货币供应量。(记者 徐婧婧 编辑 张亦文)
让钱"生"出最多的钱 休假与理财两不误
今年国庆、中秋超长黄金周,沪深两市将连续休市8天,投资者怎样打理手中闲置资金,能让休假、理财两不误呢?本报请来多位理财师,为您指点几招。
    7天通知存款
    利息超活期2倍多
    黄金周期间,与其让资金在银行存活期,不妨选个人通知存款,目前,各大银行的一天通知存款年利率大多为0.81%,七天通知存款年利率为1.35%,均远高于活期存款0.36%的年利率。且其存款期限不受限制,如需用钱,只需提前1天或7天向银行通知约定取款。
    比如,将100万元闲置资金办理通知存款,约定7天后取款,则7天后所得利息为100万元×1.35%÷365×7=258.9元;如存7天活期,7天后所得利息为100万元×0.36%÷365×7=69元。前者所得利息是后者的2倍多。
    提醒:通知存款的起存门槛一般是5万元人民币,7天通知存款的计息周期为7天,存够7天或它的整数倍才能享受1.71%的利息,如不到7天就支取,仍按活期利息计算。
    超短期理财产品
    大额投资者首选
    针对股市在超长黄金周期间休市8天的空档期,近期不少银行都推出超短期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从股市暂时撤出的闲散资金。
    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目前均有投资期在7-15天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发售,预期年收益率多在1.5%至1.8%之间。
    记者算了一笔账:如购买一款100万元7天理财产品,按其预期年收益率1.5%计算,到期后收益为287.67元,而同期活期存款的利息,只有69.04元,两者相差218.63元。
    提醒:对快进快出的大额投资者而言,超短期理财产品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投入的资金量较小,7天所得利息不多,投资这类产品意义并不大。
    根据往年经验,把资金拿去申购货币基金,也是黄金周期间一个不错的理财妙招,目前,货币市场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3%以上。
    货币市场基金申购和赎回一般都没有费用,天天计息,月月分红。另外,货币市场基金的赎回大多只需1-2个工作日,部分银行甚至提供T+0赎回,保证了资金的流动性,非常方便。
    不过,基金公司通常会在长假来临前的1至2个工作日暂停货币基金的申购,如果你打算投资,最好事先咨询有关货币基金公司的客服,或关注基金公司的公告,早做打算。
    提醒:申购货币基金之前,也不妨考虑下长假之后的新股申购时间表。有的货币基金到账是T+2,即资金到账户是在申购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如果考虑不周,会错失长假后申购新股的机会。
    外汇
    黄金周里也能炒
    黄金周假期里,股市休市,但汇市不会休市,炒不成股可以炒汇。
    目前,银行的外汇币种主要有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等十几种,而且门槛不高,市民在长假里可适当予以关注。个人网上银行外汇买卖即时交易时间,一般为周一早上7点到周六凌晨4点。
    外汇可双向交易,对同一个货币如果看涨即可买入,看跌即可卖出。另外,外汇市场的高交易量和流动性大大降低了买卖的差价,是短线投资者的较佳选择。
    提醒: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外汇市场的相关性和波动性越来越强,当前外汇市场投资方向的判断难度也变大了。
    黄金
    金价过千有利可图
    国际黄金市场交易,也不受"十一"假期的影响。9月以来,金价强势上涨,目前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已突破千元雄关,昨日已冲上1010美元/盎司。
    目前钞金的方式不少,以纸黄金为例,它一般采用做市商制度,投资者在买入或卖出黄金时,不用考虑是否有卖家或者买家,直接按照银行给出的价格就可买进卖出,交易时间达到周一至周五24小时交易。 (符樱)
吴晓灵:央行短期调控不构成股市波动原因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昨日在“中欧—华安锐智沙龙”上表示,央行的短期调控措施不应成为股市波动的主要原因,中国的资本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缺乏的是信心和好的企业,股市发展需要培育多样化的市场主体和金融工具。
    吴晓灵认为,中国储蓄存款25万亿,全部存款共40多万亿,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足,但缺的是不同质的市场主体。因而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关键在于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央行的宏观调控,不管是收紧或放松,都是为市场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所以,央行的宏观调控不是股市波动的理由。但中国股市如果能够在市场主体的培育上、上市公司的培育上、多种金融工具的培育上多下工夫,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吴晓灵指出,央行的货币调控有个中介目标,并通过动用多种工具来实现这个中介目标。央行在M2目标不变时调控超额储备率和基础货币,不影响货币政策的取向。
    吴晓灵称,上半年M2的增长最高达到了28.5%,而年初制定的M2增长目标是17%,现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年初的目标。而到了8月份M2增长28%,GDP增长约为7%,利率还是负的。货币供应几乎是经济增长的3倍至4倍,适当地控制一下货币供应,是正常操作。
    此外,吴晓灵强调,针对社会上公认当前贷款太多的问题,监管当局认为商业银行放松了谨慎经营原则,而银监会也提出要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记者 韦小敏 张 哲)
专访吴晓灵:关注当前信贷的增长趋势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获显著成效 货币信贷过度投放会带来隐患
    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中国货币政策走向受到极大关注。中央再度提出,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原因何在?随着股市和房市的升温,货币政策的执行是否需更加谨慎?在我国现有贷款结构制约下,货币政策转型如何把握“度”? 本报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
    经济下滑主要成因在国内
    问: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下滑主因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吴晓灵:中国没有发生经济危机,也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速度的下滑,是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合理、需要自我调整的必然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只不过是促使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得快一点而已。
    问:面对经济下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运而生,由此对我国信贷市场有何影响?
