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广场]守望珠江卓尔不群(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5:35:38
 



爱群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爱群大酒店,气宇轩昂地立于波光粼粼的珠江之滨,像一座丰碑,观珠水潮涨潮落,看羊城沧桑变迁。宽而高的正立面、窄而峻的侧立面,加上裙楼顶靠西的一座尖尖塔楼,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令爱群大酒店视觉上就像一艘正徐徐向西驶进广州的万吨巨轮,气势逼人。
提及爱群,老广州都知道,这是一座曾经引领风骚的壮观建筑。即便是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惯看满眼高楼大厦的你,偶尔行近她的周遭,依然能感受到她的英气。明年,建成于1937年的爱群大酒店将70岁。“南中国最高建筑”、“连续十年举办交易会开幕闭幕酒会”、“广州第一个旋转餐厅”……半个多世纪以来,爱群创造了辉煌,见证了历史的同时,自己也变成了“历史”。
高冠华南卅载
执酒店业牛耳
爱群大酒店于1934年投资兴建,3年后竣工开业。由建筑师李炳垣、陈荣枝根据“高冠全城,外表宏伟,建筑坚固,设备舒适”的要求设计,建在旧堤(长堤大马路)与新堤(沿江西路)之间的三角地带,东大西小,占地800平方米左右。楼高64米多,分15层(13层以上为塔楼),总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其建筑外形仿美国摩天大楼,具有端庄、明静、简洁、和谐的特色。建筑外墙强调垂直线条,突出高耸效果,原刷白色水洗石米饰面,开长方形钢窗,抗日战争初期为避免敌机目标涂成灰黑色,1964年时重新粉刷。
爱群大酒店是广州第一座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全楼施工工艺独特,采用笼式建筑结构,先用大小钢筋将全楼的架子结好,再浇注混凝土一次成型,结构坚固结实。当时的新闻界誉之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 。它自建成之日起,就成为广州建筑高度之冠,直至1968年广州宾馆(高86.51米)建成,保持高度记录达30年之久。
酒店以设备最新式、完善、豪华而著称。大厦上落有电梯,夏有风扇,冬有暖气,还设有中西餐厅和酒吧。全楼有客房300间,双人房还设有电话与卫生间。爱群大酒店其实是中空的,中间留了140平方米的直角三角形楼面做开敞式的天井,这样便形成空气对流,像天然空调一样,冬暖夏凉。利用不封闭的天井通风采光,在上世纪30年代来说也是很新颖的设计。
据说,酒店在施工时严格要求工程质量,例如,墙体批荡时,一名技工一天只准批荡1平方米,不得超额,以保证质量。抗战期间,日寇飞机猛烈轰炸长堤。爱群大厦用钢筋和粗铁丝筑了防护围,炸弹投中后会被弹开,虽经多次轰炸,大厦依然完好。战后用仪器测量,偏差不足一厘米。由此可见工程质量之高了。
爱群在当时执旅馆业之牛耳,有“南中国之冠”的美誉。当年大酒店落成之日,李宗仁、孙科、于右任、余汉谋等都亲自题词庆祝,富商名流争相捧场致贺,所以当时的翰墨题词,琳琅满目。前往观盛者熙熙攘攘,轰动一时。
二战期间,日军进驻广州,首先控制了爱群大酒店。广州解放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接管酒店,叶剑英曾在这里办公。直至上世纪70年代,爱群大厦一直是政府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
往昔豪门盛宴
今朝宾客盈门
爱群的第一个兴盛期是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和1947年。当时不少华侨回国探亲,参加飞虎队和其他美国作战部队的台山、开平、新会、恩平籍退役军人因有带配偶赴美定居的优惠待遇,纷纷回乡结婚,香港商人也常来广州做生意。他们以入住爱群大厦为首选,以彰显身份。
当时的爱群是高消费场所。客人入餐厅,就座时服务员帮客人脱去西装外套,离席时再帮客人穿上,客人最低限度要“打赏”港币5元,当时5元港币足够贫苦市民吃一个月饭。
