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主题单元活动的设计/教学案例 - 首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07:55
小学信息技术课主题单元活动的设计
一.         问题的提出
当今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主要以2000年11月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几大模块为主要线索进行教学。模块化是按照知识规律,尤其是软件的类别,将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分解成若干部分。这样,每个模块的知识相对集中且单一,学生每每花上几个月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埋头于一种软件的学习当中。而任务驱动下,很多单个任务的设置是依附于模块中某一个或几个知识技能点形成的。这样,完成一个单个任务,形成一个独立的作品,学生相对被动地获取和应用了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在碰到生活中具体问题的时候,往往又会捉襟见肘。
怎样能够既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时又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设计开展“主题单元活动”,是一种值得信息技术课教师尝试的方式。
二.理论基础
1.   “任务驱动”理论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2.   新课程中,关于学科教学综合化的理论
综合化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特点。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科间的联系是每个教师都要面临的共同任务。在提到学科综合化的途径时,有这样一个概念:应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它提出:
1)要在生动的当代生活中选取知识,生活世界不只是科学世界,“艺术、道德、个人世界、自由的交往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2)把生活作为学科教学的背景,开放教学的空间。要把学生的校内生活与和校外生活、学习世界与生活世界结合起来,相互沟通,以开放教学的空间;
3)让学生体会到知识运用的成功与快乐。学科教学只有回归生活,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运用知识的机会,才能获得成功和快乐;
4)要实施多样化的教学。倡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时间和合作学习,注重教师引导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3.   研究性学习理论
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表述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尽管这是对高中阶段的要求,但是其精神实质可以为低段的教学采用。)
4.《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指出:要想在日趋复杂与信息膨胀的社会里顺利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学生必须能够有效地使用技术。在有效的教育环境里,技术能使学生成为:
▲ 胜任的信息技术使用者
▲ 信息的查询者、分析者和评价者
▲ 问题的解决者和决策者
▲ 创造性地、高效的创作工具使用者
▲ 交流者、合作者、发布者、制作者
▲ 见多识广的、有责任心的、有作为的市民
5.美国Futurekids的一些教学理念
作为一个国际连锁的信息技术教育品牌,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理念和方法,如:
1)情境式教学——在生动活泼、极具挑战性的教学环境里(原始而不是经过包装的)培养学生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学习、思考、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与能力。在故事情节中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教学。
▲  学生在提供的三大故事背景——“国际媒体”、“城市运营”、“科技前沿”中,以国际媒体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城市市长和科学家的身份开展各项学习。
▲  课程在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情境中展开,以完成一些具体任务为线索,巧妙地把教学内容隐含在任务之中。
2)与国内信息技术教学相比,将单项技术纵向教学变为十大技能横向推进,螺旋式上升,在三大主题教学下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十大技能分别为:文字处理、图像、电子表格、桌面排版、电子网络通信、多媒体、程序设计、运行环境、技术应用、学术重点)
三. 什么是信息技术主题单元活动
1.什么是?
信息技术主题单元活动,是在某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围绕能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一个主题(一系列事件),以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获取为主要目标,并以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主要载体和研究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展的一系列自主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是一种比较适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
在主题单元活动中,学生首先进入一个大的问题情境,遇到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获得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并把它们作为工具,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最终解决问题,获得成功。
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主题活动的角度设计和提出含有知识特征的任务,在活动中,以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调动原有的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者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研讨,逐步形成对事物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把知识运用到问题的解决当中,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意识的全面收获。其特点是教师重视和引导学生的行为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
2.主题单元活动与“单一任务”区别:
主题单元活动是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这个层面考虑问题。它不追求单纯的系统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传授,而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
它与单一任务的区别主要有:
第一:单一任务往往是知识技能的简单直现,表现形式为相应的作品;主题任务是让学生完成一个研究性的活动,在过程中,学生会更好地感受到如何获取知识技能和知识技能在实际中的用途。
第二:在主题活动中,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个性不同,解决问题的起点就会不同,在研究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每个人所遇到的问题、困难、采取的解决途径和自身的收获也就不同。教师根据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可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相较单个任务而言,学生更容易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第三.在主题任务中,更加注重整合。整合不仅限于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而且包含信息技术学科不同模块之间的整合。学生根据实际的需要,恰当地选择相应的软件作为工具,打破了模块的界限,这样更符合解决问题的科学规律。
四.信息技术主题单元活动的设计
(一)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与需求