    吴晓灵: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为打消通货紧缩的预期,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对的,也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中国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国外的金融机构受了极大创伤,商业银行不敢放款,中央银行不得不代替商业银行向社会直接提供信贷。而我国的金融机构有极大的贷款冲动,上半年的贷款额激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适度宽松不是“放纵”
    问: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目前是否适度?
    吴晓灵:中国的中央银行绝对不能采取和国外中央银行同样的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要正确理解和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年初国务院确立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贷款增长5万亿元以上的目标,相对于8%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4%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是一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上半年我国货币供应量(M2)增长28.5%,贷款增长7.37万亿元。可见信贷已经呈现过度增长的趋势。
问:信贷过度增长,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吴晓灵:如果不采取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的措施,将埋下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从2003年至2007年来看,商业银行上半年的贷款量基本占全年的60%至70%,5年平均下来是65.5%。依照这个比例,今年的信贷总量将达到11.1万亿元,全年的贷款增长幅度将达35%以上。
    这样高速的信贷增长,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尽管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商品价格一时上不去,但这些钱不买商品,就可以买房子和股票。股市和房市的热度,大家都已经感觉到了。房市只有自住需求上来了才是健康的,而报纸报道房市中大部分是投资需求。大多数老百姓苦于房价太高买不起房,但房价还在上升。
    我国经济并没有彻底走出“低增长”的状况,企业利润还在下降,只不过降幅缩小,股市上涨的基础应是企业利润,目前的股市快速上涨没有基础。如果全年放出来11万亿元的贷款,会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把握机会控制货币投放
    问: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如何控制货币投放的?
    吴晓灵:美、欧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加大基础货币投放,替补商业银行信贷的不足。这些操作是短期的,按周、月,最多三个月买入票据和社会上的金融资产,世界主要国家中央银行都在考虑寻找恰当的时点,改变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寻找退出的时机。
    问:我国现有的贷款结构,对货币政策转型有何影响?
    吴晓灵:我国现有的贷款结构,是不利于货币政策转型的。我国信贷结构中,目前中长期贷款占比达到51%,长期贷款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不继续增加贷款供应,必然有一批项目要断掉资金链,成为烂尾工程;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投放货币,就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现在已经处于两难状态,如果我们不尽早统一思想认识,尽早采取措施,就会错失良机。
    中国经济确实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绝对不能依靠信贷冲抵解决问题,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能够对国民经济作出贡献,过度投放的货币信贷对社会而言不是福音。
吴晓灵:要正确理解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最新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刊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的短文说,要正确理解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吴晓灵在文中说,当前中外经济金融形势不同,对货币政策的选择也应该不同。中国没有发生经济危机,也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速度的下滑,是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合理、需要自我调整的必然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只不过是促使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得快一点而已。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打消通货紧缩的预期,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对的,也已取得了成效。但是,中国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国外的金融机构受了极大创伤,商业银行不敢放款,中央银行不得不代替商业银行来向社会直接提供信贷。而我国的金融机构有极大的贷款冲动,上半年的贷款额激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中国的中央银行绝对不能采取和国外的中央银行同样的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要正确地理解和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年初国务院确立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贷款增长5万亿元以上的目标,相对于8%的GDP增长和4%的CPI增长是一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今年上半年执行结果M2增长28.5%,贷款增长7.37万亿元。如果不采取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的措施,将埋下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从2003年至2007年来看,商业银行上半年的贷款量基本占全年的60%至70%,五年平均下来是65.5%。