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评析--纵观国内外宏观热点 - 122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39:06
今日上证指数收阳,幅度0.68%,成交762亿元,量能较前日大幅萎缩。板块方面,电子元器件、信息设备涨幅居前,采掘、金融表现较差。

策略模拟盘,今日持仓,仓位100%。



初始资金
100
注:始于2010年12月28日,单向交易费用0.25%。

时间
持仓标的
价格
仓位
资产
总资产收益率
同期沪深300收益率

2010-12-28
采掘(申万)指数
6082.84
50%
49.88
-0.25%
0.00%

 
有色(申万)指数
4744.12
50%
49.88
 
 

2010-12-29
采掘(申万)指数
6061.76
50%
49.70
-0.03%
0.56%

 
有色(申万)指数
4781.80
50%
50.27
 
 




政策取向方面:偏空

1、   【G20欲平抑大宗商品价格】

综合媒体12月29日消息,明年G20(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法国预将“如何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扬”纳入G20峰会正式议题,并可能出台相关文案,议题重心是减少价格操作、规范大宗商品金融交易。相关专家指出,如果议题磋商顺利,对我国经济发展是一大利好。
点评:重磅级新闻,凸显出美国的战略困局。

一系列的逻辑推演如下:

流动性冲击+美元贬值+大宗上涨推升通胀预期是美联储的既定战略,这里不再罗嗦,基于美联储战略的分析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2010年11月,G20会议开成了G19+1,全世界各国纷纷对美元不负责任的贬值政策表示不满;

面对全球铺天盖地的责难,美元异常乖巧的开始走强。期间有欧债危机的铺垫,但是欧债前和欧债后的美元表现,令俺很难相信欧债是唯一的推动力。欧债升温前美元就大幅开涨,欧债明显降温后,美元依然维持强势横盘态势。说道这里估计很多人会提不同意见,比如说美国经济复苏强劲,欧元区疲弱,所以应该美元涨欧元跌啦之类的。持经济强弱论的同学可以去翻翻历史,美元和欧元强弱之分跟两者经济增长速度是否有八竿子之内打得着的关系。如果说美元指数完全由市场来决定,那么涨跌是结果,资金大规模流动才是原因,对吧?量化宽松的货币环境下,流动性异常宽松,最近一个来月时间,全球资金风险偏好大幅上升(避险资产的代表是美国国债,持续大幅下跌;风险资产的代表是大宗商品,持续大幅上涨),资金逐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大家用地板价去市场借美元,然后把钱拿到全世界的股市、楼市、硬资产市场去扫货。伴随这一进程,美元指数基本趋势是下跌,这是美联储流动性战略的结果,构成美元向下的基本动力。为啥最近一个月不跌呢?欧债危机起到了驱赶资金的作用,许多资金从欧元区资产池回流美国,构成向上的拉动作用。但是眼瞅着评级公司下调的边际冲击作用越来越小,甚至一度发生了下调评级后市场毫无反应的尴尬局面。为何美元还不跌?

或许,这一次美元不跌的原因和11月初美元上涨的原因是亲戚关系,背后都能看到美国政府的身影,背后都能看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博弈的身影。为啥这么说呢?理由就在第一句话“战略困局”。正是因为战略困局,所以11月初面对围攻,美元“乖巧”的开始上涨;战略困局是美国人自找的,美联储如果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折腾美元单边流动性政策,相关国家的联手哪有这么高效?中欧在国际金融领域高调合作,中国出面帮挺欧债问题,法国帮中国出面为“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扬”;正是因为美国身处战略困局,所以才不得不在短期内连续力挺美元。

美元走势预测:从现在开始的中短期内,如果欧债危机捅出啥新妖蛾子,然后美元上涨;如果中欧在国际金融领域维持密切合作的势头,美元维持区间震荡格局将是大概率事件;如果中欧合作出现倒退,美元重回下跌通道将是大概率事件。

