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童 药 膳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55:23
   洛神洛书的收藏 收录于2010-12-26   6儿 童 药 膳    2.儿童的生理特点    我们这里所说的儿童年龄界限是指从出生到12岁这段时期,这段时期又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幼童期、儿童期这5个阶段。小儿发育的每个阶段不同,又有自己的生理特点:新生儿期:指从出生到满月这段时间,生理上小儿要适应新的外界环境,开始呼吸和调整循环,依靠自己的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摄取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形体上体重增长迅速,大脑皮质主要处于抑制状态,兴奋性低,思病后反应性差,故死亡率比其它时期高。中医认为,婴儿初生,犹如草木之嫩芽,形体、气血都是娇嫩的,对周围环境,气候寒温的适应能力较差。其饮食应尽可能保证母乳。因为母乳最适宜于新生儿的营养和消化。    婴儿期:从满月到一周岁为婴儿。在这个阶段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更加突出。    周岁时的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身长为1.5倍。但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病能力较低,故易患病。    饮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可逐渐添加辅助食品,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缺乏营养时,易患佝偻病和贫血。    幼儿期:从1~3岁这段时间。体格增长虽较前减慢,但生理功能日趋完善。    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乳牙渐已长出,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的发展迅速。    小儿若断奶后喂养不当、易致吐泻;但由于接触感染机会增多,故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12    儿 童 药 膳7    高。    幼童期:从3周岁到7周岁为幼童期,亦称年龄前期。    此时期由体格的迅速生长转到神经精神的迅速发育,抗病能力较前增长,和外界接触广泛。中医认为,6岁以前为小,6岁以后为少。    6岁,是一个重要的年龄界线。    儿童期:从7~12周岁为儿童,亦称学龄儿童期。体重增加快,更换乳牙,长出第一、二磨牙。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疾病过程接近成人,胃炎,哮喘等病较多见。由于发育进入新的高潮,营养必须全面跟上。    以上主要论述了儿童在各个时期的身体发育情况、归纳起来,其生理特点是:第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药证直决》里说:“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育婴实秘》里云:“血气未充,肠胃脆薄,神气怯弱”    ,这些都说明了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与成人有着明显的不同,正由于此,古代医家把小儿比作“幼芽”    ,并高度概括为“稚阴稚阳”    ,这里的阴,一般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这里的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故“稚阴稚阳”的观点,更充分说明了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年令越小,这一特点越突出。古代医家又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儿素有“肺脏娇嫩”    、“脾常不足”    、“肾常不足”    、“肝常有余”    、“心火易炽”等观点,也只有真正认识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使用药膳防病、治病、强身健体。    