依照这个比例,今年的信贷总量将达到11.1万亿元,全年的贷款增长幅度将达35%以上。这样高速的信贷增长,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尽管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商品价格一时上不去,但这些钱不买商品,就可以买房子和股票。股市和房市的热度,大家都已经感觉到了。房市只有自助需求上来了才是健康的,而报纸报导房市中大部分是投资需求。大多数老百姓苦于房价太高买不起房,但房价还在上升。我国经济并没有彻底走出“低增长”的状况,企业利润还是下降,只不过降幅缩小,股市上涨的基础应是企业利润,目前的股市快速上涨没有基础。如果全年放出来11万亿元的贷款,会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另外,我国现有贷款结构,是不利于货币政策转型的。美、欧央行实行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加大基础货币投放,替补商业银行信贷的不足。这些操作是短期的,按周、月,最多三个月买入票据和社会上的金融资产,世界主要国家中央银行都在考虑寻找恰当的时点,改变目前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寻找退出的时机。而我国创造货币的,不是中央银行的短期操作,是商业银行的长期投入。目前中长期贷款占比达到51%,长期贷款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不继续增加贷款供应,必然有一批项目要断掉资金链,成为烂尾工程;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投放货币,就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现在已经处于两难状态,如果我们不尽早统一思想认识,尽早采取措施,就会错失良机。  
    中国经济确实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绝对不能依靠信贷冲抵,适度的货币信贷能够给国民经济作出贡献,过度的货币信贷投放对社会而言不是福音。
左晓蕾:从三个关键词细察央行货币政策思路
“微调”与“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完全一致的。收回经济运行中多余货币的“微调”,正是为了使“过度宽松”向“适度宽松”靠拢和回归。而“动态调整”将建立货币政策渐进调整的预期,经济形势不会在某一“时点”出现通胀突然爆发的“拐点”,动态货币管理是可以把通胀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的。    
    央行《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最引人关注的是货币政策的“新”思路。这是自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以来,央行第一次提出“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 的货币政策思路。笔者认为,对新思路中的关键词——“微调”,“动态”和“市场化”作些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更有意义的是,细读这些关键词,还能加深对货币政策实施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的进一步认识,避免因为“误读”而引发“误导”。
    关键词之一:“微调”
    “微调”首先就是要“调”,而不是“方向性”的转变。实际上,货币政策不可能在经济增长没有完全稳定之前改变取向。只是现行的实施“状态”将会有所调整。根据《报告》发布的相关数据,我们也看到了“调”的必要性。
    根据《报告》发布的数据,上半年货币增长有过度宽松的成分。 货币供应增长的指标M2,6月同比达到28.5%。如果全年经济增长8%,加上全年通胀水平以2%的平均增长计算,在适度宽松的意义上, M2有15%左右的增长水平就足够了。换句话说,正常的经济运行不需要如此多的货币。
    值得指出的是,“微调”与“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完全一致的。“过度宽松”偏离了“适度宽松”的政策范畴,收回经济运行中多余的货币的“微调”,正是为了使“过度宽松”向“适度宽松”靠拢和回归。“微调”正是为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微调”还意味着不会大动干戈。可能动用的货币工具,应该是结果比较确定,针对性较强,目标取向比较清晰的手段和方式。比如正回购央票,发放定向票据,信贷的“窗口”指导等,规模和力度都应该在温和范围之内。
    关键词之二:“动态”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深入理解。
    首先,“动态”意味着货币政策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适时调整。经济是“动态变化”的,货币政策当然也该“动态调整”。货币政策适应经济形势变化的适时调整,能使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能加强货币政策决策的灵活性,弹性和科学性。这对于经济形势的稳定,非常重要
   其次,“动态”有渐进调整的含义。在讨论通胀形势和货币政策变化的问题时,由于对通胀的认识存在一些判断上的误区,导致对货币政策实施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往往讨论货币政策的变化何时出现“拐点”和“转向”,如何“退出”。这种静态思维方式,直接结果就是围绕对“时点”的不断猜测,不断引发经济中一些敏感部分,甚至演化成为对“时点”投机。近期楼市和股市的起落,正与在“似是而非”的通胀预期下,对货币政策的“时点投机”有关。
    实际上,货币政策一般不会采取“突变”的方式,“突变”不符合货币政策的实施原则和规律,除非经济形势发生“突变”。对一般经济周期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某些“过度偏离”的现象,货币政策通常采取渐进温和的方式调整。“动态微调”正进一步强调了货币政策的这种渐进平稳操作的一般原则性思路,以期引导市场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货币政策的原理机制,引导那些寻找政策的“拐点”,“转向”和“退出”时点的静态思维方式的转变。笔者以为,这或许还可能有平和一些投机货币政策的心态的作用。
    另外,“动态调整”的宣示将发挥货币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的作用。第一个引导的预期是,建立货币政策将渐进调整的预期。当前货币政策不会采取“一步到位”和“突然袭击”的方式,吸收“多余”的货币,不存在货币政策“退出”的静态时点;第二个引导的预期是,通胀上升也是一个过程,经济形势不会在某一“时点”出现通胀突然爆发的“拐点”,只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动态货币管理是可以把通货膨胀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的。
    货币政策引导“预期”,对于稳定经济非常重要。在经济活动中,“可预期”,意味着经济运行平稳,“不可预期”,意味着经济运行非常不确定。关键词“动态”传递了货币政策所引导的预期,因此对于稳定经济运行是非常“关键”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将会呈现稳定调整的态势,但从中长期来说,“动态微调”应是货币政策的常态。
    关键词之三:“市场化”