最后,关于大宗商品可以继续沿用12月9日的结论:“纠结多时的欧债危机可以放在一边,纠结多时的美元走势也可以放在一边,无论未来欧债和美元指数是否会隔三差五捅出新闻,大宗商品创历史新高都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2、   【李克强:保物价稳定坚持楼市调控不动摇】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2月27日出席全国财政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发挥好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李克强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更好地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要在扩大开放的同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完善鼓励合理消费的措施,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加强财税对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产业升级的支持。要深化财税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
  李克强强调,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在近些年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比重的基础上,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先方向,充分发挥财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切实增加教育、就业、住房、医改、文化等方面支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使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李克强还指出,住房是民生之要,要更大规模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明年在全国范围内新增公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要下决心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目标实现。经过几年努力,使保障性住房在住房供应体系中的比重大幅度提升。同时,要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综合采取财税、金融、土地、市场监管等联动措施,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努力使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点评:有几个看点。

第一个,“充分发挥财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个税调整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也没有啥一文。房产税算不算呢?未来的资本利得税算不算呢?从道理上看,这两者应该都属于国内收入分配调整的范畴。文中提及很多转移支付项目,都需要用钱,钱从哪里来?一个开源,一个节流。

第二个,“要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前些天疯传年后要给“限购”“限贷”松绑,同时房价开始蠢蠢欲动。温总和李总的话,相当于给曾经有过的内部不同声音盖棺定论。

总结一下,俺揣测中央的疑虑:利率、通胀和房价构成了“蒙代尔三角”关系,利率工具不动的情况下,通胀和房价两者呈跷跷板效应,你压下去一头另一头会起来,因为国内资金流动异常活跃,楼市不好了我就跑去炒大蒜。现在统一了认识,先管好现在,利率工具的副作用是未来的事情。所以呢,只要肯加息,资金活跃度会大幅下降,楼市不好了你也掀不起大浪去炒农产品,令同时打压通胀和房价成为可能。

3、   【银监会将出台银行资本监管路线图】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国际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改革对国内银行的短期影响有限,但长期影响值得关注。
  刘明康称,之所以说短期影响有限,是因为中国银行业发展长期坚持“资本质量与资本数量并重”的资本监管原则,成功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国内商业银行坚守传统业务模式的价值。国内银行的定量影响测算结果表明,实施新的国际监管标准对国内银行影响很小,目前中国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指标都高于国际同业平均水平。
  刘明康说,“但长期来看,按照新的国际监管标准,国内银行体系满足资本需求、增加流动性的压力将更大,筹集资金需统筹规划,并有可能会引起信贷总量的适度减少。作为维护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保持长期安全稳健运营。为实现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双重目标,中国银行业须建立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约束长效机制。”
  刘明康表示,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风险监管框架过程中,银监会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有序实施”的基本原则,对新增的动态资本、动态拨备、杠杆率、流动性等四大监管工具,既要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保持一致,又要坚持银监会成立以来所积累的有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结合国情和中国银行业现状,对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各项标准进行认真测算和实证研究,为制定国内具体的资本监管制度做好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行之有效的简单、灵活的监管工具和结构性措施,并充分听取国内银行对银行监管改革的意见。年底巴塞尔委员会公布资本监管改革最终方案后,银监会将适时出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总体框架和路线图。
  他说,从中国银行业体系来看,应对“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紧迫性。目前,银监会正在研究对“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具体的监管方法。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大机构的事前约束,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也要把握节奏和力度。坚决防止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和业务结构过分复杂,降低“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风险。二是完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工具的运用机制,加强对大机构的监管力度和频度。三是继续执行严格的风险隔离与防火墙制度。四是“大而不能倒”的银行或银行集团都不同程度地设立了各类子机构,要完善监管方法,加强并表监管。五是加大监管力度,要在监管资源上充分加大对“大而不能倒”银行机构的倾斜,严守风险底线。
点评:想起今天在FT中文上看到的一片文章。