第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13    8儿 童 药 膳    这和上述特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令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愈快,好比旭日初生,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古代医家把上述现象称为“纯阳”    ,如《颅囟经》首先提出:“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    《温病条辨·解儿难》更阐明所谓纯阳,并非有阳无阴的盛阳,是指小儿生机旺盛以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地感到更加迫切而言。正如《黄帝内经》里指出:“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    ,阐明了人体精气全赖饮食的滋养,故必须保证小儿摄取足够的营养,以促进生长发育。临床实践也证明,营养不足的小儿,可导致生长落后,严重的营养缺乏,如疳证患儿,主长可完全停止,而当合理补充足够的营养时,常有突然飞跃式生长,将以前的生长停顿阶段完全补上。    3、儿童的病理特点    其病理特点是和生理特点紧密相关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易于发病:这对新生儿和婴儿最为突出。原因是:小儿脏腑娇嫩、功能脆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若遭致病因素侵袭、较成人易于发病。    第二、易于传化:此指小儿在病情的发展、变化上,往往较成人迅猛而重笃。原因是:小儿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14    儿 童 药 膳9    统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发病之后,体内的代谢、免疫、神经兴奋性等等生理功能很容易紊乱,而导致病情迅速恶化。    因此,古人特别重视“防患于未然”    ,若一旦发现疾病,要求把握病机,及时治疗避免损伤正气。    第三、康复较快:这是由于小儿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较高,往往可以“随拨随应”    ,但能确得其本而摄取之,则一药可愈。    此外,这与小儿代谢旺盛,活力充沛,生机蓬勃也大有关系。--15    01儿 童 药 膳    第二篇 儿童药膳的常用食物与药物    由于药膳是用药物与食物配制而成,所以,在制作药膳时,必须对常用的食物和药物要有清楚地了解。    1.常用食物    粳米: 气味甘、平、无毒、功能益气,止烦、止渴、止泻、补中、壮筋骨、益肠胃、合芡实作粥食,有益精强志、聪耳明目作用,若是要儿吐奶时,可炒焦粳米,水煎服汁。    谷芽: 为稻谷初生之细芽,或以稻谷之成熟颖果,经发芽后低温干燥所得。其性味甘平,生用消食,炒则健脾开胃,但不可炒焦。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多用谷麦芽、焦查曲之类、酌加白术、炙草更佳。    黑米: 外表黑黑、蛋白质比一般大米高6.8%,脂肪比一般大米高20%、蛋白质中含有15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精氨酸,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有“黑珍珠”    、“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称。李时珍认为、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胃、明目活血”之功效。长期食用黑米,或配以红枣、枸杞等做成粥食之、确可延年益寿。特别是老人,体弱者,病人及小--16    儿 童 药 膳11    孩食用后,能起健体强身的作用。    小米: 性味甘、咸、微寒,功能滋养肾气、健脾胃、清虚热《本草从新》载“有开脾健胃之效”    ,有助于提高智力。    小米熬粥浮在上面的一层米油,营养丰富,食之滋阴长力。    历代医家认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滋阴之功胜于熟地,“米油可代参汤”。    初生小儿哺以米油,有疏导肠胃的作用。    