    “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的表达比较含糊。央行实施货币政策一般可动用的政策工具是三板斧: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中国的央行还有另外两招,信贷额度管理和窗口指导。在这些中外央行的货币工具之中,属于“市场化”的工具,严格意义上应该只有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所以,笔者认为,下半年如果形势变化,不排除央行微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事实上,从政策影响的角度看,调整存款准备金的效果与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定向票据发行,对市场流动性规模的影响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存贷比上的差异。另外,央行也可能通过更灵活公开市场操作,引导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向更市场化的方向变化。这也可能成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时机。
    不过,调整基准利率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对企业投资,消费信贷,资金成本,对经济活动的各参与主体都有直接影响。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仍然在稳定的过程中,民间投资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国际经济形势也没有根本好转,国际资本流入则在增加。在这样的国内外大环境下,央行对于可能牵一发动全身的利率调整,会比较审慎。从“微调”的基调来分析,笔者的判断是,只要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发生重大突变,利率调整的概率就不大。
    (左晓蕾/文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印度专家看新中国60年
印度公共政策选择中心主任、前财长顾问、经济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莫汉·古鲁斯瓦米即将出版一本新书《追赶中国龙》。他告诉记者,他计划将此书送给印度每位国会议员,使他们能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得到解决印度发展问题的启示和借鉴。
    “应派上千名政治家去中国”
    莫汉说,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像中国这样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保持这么高增长速度的国家,无论日本还是亚洲四小龙都没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验证了中国领导人的远见和高瞻远瞩。同时中国的崛起是以不侵略和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为特点的,中国的和平崛起是这个世纪最为重要的事件,将极大地改变世界格局。
    他认为,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给中国带来了政府管理体制和思想上的重要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有重要影响。中国政府对社会的控制一直延伸到街道和村一级,与印度政府管理相比更有效率,在如提高识字率、普及学校、水电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体系方面都取得了值得印度学习的成就。“在中国你随便丢垃圾,会有‘单位’出面来管理,印度很多村庄基本的水电都难以保障,村级的政府基本不作为。”
    同时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民众思想中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应对问题的方式更为“理性化”。“印度很大一部分农村民众仍然从内心相信‘神’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虽然中国曾经走过一些弯路,但也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尤其从1979年邓小平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外国直接投资涌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基地,占世界制造业总量的9%。同时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公交系统更为便利,商店更多,商品种类极大丰富。中国的发展证明了大量引进外资可以成功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改变人民的生活,“这是对印度政治中仍然存在的反对引进外资和反全球化思潮的有力还击。”
 莫汉认为,印度虽然从9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近几年取得了连续9%的高增长速度,中产阶级人数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占人口总数60%到70%的农民仍然缺乏基本的水、电、卫生设施保障和学校,整体发展比中国落后20年。“印度应该每年派上千名政治家去中国,学习有效率的管理、学习如何修建道路、发展制造业、提高识字率和增加公共卫生供给。”
    “必须借鉴中国工业化模式”
    他在这本书中分析了印度与中国差距的具体规模,认为印度必须借鉴中国快速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跻身大国行列。
    他认为,自1978年起北京的决策者推行“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开始了被世界银行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削减贫困过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借鉴了东亚国家的模式,即由出口拉动、以制造业为先导,推进工业化进程,但在规模上显著放大。2000年以来,中国在跨界贸易和投资领域非常活跃,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市场结构,是美国和西方经济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已处于该地区制造业的中枢地位。相比之下,印度制造业发展落后,基本把自己排除在外。
    近年来,中印两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多数劳动人口都靠农业养活,人均收入仍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低得多,甚至也低于大多数拉丁美洲和东盟国家。印度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实事求是地讲,印度消除贫困的任务非常艰巨,而中国的经验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