活动设计应从分析学习需求开始,即从问题的分析和确定作为出发点,形成总目标,然后寻找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
学习需求的设计,应以《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并根据学习者(学生)的现状,对“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现有资源和各种条件,确定题目,并阐明教学目标。
目前,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尚在使用《指导纲要》,没有《课程标准》,小学各个学段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在“情感意识价值观”上应达到何种程度,尚无明确规定,需要教师依据《指导纲要》总目标的要求,确定不同学段、不同模块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该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单元活动的学习需求。
(二)主题的设计:
对于一个主题活动而言,活动主题的选择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应该遵循生活化、趣味性、可行性、实用性等几个原则。
即选择的主题应是学生身边的事情,甚至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让学生能够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选择的主题应符合或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完成;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征,是学生能力所及的,能够通过努力独立或合作完成的;活动应符合一定的社会价值或自我价值,简言之,应该是有用的。
例如附录中提到的《我身边的交通》活动,选取的主题就是学生每天都会遇到的交通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交通状况,增长交通知识,形成交通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三)活动目标的设计
应符合如下原则
1.基础性:要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这些知识技能均应以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在学生学习的各个不同阶段反复加以实践,所以,在每一项活动中,学生会应用到哪些已有知识技能,学习哪些新的知识技能并如何在本次活动中不断强化,哪些技能需要在其他活动中继续应用,最终如何检测等,教师均应在活动设计中有完善设计。
2.统整性: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的价值追求,真正做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
▲ 在活动中,必然涉及众多非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教师应对这些内容心中有数,并对活动中可能涉及的未知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应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要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促进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要尽可能帮助学生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 要对活动中所到涉及到的态度、情感等问题心中有数,并对其出现非常敏感,善于捕捉这样的教育契机,适时点拨,促进学生发展。
3.开放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弹性和灵活性。
作为主题活动而言,过程和结果必然是开放的。学生一旦开始,就不可能全部沿一个方向、走同样的轨迹、获得唯一的结果,这是“活动”本身带来的开放性。但作为“信息技术主题活动”,信息技术自身是教师应重点关注的,毕竟是课堂教学,毕竟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有意识地留出具有开放性的“点”,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避免思维的绝对化、僵硬化、程式化。
4.个体化:除了应有共性目标之外,还应体现学习者个体的经验、能力、需求和学习方式等,使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和个体性。
(四)活动内容的设计:
应符合如下原则
1.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活动中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吸取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
2.统整性:加强教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不仅要加强本学科内教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依据教学内容的的相似性和联系,实现知识、技能的结构化,而且要加强学科间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总和。
3.活动化:即将问题直接作为教学内容,或使教学内容成为“问题”产生的直接“情境”,并有问题引发学生的活动和操作。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教师应善于“造势”,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五)活动过程的设计
包括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等要素。其总的设计指导思想是要充分重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主要应注意:
1.程序性:要充分考虑活动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方式、设问的性质和时机、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的关系和联系。教学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应设置类似且有递进关系的问题,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进一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熟能生巧的机会,提高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2.情意性: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信心、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互动性:教学过程要成为师生进行“交往”的过程,是“师生共同体”在教学情境中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平等对话的过程。
4.自主性:应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情境,给学生多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并使教学过程向课外延伸。
5.负担合理性:整个单元活动是由各个分步骤或分任务组成,各部分任务强度设置要合理,尤其是需要学生课余完成的部分,要考虑可行性,不能随意加重学生负担。
(六)主题单元活动评价的设计
1.评价内容:作为一个主题单元活动,开展得是否成功,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及时地评价。主要包括:
1)对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应体现差异,侧重于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否有变化和进展。
2)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态度、兴趣等进行评价。
3)从学生是否得到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
4)从学生的合作情况等进行评价。
5)由学生对该主题活动进行评价: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兴趣、能否有收获、有哪些不足、有何种建议等。
2.评价方式:以个人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3.评价方法:可以制作各类评价表格
(七)活动资源的设计
教师在设计好基本活动脉络之后,还应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
1.提供给学生的资源
2.教师所用资源