若小儿消化不良,可用小米同淮山药共研细末,煮糊加白糖适量哺喂之。    小麦: 味甘、性平、能养心安神、厚肠益脾,《本草纲目》说它“可止虚汗”。    《千金要方》说:“养心气、心病者宜食。    “若是小儿口腔炎,把小麦粉烧灰与冰片按2∶1混合研细,吹于患部疮面。日2~3次,3~5天可愈。小儿自汗者,用小麦一两,红枣10枚,黄芪6钱,生牡蛎6钱(先煎)    、水煎服,日一剂。    玉米: 性味甘平、功能调中开胃、降脂、若煮青玉米让小儿吃,能消积、治消化不良,对便秘者和老年人更是有益。若是肾炎水肿、黄疸性肝炎、小儿慢性肾炎,用玉米须煮水,代茶常饮。    黄豆: 是“豆中之王”    ,在量和质上均可与动物蛋白比美,所以黄豆有“植物肉”及“绿色乳牛”之誉。每100克黄豆含钙约367毫克,磷571毫克,对预防小儿佝偻病及易患骨质脱钙的老年人很是相宜。每100克黄豆含铁11毫克,不仅量多并且易为人体吸收、所以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以及缺铁性贫血患者极有益。    中医认为,黄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功--17    21儿 童 药 膳    效,可用来治疗疳积瘦弱、腹胀泻痢等症。    绿豆: 李时珍称其为“真济世之良谷也”    ,性味甘寒、有清暑解毒、利尿消肿、除烦止渴之功。绿豆常见的吃法是煮粥和烧汤,还制作传统节令食品——绿豆糕,来庆贺端午节。特别是绿豆汤,它是夏季解热毒、止渴、祛暑的妙品。    若是小儿丹毒,可用绿豆五钱、大黄二钱,为末,用生薄荷汁加蜜调涂。若是小儿下痢,可用绿豆三粒、胡椒三粒、巴豆十粒、捣碎、加枣肉二枚,再捣烂如泥,贴在脐眼上,痢止后去掉敷药。    扁豆: 性味甘、微寒。功能健脾和中、升清降浊、除湿止渴,若小儿患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者,可用白扁豆末12克、温水送下,每日服3~4次,若脾虚消化不良,症见腹泻、四肢无力者,可用扁豆5钱、淮山药一两、薏米一两,党参五钱、砂仁8分,水煎服,日一剂。    芝麻: 是滋补药膳中用得最多的食物,性味甘平、有补肾益脑、养阴润燥、止咳平喘之功。历来将芝麻作为长寿食品。每百克芝麻中,含蛋白质21.9克,脂肪61.7克,钙564毫克、磷368毫克,尤以铁质含量殊为惊人,每百克高达50毫克,这是任何食物无法与之比美的。特别是在较多脂肪中,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这对婴幼儿生长和老年人尤有重要意义。若是小儿下痢,用芝麻适量、捣细和蜜汤服;若患小儿瘰疠、用芝麻、连翘各等分、研末随意食。    花生: 被现代营养学家视为“植物肉”    ,富含蛋白质,每百克达27.6克左右,并具备八种必需氨基酸,比例也较适当。花生含脂肪约45%,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18    儿 童 药 膳31    它们和花生油脂中的甾醇,均具有降低胆固醇和使肌肤润洁细腻之妙用。每100克花生仁含钙最高可达124毫克,对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尤为必需。    祖国医学认为花生性味甘平、可润肠通便,常用于肠燥之便秘;可增乳,能用于产后乳汁不足;可润肺化痰,常用于咳嗽痰少,可补脾胃生血,能用于脾胃虚的反胃、白带多,贫血等症。若是久咳、小儿百日咳,将花生去咀尖,文火煎汤调服;若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可用生花生米5两,每日分三次吃,连用一周可见效。    葱: 既是蔬菜,又是调味品,性味辛温,无毒,为肺之菜、肺病人食之有益,有发表通阳的功效。现代科学证明,葱所含葱蒜辣素,也叫植物杀菌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特别是对痢疾杆菌及皮肤真菌抑制作用更强。流行病学还观察到,经常吃葱的人,虽有脂多体胖者,但胆固醇并元过高表现,并且体质强健。若是小儿感冒,用葱白适量,切碎,开水冲泡,乘热熏鼻;若是小儿遗尿,用葱白7~8根,硫黄一两,共捣出汁,睡前敷脐上、连续三夜。若为小儿蛔虫肠梗阻,可用生葱白捣烂取汁,与等量豆油一次服下。若是小儿秃疮,以羊角葱捣泥,用蜜调和,涂于患部。    大蒜: 历来以杀菌力强著名,被称为“杀菌的勇士”    、“地里长出的青霉素”。夏秋季节,每天吃几瓣生大蒜、可以予防痢疾和肠炎,治疗百日咳,民间用紫皮蒜捣碎,加白糖和冷开水浸泡两昼夜、每次取浸出液一汤匙,用温开水调服、日服三次。    治肺结核,将大蒜用醋浸泡半月,每次吃数瓣,日服2~3次。