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向陈光标致敬——最受国民尊敬的富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22:15
                      

         最受国民尊敬的富豪!

 

39岁的中国富豪陈光标在四川地震后既出钱又出力,因为他紧急驰援灾区而被中国网民喻为“常山赵子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当面向他致敬。

 

  出生在苏北泗洪的陈光标幼时家中赤贫。他说,“我常常想,小时候我家穷成这样,有人帮我一把该多好呀”。他当时就想有钱后一定要行善。

 

  现在他是“江苏黄埔投资集团董事长”,也是“中国首善”。身家几十亿元人民币的陈光标,2007年度捐赠总额达到1.81亿元,连续三年进入中国慈善家排行榜前十位。他的口头禅是:“活在人们尊重中的慈善家,比孤独死在存折单上的守财奴更光荣、更伟大。”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陈光标立即带着一百二十人和六十台工程机械队,从江苏、安徽日夜兼程。灾后不到36小时,便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灾区,是首支抵达地震灾区的民间自发性抗灾队伍。

 

  全身野战军装的陈光标说,“什么也阻挡不了我们”。在北川中学,陈光标从瓦砾残垣中亲手救出五名学生,其公司员工抱出二百零八具学童遗体。刚救援的前几天,挖掘机每天都能挖出二百多人。在北川中学,陈光标的野战服沾满了血迹和泥土,他把从废墟中捡起的一本本课本轻轻盖在每一位罹难小孩脸上。想到死去的学生和自己小孩一样大,陈光标忍不住在他称为“大坟地”的灾区痛哭失声。

 

  地震后二十多天来,灾区到处是灾民。陈光标看到在路边等待救援的灾民,立刻当场发钱。“他们太可怜了,我能帮多少就多少吧”。他说,“有时因为人太多,发钱都发到手软”。他总共发了人民币百万余元现金。

 

  5月23日上午,陈光标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安置点,恰好遇到温家宝。温家宝说,“我早就听说过你,你是有良知、有感情企业家,我向你表示致敬”。5月30日大陆抗震救灾大型义演结束后,影星成龙特地找到陈光标,紧紧搂着他说:“你是我们陈家兄弟的骄傲”。

 

  迄今,陈光标在四川共救回128条生命,共捐了785万元现金、二千多顶帐篷、二万多台收音机、千余台电视机等等。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称,这位中国最年轻的慈善家,以行动证明大陆本土的富豪并非全是为富不仁的“铁公鸡”。此外,香港媒体,境外媒体都报道了的新闻。

  

“中国首善”陈光标北川中学背出208具死尸

 

  17日凌晨1点,绵阳发生较强余震,记者在长虹大酒店门口偶遇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他刚从北川回到绵阳,准备休息时,余震发生了,他迅速从房间跑出来。

  身着军装的陈光标告诫记者:“这儿就是前线,刚地震,晚上别进去睡了,你们得注意安全,要像个战士一样有安全意识。”

  那天,陈光标刚刚从“前线”下来。从13日到16日,他已深入灾区加入现场救援连续60个小时。

  据其随同员工统计,陈光标在北川中学共计背过208具死尸,亲手挖出5个人。长虹大酒店门口也有很多人认出了陈光标,要与他合影。

  陈光标有些羞怯,黑红的脸上泛挂着笑容:“我本来没有这么知名。” 
    “如果早去几分钟”

 

  此前,陈光标刚因捐款1.81亿元,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首善。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陈光标正在武汉开董事会。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刻把董事会改成了抗震救灾部署会。随后,陈光标从江苏、安徽等地的总公司、分公司紧急调度60台大型机械,其中包括吊车、推土车、挖土机等大型机械。

 

  12日下午4点,机械集结完毕,救援车队开始向绵阳、北川进发,与陈光标随行的还有公司组织的100多名救灾人员。

 

