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虹转型十字路口:2亿美元政府投资悬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47:25
 
 
华虹集团目前并未有任何设计产品,此前存在的几家芯片设计公司经营状况一直不佳,没有强大的设计能力是制约华虹转型IDM的重要问题
转型争论
“转型IDM从长远来看是确定无疑的,但是目前没有什么实质推进。”8月4日,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备受关注的上海华虹集团重组进程正面临重重波折。
华虹集团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重大尖端科技项目———909工程的主体单位,成立于1997年,主要从事半导体代工、芯片设计等业务,旗下包括华虹NEC、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华虹计通智能卡系统有限公司数十家子公司。
2005年底,集团对外宣称,将改变“Foundry(专业代工)+Fabless”(芯片设计)的模式,全面向集成器件制造模式(IDM)转型,并重金聘请原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总裁王宁国担纲集团CEO,全面负责转型事宜。
知情人士称,之所以提出转型,是国家有关部门出于战略考虑,希望华虹集团通过IDM模式,提高芯片自主设计能力,从而带动国内IC设计企业的发展,掌握更多自主核心技术。
目前看来,这一计划并未如期得到推进。据记者了解,在转型这个问题上,华虹集团内部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
赞成者认为,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潜力足以支撑起一家IDM企业,转型势在必行;反对者则表示,就目前华虹现状和国内IC设计企业成熟度而言,并不适合盲目向IDM模式转型。
一位不愿具姓名的IC设计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分析,华虹集团目前并未有任何设计产品,此前存在的几家芯片设计公司经营状况一直不佳,没有强大的设计能力是制约华虹转型IDM的最重要问题。
与此同时,华虹集团旗下的专业芯片代工厂———华虹NEC———在去年首度实现了1.26亿元利润。该公司预计,今年还会有大幅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华虹转型IDM模式,自己做设计,华虹NEC则可能失去客户,因此,这一转型计划遭遇了华虹NEC相关负责人的强烈抵制。
华虹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直到目前,由于意见不统一,集团关于转型路径,一直未有明确说法,唯一能够明确的是,华虹集团将上马一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并期望其尽快投产。
市场近日传闻称,华虹集团该12英寸晶圆生产线已完成装机,并开始试车作业,初步估计单月产能约2000-3000片。
华虹集团内部人士称,华虹集团重金聘请王宁国,也是为了让该12英寸生产线顺利投产。据了解,王宁国在该项目中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利用自身在半导体设备行业的资源,与国外设备供应商达成初步协议,部分设备采用类似“租赁”的模式,先期付部分定金,随后在慢慢付清。
设备投资是半导体生产线前期最大的一笔开支,该种方式可以大大减轻华虹集团的资本压力。
资金压力
饶是如此,华虹集团面临的资金瓶颈仍然非常突出。
资料显示,2005年,华虹集团共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利润总额2.12亿人民币。其中,华虹NEC销售收入为24亿元,利润1.26亿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应的是,华虹集团旗下华虹国际负责的12英寸生产线,总投资约15亿美元。而华虹NEC近期提出的8英寸大功率MOS集成电路生产线扩产计划,预计也要耗资9900万美元。
上述IC设计企业负责人称,华虹集团的上述项目,即使前期设备到位,后续运营也需要持续的大量资金投入,此外,还要面临折旧、产能控制等带来的财务风险。
此前,有消息称国家有关方面将会投入至少2亿美元,用于发展华虹集团的12英寸生产线。不过,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种种原因,这笔资金至今尚未到位,“何时到位?目前也是未知数”,而该公司与国内外银行洽谈的贷款事项,也尚未完全落实。
据了解,对于华虹NEC的8英寸生产线扩产所需资金,华虹集团已内部决定由前者自行解决。华虹NEC目前正与国外银行洽谈贷款事宜。预计扩产后,华虹NCE的8英寸生产线月产能可由4万片/月提升为6.5万片/月。
解决资金问题的另外一种有效途径便是上市。不过,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集团内部对上市主体和资产部分还有争议,加之12英寸计划耗费大量精力,华虹集团去年提出的上市计划,至少也要到明年才可能实施。
对于华虹集团的12英寸晶圆生产线已完成装机,并开始试车作业的传闻,8月3日,华虹NEC总经理刘文韬在电话里向本报记者予以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