    他说,中国还有很多其他值得印度学习的地方,希望他所做的比较研究能够帮助印度更好地设定自己的参考目标。“如果印度的决策者不能有效解决至关重要的发展目标问题,印度追求大国地位将是一句空话。”
“掌握管理和民主的平衡”
    对于西方一些学者认为民主制度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优势,他认为,事实上民主制度在目前这个阶段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反而更多地表现出拖累发展的副作用,因为一方面民主决策速度较慢,另一方面很多政治家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在竞选中连任,而不是像中国政治领导人那样投入更多精力关注发展。
    莫汉同时提到,虽然中国的制度利于经济迅速发展,但目前发展中积累的社会矛盾,未来需要通过民主的方式协调,才能保证继续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国从管理走向民主,而印度经济发展要求印度从民主走向管理。两个国家都需要探索如何掌握管理和民主之间的平衡。” (本网驻新德里记者 毛晓晓) (编辑:陶志彭)
印度谋求全面提升印俄战略关系
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2日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5天的国事访问。帕蒂尔已分别与梅德韦杰夫总统和普京总理举行了会谈。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总统此次访俄意在全面推动两国的能源合作,更新和提升两国的双边关系。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印度之间的战略关系并未受到丝毫影响,2008年和2009年,两国分别举办
    “俄罗斯国家年”和“印度国家年”活动。帕蒂尔到访是俄罗斯“印度国家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去年年底梅德韦杰夫总统首次访印的回访。帕蒂尔总统称,“印度把俄罗斯看作是久经考验的可靠朋友。”而梅德韦杰夫则回应说,“发展对印关系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点之一。”
    目前,俄印两国已不局限于原有的双边合作,而是更多利用多边合作机制强化双边合作。梅德韦杰夫和印度总理辛格出席了今年6月在叶卡捷琳堡举行的“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和其他许多场合也进行了多次广泛的接触,这种多边合作实际上扩大了两国间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呼应。
    然而,俄印的双边经济关系却进展缓慢。尽管两国贸易额不断增长,但绝对数额相对偏低。俄印两国贸易额到去年才突破70亿美元,两国的经济合作主要集中在建造核电站、航天以及军火贸易方面,但在民用工业和农业方面的合作并不多。因此,印度总统着实希望通过强化与俄罗斯的经济和能源合作,全面提升战略关系。
    美国总统奥巴马执政以来,确定了在全球安全、人类发展、经济活动、科学技术等四领域拓展和深化与印度的战略合作,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7月访印时签署了美印有关国防、太空和科技合作的三项协议。美国军火商已开始向印度供应先进武器,不断蚕食俄罗斯的传统重要军火市场。本来相对单纯的印俄关系掺杂了越来越多的美国因素,使得俄罗斯感到与印度交往不再可以“随心所欲”,更不能颐指气使。虽然印度始终坚持独立的对外政策,但由于美国不断加大对印度的政治扶持和利益诱惑,使得印度的外交天平更多地向美国倾斜。而此次印度总统访俄,实际上是争取通过经济合作带动两国多少有些停滞的军事和战略合作,进而更新两国的战略关系,形成“印美”、“印俄”关系的相对平衡。 (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
种菜种得好,说明有头脑;种菜种得精,说明思路清;半夜偷菜忙,定是工作狂;种菜算的细,说明懂经济;偷菜偷不怕,胆子肯定大;偷了不吱声,说明城府深;被偷还种菜,提拔要加快;狗咬不投降,竞争意识强;被抓不撞墙,一定是栋梁  。中国推出多项突破性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新华网广州9月22日电(新华社记者黄玫 刘菊花 毛一竹)“2010年,我们的企业可能可以少缴一半的税收,这对在金融危机中的小企业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福音。”从事礼品贸易的沈彩22日高兴地说。
    22日,中国政府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8大方面29条具体而具有突破性的意见,为中小企业迎战金融危机提振信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22日开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说:“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企业负担较重,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效益下降,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李毅中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一揽子计划,22日出台的《意见》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不少新思路、新措施。如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中小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08年底,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的50%,解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新出台的《意见》,在未来的拉动内需战役中,中小企业将获得更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的机会。
《意见》明确提出,中国将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有关制度,制定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提高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信息发布透明度,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制度,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为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意见》提出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
    茂名市副市长陈海说,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将有助于从制度上、机制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小企业主沈彩认为,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企业将可直接从政策中受益,明年企业估计可以减少一成左右的成本。