建国初期,酒店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外墙的毛泽东巨幅画像和标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诞生在旧中国的爱群大厦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和富强,也见证了广州的巨变与辉煌。起初爱群大酒店由国家经营,并于1952年易名为“爱群大厦”。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爱群大厦这座气宇轩昂的高级宾馆,既是广州的特征之一,又是涉外活动的重要场所。
首任广州市市长叶剑英曾在爱群接待国际友人、港澳知名人士及赴京参加世界保卫和平代表大会的各国代表;东欧等国的文艺、体育团体以及各国信使更是喜欢光临惠顾爱群;中南局书记陶铸及原广东省省长陈郁经常在爱群宴请外宾。各国领事馆举办招待酒会,都点名要爱群的厨师、服务员接待。
具有国际盛会之称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从1957年起首届至第10届的开幕、闭幕酒会的接待服务工作,均由爱群独家承担。
1966年3月,在接连爱群大厦的东侧,建成一座18层、楼高67.32米、面积为1.3万平方米的新楼。新楼与旧楼层层相通连为一体,虽两楼立面形状不一,但格调相配,和谐统一。同年,爱群大厦易名人民大厦。
改革开放后,爱群一改过去封闭式的经营为开放式的经营,把过去的戒备森严改为敞开大门营业。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之需要,1981年8月爱群引进外资进行全面改造装修。1984年12月,大厦利用其地处市中心、濒临珠江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在16楼加建了广州第一个旋转餐厅,被誉为“闹市中心的空中楼阁”。1988年11月5日复名“爱群大酒店”,由当时88岁的著名书法家秦咢生书写,制成18米的大招牌悬于大厦正中。
游子
难舍的爱群情结
老一辈的广州人都有着一份难舍的“爱群”情结,无论他们身在何方,都无法忘怀这座雄伟而神秘的建筑。他们对爱群的怀念甚至传达到子孙后代,有很多现已移居海外的老人,在子女回国的时候,都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回爱群看一看,或住上一晚。
至今,爱群里还流传着一个台湾耄耋老人数十年难忘爱群的故事:张先生因公务从台湾来到广州,下了飞机后,他哪儿也不去,拎着行李就直奔爱群大酒店。住了下来后,他还拿起照相机四处拍照。原来,张先生是带着已90高龄的爷爷的嘱托来到爱群。张先生的爷爷早年居住在广州长堤附近,每天都能看到爱群大酒店,那时的他既不是高官,也不是富人,尽管对爱群景仰万分,却始终遥不可及。但他心中已默默许下愿望,希望自己一生中能在爱群住上一晚。
后来,张爷爷移居台湾,一直没有机会再回来广州。得知孙子此次将来广州,他赶紧将孙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我年事已高,无法再回去广州了,你这次去一定要代我去看看爱群,在那里住上一个晚上,代我圆了这个一生的梦想。”
临走时,张先生深情地对爱群的工作人员说:“在广州,比这里豪华的酒店有不少,我起初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爷爷一定要我来这里住。可是当我住了下来,了解了酒店当年的辉煌历史,目睹了酒店现存的文物,从窗外欣赏着美丽的珠江夜景,我终于懂得了老人家的心。下次有机会来广州,我还会选择住在爱群。”
与张先生一样,一位台湾教授也同样带着父母的嘱托来到了爱群。2003年,教授受邀来广州做交流,当时活动主办方已安排他入住一家高级酒店,但教授却婉言谢绝,提出了要住在珠江边上的爱群。因为,当年他的父母结婚时就是在爱群摆的宴席,至今两位老人家对爱群仍念念不忘,专门嘱咐他这次来广州要住在爱群,并且多拍点照片回去让他们看看。
铿锵袅娜
旧曲新词余音绕
下午2时30分,来到爱群大酒店13楼的中餐厅,刚步出电梯,就已听到”笃笃撑“的锣鼓声,追随着飘渺的歌声,我们来到了龙凤厅。只见,龙凤厅里的30多围茶座已是高朋满座。舞台上,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团员们正倾情演出,吹、拉、弹、唱配合得非常默契。台下,人们悠然自得地品尝着各种点心,厅中缭绕的是铿锵袅娜的粤曲华韵。
