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敫铭:哈尔滨“10·11”命案后的网络暗战(南方都市报 2008-1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02:50
哈尔滨“10·11”命案后的
网络暗战
日期:[2008年11月5日]  版次:[AA18]  版名:[深度]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2  条


①林松岭生前照。  ②“10·11”命案死者林松岭。  ③“林托”发布在网络的首批图片。  ④尸检前,林家与尸检专家召开闭门会议,门外由“林托”做DV全记录。
相关新闻:
六警察均未承认自己打死林松岭
林松岭父母:我们与高官没关系
 林松岭家属质疑警方护短
林松岭尸检 结果或等一个月
●一起“普通刑事案”如何因网络舆情而一波三折
●“林托”与“警托”,网络江湖争夺民意
●尸检报告今日出炉,据称林松岭身体健康,无吸毒史,确定是被“打死”
“鉴定的专家对我说,‘你儿子身体很好,很健康,没有病,也没有吸毒史’,肯定是被打死的”。
———林松岭的父亲林吉利转述尸检专家的话
“不论是弱者还是强者都想站在网络的制高点,期望从网络这里得到对自己有利的支持。‘林托’或者‘警托’,不像是有人大规模组织”
———网络社区资深编辑蹉跎
11月5日,“10·11”命案死者林松岭的死因将在哈尔滨市揭盅。
昨日下午,林吉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中。“我把儿子的东西都带回来了,”林对南都记者说,肝脏、脾脏等尸检需要的器官切片都从上海带回了哈尔滨。此前,这些器官切片于10月26日送到位于上海市的司法部司法鉴定研究所做死因鉴定。
“鉴定的专家对我说,‘你儿子身体很好,很健康,没有病,也没有吸毒史’”,林吉利转述了尸检专家的话,“肯定是被打死的”。
据林吉利称,他在从上海返回哈尔滨前,其子林松岭的死因鉴定已进行完毕。“鉴定各项结果密封了谁都不给看,要到11月5日9位专家都签字形成统一意见后才正式发布”。
10月11日,林吉利的独子林松岭在与警察的斗殴中死亡。此后,事件引起全国关注———将此事推向公众视野的,主要是被喻为“新媒体”的网络。
由于网络舆论的加入,使得被警方称为“一起(普通)刑事案件”的“10·11”命案引起全国关注,一波三折、扑朔迷离。
10月25日,林松岭尸检。在尸检中,因为网络舆论,鉴定专家还得对死者专门进行“毒品检验”。在等待尸检结论的日子,关于“10·11”命案的争论并没有静默。在网络上,有被称为“林托”的死者林松岭生前亲友,也有包括以家属口吻出现、同情并支持警察的“警托”。
林松岭死因即将揭晓,“10·11”命案不久也将进入司法程序———“林托”与“警托”,或将迎接下一场“暗战”的来临。
网上发帖:死者亲属引爆网络舆论
“六警察打死无辜大学生”「第一回合,死者家属胜」
10月11日晚,林松岭死在糖果酒吧门外的不远处。在死前,其曾与在此消遣的警察发生打斗。
与大多数突发事件一样,网络成为这起命案的最先传播者。
10月12日,《哈尔滨铁路局警察杀人》、《昨晚哈尔滨6警察将哈体育学院学生当街殴打致死》及《08又一孙志刚,哈尔滨警察群殴打死大学生》等帖子迅速出现在国内外各大网络论坛。
据记者查询获知,最先出现在网络的帖子为12日9时许,上贴于“网易论坛”。此后,帖子被迅速上贴、转载到“西祠胡同”、“猫扑”、“天涯”等各大网站论坛。
上述帖子题目各异,但所述内容基本一致。帖子称:
“10月11日晚9:50-10:00在哈尔滨铁路文化宫前,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22岁大学生被哈铁公安局的警察活生生打死。
……