  13日中午,陈光标到达都江堰,沿线看到很多民房倒塌,有很多部队官兵正在进行搜救。当时救援机械奇缺,部队领导要求支援一些机械车辆。陈光标留下了大约20台机械车和40名操作人员,然后带着剩余车辆继续向北川进发。

 

  途中的一个山坳中,路面全部被坍塌下来的泥石流掩埋了,陈光标当即指挥推土机开路,忙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开辟了一条通道。就因为打通了这条路,来自成都某军区的搜救官兵才得以顺利通过。

 

  13日下午3点多,陈领头的救援队伍终于到达受灾较为严重的北川县。与当地政府联系后,陈光标和他的救援队伍被派到北川中学救援现场。

 

  他经常与中国红十字会参加类似救援,但从未体验北川的残酷。他向记者描述,在北川,他全身都是血浆,累得走不动了。他不知道自己背过多少死尸,208具死尸,是与他一起参与现场救援的下属统计出来的。

 

  在北川,他也不时体验到感动。最令他感动的是一位中年妇女,陈光标将她从废墟中挖出来时,拿矿泉水向她嘴里滴,滴了一会儿,这位妇女翻身坐了起来,自己拿在手里喝。

 

  陈光标被深深地感动了:“生命有时候能创造奇迹,而早去几分钟,就可能创造更多类似的

 

一个“北川女孩”对陈光标最后的话

 

他是身家过亿的企业家,同时又是我国著名的慈善家,5年来,他累计捐赠款物5.13亿元,获得了我国全部国家级的慈善事业奖项。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10天里,他不仅续写着捐赠款物的善举,先后3次向灾区捐款捐物总值近千万元,更成了抗震救灾一线的救援队员,一名普通志愿者。在北川中学,他从瓦砾残垣中亲手救出5名学生,抱出208具孩子的遗体,墨绿的迷彩服,被血浆染得乌红。

 

        他就是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他的救灾事迹不胫而走,一位佚名作者由此撰写的短诗《一个北川女孩对陈光标最后的话》广为流传,令人落泪、沉思,更激发起人们战胜特大地震灾害的斗志。                 

       陈光标:面对地震灾害,每个人都可以行动起来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陈光标正在武汉召开公司董事会。消息传来,董事会立刻变成了抗震救灾部署会,地震发生仅仅两个多小时后,由60台吊车、推土车、挖土机等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车队就从苏、皖两省向远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四川灾区进发。

 

    “当时公司正好有30辆工程车准备从南京江宁开往北京去做一个工程,还有30多辆工程车在安徽施工,董事会研究决定全部调整任务,赴川救灾。”陈光标说。

 

        在地震发生后36个小时至47个小时的时间段里,陈光标组织的抢险突击队分批抵达成都市,成为首支抵达地震灾区的民间机械化救灾队伍。

 

       “我们工程车队立即被分派往都江堰、什邡和北川等地。14日晚上10点半,我带着17辆吊车、推土机、挖掘机、炮头机从成都出发,往北川县突击。”陈光标说。

 

        在通往北川的盘山公路上,一边是乱石纷纷滚落的山体,一边是40多米高的悬崖,悬崖下是波涛滚滚的岷江。路面堆满了巨大山石,有的巨石比一间房屋还大,推土机推不动,陈光标就爬上一边的巨石,指挥炮头机用铁臂把石头砸小、推开。

 

        持续不断的余震、雨水,造成阵阵泥石流,生命危险近在咫尺。一次,推土机刚把巨石推下悬崖,路基就发生大块垮塌,垮塌点就在陈光标两米开外。

 

       “什么也阻挡不了我们!提前一分钟打通北川道路,就能多救出一个生命!”陈光标说。

 

        道路一次次被打通、掩埋、再打通。15日清晨6点,陈光标带领救援队车辆抵达北川县城。

 

        用课本轻轻地盖上孩子的脸 

 

        “听说北川中学有上千名孩子被埋在废墟下,我们马上赶往那里。”陈光标说。望着已被夷为平地的北川中学,陈光标泪流满面,痛哭失声,“他们都是和我儿年纪相仿的孩子啊!”