资源在信息技术课上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
① 活动中涉及的相关资料:收集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各种介质的资料,并分类保存好,随时根据需要提供给学生;如果需要学生上网搜索获得,应预先查知网址、浏览其内容,确定内容相关、有效、无害。
② 活动中与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相关的样例、提供给学生制作作品使用的半成品等。
③ 用于创设情境的课件等。
例如:在四年级,学生掌握了初步的文字处理技能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文字处理技能,掌握在字处理软件中进行图形处理的方法,同时开始涉足网络基本知识。从学生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交通问题入手,设计展开了“我身边的交通”主题单元活动。
单元活动设计,详见附录
五.结论
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操作性,同时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一方面它本身是一个工具,另一方面它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着。所以,不仅要学习如何使用这个工具,更应该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就像学用一个锤子,如果只学一下一下地钉东西,而不学习怎么用锤子创造物品,更不知道锤子在生活中到底有多大用处,那将是多么可悲啊。
这里提出的“主题单元活动”就是在“任务驱动”、新课程理论、研究性学习和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的一个有益的创新尝试,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设计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把信息技术原理、技能同时作为载体和探究手段,力求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自主探究,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如能将小学整个学段应达到的知、情、意、行各目标通盘考虑,使其与活动结合得更加水乳交融,并使活动成为系列,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新高。
希望这个尝试能给广大同行一个抛砖引玉,让大家共同创造出更多的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2000。
[2] 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谈新课程结构的重建》
[3]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4] 祝智亭 刘雍潜 黎加厚 译《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课程与技术整合》
[5] 美国Futurekids课程
附录:主题活动设计:“我身边的交通”
活动主题
我身边的交通
活动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以下知识技能:制作表格、绘制图形、网络搜索、浏览、下载、发送电子邮件;并运用这些知识技能、通过多种方式对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的交通状况进行调查了解,识认交通标志、学习交通规则;发现交通中的问题,逐步树立交通意识,逐步形成“我是交通中的一员,要为交通环境的好转作贡献”的观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关心他人的情感,并加强小组间课内外的合作与有益竞争。
年    级
四年级
信息技术涉及模块
文字处理(Word);网络;图形与图像;
学生已有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技能分析
文字处理
输入、删除、移动、复制粘贴文本
设置、修改文本的字体格式
文本换行;插入分页符
图形图像
在“画图”软件中绘制基本线条和基本图形,并设置边框色和填充颜色
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初步设置图形环绕方式
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并调整其属性
学生特征分析
知识技能现状
大部分同学已经通过前面的教学活动,初步学会了上述知识技能,尤其是图形的绘制和设置字体格式比较熟练。问题较多的是:文本的输入速度参差不齐,对“环绕方式”的概念模糊,尚不能根据需要,选取恰当的选项。
对“上网”知识有较为强烈的求知欲。
其他特征
1.具有初步的调查能力,能够根据给出的题目,进行简单的定量调查。
2.关心朋友、家庭、社会,对相关的问题,有好奇心和较浓的参与意识。
3.很多学生并不是本片的学生,采用各种交通方式上学,对交通问题很有感受,具有一定的交通意识和知识。
课时安排
8课时
具体活动方案(分课时)
课    时
活动内容
第一课时
交通状况调查
课前,以自己及父母朋友为研究对象,进行简单的道路交通状况调查。课上将调查结果在Word中制表保存。并上网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网站,查询网站提供的最近期的“全国公路旅客运输量统计表”,并根据此表提供的数据,填写“X年X月公路旅客运输量统计表”(教师提供)。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收集、创编交通安全宣传语,制作“交通安全宣传卡”
课前收集优秀的交通安全宣传语,并创编至少一条。
课上交流后,通过插入文本框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交通安全宣传卡”。
第四课时
交通标志识别竞赛
课前观察常见交通标志,识认图形、名称、含义。
课上交流后,学习运用插入自选图形的方法,制作“禁行”“注意危险”两个标志。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浏览相关网上资源,获取更多的标志图形。自选完成相对复杂的其他标志。如“停车让行”“禁止左右转向”“限高”“公交专用车道”等。
各组完成后,在班级范围内开展“交通标志识别竞赛”,决出优胜。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为大队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设计“交通安全宣传栏小样”
课前观察校园中的各种宣传栏,学习其版面设计。
课上,在教师指定的搜索引擎,通过关键字搜索的方式,查询交通安全宣传图片及相关规则,下载图片后,运用制表的方法,制作以“交通安全宣传画”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栏小样”。
第七课时
给交通部长提建议
课前思考:对当今的交通状况有什么想法?对于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有什么建议?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为交通安全做出哪些努力?
课上交流后,提出:要将这些建议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寄给交通部长。学习如何发送电子邮件后,在outlook中书写“新邮件”,分组提出自己的建议,然后发送。
第八课时
活动总结评估
1.学生对单元活动成果进行展示与互评
2.填写“单元活动任务完成自查表”
3.讨论:
① 列举:本单元学习的新技能新知识
② 本单元学习的知识技能与以往知识技能的联系
4.个人评价和组内评价
填写“评价表”,个人和小组分别打分
5.课后上交填写的各项表格,教师分别给出个人和小组成绩
活动资源设计:
1.  教师使用:
资源
用途
1
城市交通状况图片:汽车(客、货)、自行车、人、高速路、环路、街道、小巷、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等
创设情境,并帮助学生对交通状况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2
常见交通安全宣传语(收集)
提供学生参考
3
常见交通标志图片
创设情境,展示,交流,识认,范本
4
各种宣传栏图片(照片)
创设情境,提供学生参考,讲解版面布局
5
范例:交通安全宣传卡(电子稿、打印稿)
供学生学习、参考
6
范例:交通标志(电子稿、打印稿)
供学生学习、参考
7
范例:交通安全宣传栏小样(电子稿、打印稿)
供学生学习、参考
8
范例:致交通部长的建议信(电子稿)
供学生参考
2.  学生使用:
资源
1
软件准备
Word  IE  Outlook/Foxmail
2
上网条件
每台电脑均能上网,并采取措施对学生不能访问的资源进行控制
3
网址资源:
交通部:http://www.moc.gov.cn/
安全第一网[1]:http://www.safe001.net/
Google:http://www.google.com/
4
供学生修改的文档
“X年X月公路旅客运输量统计表.doc”
5
学生文件夹
学生机建立本活动专用文件夹
6
共享文件夹
教师机建立共享文件夹,方便学生分类存储文件
单元活动中,涉及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一览表
文字处理
知识技能
课时
1
2
3
4
5
6
7
输入文本,对文本进行格式处理