将大蒜捣烂,加入少许菜油,临睡前涂于肛门周--19  170    儿 童 药 膳561    服。每日1只,至愈为止。    本药膳补虚扶正,可用于百日咳恢复期。    3)    .饭汤冰糖慈菇糊:原料:鲜慈菇4~5个,饭汤半碗,冰糖适量。    制作:鲜慈菇洗净去皮捣烂,与饭汤,冰糖隔水蒸熟成糊状服食。日一次,连服数日。    本药膳功能益气养阴,化痰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4)    .萝卜蒸饴糖:原料:萝卜500克,饴糖15至30克。    制作:萝卜洗净,捣烂,绞取汁液,盛碗中,加饴糖,蒸化,乘热徐徐服。    本药膳润肺止咳,适用于小儿顿咳。    5)    .橄榄炖冰糖:生橄榄20颗,打碎,与冰糖50克同炖,分3次服。    本药膳清肺利咽,适用于百日咳。    百日咳除采用上述药膳分期调理外,平素在饮食上要忌食酸辣、油腻、鱼腥海货,不宜食煎炸、烤、烙之品,饮食也不宜过咸或过甜。发病期间,可饮用萝卜汁,梨汁,藕汁或其它果汁,若佐以蜂蜜,其效果更佳。此外,刀豆、扁豆、黄豆芽、茄子、大蒜、萝卜、芹菜、梨、桔子、红枣等新鲜蔬菜和水果可适当吃一点。    发病后要让小儿注意充分的休息,避免外出,保证充足的睡眠,如因夜间咳重,影响睡眠者,可夜间加服药一次。    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直风吹入,胸背要保暖,按时增减衣服。--171    661儿 童 药 膳    28.小儿疳证    疳证,又称疳积,简称为“疳”    ,临床以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毛发枯焦,神情烦躁或呆钝,甚则头大颈细、肚大青筋显露为主要证候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虚弱病证。因病久则影响生长发育,故前代医家将疳证与麻疹、天花、惊风称为损害儿童最严重的儿科四大证之一。    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原因是由于乳食不节,喂养失宜,或因感染虫证,久病体弱以致脾胃虚损,运化功能失常,致使水合精微化生成为气血津液的功能发生障碍所致。    (1)疳气及药膳    属病之初期,轻症,临床主要见症是:形体较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有厌食或食欲不振之现象、精神欠佳,性情烦躁,易发脾气、大便或溏或秘,苔薄或微黄,脉沉缓,宜用和脾健运之药膳:1)    .炒扁豆淮山粥:每次可用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    本药粥健脾益胃,对小儿疳积有效。    2)    .金鸡白糖饼:原料:生鸡内金90克、白糖适量,白面250克。--172    儿 童 药 膳761    制作:将鸡内全烘干,研成极细末;再将此末、白面、白糖混合,按常规做成极薄小饼,烙至黄熟,如饼干样。当饼干与小儿食之。    本药膳健脾消疳,主治小儿疳积面黄食少者。    3)    .鹌鹑大米粥:鹌鹑一只,去毛与内脏,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100克加水同煮,粥成后加调味品分次食用。    本药膳益气补脾,可治疗小儿疳积。    (2)疳积及药膳    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色黄结穗,精神不振,睡眠不宁,尿如米泔,舌淡苔腻,脉细滑。宜用消积理脾之药膳:1)    .枣黄面丸:原料:大枣肉100枚、大黄30克、白面100克。    制作:将大枣去核,再将大黄研末,做成如枣核大的丸,塞入大枣内,外面裹以面,在火中煅极熟,捣为丸,如枣核大即成。每次服七丸,1日2次。    本药膳健脾消积,主治小儿疳积的脾虚夹积滞者。    2)    .二丑消积饼:原料:黑丑60克、白丑60克、面粉500克。    制作:先将二丑炒香脆,研成极细末,调和面粉,入白糖适量,焙制成饼干,每片3克,每次1~2片,日3次。    本药膳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食积。--173    861儿 童 药 膳    3)    .焦三仙方:麦芽30克、山楂、神曲各10克,将三味放锅中炒焦存性,研成细末,分成小包、每包三克,每次1~2包,日3次。    本药膳消食导滞,对小儿疳积有效。    4)    .健脾茶:原料:桔皮10克、荷叶15克、炒山楂3克、生麦芽15克、桔皮、荷叶切丝,与山楂、麦芽一起,加水煎半小时取汁。代茶饮。    本药膳功能健脾祛湿、消积化滞,适用于小儿疳积。    (3)干疳及药膳    此为疳证晚期,属疳之重候。    主要见症是:面色苍白、毛发枯黄、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骨瘦如柴、面部呈老人貌,精神萎靡,哭声无力,睡卧露睛、腹凹如舟、厌食纳呆、大便稀溏和便秘,舌质淡嫩光而无苔,脉细弱无力。宜用补气养血、健脾益胃之药膳:1)    .蟾蜍砂仁散:原料:活蟾蜍一只,砂仁3克。    制作:取大蟾蜍一只,去头足内脏以砂仁研末,纳入腹中,缝口,黄泥封固,炭火煅存性、候冷,研极细末。每次0.5~1.5克,一日2~3次。    本药膳消积补脾健胃,适用于小儿疳积。    2)    .蟑螂方:原料:蟑螂五只、白酒、食油各适量。--174    儿 童 药 膳961    制作:将蟑螂放白酒内泡死,用食油炸焦食。每服一剂,日一次,连用至病愈。    本药膳功能消积补脾健胃,可用于小儿疳积。    3)    .五香散:炒芡实、炒扁豆、炒黄豆、炒玉米、焙鸡内金。前四味各100克、鸡内金130克、共研细末和匀,放干燥处贮藏备用。    每日服3次,每次15~30克,温开水送服,连服1~2日。    本药膳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疳积。    4)    .瓦楞子蒸鸡肝:原料:煅瓦楞子10克、鸡肝一付,调料。    制作:瓦楞子研成细粉,鸡肝切片,二者与葱、姜、盐、黄酒、同置碗内拌匀,上笼蒸至鸡肝熟,加味精。    本药膳补肝养血,适用于小儿疳积。    5)    .在疳证的后期,常出现一些兼证,常用的药膳方法是:A.眼疳:兼见目赤干涩,畏光羞明,隐痛难睁,甚则目珠混浊,白膜遮睛。宜用养肝明目之药膳:a.鲜番薯叶汤:将鲜番薯(红薯、红苕)叶90~120克,水煮,取其汤当饮料,一日饮数次。    本药汤健脾养血,对目疳有效。    b.鸡肝粥:鸡肝适量,粳米15~30克,上二味共煮为粥,一日一料。    本药粥养肝明目,适用于目疳。--175    071儿 童 药 膳    B.肿胀:兼见形体消瘦,下肢足踝浮肿,重则延及面目四肢,小便不利,古称“疳肿”    、治宜健脾利水之药膳:a.蚕豆炖牛肉:原料:鲜蚕豆(或水发干蚕豆)    250克,精牛肉500克、调料适量。    制作:牛肉洗净,切成三厘米长,二厘米厚的块,放砂锅内,加适量水、葱、姜、盐、烧沸后改用文火炖至肉六成熟时,加入蚕豆,共炖至烂熟。单食或佐餐,温热服食。    本药膳功能健脾利湿,适用于小儿疳积肿胀之较明显者。    b.鳝鱼粥:原料:鳝鱼250克、苡仁、山药各30克、生姜3克。    制作:鳝鱼去内脏,洗净切段,与后3味煮粥,调入少许盐或糖。随意食,连用数日本药膳功能健脾利水,适用于小儿疳证水肿较甚者。    C.牙疳:兼见牙龈破溃流浓、口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为脾病及心,心脾蕴热,热毒上攻而致。宜用清热凉血解毒之药膳:a.生地石膏粥:原料:生地15克、生石膏、粳米各30克。    制作:生石膏煎煮一小时去渣取汁:与生地、粳米煮粥。    日一次,功能清心降火,适用于牙疳、牙龈破溃流脓。    b.竹叶茶:用淡竹叶10克、苦丁荼6克、甘草3克、水煎、加适量--176    儿 童 药 膳171    冰糖令溶。代茶饮。    本药茶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牙疳症。    D.骨疳:兼见骨骼发育障碍,齿迟,解颅(颅缝裂开、前面开大)    ,鸡胸、龟背。宜用培补脾肾之药膳:a.鹌鹑煲粥:每次可用鹌鹑一只,去毛和内脏,切成块状,加大米适量煲粥,调味服食。    本药粥健脾益气,对骨疳有效。    b.鹿角粥:原料:鹿角粉5~10克、粳米30~60克、食盐少许。    制作:先以粳米煮粥,米汤煮沸后词入鹿角粉,加少许食盐,同煮为粥。日二次服。    本药膳功能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适用于小儿骨疳症。    小儿疳积除用药膳调理外,在饮食上还须定时定量,少食零食,冰制品。食物以稀,软、少渣、少油腻为原则,以少量多餐为适宜。    由于本病主要是喂养不当所引起,故合理喂养显得十分重要,在乳儿期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若母乳不足,应采取合理的人工喂养,动物乳类以牛乳为最佳。    不要单独用淀粉类喂养,因其缺乏蛋白质与脂肪等。喂养方法均应随小儿年令增长逐步增加各种辅食,适应一种加一种,不能操之过急,以防消化不良护理对疳症患儿极为重要,因其极度虚弱,抵抗力低下,--177    271儿 童 药 膳    故必须注意生活环境的舒适,清洁,室内阳光要充足,温度适宜,空气新鲜。