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案例--xiongli的信息技术教育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07:29
]
2
一、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平台;关照全体学生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实践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怎样才能把新课程的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体现出来,实现软着陆呢?我认为应该关注两点:一是教师教学观的变革,除了重视“双基”外,还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由“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地积极主动性,进而达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思维,倡导主动参与团队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我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进行了重新整合,目的是让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社会的特点,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更加明确当今信息社会的特点和时代中学生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2.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接触面也比较广泛,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利用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完成对以有的一些错误和模糊认识进行澄清,加深对信息社会的认识,通过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
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的特点、知识经验和情感要求,结合以上教学设计说明、教学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掌握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2)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掌握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的不可替代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紧迫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利用信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信息处理的方式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教学难点: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需要一具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多媒体机房。
六、教学过程设计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给学生放映一个有关《科技博览》中信息社会的影片。
2.教师给学生设置讨论题目:
n假如社会没有信息?
n信息对你的生活、学习有那些影响?
n你生活中应用到那些信息技术手段?
3.学生分组:利用就近原则,前后左右(8人左右);
4.学生讨论:
5.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6.他组同学评价或补充:
7.教师给出建议性评价,并对其中学生的错误认识进行纠正:
8.教师总结:结合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讨论,正确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