现家属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重视,讨一个说法,希望将杀人的警察绳之以法。“帖子后面,署名”被害人家属“的网友说,”后续将有死者现场照片公布于网上,请广大网友给予关注,谢谢大家。“
不久,多张反映现场的图片被上贴论坛。
文字与图片相辅,描述的是6名警察打死1名刚毕业大学生的故事。记者找到了最初发布在网络上的十余张照片。图片除了呈现死者林松岭弓着身子死于施工地铁护栏的状况外,还包括路边堆放的花圈、焚烧的冥纸,拥挤的围观群众及试图阻止拍照的警察等等。
“六名警察打死无辜大学生!”,白底黑字的横幅挂在林松岭死亡处尤为引人注目。
可以确证的是,这些帖子和图片最先是林家亲属(朋友)所发,目的是引起大众对该案的关注。
案发后,林松岭的很多亲属、朋友都聚集林家。彼时,林的父母因过于悲伤未能作出建设性的决定,在场亲友经过初步协商:扩大事件的影响,以便向警方施压,希望得到一个公道的结果。
网络发帖,成为了成本最低且较便捷的方式。林松岭生前的朋友“zhiyan195517”,很快便将事件发布在网上。最先,帖子发布在百度“哈尔滨吧”,但帖子很快被删除。再贴,再被删,zhiyan195517只好转战各论坛。一名“林托”说,最初发帖,只是为了不让该案落入有利害关系的哈尔滨市铁路公安局之手。
10月25日,记者见到了拍摄案发现场图片(录像)的拍摄者。那是一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他对记者说:当听到林死亡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是想要保留下现场的图片和影像证据。很快,这些相片被家属派人发到网上。
“顶上去”、“关注中”……糖果酒吧门前的命案开始引起网民关注。
“死者是大学生的身份,引起了网友的同情”,网络社区资深编辑“蹉跎”(网名)对记者说,网民看到警察“又打死了一名大学生”比较气愤。
恰如蹉跎所言,zhiyan195517等林松岭生前亲友在发帖时,特地突出了三个关键词:“警察”、“学生”、“死亡”。
在“警察”面前,“学生”显得弱势,谴责警察恶行之声开始引爆网络。
———“禽兽!!!!老百姓赋予你们的力量就是这样来用的!!!”
——“如果是事实,这比当年的宝马案还要恶劣。当年的宝马案就是因为网络上的群情激奋才严肃处理的。”
彼时,网络舆论几乎偏向死者一边。
舆情转向:录像片段从警方流出
“六提辖拳打林衙内”「第二回合,涉案警察赢得舆论支持」
在网络舆论几乎都在极力谴责哈尔滨涉案警察之时,令死者家属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
10月12日,涉案民警齐新所在单位———哈尔滨市铁路公安局邀请到了黑龙江省电视台。在哈尔滨市铁路公安局,“新闻夜航”栏目的工作人员在该局民警的解说下,拍录了事发当晚的监控录像。
10月13日,哈尔滨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简单通报案件相关情况后,晚间,黑龙江省电视台“新闻夜航”栏目播放了翻拍的监控录像。值得一提的是,这只是监控录像的片段。
监控录像画面显示,死者林松岭主动挑衅,多次攻击警察。事件最终演变成群殴。
录像播出,舆论哗然。“监控录像播出以后,很多网民都说警察好。”林松岭的表哥对记者称。
“林托”的胜利,只是短暂的一天。在网络上,同情警察的声音逐渐增多。“你们没看录像吗?他(林松岭)频频主动攻击警察。”管辖林生前就读学校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哈尔滨市大成街派出所,民警李锐、武欣鹏等如是说。
网络舆情最终汇聚成一个鲜明的标题———“六提辖拳打林衙内”。此前引爆网络的“哈尔滨6警察打死大学生”渐显颓势。
“有人在试图影响网络舆论”,供职于某网络公司的网友北风认为,监控录像是特定人士发布的,普通人拿不到。但北风同时认为,“警方主动发布资料,来影响公众,是一个进步”。
黑龙江电视台的节目视频被上传网络以后,舆论开始转向。