这里是爱群开了20多年的曲艺茶座,如今每天下午和晚上仍坚持各开一场传统粤剧表演,风雨不改,吸引了一群忠实的老戏迷。这里的茶客大多上了年纪,表演的曲目他们耳熟能详。几个年轻人轮番出场,曲子唱得高潮迭起,戏迷们纷纷击节和拍,有的更是念念有词。听得兴起,戏迷们还依照传统习惯,争相上前给演员们封利是。
一曲唱罢,满头银发的张玉芬婆婆一边鼓掌一边对记者说:“还是看现场表演好啊,比起在电视上的表演更有气氛。”张婆婆是人民南路的街坊,平时也没有什么爱好,就是喜欢看看粤剧和即兴唱几曲。“这里的曲艺茶座已经开了几十年,我平时只要一有空就会约上几个老朋友来这里听听粤剧,聊聊天。听了这么多年,还是那么好听。”
张婆婆说,平时在家没事也会看粤剧VCD,但她觉得再好的画面都比不上这里的戏,“戏唱得热闹,我们老人家就不觉得冷清了”。说完,她从钱包里取出10元钱,装进一个鲜红的利是封里,缓缓走到台前递给了台上正在深情演唱的歌者。
谢长添告诉记者,爱群大酒店的曲艺茶座是广州开办最早的曲艺茶座,目前也是广州市唯一一家具有曲艺茶座的酒店。有着悠久历史的爱群曲艺茶座闻名遐迩,不仅吸引了市内,甚至包括珠三角周边城市的粤剧发烧友,不少海外华侨更是回到广州后都必定来这里品茗听粤剧。据说,香港的粤剧名伶“祥嫂”等粤剧界名人也曾经专门来爱群的曲艺茶座专场演出过。
“我们曲艺茶座的客人估计平均年龄都超过50多岁。但这些老人家对粤剧的热情度丝毫不逊色于年轻的追星一族,下午茶座2时30分才开始,但老人家们通常一时多就开始来到酒楼霸位。”
据谢长添介绍,爱群大酒店的曲艺茶座还是广州市最早的流行歌曲的发源地。曲艺茶座最早的时候并不是唱粤剧,而是唱流行曲,上世纪80年代,广州涌现出的第一批流行歌手,大部分都是出自这里的曲艺茶座。
“那时的曲艺茶座也非常火爆,上世纪80年代,15元一张的门票算是非常高的消费,但茶座每天仍爆满。到了上世纪90年代才逐渐变为唱粤剧,并且邀请了专业粤剧团定点驻唱。”无论是流行曲还是粤剧,爱群的曲艺茶座都吸引着无数的观众。
近年来,随着粤曲的式微,许多人颇有“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感叹。然而在这里的粤剧茶座,那些粤曲中的经典之作,悠扬的乐韵依旧陪伴着闲坐于茶楼一角的人们度过了许多白天和夜晚。
在最靠近舞台的一张桌子旁,一位老伯手握一把纸扇,随着粤曲的拍子轻轻摇晃着脑袋,嘴里跟随着台上的表演者在喃喃轻唱。老伯叫徐福祥,目前居住在香港。他说自己以前曾经跟随一些师傅学习粤剧,虽然最终没往唱戏这条路上走,但一辈子都对粤曲一往情深。几天前,他和妻子从香港回来广州探亲,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妻子一同来到爱群听戏。“我这几天每天都来,一点也不觉得厌倦,感觉非常过瘾,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以前看大戏时的热闹时光。”徐伯兴奋地说。
老广州
心中的一个梦
谢长添是爱群大酒店的总经理助理,也是爱群资历最老的员工之一,同事们都爱称呼这个令人敬重的老臣子为“添哥”。提起爱群,谢长添轻叹口气,微笑着说:“我大半辈子都呆在爱群,17岁起在这里做厨工,一晃40年过去了,如今,爱群即将70岁,我也从当年的小伙子变成了现在的老头子。”
回忆起几十年前的爱群,谢长添还记忆犹新。“我是1966年开始在爱群工作的,那时爱群的装修当然无法与现在的大酒店相比,大厦里还没有空调,只有吊扇,房间也没有用墙纸,但是爱群却非常讲究每件物品的品质,例如水晶器皿源自英国的名厂,楼梯的木料是美国进口原木,还有各式纯银餐具、景泰蓝烟灰缸等,样样都称得上经典之作。”他印象最深刻的正是当年酒店用来接送客人的劳斯莱斯专用车。“在那么早的年代,我们酒店就有了客人接送车,真是不简单啊,而且还是辆名车,当时酒店的档次由此可见一斑。”
“在我们那个年代里,爱群是很多广州人心中的一个梦。”谢长添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爱群是涉外接待场所,平民百姓是难以涉足的,就连其门前骑楼下的长廊,一般人都无法随意踏入,总是觉得这座酒店很神秘,虽然充满憧憬,但很少有机会能亲身进去看看。
如今,爱群已经成为许多普通人驻足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