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莫余:周蜜事件:这本是个人的选择(新京报 2006-8-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9:49:14
周蜜事件:这本是个人的选择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7 4:36:00 · 来源: 新京报

《京华时报》8月5日报道,中国羽毛球队原女单名将周蜜已经前往马来西亚担任该队女单的临时陪练,马来西亚羽协甚至表示周蜜有望代表马来西亚队参赛或者出任球队教练。对此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很气愤,他强调如果周蜜做出对不起祖国的事情,将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
关于周蜜加盟马来西亚一事,引发了广泛关注,批评者有意无意便将指责的笔锋指向周蜜。众口铄金之下,周蜜似乎只能以一个“卖国贼”的形象出现在公众之前,以致“远在大马的周蜜深感不安”。
李永波的愤怒是真的,周蜜的深感不安也是真的。但在我看来,周蜜的选择是她本人基于利弊分析做出的理性选择,对其进行居高临下的指责,貌似一种“爱国立场”,其实是一种狭隘利益观的表现。运动员为了追求体育精神,为了祖国的荣誉,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做出牺牲,这无疑是一种美德。但当运动员过了运动的黄金期,我们就要尊重他们对自己前途命运的选择。前段时间,被媒体报道的“全国女子举重冠军邹春兰当搓澡工”,就让人感觉无奈而愤懑。能取得金牌名利双收的运动员毕竟是少数,更多体育运动员退役后要自谋出路,是不是都要让他们像邹春兰一样,也去当搓澡工?现年27岁的周蜜,因伤病困扰,已退出国家队和地方队,她运动的黄金年龄已经过去,此番突然转投马来西亚,显然是不甘心就此结束羽毛球生涯。这种对体育运动不懈追求的精神,我们不应指责。
我想,李永波愤怒的原因,大概是怕周蜜加盟马来西亚后,助长马来西亚羽毛球水平,对中国队形成威胁。假若我的猜测是对的,那其中反射出的只是羽毛球队的一种狭隘心理。体育运动本质的内涵,不是单纯为夺取金牌,坐收名利;更不是划出一个个小圈子,只准自己成为这个圈子里的老大,独享冠军的喜悦。“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如果足球只成为巴西一国的运动,篮球只成为美国一国的运动,那足球和篮球将失去魅力,因为狼和狼的搏斗才是真正的搏斗,狼和羊的搏斗还能叫搏斗吗?
周蜜的不安是有道理的。不管是谁,被扣上一顶“与祖国对抗”帽子,都是戴不起的。我选择支持周蜜,她本没做错什么,不该受到不应有的谴责,因为她有选择自己退役生活的权利,而这样做,也并不代表她不爱国。
□苏莫余(北京媒体从业者)
苏莫余:周蜜事件:这本是个人的选择(新京报 2006-8-7) 邓子滨:“人本”理念下的艰难选择(新京报 2006-2-18) 倒枣事件背后的城市小贩“堵疏”难题(新京报 2006-9-7) 孔璞:襄樊抛尸事件背后的殡葬利益纠葛(新京报 2009-7-8)= 西丰事件:舆论监督的“立此存照”/新京报 新京报:告别负利率是控制物价的更好选择 新京报:黄禹锡事件是一面镜子(2005-12-29) 新京报:这是一个流行改名的时代 邹云翔:食品维权的真谛在于个人的有力(新京报 2007-7-26) 林达:科雷塔选择了自己生命的路标(新京报 2006-2-19) 新京报:医院不能是商业机构(2006-1-7) 新京报:正当行政程序是建立法治的关键(2006-2-7) 新京报:“黄禹锡事件”的处理表明韩国文化心理的成熟(2006-1-14) 何怀宏:濒死处境中的求生选择(新京报 2006-7-9) 新京报:黄禹锡事件产生的四大挑战(2006-1-3) 新京报: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周长城事件(2005-11-8) 舒圣祥:魏文林能否延伸对黑窑事件的追问(新京报 2007-8-14) 魏文林能否延伸对黑窑事件的追问(新京报 2007-8-14) 社论:“实属必然”:瓮安事件沉甸甸的警示(新京报 2008-7-6) 瓮安事件警示:确立科学的“稳定观”---《新京报》 新京报:宿州眼球事件12人受处(2006-1-11) 陶东风:大学,以人为本别以“楼”为本(新京报 2006-8-14) 长平:虎照真伪是一场非科学事件(新京报 2007-10-26) 社论:奶粉事件:是“危机”,也是“契机”(新京报 2008-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