    这一《意见》还提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困难中小企业,将获得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的扶持。在税收优惠方面,自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备受关注的家电下乡中,中小企业的身影将会越来越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说,将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支持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李毅中说,中国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49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这个数字将提高到95亿元,用于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等。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杜金岷认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不能仅要求政府出政策、银行放贷款,而应从治理制约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症结入手,中小企业自身也要积极找到办法应对危机。要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加强管理、规范经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来增强自身实力和信誉,不断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偿债能力。
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崛起规划 加快形成两横两纵经济带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会议指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内的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是,中部地区也面临着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能力。
会议提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为此,会议做出八项部署:
一要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改变农村面貌。
二要按照优化布局、集中开发、高效利用、精深加工、安全环保的原则,巩固和提升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推进大型煤矿建设,加快电力和电网建设,大力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
三要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着力点,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和水平。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四要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加快铁路网和机场建设,完善公路干线网络,提高水运、管道运输能力。
五要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县域经济,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
六要努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强耕地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
七要优先发展教育,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增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八要以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加快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完善支持中部崛起的政策体系。
会议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有关地方要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中投拟数十亿元参与内蒙古稀土收储 或重夺国际定价权
谈判框架是与包钢集团成立一家注册资本高达数十亿元的新公司,专门从事稀土的开采、收储业务,兼有整合内蒙古自治区内稀土矿产资源的目的,中投公司持股比例将超过80%
受包头市政府和包钢集团的邀请,中投公司和旗下建银投资的有关人士日前到包钢集团考察。有消息称,双方有意成立一家新公司从事稀土的开采、收储业务。此前,中投和包钢集团已经进行过一轮接触,这次到访双方的谈判更富实质性内容。
“中投公司参与的稀土收储计划绝对是大手笔,双方的谈判框架是与包钢集团成立一家注册资本高达数十亿元的新公司,这家公司专门从事稀土的开采、收储业务,兼有整合内蒙古自治区内稀土矿产资源的目的,而中投公司的持股比例将超过80%。”一位了解这一方案的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上述人士透露,中投公司将透过旗下的建银投资操作这一项目。目前关于中投公司与包钢集团的共同投资方案正在加紧准备,一旦此方案获得双方认可,将立即在全国范围开始稀土的开采、收储运作。
建银投资成立之初被定位于投资性公司和处置金融资产的公司,后被赋予证券公司重组平台的阶段性使命,但在去年底已经被重新定位为中投公司的实业投资平台。而上述包头稀土项目无疑将成为建银投资转型实业投资平台后参与的首个大型项目。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中投公司之所以选择与包钢集团合作,除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外,主要考虑到内蒙古包头地区稀土资源丰富以及当地在组建大型稀土产业集团、建立稀土储备方面已经具备较成熟的基础。据了解,稀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主要的战略资源,包头稀土储量占全国的87%,全世界的40%。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此前也曾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表示,内蒙古正在和国家有关部门协商请示建立稀土储备制度,从而使稀土价格能够更加稳定。
安信证券有色首席分析师衡昆分析称,收储计划如果可以顺利进行,短期来看,意味着包钢稀土将加大稀土精矿的利用量,使生产线满负荷生产,解决目前市场需求量萎缩的困难局面。长远来看,将有利于我国重夺稀土定价权、抑制出口无序和推进行业整合。