在监控视频播出的当日,一个名为“被哈尔滨市警察局打死青年林松岭”的纪念馆在网络建立。网民的转向,在纪念馆的留言中得到了反映。此前,几乎整齐划一谴责警察的声音不见了,而如“留着也是社会败类”、“他就是一个人渣”等评论出现在林松岭的网络纪念馆中。
涉案警察开始赢得了舆论支持。
10月14日,一段被网民称之为“清晰版”的监控录像出现在网络上。与黑龙江电视台翻拍的视频相比,该段录像清晰度更高,除了有相关标示外并没有经过剪辑的痕迹。该段录像,再次证实了死者林松岭击打警方、挑衅的事实。
舆论扭转。zhiyan195517等“林托”无论在网络如何力争“录像不完整”,也被“衙内”死有余辜的声音淹没。在一篇《向哈尔滨警察致敬》的帖子称,看了视频之后,“6名警察保持了绝对的克制”。在“铁血论坛”的“警察之家”版块,有网友喊出了“强烈同情兼支持哈尔滨六位警察!”的口号。
案发仅两天时间,涉案警察获得大部分网民理解甚至支持。死者林松岭由被同情演变为被谴责———网络舆论从“严惩凶手”向“社会少了一个祸害”转变。
舆情漩涡:传言四起三人成虎
“人肉”搜出所谓“恶少”「第三回合,警察再胜」
死者林松岭(家属)陷入舆论漩涡,并没有因监控录像播出而停止。
事发当日,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办案人员要将死者尸体运到解剖室进行解剖被家属拒绝、哈尔滨市公安局局长亲临现场,以及第二天死者家属摆花圈导致道路拥堵等细节,开始被网民认为是其家庭“有背景”的表现。
逐渐,之前被指称“打死人”的警察暂时被忽视,而林松岭等人的身份开始引起关注。萦绕在网友心中的疑问是:一个22岁的青年,为何胆敢挑衅6个警察?
此前,有媒体披露称,林在与警察殴斗时曾放话:你知道我舅舅是谁吗?针对这句话,一起浩大的“人肉搜索”开始在网络展开。
网络的传言,最后被传统媒体借一个名叫“我是肾斗士”的网民之口说出:
林的舅舅被传为哈尔滨市政协主席。而林的生母则被传为继母,其兄是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林的父亲林吉利,变成了哈尔滨市一名房地产商。林松岭的同学———当晚开车的车亮,其父被传为黑龙江公检法系统的高官。车亮当晚驾驶的本田,则被描述成奔驰。
“这6个警察估计在劫难逃了!”一位网友看到所谓“林松岭的背景”后如此感叹。网络传言愈演愈烈,继续有网友爆料称,林松岭生前曾吸食毒品并被大连市警方处理过。
与死者家属背景被“人肉搜索”不同,10月16日,IP地址显示从哈尔滨市传出的“林松岭尸检报告”出现在网络。
这份尸检报告称:“在死者身体里发现了学名为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物质,即常被人们所称的‘摇头丸’”,“法医第一次检验死者的主要死因是,服用了大量的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物质,导致心脏不能承受外界的突发性剧烈运动的压力,心脏短时间供血不足,突然暴毙”。
“网络为什么会说他吸毒?”林吉利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合理猜想:在6名警察中,涉案人中有哈尔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不排除是跟其有关系的人在网络恶意中伤。
彼时,更有所谓网民爆料,称林家“狂砸50万人民币在网上找托儿制造舆论,意图影响司法公正”。
在网民的构筑下,所谓的林家“家庭关系图”呈现了出来,一条看似合理的事件发展链条猜想也由此得出:父亲林吉利是房地产商———有钱;舅舅是京城高官———有权;父母离异,在权钱呵护下的林松岭成为“恶少”———敢挑衅警察;由于吸食毒品———打斗时诱发猝死。
一开始就意识到网络力量的林家,在监控录像和背景传言散播后很快成为众矢之的。zhiyan195517等人在言之凿凿的传言面前,澄清的跟帖也顿显苍白。
