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我心中的圣殿--长春地质宫-地质,勘查,找矿,矿产开发,物探,化探,地质工程,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44:22



  
     坐落于现在吉林省长春市中心的一栋建筑与周围拔地而起的现代高楼大厦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座5层高的建筑坐北朝南呈“一”字型排开;中部为单琉璃瓦顶,两侧为宫廷式双重琉璃瓦;周围装饰彩画雕花、檐口、斗拱、梁枋都喷油彩外装修十分华丽。立面正中单檐下的5层楼设计为宽敞的楼台,装配洁白的雕花栏杆和红色圆明柱6根。居高临下,可俯瞰春城美景和南湖风光。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南面的新民大街宽50米左右起于南湖水边止于宫殿中心,从五楼向南望去五公里以内几乎没有建筑物遮挡视线。地质宫,一个能够唤起长春人无数回忆的名字和地方,那是我心中的圣殿也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1932年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即位,把长春东北角一个小的角落里的一个小的建筑作为了皇宫(现在也有人把它叫伪皇宫)。后来日本人觉得,那里有偏安一隅的感觉。于是,他们就要给这个傀儡皇帝建一个像样的皇宫。于是就选中了新民大街北端的开阔地带,原来就较有名气的“杏花村”作为选址。其规划从1932年始,到1937年确定。现在的“地质宫”即是整个皇宫规划中的“太和殿”。此建筑于1940年开始施工到1941年因太平洋战争暴发日本财政吃紧停建时只完成了部分工程。据地矿部原副部长、党组书记何长工的回忆:筹建长春地质学院时这里是停工十多年的工地,地面最高建到二层。时任长春市委副书记的汪小川(后来他也担任过长春地质学院的院长兼党委书记)提出,你们若能把这个建筑按原设计完成我就把它周围的地划拨给你们。就这样又经过国家计委批准长春地质学院正式落脚在伪皇宫的太和殿旧址上了,地质宫于1954年正式建成。后来何长工在回忆时笑称:我任地质部副部长时最早建的两个部属院校一个建在伪皇宫的太和殿上;一个建在北京西北郊的乱坟岗上(学院路一带当时是北京西北远郊,地面坑坑洼洼有坟堆,有砖窑,还有好几个大水坑)。       由于建国初期国力空虚,建设地质宫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在许多人的吃饭问题还没解决的情况下,花费国家巨资烧制仿古琉璃瓦建雕梁画栋的“宫殿’等问题使何长工老先生在1958年前后受到批判。据学校老先生们介绍:那时国内只要一放电影,片头部分都会加有何长工如何浪费国家财富建设地质宫的反面典型宣传。可怜这位早年留学法国,1922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革命有嘴也说不清建设地质宫是国家计委批准的呀!       1965年夏天我全家从西安迁到长春后父亲带我第一次去看的景点就是地质宫,当时7岁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大楼。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8年到1969年长春两大对立的革命造反派组织---长春公社和红革会相继占领了地质宫的东西两侧。据说当时地质宫楼下堆满了干柴和汽油,有人要和这个封建制度的替代品同归于尽。为了不使事态恶化解放军长春驻军派部队把地质宫全面封锁了起来,几个月的时间断水断电,这期间楼上的占领者靠钢丝绳从各组织在附近的据点提供给养。后来据说是成立了什么革命委员会,地质宫才得以保存下来。       地质宫广场是长春市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是天安门广场的一半为21万平方米,这里在日满时期曾被规划为伪满洲国的国都广场。由于属城市中心广场,长春市的重要庆典活动和群众游行等重要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长春人在无组织的情况下把地质宫广场甚至连东、西朝阳路、新民大街都堵满了,到这里来表达他们在心里压了十多年的愿望和企盼。       1977年8月6日已经打点好行装,坐在解放牌大卡车上的我按照市里统一安排和无数一起上山下乡的同伴,来到地质宫广场向毛主席老人家表完决心(当时地质宫广场上有全市最大的毛主席雕像)后直接奔向农村第一线。举起右手宣誓时说了什么已经不记得了,不过心里想的却一直没忘:老人家今天我可是听您的话去了,千万别忘了叫我回来!在车上远远望着地质宫是那么高大魁梧,这一天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它也是至今为止我在单位人事档案中参加工作的第一天。       恢复高考后1978年我走进了这座从小在心中都是高大而神圣的殿堂,在三楼的318教室完成了四年的系统镀金过程。1982年全身镀满了金的我离开地质宫到河北的一个小镇发光去了,然而27年来每次回到长春我都会来地质宫看看,因为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2005年10月的地质宫—金碧辉煌

2007年的地质宫—花里胡哨
1979年冬天的地质宫—天寒地冻

1979年冬地质宫后院   《下课以后》 (当年的一个摄影爱好者同学凭该照片获市大学生人物摄影二等奖)

2009年7月小王毕业多年后第一次回到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