衡昆指出,我国稀土行业集中度非常低,大量小企业、小作坊存在,稀土产量远远大于国际和国内需求,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市场价格长期处于低位,稀土资源作为非常珍贵的资源,其价格远远低于资源本身的价值。
资料显示,90年代以来,我国单一高纯稀土产量已占据全球90%的份额。但是由于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出口的无序,中国丧失了原本稳在手中的稀土定价权,业内人士戏称稀土卖成了土价钱。看到这种混乱局面,业内人士纷纷呼吁整合稀土资源、建立收储制度。
“收储只是一个突破口,可以加速推进对稀土行业的整合进程。”衡昆分析认为,上述公司首先开展的项目应该是收储,也就意味着可以通过减少市场供应量来稳定稀土价格。另外,收储计划应该是在针对大型企业中进行,这样也会增强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竞争优势,配合相关环保政策,市场化兼并重组步伐也将加快。中投和包钢集团成立的公司后期收储范围可能会拓展到稀土以外的其他有色金属。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本次中投公司参与全国性的稀土收储只是一个开端,国家下一步可能将对稀土收储采取更加强有力的举措。但是与之前“国储”收购战略物资不同,中投公司和地方企业合作的方式将更加强调商业性,从而可以有效地规避和其它国家可能的贸易摩擦。据了解,包括日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通过公司进口的方式对稀土资源进行收储,用来增强国家储备,保护稀土这样的重要战略资源。
上述人士认为,我国稀土收储的方式可能会更加多元化。据了解,中国有全球储量近半的稀土资源,稀土产量更是占据了高达全球90%的份额。从年初开始,内蒙古、江西省都有收储部分稀土氧化物,部分稀土大企业也开始尝试收储,但目前还没有国有企业的参与。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包钢集团和中投公司的这一计划契合国家的稀土产业发展政策。此前有媒体报道,即将出台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提出,为解决国内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将通过兼并、联合和重组等方式,逐渐构建以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的稀土产业格局,提高产业集中度。目前近100家的稀土分离企业重组后将削减到20家。对于小规模的稀土分离企业,国家将出台标准淘汰。具体而言,对于使用包头混合型稀土矿的冶炼分离年生产规模应大于8000吨(REO,按稀土氧化物计);使用四川氟碳铈矿的冶炼分离年生产规模应大于5000吨;使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冶炼分离年生产规模应大于3000吨。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稀土资源生产和出口国
本报呼和浩特电(记者 任会斌 闫金光)记者从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召开的首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上了解到,经过近60年的技术攻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大量供应各种规格品级稀土产品的国家。
稀土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有“工业味精“新材料之母”之称,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介绍,经过近60年的科技攻关和发展建设,我国的稀土产业发展成就显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生产、应用和出口国。
据统计,目前全国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的企业有169家,已能生产单一稀土氧化物、单一稀土金属、稀土盐类、稀土合金、稀土功能材料等400多个种类、近千个规格的稀土产品,而且不断向高附加值、精细化、深加工产品及下游应用产品延伸,出口产品占据着国际市场87%左右的份额。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共生产稀土矿12.5万吨,同比增长3.5%;冶炼分离产品13.5万吨,同比增长7.1%;出口的冶炼分离产品3.46万吨,同比减少23.7%。2008年稀土全行业实现产值245.3亿元,同比减少14.71亿元。
吴睿鸫:建立稀有金属的中国话语权
吴睿鸫
据报道,欧盟23日发表声明称,美国与欧盟当天就中国限制出口稀有金属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这将成为1月份奥巴马上任后,美国向WTO起诉中国的首案。
原本是一起平常贸易争端事件,但因欧美的联合夹击,尤其是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走马上任后的第一案,因而吸引了全球的眼球。
就现实而言,我国稀有金属在出口贸易上有两大致命软肋:一方面是盲目、无序地出口;另一方面则是,国内稀有金属出口在国际市场拥有超大份额的情况下,却没有定价权。与之相反,澳大利亚、巴西两国的三大铁矿石巨头,一直给我国钢铁企业出难题,在铁矿石谈判中弄得整个钢铁行业异常被动。稀有金属出口价低,意味着我们正在牺牲子孙万代的利益,来努力为世界做“善事”。
基于此,我国开始出台限制稀有金属的公共政策,无疑是正确的决策,它不仅符合我国稀有金属战略原则,能有效保护我国日益枯竭的不可再生性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也符合民意。在环球网不久前发起的调查中,近90%的中国网友表示,支持中国限制本国的战略性工业原料出口,就印证了这一点。
然而,尽管这项限制出口稀有金属的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但由于损害一些发达国家的利益,一场没有硝烟的中外贸易战报即将拉响。
笔者以为,要想在这场欧美贸易夹击战中赢得主动,我们必须要用超强的智慧,尽早让稀有金属成为国家垄断,立即启动符合我国长期利益的稀有金属战略储备计划,以及大幅度提高关税,来有效规避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
首先,国家要垄断稀有金属开采权。眼下,稀有金属矿藏大都由中小企业把持,是在延缓煤炭行业滥挖滥采的路径。为改变这种开采混乱局面,国家应垄断开采权,凡是个体和民营企业开采的矿山应全部收回,这不仅能有效保护稀有金属资源,也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稀有金属市场上拥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其次,要尽快启动稀有金属战略储备计划。国家应出台一部《国家稀有金属储备法》,把一些世界上罕见的镓、铟、铼、铌、铪等稀缺金属,全部纳入国家储备体系。与此同时,也像日美等国家那样,把一些稀缺金属矿山,进行长期搁置,不进行任何开采行为,来保护我国稀有资源。
最后,要大幅度提高稀有金属出口关税。长期以来,在稀有金属出口上,长期实现退税政策,到了2007年,我国才全面提高关税,但由于提高幅度不大,仍无法遏制出口的泛滥。笔者建议,国家今后应大幅度提高出口关税,实行配额管理,用关税这把“利器”来控制出口总量。现在的问题是,尽管稀有金属对国家经济、国防意义非同寻常,但由于贸易量太小,在实际的关税工作中很难引起重视。譬如,由于像金属镓、铟、铼等性质、用途迥然不同,目前用的却是同一个海关税目,这要求我们在大幅度提高关税的同时,必须用精细化的海关征管手段,来监管稀有金属的出口贸易。
什么是经济机制?