澄清流言:“林托”全面出动反击
约见媒体驳斥网络传言「第四回合,林家挽回颓势」
10月17日,死者林松岭“头七”。
为了扭转在舆论的颓势,在这一关键节点,据接近林家的人士称,林家亲友作出了一个“双管齐下”的策略:在林松岭死亡现场进行祭奠,以便再次引发更多舆论关注;此外,包括“zhiyan195517”在内的一批亲友在网络发布信息,驳斥此前传出的种种流言。
“头七”当日,林松岭家属在其死亡处焚烧冥纸,在立起写有“奠”字的两块白底黑字大牌上,家属质疑了警方公布监控录像具有倾向性,并提出“公布当日完整的监控录像”等6点要求。
彼时,案件已引起众多传统媒体关注。
10月18日上午,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卢洪喜向媒体介绍了案件的进展情况。
在发布会上,官方澄清了关于林松岭家庭背景等传言。卢长喜称,“这些传言均不属实,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妄图借此制造事端、混乱和影响”。
卢的表态,让处于网络舆论漩涡的林松岭家属获得了“反击”的机会。由于6名涉案警察已经被刑事拘留,而其家属和所在单位并没有人愿意接受媒体采访,除了官方10月13日及18日的新闻发布会外,命案的相关信息源多由林家属发出。
林家抓住了这一时机,林松岭的父亲、生母、继母及舅舅等相继面对媒体,驳斥网络传言。林的继母郭女士甚至对一些记者说,“我们说什么,你不要掐头去尾地登,要不然,下次就不告诉你们了”。
10月20日上午,在林松岭家属律师胡凤滨的陪同下,包括林吉利、车亮父亲在内的几位当事青年家长约见多家媒体,除了澄清流言外,还呼吁案件要依法秉公办理。
下午,南都记者探访了林家。死者林松岭生前的房间屋门紧闭,林的妹妹和女友待在里边。“她们很伤心,不希望打扰。”林的王姓表哥说。
过了一个多小时,林的父亲及继母回到家中。林父开始抱怨网络传言给他们造成的困扰,“现在网上不少是骂我们的”。
林的继母郭女士敲开了林生前的房门。一台台式电脑及一台笔记本电脑挤在一张桌上,“网上又有人说……”,林的妹妹及女友在浏览网络评论,回帖———如今,她们在网络上被视为“林托”的成员。
在背景传言被官方辟谣后,车亮开始在“校内网”写文章哀悼林松岭。除了回复网友评论、澄清所谓高官背景及恶少流言外,在车笔下,林松岭是一个有爱心、讨人喜欢的朋友。
此外,在一个名为“同怀纪念网”的网站上,“哈体院毕业生林松岭纪念馆”也被林的亲友建立了起来。在10月31日关闭前,浏览人数达19万余人,数千人留言祭奠。
“高官背景论”被澄清之后,林家再次获得一部分网友的支持。在帖子数多达7万多篇的林松岭百度“贴吧”,林松岭的主要支持者如此诉求:“还事实之真相,还人间之公道。”
各方角逐:谁在操控网络民意
“舆情是世相的必然反映”「第五回合,双方进入胶着状态」
支持警察一方的网民,也在“齐新吧”集合。“尽量利用网络的力量,争取让6个警察轻判”,一名“警托”如此表示。
10月22日,以涉案警察妻子口吻叙述的文章出现在网络上。在名为“期待雪碧”的博客空间中,博主称:
“我作为涉案警察的家人,一个即将临盆的母亲,一个期盼丈夫回家的妻子,恳请专案组及省、市公安机关,……查清确切死因,查清事实真相。也请求世人用客观的态度去面对此次事件,尊重事实,尊重法律。”
据知,在涉案警察中,栾奡的妻子是“即将临盆的母亲”。该博客很快引起网民关注,点击率已超百万次。
当日,“zhiyan195517”则称不能再控制自己的博客空间,“被无耻的警察帮凶给黑掉了”。
“不论是弱者还是强者都想站在网络的制高点,期望从网络这里得到对自己有利的支持。”蹉跎说,在网络民意不断获得官方高层重视的当下,网络也成为各方势力的角逐场。
蹉跎称,操纵网络民意,最低级的是找“托儿”在网络发帖,制造舆论;其次,找到公关公司,“删掉一个负面的帖子需要千把块钱”;而最高级的手段,就是只让事件中的“某一方观点存在”,或者干脆不会出现在网络中———在“10·11”命案的网络舆论中,人声嘈杂,“不属于最高级别的操控”。