 

        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上,瓦砾堆中,陈光标一遍遍地寻找,呼喊,刨挖。一块水泥板下隐约传来微弱的呼救声。陈光标火速叫来吊车,“如果用吊车直接吊走钢板,很容易使钢板滑下,砸伤下面的孩子。我们先用钻机在水泥板上钻孔,再用钢丝穿进去,拦腰捆住,然后用吊车抓住钢丝。”一块块水泥板被吊到安全空地上,一个大约15岁少年的脑袋露了出来。“小男孩脸色煞白,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我慢慢把他抱出来,交给现场的医务人员,不知道是不是弄疼了他,他睁开了眼睛,吃力看了我一眼,那一眼再次让我落泪。”

 

        10个小时过去了。20个小时过去了。30个小时过去了。在到达北川中学实施救援40多个小时后,陈光标喝了一瓶矿泉水裹腹。“根本感觉不到困,也感觉不到饿,从成都带来的蛋糕分给当地群众了,周围的群众都在眼巴巴地看着我们,我们不能停!”

 

        在长达4天的北川中学大救援中,陈光标带领他的公司员工从废墟里一共挖出了200多名孩子,陈光标亲手挖出来的5名孩子中,两名救治无效去世,其余3名已转到当地的卫生部门救治。陈光标清楚记得他们每一位的名字:雍婷婷,曹小磊,朱燕清。

 

        “我已记不清究竟从瓦砾中抱出过多少孩子。”

        事后,有员工告诉陈光标,他先后从北川中学的废墟中抱出了208具孩子的遗体。

        “你不怕吗?”有记者问。“怎么会怕,那些是孩子啊!”陈光标说。

 

        看着那些被地震夺去的生命,陈光标从废墟中捡起一本本课本,《化学册》、《作文集》、《英语》……拍去上面的灰土,轻轻地挨个儿盖在每一位孩子的脸上。

 

        汶川地震已过去10天,陈光标在飞赴北京参加一个慈善活动后,立即又回到救灾一线。他说:“面对重大灾害,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行动去担当他应尽的责任。”

 

   
     佚名短诗感人肺腑催人奋发 

        陈光标奋勇救灾的事迹不胫而走,一位佚名作者由此撰写的短诗《一个北川女孩对陈光标最后的话》从几天前开始在网上广为流传,短诗令人动情落泪,更催人奋发。短诗如下:

 

        我在北川长大

        不知道江苏在哪

        抱在你温暖的手里

        我才知道江苏四川是一家

       

        你拂去压在我身上的垮塌

        原谅我无法给你一声回话

        生命的温暖在悄悄地离我而去

        我能听出你焦急地把我向生的彼岸牵拉

       

        不是我有意忽视你的牵拉

        更不是我故意不听你的话

        你一刻没有停息向我迈进的步伐

        瞬息间你缩短了东部与西部的时差

       

        只是废墟截断了我结着蓓蕾的枝丫

        枯萎着疼痛着憔悴着我无法给你以成活的报答

        静静地躺在你那宽厚的怀里

        我能做的就是让你感到其实我很听话

       

        请你轻轻地放下我那已不属于我的躯壳

        别再用你的眼泪把你的歉意表达

        有缘在最后的时刻获得你的拯救

        我要深深地感谢你给了我尊严的面纱

       

        我不会忘记灾难发生的那一刹

        从遥远的长江口你发出了同样震级的惊诧:

        救人去,救人去,兄弟们集合吧

        我们一起奔赴四川去抢救可怜的娃

       

        让六十辆忙碌的挖掘机停下手中的计划

        掉转方向以统一的姿势向西部开拔

        你带着你的一百二十名叔叔们还有你的爱心

        开始了浩浩荡荡穿越半个中国的横跨

       