插入指定行数和列数的表格


选定整个表格


在表格中插入文本



改变表格的列宽



在表格中插入图片

设置表格“固定列宽”

设置指定尺寸的页面






调整页边距






通过工具栏中的插入文本框按钮插入横排、竖排文本框,并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



调整文本框的大小



设置文本框的填充色、线条颜色、线型等属性



网络
知识技能
课时
1
2
3
4
5
6
7
打开IE窗口





在IE地址栏中输入网址,访问指定的网站





通过“超链接”访问相关网页





登陆搜索引擎

通过“关键字搜索”方式搜索相关信息

将网页上的图片下载保存

通过网页上的电子邮件链接发送电子邮件

书写电子邮件的主题和正文

认识电子邮件地址的组成

图形图像
知识技能
课时
1
2
3
4
5
6
7
插入艺术字



艺术字属性的设置



选取自选图形工具


运用自选图形工具绘制图形


调整自选图形的位置、大小


给自选图形设置填充色、线条色、设置虚线线型


组合自选图形


翻转或旋转自选图形

改变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

评价设计:
1.单元活动任务完成自查表
学习任务
完成
没完成
没完成的原因
进行交通状况调查
输入并填写交通状况调查表
网上查询并填写公路旅客运输量统计表
收集各种交通安全宣传语
创编了一条以上交通安全宣传语
制作了横排竖排的宣传语
制作了交通标志(一级)
制作了交通标志(二级)
网上查询并下载了交通安全宣传图片
制作宣传栏小样
针对当前的交通状况,有自己的看法,能够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
给交通部长发了E-mail,提出了建议
2.评价表
第   组     姓名
项目
等级(在相应的等级后画√)
本人
组内
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A 不仅掌握了所需技能,还有更多收获
B 所有任务都能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手段完成
C  基本掌握,有一些技能还需要别人的帮助
D  有较大困难,有很多技能尚未掌握
主动参与活动情况
A  兴趣浓厚,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对活动有贡献。
B  有兴趣,做得很不错。
C  兴趣一般,按要求完成了所有活动。
D  没什么兴趣,但也按要求完成了活动。
E  没兴趣,所以没怎么参与活动
合作与交流情况
A 交往能力强,主动广泛地与人交流。
B 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C 能主动交流,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D 敢于发言,表达含糊不清,重复无条理
E 只听别人发言,自己从不发言
评价
个人
优秀 ○  良好 ○   进步 ○   努力 ○
小组
优秀 ○  良好 ○   进步 ○   努力 ○
教师
优秀 ○  良好 ○   进步 ○   努力 ○
尚未掌握的技能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这项活动的主题你喜欢吗?
2.  这项活动你收获吗?请列出:
3.  整个活动中,你最喜欢哪个项目?
4.  整个活动中,你最不喜欢哪个项目?
5.  你对活动有什么建议?(例如,还可以研究什么?)
6.  活动中,你对老师满意吗?你觉得老师还需要做些什么?
7.  活动中,你对其他同学满意吗?
主题单元活动调查(学生无需写出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