“我查了一些IP地址,五花八门。”蹉跎对记者分析,“林托”或者“警托”,不像是有人大规模组织,但事件确实被一些关键性的因素诱导,比如强调当事双方的身份,录像片段的播出。
“警托不大可能是有组织的,”北风认为,“群体的情绪很微妙,一个人随便说一句,就会有大把流言跟进”。网络曾有哈尔滨公安局操纵网络舆论的传闻,对此,哈尔滨市警方也进行了否认。
对于“10·11”命案一波三折的网络舆情,署名张贵峰的评论人士撰文称,这其实是某种真实世相世态的必然反映:“像‘警察’、‘衙门’、‘开发商’、‘豪华轿车’等身份标签符号,见证的是社会阶层的分化、断裂,既得利益的固化,以及公众对这种分化、固化的严重不满和对立情绪。”
林松岭尸检之后,“zhiyan195517”更新了自己的博客,“尸检结果,第一时间会通知大家。”
“期待雪碧”则称:“在这件事尘埃落定之前,在没有证据证明警察是过错方之前,我以一个妻子的身份恳请媒体,请谨言慎行,不要再用不实报道误导读者,这对我们所有警察的家属来说都是莫大的伤害。也请所有关注此案的朋友与我一起,期待公开、公平、公正的决断。”
10月25日,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卢洪喜再次强调了警方的态度,“我们一定会依法、公开、公正地处理。”
而尸检报告公布之后,或将是“林托”与“警托”再次网络论战的到来———接下来,案件将进入司法程序。然而,“虚拟的网络无法获得真相。”蹉跎说。
采写:本报记者 上官敫铭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8-11/05/content_618756.htmhttp://www.nanfangdaily.com.cn/nfjx/200811050035.asp
上官敫铭:哈尔滨“10·11”命案后的网络暗战(南方都市报 2008-11-5) 哈尔滨“10·11”命案后的网络暗战(南方都市报 2008-11-5) 吕宗恕:夜幕下的群殴:哈尔滨“10·11”命案迷局(新京报 2008-10-23) 上官敫铭:还原警察打死人事件的本来面目(南方都市报 2008-10-23) 上官敫铭:赤峰水污染透视(南方都市报 2009-8-5) 上官敫铭:“红色亿元村”河南南街村的发展真相(南方都市报 2008-2-26) 上官敫铭:“红色亿元村”河南南街村的发展真相(南方都市报 2008-2-26)a 长平:用真相回应哈尔滨命案的舆论操纵(南方周末 2008-10-23) [2008/10/22] 长平:用真相回应哈尔滨命案的舆论操纵 上官敫铭 喻尘:危情灌溉:井深500米(南方都市报 2009-2-11) 上官敫铭:曙光村暗战“山寨中石油”(南方都市报 2009-11-27) 上官敫铭:400三峡移民身陷“危楼”恐惧(南方都市报 2009-11-29) 上官敫铭:凤翔:离开血铅污染的家园(南方都市报 2009-12-30) 上官敫铭:“小天使基金”被截留事件调查(南方都市报 2009-5-22) 上官敫铭:市长“走马灯” 田奇庄挑战“邯郸现象”(南方都市报 2009-5-29) 上官敫铭:山西白家峁血案调查(南方都市报 2009-10-22) 上官敫铭:小龙虾生死劫(南方都市报 2010-9-30) 社论:哈尔滨命案:不能让“身份”干扰司法(新京报 2008-10-18) 南方周末 - 用真相回应哈尔滨命案的舆论操纵 南方周末 - 用真相回应哈尔滨命案的舆论操纵 哈尔滨地震传言调查(南方都市报 2005-11-28) 哈尔滨地震传言调查(南方都市报 2005-11-28) 上官敫铭:最年轻市长周森锋沉默应对“全民考核”(南方都市报 2009-6-30) 上官敫铭:山东青年发帖举报镇领导被诉(南方都市报 200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