----代答米高先生留言
田忠国
一位叫米高的网友,在“试析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一文后这样留言:
“楼主提出了一个经济机制的问题,很好!经济发展本来就是靠一个良好运行的机制来推动的。但楼主又将机制分为两个不同的机制,则大谬不然。资本运行是一个机制,由投资到消费,从资本到商品,再从商品到资本,是矛盾对立和相互转化的机制。但公有制是一个所有权状态,并不是机制。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又是怎样的一个机制呢?结合楼主所说的,单从理论上说,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这点看,楼主根本是替政治说话,哪里是理论。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战争的结果,是政治选择的结果,是宪法规定的性质,这是理论吗?理论是什么?最起码是逻辑判断。但哪个逻辑指明,由于工人阶级领导,所以必须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这是逻辑吗?这是理论吗?退一步说,即使有政治的逻辑在,又如何通过政治逻辑判断经济的未来走势呢?倒因为果,政治决定经济的走势,更说明政治利益和政治热情在起作用,离经济判断将何止十万八千里,遑论是理论认识问题了。”
从留言中,我感到米高先生读了不少经济类书,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科班出身。米高先生认为,世界上经济只有一种机制,那就是“由投资到消费,从资本到商品,再从商品到资本”。是实上,经济活动过程确如米高先生所说。但由于投资目的不同,内在的经济机制就变了。以利润占有为目标,我称为资本运行经济机制,在利润积累的基础上,以利润平等分享为目标,我称之为社会主义经济机制。不同的经济机制,撬动起两种相反方向的社会动力,前者因资本剥削创造者而反抗,拒绝创造,后者为利润平等分享而努力创造。由此可知,不同的经济制度,形成了经济发展不同的动力机制,而经济发展内在的动力机制,就是经济发展机制。当然,米高先生所说的投资---消费----产品,是经济发展技术层面的技术,而非机制,因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人,而非物。所以,经济机制的本质是个人的价值追求问题。
米高先生可能说,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创造的价值与知识创造的价值其比率差距是很大的,是实上也确实如此。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为培育知识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而努力。需要指出的是,知识型人才不等于创造型人才,因为,知识只是创新的基础,就如同知识不等于文化一样。比如说,一个乡村老头,大字不识一个,但他能够严格按照价值秩序、道德秩序为人做事,他就是一位令人尊重的文化人,而一位才高八斗的教授,虽然学富五车,知识丰富,但他却是个衣冠禽兽,比如说冰棍论(实则是强盗论)者,他就不能说是个文化人,因为,文化的要义在于一个社会共同遵守的价值秩序。
扯远了,再回到经济机制。由政治思想形成的价值秩序,人们一般称为社会秩序,而由经济思想形成的价值秩序和制度秩序,我称之为经济机制。那么,在人类社会中,在剥削思想主导下,形成了以剥削为目标的经济机制,资本积累。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人民大众争取平等的思想,逐渐成为人类中的大多数共同的追求目标,有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社会主义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社会经济价值秩序和制度秩序,而这种由整个社会形成的经济价值秩序和制度秩序,就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机制。
当然,这只是我认识到的社会上客观存在的经济机制,米高先生的投资消费生产式的经济机制,我想,如果没有经济思想形成的价值秩序和制度秩序,是无法形成机制的。比如,一个社会各种人等,其思想观点不尽相同,各有差异,表面上看是动态无序的,但实则秩序井然,为什么会这样?一道简单的道理就是,支撑这个动态无序社会的是价值秩序,也就是社会机制。如果一个社会失去了价值秩序,或者价值观点尖锐对立或者冲突,正常的社会机制就会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就是因社会冲突而产生的大动荡。当然,通过大冲突,大动荡,社会又会重新整合新的价值秩序,形成新的社会机制。
社会机制是这样,经济机制也是如此。
国家忽悠国家,叫外交
政府忽悠百姓,叫政策
百姓忽悠政府,叫犯罪
领导忽悠百姓,叫号召
百姓忽悠领导,叫捣乱
领导忽悠领导,叫交易
百姓忽悠百姓,叫生意
父母忽悠孩子,叫教育
孩子忽悠父母,叫欺骗
男人忽悠女人,叫调戏
女人忽悠男人,叫勾引
男女相互忽悠,叫爱情
群主忽悠群员,叫管理
群员忽悠群主,叫造反
我也忽悠一下,叫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