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炒疙瘩——北京风味小吃中的佳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00:39

[转载]炒疙瘩——北京风味小吃中的佳品

(2010-12-20 21:04:41)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我最爱吃炒疙瘩~最好用羊油炒!原文地址:炒疙瘩——北京风味小吃中的佳品作者:语柔柔

炒疙瘩北京很多人都爱吃,但不少人并不一定知道炒疙瘩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其实我也不知道炒疙瘩的来历,只是觉得好吃。一天偶然上网搜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一盘炒疙瘩还有着风趣的故事。
  民国初年,北京宣武区虎坊桥东北的臧家桥,开了一家名叫广福馆的面食铺,店主姓穆只有母女俩人,供应面食均为低廉品种。一天几位常客对母女俩说:“面条都吃腻了,能否改一个吃法?”母女俩照顾客要求,将面揪成疙瘩煮熟后捞出拌虾酱吃,觉得不够味儿,又炒着吃味道果然不同。炒疙瘩由此初步形成。此后母女俩精心制作,并在配料上进行改进,终于使炒疙瘩名声大振。广福馆地处臧家桥南端,是堂子街、韩家谭、五道庙、杨梅竹斜街的五道路的路口,俨如一座寨子,店主姓穆又无男性,于是一些文人雅士戏称广福馆为“穆家寨”。
     广福馆逐渐被人们遗忘了,穆家寨炒疙瘩名声鹊起。到琉璃厂多为文人,逛完琉璃厂,不少名流也纷纷光顾。当时一位名书法家品尝后,专泼墨题诗称:“甘载蜉游客燕京,每餐难忘穆桂英。寄语她家女招待,可曾亲手去调羹。”名画家胡佩衡、于非??也赠字画,对炒疙瘩备加推崇。1952年,女店主去世,广福馆因无人继承而停业。穆家寨的炒疙瘩生意兴隆,不少家饭馆纷纷仿效,以前门外李纱帽胡同(现大力胡同)的“东恩元居”最为著称。恩元居的创办人是河北河间县的马东海兄弟俩,1929年到京学习炒疙瘩的方法,并有创新和提高,也很快闻名京都。炒疙瘩用上等面粉,加水和匀揉成面团切开,搓成直径为黄豆粗的长圆形后,再用手揪成黄豆般大小的圆疙瘩,倒入沸水中煮熟,开锅后随即捞出,放入温水中浸泡三五分钟捞出,选用牛羊肉的鲜嫩部位,切成丝用油及佐料煸炒,然后将煮熟经温水浸泡后的疙瘩倒入,加香油炒成金黄,根据不同季节配上蒜黄、菠菜、黄瓜丁、芽豆、青豆等同炒,出锅装盘,黄绿相间,香味扑鼻,引入食欲。由于风味独特,又具有主副合一、经济实惠的特点,问世之后,就成为北京风味小吃中的佳品,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不少餐馆,仍有炒疙瘩供应,但风味与“穆家寨”的相比,相差甚远了。原因在于制作上图省事,如过去店家客人进店后,问清吃多少,现制现揪,现在是用机器轧出,煮后就放在凉水中浸泡,客来了,从凉水中捞出来炒,已糜烂无筋道的口感了,配料也不讲究,因此信誉下降,已没有炒疙瘩味了。

 

                                         ——以上摘自网络

具体这是什么人撰写的我也不知道,但我拿来用了,是为了能将北京的小吃和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告诉大家。

我爱吃北京的小吃,也爱学做北京小吃,虽然只是个人的喜好,但更希望北京的小吃能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它。以前我也做过炒疙瘩,但不记得在哪篇博文里了,所以再写一篇炒疙瘩与大家一起分享。

材料:

面粉500克、肉100克、芹菜20克、黄豆10克、胡萝卜半根、

调料:

姜、葱末各少许、酱油1汤匙、生抽1/2汤匙、白糖1克、料酒1/2汤匙、蒜瓣3瓣、香油1汤匙、盐2克、水适量。

做法:

1、面粉加水和成硬面团稍饧。

2、胡萝卜洗净切丁,与黄豆(黄豆要煮熟)、芹菜焯水。蒜切碎。

3、面团擀开,擀成1厘米厚的面,再切成小丁。

4、做水,水开后下疙瘩,要快速搅拌散开(水中加少许盐和几滴食用油,为了避免疙瘩粘在一起)。

5、炒锅放油,下肉丁翻炒,下葱、姜炝、再下菜丁、疙瘩炒熟,加调料入味,出锅前放蒜末,淋香油。

知心絮叨:

面团一定要和的比较硬,一次揉的不光滑,饧10分钟后再揉一次。

黄豆、豌豆、和菜粒一定要焯熟。

煮疙瘩时,水一定要沸水下疙瘩,顺一个方向搅拌,以免糊锅。



                 语柔柔学做北京小吃集

 

 

 

     
   芝麻酱糖火烧          胡萝卜丸子              栗子面小窝头             炒肝  

   
    炸酱面              老北京烤肉               烧麦                 炸咯吱

    
      艾窝窝               芸豆卷                 糊饼                锅贴

   
      褡裢火烧            卤炸豆腐              爆糊                 卤煮火烧

 
     芝麻酱千层饼         糖卷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