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感慨与金融危机 - 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鍦烘櫙_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36:29
',1)">


首页 Home
经济 Economy
商业 Business
市场 Markets
管理 Management
科技 Technology
生活时尚 Lifestyle
视频 Video
中国 China
美国 USA
欧洲 Europe
亚洲 Asia
专栏 Columns
评论 Comment
博客 Blogs
职业机会 Career
新闻订阅
',2)">

FT中文网专栏
《远观中国》《第一时间解读》《朝九晚五》《2008:中国纪事》《重读近代史》《中国公司观察》《冷眼看车》《双城记》《钱体育》《第三眼》《丁学良回望30年》《职言不讳》
FT专栏作家
马丁·沃尔夫露西•凯拉韦斯特凡•斯特恩约翰•加普居伊•德•容凯尔钱眼太太
站内新闻检索

中国>其他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新手指南
用户名:免费注册
密 码:记住我

梁启超的感慨与金融危机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 2008-10-30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加入收藏电邮给朋友打印本文章写信给编辑
一九一八年底,梁启超率领一个半官方的考察团访问欧洲。除去他本人,团员中还有蒋百里、张君劢、丁文江等,都是中国年轻的一代知识精英。
考察团有双重目的,一是参加巴黎和会,另一个是拜访当时欧洲的一流知识分子,西方思想已大量涌入中国,他们迫切的想从他们身上获得更直接的指教。
此刻欧洲的景象,比中国代表团在和谈中受到的挫败感,更令梁启超感到触动。他们参观了曼彻斯特的工厂,巴黎的巴士底狱,在阿尔卑斯山等待日出,拜访了伊奥肯、伯格森的哲学家。欧洲给予他“一片沉忧凄断之色”之感, 一次世界大战的摧毁效应,比他想象得更严重。
',3)">

“谁又敢说那老英老法老德这些阔佬,也一个个像我们一半叫起穷来。靠着重利借债过日子?”,他在《欧游心影录》里写道,“谁又敢说那如火如荼的欧洲各国,他那[曾]很舒服过活的人民,竟会有一日要煤没煤,要米没米,家家户户开门七件事都要皱起眉来……”
这颓败景象甚至动摇了他一直以来的信念。自从一八九五年的公车上书以来,西方,尤其是英、德、法为代表的欧洲,一直是他这一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榜样——古老的中国应向她们学习,它象征着科学、进步、理性。一九零三年前往美国访问时,他仍坚信,中国离西方世界的距离太大了,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但现在,梁启超开始觉得西方走得太过了。它不在是他眼中的共和制、物质昌盛、科学进步的希望,而是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的贪婪与野心,他感慨说“谁又敢说(战前)我们素来认为天经地义尽善尽美的代议政治,今日竟会从墙脚上筑筑动摇起来”,“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一些西方人的悲观论调也确认了他的疑惑。一位美国记者塞蒙氏对他说,西洋文明已经破产了,他回美国就关起门来,等着中国文明输入进入拯救他们。
四十六岁的梁启超用了大半生试图向西方寻求中国重生之路,西方既令他充满希望,又让他沮丧。但此刻,欧洲的溃败似乎给他某种少见的信心,他准备要重估被他猛烈批判的中国文化遗产。这种信心还转化成自我陶醉,他对中国发出了这样的呼喊:“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者你来超拔他哩。”
在中国国内,很多人分享了他类似的情绪。比他更年长,曾经是亚当·斯密、赫伯特·斯宾塞的热烈翻译者的严复,在一九一八年给朋友信中写道:“……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齿'。”
这种情绪最终在一九二三演化成一场“东方与西方”、“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如今看来,这场激情洋溢、人数众多的论战,混乱而经常错过重点的,双方的论述经常被对方简化。人们记住了梁启超情绪激动的“科学破产”,从来没有注意到他后来的冷静补充:“读者切勿误会因此菲薄科学。我绝不承认科学破产,不过也不承认科学万能。”人们仅仅记住了梁漱溟的“东方注重精神、西方注重物质”,“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的片面论断,而不知他想表达的是对过分功利主义的警觉。同样的,丁文江、胡适对科学精神的捍卫,也经常被误解为仍然相信“科学的万能”。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4)">

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FT中文网观点
发表评论
注意: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
但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匿名 昵称

发表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输入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免费注册

