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用真相回应哈尔滨命案的舆论操纵(南方周末 2008-10-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2:30
【方舟评论】用真相回应哈尔滨命案的舆论操纵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评论员 长平 2008-10-22 21:41:27 来源:南方周末
10月11日夜晚,哈尔滨某酒吧外发生一起命案。最先传出的消息说,齐新等6名警察酒后行凶,打死了22岁的大学生林松岭。于是群情激愤,谴责警察滥权施暴。随后,哈尔滨电视台播放了现场监控录像,人们发现林松岭打架时也十分勇猛。紧接着就有消息说,林家背景深厚,既有富商又有高官。随后民意发生了大转弯,成了“六提辖打死林衙内”,警察不畏强权,为民除害。
民意没有定见,朝秦暮楚,十分盲目,遭到了很多人的嘲讽。其实,在这快速转变的民意后面,有一个不变的逻辑,那就是谁更坏就恨谁。大学生和警察相比,当然是弱势群体,无辜少年;警察为虎作伥,欺压良善,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跟高官富商比起来,警察又是可怜的羔羊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能使磨推鬼,钱权交集的家庭,养出比坏警察更坏的恶少来也是常有的事。
这件事情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短短一周之内,当事双方都先后成功地操纵了民意。它是一个观察民意如何被操纵的范本。
我们一般认为,民意就是民众个体意见的集中表达。但是,在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家如古斯塔夫·勒庞看来,社会群体中的个体与独立的个体完全不同。不管一个人多么聪明,只要他投身群体,就容易受到暗示和感染,从而变得盲从,冲动,简单化,极端化。勒庞在他的代表作《乌合之众》中,不无灰暗地说,群体的意见多半受领袖支配,民主不过是独裁者的一件漂亮的外衣。
勒庞之后的历史证明,我们没有必要这么悲观,但民意极其容易被操纵,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操纵民意的第一要点,就是让他们的头脑中装满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往往都不准确,却又深入人心,难以磨灭。比如“河南人骗人”、“湘女多情”等等,都是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在“10·11”哈尔滨命案中,民众的刻板印象是:“警察很坏,有钱人更坏,当官的最坏”。
操纵民意的第二个要点,就是有选择性地发布消息,甚至制造谣言,引导舆论。在此命案的开头两天,倾向于死者一方的人抢先发布了消息,强调了“警察”和“大学生”的身份符号,喊出了“知法犯法”的控诉,还引用了“孙志刚事件”的案例。应该说,这是比较熟悉媒体和民意的做法。但倾向于警察一方的人,更加谙熟此道,在监控录像曝光的同时,就广为散发了“死者家庭背景深厚”的消息。这些消息中,指名道姓地描述了死者亲属的社会关系,不由人不信。根据前述刻板印象,民意立即倒戈。
尽管民意容易被操控,但只要你认同民主的价值理念,又不可能不尊重民意。那该怎么办呢?“10·11”哈尔滨命案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10月18日,黑龙江省政府召开记者会,哈尔滨市公安局官员称,经过逐一核实后,确认网上传言不属实,死者家没有高官背景。10月20日,死者家属及律师又召开媒体见面会,称监控录像公布不够全面。此后,民意发生了分化,一部分站到两边继续对阵,另一部分却从被操纵中觉醒了,不愿意在残缺不全的消息中争吵,把诉求改变成要求公布更多真相。
可见,要让民意相对理性化也并不困难,只要信息透明,就成功了一大半。在此情况下,双方当然可以继续争取舆论支持,但是争取不同于操纵,影响不同于引导。争取和影响,好比在一个十字路口,说服一个健全的人走某一条路;而操纵与引导,好比蒙上或者刺瞎他的眼睛,用自己的手牵着他走。
http://www.infzm.com/content/18880
黑龙江称警察打人案死者背景深厚传言不属实(中国新闻网 2008-10-18)  08.10.18
“6警察踢林松岭五六分钟”(新京报 2008-10-20)  08.10.20
吕宗恕:哈市致死案无高官背景(新京报 2008-10-19)  08.10.20
杨涛:拒绝家属请专家参与尸检,法律依据不足(东方早报 2008-10-20)  08.10.20傅达林:引导舆情须防“选择性信息公开”(中国青年报 2008-10-21)  08.10.21
“长时间未还手林松岭仍被打”(新京报 2008-10-22)  08.10.22
上官敫铭:还原警察打死人事件的本来面目(南方都市报 2008-10-23)  08.10.23
吕宗恕:夜幕下的群殴:哈尔滨“10·11”命案迷局(新京报 2008-10-23)  08.10.23陈晓舒:哈尔滨警民斗殴致死案内幕(中国新闻周刊 2008-10-23)  08.10.23
长平:用真相回应哈尔滨命案的舆论操纵(南方周末 2008-10-23) [2008/10/22] 长平:用真相回应哈尔滨命案的舆论操纵 南方周末 - 用真相回应哈尔滨命案的舆论操纵 南方周末 - 用真相回应哈尔滨命案的舆论操纵 吕宗恕:夜幕下的群殴:哈尔滨“10·11”命案迷局(新京报 2008-10-23) 从哈尔滨警察打死人事件看 网络上的舆论操纵 哈尔滨“10·11”命案后的网络暗战(南方都市报 2008-11-5) 晓宇:哈市命案舆论不是可以被利用的天平(潇湘晨报 2008-10-24) 真相究竟是什么——哈尔滨酒吧命案公审目击 上官敫铭:哈尔滨“10·11”命案后的网络暗战(南方都市报 2008-11-5) 长平:礼仪之邦的崇洋媚外(南方周末 2008-10-30) 长平:身份认同的真相与幻觉(南方周末 2009-4-30) 社论:哈尔滨命案:不能让“身份”干扰司法(新京报 2008-10-18) 真相究竟是什么——哈尔滨酒吧命案公审目击(中国青年报 2009-3-25) 人民日报:“网络打手”是如何操纵网上舆论的? 长平:该公开的与不该公开的(南方周末 2008-8-28) [2008/10/16] 哈尔滨的罗生门 平庸的恶也是恶 - 长平 - 南方周末 - 长平:毛泽东塑像是什么传统(南方周末 2008-11-6) 长平:归去来兮,司徒雷登(南方周末 2008-11-27) 21——哈尔滨6警涉入案的网络舆论转向路径:谁设置了议程 如何引导和形成班级的正确舆论-09年哈尔滨骨干教师通识... 《IT时代周刊》:谁在操纵网络舆论? IT时代周刊:谁在操纵网络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