基本观点是这样:华尔街银行们很轻易的就能越过监管红线,出了问题总是能找到国家买单。先不说资本控制国家还是国家控制资本的问题,咱们只讨论“大而不能倒”。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地球上最强大的几个经济体哪个不是虚拟程度贼高的主儿。虚拟经济建立在啥基础上?现代货币流通体系的基础上,谁建立起这个体系的?银行们,尤其是大银行们。事情发展到今天,大银行倒=国家金融系统坍塌=国家经济运作停摆=老百姓活不下去上街造反,这个规律放在哪个国家都成立。

俺就不信,这个局面是大家抨击抨击就能改变的。在社会运作基本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之前,俺还真就这么看,大银行们手里始终捏着“大而不能倒”的免死金牌。

基本面数据方面:中性偏弱

1、   【央行上调再贴现再贷款利率】

央行12月29日发布公告,自12月26日(上周日)起上调对金融机构贷款(再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升0.52个百分点至3.85%;同时上调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二者均为两年来首次调整。央行还决定,其对金融机构贷款的六个月期利率从3.24%升至3.75%;三个月期再贷款利率从3.06%升至3.55%;二十天期再贷款利率从2.79%升至3.25%

点评:进一步提高金融系统内部的资金往来成本,早晚的事儿。

到今天,央行全面动用资金价格工具的格局已然形成。看来货币当局对明年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或许经济当局对“保增长无忧”已经取得一致观点。在此基础上,为了对抗通胀和控制资产价格,央行短期内连续动用各类资金价格工具。展望明年,价格和总量工具轮动或许将成为常态。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央行可以放开膀子对抗通胀和房价上涨了,好不好,大家自己去评判吧。

资金及流向方面 :中性

1、    【今年A股融资破万亿超前两年总和】

据统计,加上到12月30日前网上发行的海立美达、林州重机等3只中小板股票,今年A股融资总额将达到10568.6亿元,而去年、前年募集资金总额分别为5115.48亿元、3516.68亿元,今年的融资额超过了前两年之和。
  今年的IPO市场无疑是中小板、创业板公司的盛宴,而中小板、创业板IPO迅速增多,大大提升了IPO市盈率和发行价格。统计显示,今年中小板、创业板IPO平均发行市盈率分别是48.08倍、62.09倍。在此基础上,今年的首发市盈率也创出新高,为59.18倍,2009年、2008年则分别是53.33倍和26.75倍。
  今年上市公司再融资同样衔枚突进。全年完成增发公司共计154家,募集金额3541.44亿元,均高于上年的134家和2956.55亿元。配股重新成为再融资主流方式,全年配股公司18家,为前两年的总和;配股募资高达1420.02亿元,是去年的14倍。间接融资的短板正在改善—今年上市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扩大,全年有235家公司参与发行企业债券,发行总规模4815.55亿元;8家公司发行可转债,发行规模717.3亿元,仅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就发行了650亿元,成为可转债发行主力军。
  在今年证券市场破万亿的融资额中,银行业是当之无愧的“大户”。除今年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先后上市,其余14家已上市银行年内也至少完成了一次再融资。今年上市银行募集资金总额3413.29亿元,其中,农业银行、光大银行IPO募集资金902.29亿元,14家已上市银行通过增发、配股再募集资金1861亿元,可转债募集资金650亿元。如果仅计算直接融资的2763亿元,今年银行业融资额占A股市场融资额的28%,接近三成。
点评:2010年即将过去,逾万亿融资即将成为历史。

我们关心的是,明年还会有这么大规模融资么?如果有,会发生什么?

2010年,货币条件是适度宽松,2011年货币环境是稳健;2010年,信贷投目标7.5万亿,2011年,信贷投放目标不可能超过7.5我难以;2010年,广义货币增速M2目标17.5%,2011年,M2增速目标不大可能超过17%。

简单的三个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融资总额不下降的话,资金面能否支持力度低于今年是大概率事件。至于能不能支撑住,看看今年股市年线收阴已成定局,明年能是阳线么?俺持相对悲观态度,当然,这并不影响我们猜测明年1季度可能会有较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