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部分研究成果的述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00:13
摘要:
关于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研究,海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涌现。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不论是大陆的,还是海外的,都很难完全令人满意。本文通过对部分相关研究成果的述评,试图介绍重要的研究成果,总结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笔者对深入研究这一课题的主张。
关键词:整风运动 反右派斗争 述评
1957年开始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不仅影响了毛泽东和中共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及其后的政策变化,更深深影响了中国数百万知识分子的命运。然而,此后二十余年间,对这两大事件的历史研究,却几乎是一个禁区。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全部右派分子的摘帽和绝大部分被改正,以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获得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才逐渐展开。然而,就目前来看,大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体上都遵循《决议》中的结论:“这一年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向党提出批评建议,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常步骤。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对这种进攻进行坚决地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判为‘右派分子’,造成不幸的后果。”只是在某些更为具体的细节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近几年,大陆学者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也有一些突破。但总体上,这种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早在大陆学者开始研究这一问题之前,海外学者已着手研究这一问题。他们一开始就没有受到像《决议》中的结论那样的束缚,因而研究的环境更为宽松而自由。他们对于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分析模式,与大陆学者有显著的不同。虽然他们的研究并不一定比大陆学者更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原貌,但是至少为我们更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本文试图对大陆学者和海外学者关于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某些研究进行概述和总结,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并进一步提出自己关于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主张。由于笔者精力有限,识见浅薄,不可能穷尽所有相关的研究,某些看法上也可能失之偏狭,请方家指正。
一、           大陆学界关于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研究的情况
大陆学界虽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开始这一问题的学术研究,但目前已有大量相关论著问世。这其中自然是良莠不齐,有价值的并不多。笔者仅就自己看到的比较有价值的论著略述一二。
笔者看到的有价值的专题著作主要有以下几本:朱正的《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汪国训的《反右派斗争的回顾与反思》和朱地的《一九五七年的中国》。前两者紧紧围绕反右派斗争这一主题展开论述和分析,而后者则把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结合了起来,从整风运动的缘起考察,将反右派斗争作为整风运动的一个阶段进行分析。
朱正认为,反右派斗争“是国内外许多矛盾交叉的必然结局。”这其中包括苏联体制的惯性、列宁关于非无产阶级只能参加无产阶级领导的政权而不能分掌政权的论断、毛泽东的思想中早就有的改造民主党派的想法、赫鲁晓夫对“双百”方针的不赞成态度以及某些右派分子的过激言论。而不单单是所谓“右派猖狂进攻”的问题。此外,朱正推测,毛泽东可能“有把右派分子的问题作为整个知识分子问题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通盘解决的意向”,但是他并不同意所谓的“引蛇出洞”说。他指出,毛泽东虽然在1957年1月的省市委书记会议上谈到了对付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办法,“但是这些都仅仅说明他的思想中有发动一场反右派斗争的因素,却不能说这时他已经在计划开展这场斗争了。”即使在五月中旬,毛泽东已决心反右时,“所确定的,仅仅是一个战略进攻的方向,还没有来得及对这一场斗争作出很具体很周密的考虑。甚至怎样称呼这一场斗争的对象也几经斟酌。”同时,他还指出,毛泽东在下决心反右之初,“仍然怀着听取党外人士批评以克服那些太刺眼了的弊端的愿望”,“希望消除一些整风鸣放中揭露出来的弊端。”这些都充分说明,毛泽东并没有在起初就预设了“引蛇出洞”的“阳谋”。朱正书中还值得一提的是,他指出中共党内在对待“双百”方针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有人甚至有较大的抵触。但是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具体指明这种分歧的具体内容以及性质和程度。
汪国训对于反右派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他认为,毛泽东发动的整风运动是“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的开明、开放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是,后来转向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毛泽东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这一结果则出自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估计和在反右派斗争中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和策略。他还从直接现实原因、间接深层原因、理论认识原因三个方面,分析了反右派斗争的原因和根源。同时,他指出,反右派斗争错误的根源有三个:1.放松了对党史上犯“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警惕性;2.受国外教条主义的影响;3.受封建主义的影响。
相比较而言,朱地的《一九五七年的中国》对于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研究,是近年来大陆学界最全面和深刻的。他不像许多论著一样,只把目光盯在反右派斗争上,而是将反右派斗争看作整风运动的一个阶段加以研究。这也是比较符合历史真实的。中共当年就是把反右派斗争作为整风运动的一个阶段而进行的。反右派斗争高潮过后,整风运动仍然在继续展开。
朱地认为,毛泽东在1957年进行开门整风,源自他在陕甘宁边区时期对“民主新路”的探索,是“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他明确指出,当毛泽东试图开展
未完待续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版,第805页。
也有少数学者对反右派斗争的必要性产生怀疑,如黎澍认为反右派斗争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没有必要性可言,因为“直到反右派斗争开始时,也并没有什么资产阶级猖狂进攻需要‘打退’。”参见黎澍:《毛泽东与“百家争鸣”》,《书林》(沪)1989 年第2期。
朱正:《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第535页。
同上书,第541页。
同上书,第540页。
同上书,第88页。
同上书,第89页。
同上书,第90页。
朱地:《一九五七年的中国》,华文出版社,2005年3月,《引言》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