        从长江之尾逆行着长江的落差

        你日夜兼程走进四川盆地搭起生的脚手架

        冲进瓦砾与泥石里寻找着像我一样的娃

        把活的孩子洗洗干净重新放回他们快乐的年华

       

        即使我无法走进那生的队列里一起与他们玩耍

        我至少明悟了啥是世界上最美的企业家

        如果来生还有一次机会与你一起并肩

        我愿成为你手下的员工去善待更多不幸的娃

       

        有记者问你走过废墟可曾感到害怕

        你说:怎么会,那都是一些孩子啊

        即使花朵凋谢了她们的花

        她们的芬芳依然会证明她们是天下最珍贵的奇葩

       

        轻轻地将我放下

        谢谢你将我的课本盖上我的脸颊

        让它陪伴我走过我永不递增的年华

        我会永远记住一个来自江苏的最美企业家 

 

            宿迁首富陈光标创业历程

 

年少立

 

  现年38岁的陈光标,1968年出生在苏北一个极度穷困的家    庭。靠务农赚口食的父母共生育了五个子女。他回忆道:那时我们家是真穷到了极点,记得小时候我几乎没吃过肉。这样的事,不要说如今的年轻人不会相信,就是在60年代出生的人也不太会相信,因为到60年代未,共和国最为艰难的岁月其实已经过去,但常年与饥饿为伴、衣食不济的事确实发生在陈光标身上。

 

        苦难的童年生活,整日饥肠不济的恐惧记忆,唤起了陈光标“靠自己改变命运”的最初模糊想法,若干年后这成了他终身的座右铭。

 

        陈光标把这种模糊想法变成最初行动的,是利用中午放学时间卖水:1分钱水随便喝。那一年他才10岁。就是如此简单的“一分钱生意”使陈光标从那时起就认识到:穷人家的孩子要想变得不穷,最好、最快的法子就是做生意。

 

        稍大一点,到了13、14岁,他就把生意做得“升级”了。不再卖水,而是卖冰棒、贩粮食。说起陈光标贩粮食,其实这有一个鸟枪换炮的过程。刚开始,陈用家里买的一辆旧自行车跑生意,从附近村镇里收粮食,再卖给粮管所,赚取其中差价。身单力薄的陈每次只能驮100斤的粮食,一天一个来回能赚个5、6块钱。

 

        到了17岁,“年少胆大”的陈就再也不甘心这样“小打小闹”了。他开始租拖拉机贩粮。一辆拖拉机可以装5000斤的粮食,这样一天他就可以挣到300块钱。通过如此简易的“资源整合”,陈在那一年暑假就挣了足足两万元钱,17岁的初生牛犊就这样成了当时全镇第一个“未成年万元户”。

 

也曾败走“麦城”

 

        小小的成功使得年轻的陈光标充满了信心,一个偶然的机会,陈认识了在当地做生意的温州人,两人决定一起做棉鞋生意。这是陈第一次与人合伙做生意,但就这样一笔“大买卖”把陈光标辛辛苦苦攒了几年的钱全赔了进去。

 

        “整整损失了三万元,这是我第一次走‘麦城’”,陈说那次合伙生意他上当受骗了,原来,那个温州人与陈先签了合同,并让陈预付了货款。但等温州人按合同把货发过来之后,陈发现温州货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鞋底全是用纸板糊的,看起来质地不错,晴天可以穿上段时间,但一经雨水就“软”了。

 

        伤心几天后,陈决定振作精神重新开始,他选择了老本行——贩粮。没本钱,乡亲们就冲着他这几年做生意的诚实稳重,把粮食先欠给他。痛定思痛的陈光标,没多久就把亏了的钱重新赚了回来。有了这段失败经历的陈,决定离乡做点“大生意”,他用卡车把家乡的花生运到南京江宁(陈的亲戚当时在江宁汤山镇),再转手卖给当地的一些招待所、饭店、旅社。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认识了南京汤山疗养院车队的周姓队长。周队长向陈透露,疗养院里有两辆旧车要处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随即有了“买辆旧车回家跑客运”的念头,陈最终以8000元买回了由客车改装成的一辆救护车。 

