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想要出版社的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6:46
项立刚 |媒体研究 | 出处:传媒| 2007年01月22日 10:19 | 阅读253 次

王朔想要出版社的命
最近王朔复出,又是搅起小小的波澜,对这些事我不评说了,不过有一件事,别人是没有注意的,我看起来却是极其狠毒,可能这是互联网要出版社命的肇端。
一个作家的成长起来,少不了出版社的作用,不过也肯定也不少了受出版社的气。据说才出道时,王朔对于出版社是特别敬重的,编辑要求修改的内容是言听计从,要怎么改就怎么改。要说王朔认为编辑水平高,可能远不那回事,不然,他不会十多年后还记得对把“找不着北”改成“不知道北在哪里?”的愤怒和蔑视。不过作家在出版社面前有时还是挺无可奈何的,出版社垄断了出版资源,也形成了一定的规制,你不听他的,还真是不行,更何况是年轻未成名时。说起来,一个作家从来没有受出版社的气,这种情况少。
现在王朔不想受出版社的气了,他要出书,不到出版社去出了,把书放在老徐的“鲜花村”网站上,你要看,行,点击一次收一次钱,这个书做好了,受欢迎他的收入不仅来自于点击,还可以在上面放点广告。
互联网出现,业内一直有这样的担心,会不会出版的形式出现较大改变,这种情况这几年似乎并不明显,其重要的原因不过电脑的普及和人们消费习惯的养成。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转折,网上阅读已经成为众多网民的习惯,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即时的现象。这种状态下,作家的图书在互联网上出版正在成为可能,应该说王朔这个时间推图书的网上阅读也是恰逢其时。
如果网络阅读的方式发展起来,渐渐培养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出版社的出路在哪里?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传统的出版社工作是这几个方面:选题策划、书稿加工、印刷出版、包装销售。这几个环节中,出版社常常是有弱有强,而最强的却是书稿加工,一些出版社甚至异化为只是书稿加工,编辑人员不了解市场,不了解读者需求,主要的精力是用在改错笔字上,至于包装销售不过是把书批给新华书店和书商就万事大吉。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出版工作。随着网络的冲击,其生存的空间可能会更少。
选题策划:今天图书策划相当多的出版社自身能力并不强,大多数依附工作室,之所以社会上许多策划能力非常强的工作,还要和出版社合作,重要原因是出版社垄断了出版资源,工作室没有书号,如果今后书都可以放在网上,不受书号限制,图书出版社的最重要一个保护出版社屏障就被打破了,作家自身和充满活力的工作室会很快占据了大部分有价值的选题。
书稿加工:当然还是出版社的强项,不过它的重要性已经在大大下降,除了少数专业图书和教材,大部分图书有错误是可以为读者接受的,读者的容错能力是很强的,一些性的标点和错笔字并不妨碍其获得正确的信息。高质量的书稿当然还是需要加工,不过这种加工已经低效率的劳动,附加值在大大降低。
印刷出版:这个环节以前根本也不是由出版社来完成,互联网可以省去这个环节,或是由专业的网络公司重新进行设计,这也是出版社无法做到的。
包装销售:能做策划影响的出版社是非常少,大部分出版社市场观念还只是停留在批书的阶段,很好地对图书进行系列包装和策划,还是非常不足。
综上所述,很容易看出来,现在中国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是很少的,它的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了书号资源,一旦作家通过网络的形式打破了书号的垄断,读者阅读习惯逐渐改变,出版社的生存空间会被大大压缩。当然这一现象真正成为现实还有一段时间,不过就是十年也是很快就过去了,很可能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出版社的日子会越来越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