匿名2008-11-04 23:51:50 说的很好,分析的透彻。如果作为中国的普通民众,都为目前这样的生活水平,为这得不到什么保障的生活而自喜的话,那就是自欺欺人了,社会制度也得不到完善及进步……
匿名2008-11-04 14:57:01 简单一句话:别人的失败不能反证中国的成功!中国还是需要走出一条符合自己的道路,中国需要时间来成长。民主不是万能的,民主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借用弗朗西斯 福山的话:民主的发展最最有赖于内部对民主的需求,激进的或者移植的民主运动必然付出极大的代价,更让民众丧失了追求民主的信心。 鲁迅也说,天才不是丛林里冒出来的怪物,天才需要成长的环境和土壤。鲁迅对天才的论述和福山对民主的论述异曲同工。对于普通中国人而言,还是少谈些主义,多解决些问题。首先是个人素质要提高,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另外,积极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损害你的人没那么强大,只要你积极去争取。
shawking2008-11-02 19:36:32 被垄断权力所干涉的市场,缺乏民主监督的政治体制,仍是这个国家主要悲剧的来源。 D怎么想?
lesleygt2008-11-02 11:49:02 \"它们像是我们对自身困境的一种巧妙的回避。\"不是像,而是\"正是\",不是巧妙,而是堂而皇之
[查看所有评论]
相关新闻
梁启超的感慨与金融危机(2008-10-30)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梁启超在一九一九年的个人陶醉没能持续多久,欧洲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的成功。而此刻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正充斥着对美国金融危机和台湾丑闻的报道,它们像是我们对自身困境的一种巧妙的回避。新的开端(2008-10-16)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华尔街愁云惨淡之时,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庆祝。这真是个意味深长的巧合。在这个时代,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改变,中国不再有明确的老师;国内的困境也将日益突显,之前被掩盖或延宕的问题将一个个暴露出来……强大与脆弱(2008-09-25)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神州七号升天与肾结石婴儿,是理解此刻中国的两个角度,它们映衬出两个完全不同、却彼此共存的中国。一个中国可将人送上太空,另一个中国则漠视人的价值。荣耀的暗示(上)(2008-08-28)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似乎为了证明8月8日蕴涵的无穷意义,2008年的前7个月,中国充满了意外的灾难与冲击。每一次,它似乎都隐含了对8月8日的直接考验,增加了它的悲壮感与“神圣性”。沉默的哲学(2008-09-04)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华国锋在奥运会的一片喧闹中逝去。他的政治生涯是其时代与制度的缩影,除去1976年秋天那灿烂的一刻,他从未摆脱它们对他的束缚。这么多年来,他也保持着大多数中国退任领导人惯常的沉默。
从秋瑾到章子怡(2008-10-23)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一百年前的秋瑾为女人的独立而呐喊,渴望见到男女平等的社会。但如今她的雕像对面的橱窗里,街道上的整形广告上,都在暗示,“那样的女人更平等”。奶粉的隐喻(2008-10-09)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过去的两周中,一个故事在我的脑海里不断盘恒。既因过去几个月中发生的那么多戏剧性的事件,更直接的原因是这场大规模的被污染的奶粉事件。过去几个月中发生的那么多戏剧性的事件,包括这场大规模的奶粉污染事件。它进展的过程多少像是试图拔起一根已坏死的荆棘,结果发现它们在地下盘根错结,彼此污染了。无根的丹青(2008-09-18)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我不知作为画家的陈丹青的生命是否已经结束,或是未来的历史将怎样记录他?荣耀的暗示(下)(2008-09-11)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国家意识形态占据绝对主导的时代,经常丧失自我修正的力量,包括郑和史诗般的航行,也无力更多改变。非洲小镇的8月8日(上)(2008-08-14)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对中国人来说,非洲显得陌生而神秘。我们对于非洲没有那种深层的心理纠缠,过去我们以阶级立场来理解非洲,如今则增加了别的纬度。
',5)">

十大热门文章
美国必须带头保护新兴市场“清官比贪官更坏”后面的智慧美国大选在即 奥巴马遥遥领先全球石化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狼来了你还敢跳槽吗?浙江之“模式的黄昏”京奥未能帮助提升中国广告支出一个凡人的非凡旅程美国对冲基金RAMIUS考虑退还香港牌照降价与否将成铁矿石谈判焦点
',6)">
© Copyright The Financial Times Limited 2008.
关于我们 | 问题回馈 | 联系方式 | 合作伙伴 | 服务条款 | 广告业务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