        因为那时跑客运特赚钱,一天就能挣上300多块钱,陈说他很“兴奋”。兴奋了没几天,陈就又一次尝到“走麦城”的滋味。这一次是因为他遭到了客运管理处的查处。结果因一没有驾驶证、二没有营运证、三客运超载,陈被扣了车,罚了款。

 

     ……

 

        几起几落,陈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失败中汲取着教训,并企图寻求自己生意上的突破,以期早日能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掘得第一桶金

 

        陈是在27岁那年,靠一项“新型电子疾病探测仪”掘得了第一桶金。这一年,他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南京金威利医疗器械公司。

 

        “我的聪明在于,我能在别人的基础上创新地进行改进。当然,现在这招可能行不通了”,提起使自己获得第一桶金的那项专利,陈自称自己比较聪明,并乐意地向我们讲起了这段经历。

 其时,在陈的“新型电子疾病探测仪”发明出来之前,市场已经有了一种简便的“电子疾病探测仪”:没有显示屏,没有交直流电瓶(这些陈后来给装上),只是一种简单的两头结线装置(跟手机一般大小)。当陈一接触到这种疾病探测仪,就相信改进后这玩意儿一定会有更大的市场。

 

 陈于是买来了电脑显示屏,在显示屏内装上小电瓶,再把人体解析图输入进去。陈这样一个举动,使得整个疾病探测的过程变得更为直观,并且陈有意使探测仪看起来像个“实在货”,这也是征服顾客心理的关健。这一点证明了陈极高的智慧,也许是从年少起,多年经商的历练使得陈对顾客的心理谙熟于心。

 

        就这样,一个原本简单的疾病探测仪,经过陈一番创新后,立刻身价倍增:从原来的100多元卖到了8000多元。在幸运地掘得第一桶金之后,1997年一次偶然的泰安之行使得陈的事业又上了一个台阶。这一年,陈带领全公司的员工涉山东泰安旅游,在几天的游玩中,细心的陈发现了当地丰富的灵芝资源。一到南京,陈立即展开了新产品的筹划,请中医学院和省药管局的专家进行论证和临床试验,请南京艺术学院的教授对产品的外形包装进行美观设计,请南京大学商学院的专家进行营销策划,并于同年参加了广东秋季博览会。

 

        如果说灵芝胶囊的研发使得陈的事业又上了一个台阶的话,那么2000年由他主持研发的“折叠式电动踏板自行车”专利的获得,则使他真正地成为一位名符其实的企业家。

 

二次创业:目标“服务业”

 

        在对陈光标采访的过程中,陈话语中“二次创业”和“服务业”两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对于黄埔投资目前的规模,陈很清醒,“目前还只能算个中小型企业吧!集团参与的数码科技、能源开发、再生资源利用、食品用油提炼、新型包装材料制造以及资本运营等产业在2005年的营业收入将达90亿元,利税达6亿元” 。陈表示,黄埔投资目前正处在这样的阶段:规模由中小型向大中型过渡,管理由人治向制度化、流程化改进,产业由工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

 

        “我现在正处于‘二次创业’的时期,我想通过两三年时间的摸索、改进,使黄浦投资真正成为一个规范化的法人治理企业。如果说,我以往的成功还只能用机遇和勤奋来说明,那么企业往后的发展就是考验我这个企业掌门人能力和素质的时候了”,为了能引领企业的变革,加快企业未来的发展,陈表示他对自身学习、自身提高的愿望日益迫切。由此,陈于去年初就读南京大学商学院,申读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课程。

 

        陈对黄浦投资未来的产业布局看得很远,陈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传统工业的成本会逐渐增加,优势逐渐降低。黄埔集团的产业布局在今后将主要围绕服务业在转,我们将在某些传统产业上进行调整,慢慢地收缩,最终把集团公司的优质资源和我的精力逐渐转移到服务业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