若患儿四肢不温,则应注意保暖。    29.小儿惊风    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以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或意识不清为特征。又可分急惊风和慢惊风两大类。    本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小儿、年令越小发病率越高,其病势凶险,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健康,亦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    对急惊风,药膳只起辅助治疗作用,主要靠用清热疏风解毒镇静的药物。常用的药膳如下:    (1)鱼鳔黄酒煎:原料:鱼鳔15克;黄酒120克。    制作:将鱼鳔、黄酒同入锅中煎煮,取液汁,于抽搐间隙灌服。一日数次。    本药膳祛风解毒,对急惊风有效。    (2)    .蝉蚕白糖水:原料:蝉衣6克、僵蚕10克、白糖10克。    制作:先将蝉衣、僵蚕煎水;取滤液,加入白糖。于抽搐间隙时灌服,一日数次、重者可一日服二剂。    本药膳功能疏风热、解痉止惊。可用于急惊风。--178    儿 童 药 膳371    小儿在急惊风发作时,除用药膳辅助治疗外,必须采用简易急救法:牙关紧闭者,可先以乌梅擦牙、或配合掐合谷,以松牙关;壮热抽搐不止者,可于前额放置冷湿毛巾,更换冷敷;抽搐不止的乳儿,可用鲜地龙捣烂加入蜂蜜或白糖调匀,摊于纱布敷在囟门上,以缓解痉挛;采取十宣放血,或陷人中,涌泉穴亦有疗效。    在惊风恢复期,应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清淡食品,如鸡蛋、鹌鹑蛋、牛乳等;同时宣多进新鲜蔬菜、如芹菜、菠菜、白菜、萝卜、蕃茄等;禁食肥腻肉食及姜、葱等辛温厚味或煎炸之品,以免动火生痰、影响惊风的康复。中医认为,惊风与肝关系密切,故宜服甘缓之品,如《黄帝内经》里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因此,以粳米、牛肉、大枣等甘缓食品为宜。惊风患儿的饮料,应以季节和功用的不同而选取,如夏季可饮菊花茶,以平肝清头目;或饮西瓜汁、柠檬汁、蕃茄汁等品,以解暑生津;冬季宜饮甘蔗浆,以益气生津;若痰多者,宜服白萝卜汁,荸荠汁或鲜藕汁等,以理气化痰。但切忌过饮,慢惊风者尤当注意,以防助湿生痰加重病情。    30.小儿汗证    所谓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静卧、睡眠等时,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或大汗淋漓不止为--179    471儿 童 药 膳    主的一种证候。    小儿汗证,多发生在2~6岁体质较虚弱的儿童,故又常称“虚汗”。其中睡中汗出,醒时止者,称为“盗汗”    ,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为“自汗”。    (1)表虚不固型汗证及药膳    以自汗为主,汗出以头额、肩背部明显,动则益甚。神倦乏力,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平时易感冒,舌质淡红,或舌边齿印,苔薄嫩,脉象较弱,宜用益气固表之药膳:1)    .浮小麦羊肚汤:原料:浮小麦30克、装干净小布袋内,羊肚50克,洗净切块。    制作:将上述二者加水适量,慢火煮至烂熟,捞去布袋,调味,食肚饮汤,一天内分次吃完。连用5~10天。    本药膳健脾益气固表止汗,对虚汗均有效。    2)    .黄芪炖乳鸽:原料:黄芪、茯苓各30克、白术20克、乳鸽1只。    制作:将前3味洗净,切碎放入炖盅内;乳鸽溺死,去毛及内脏,洗净,放入同一炖盅里,加水适量、置于蒸锅内,隔水炖至鸽熟,取出调入少许食盐、味精。酌量食用。每三日炖服一次。    本药膳功能益气补虚固表,适用于气虚自汗,倦怠乏力。    3)    .羊肚黄芪乌豆汤:原料:羊肚一具;黄芪30克,黑豆50克。--180    儿 童 药 膳571    制作:将羊肚洗净,切成数片,与黄芪黑豆同煮,肚熟后分次饮汤食肚。    本药膳功能益气强身,实表止汗,适用于身体虚弱、自汗等症。    (2)营卫不和型汗证及药膳    自汗为主。患儿遍身汗出,微畏风寒,不发热,或伴有抵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宜用调和营卫之药膳:1)枣姜汤:原料:红枣(焙干去核)    500克、生姜500克(切成片)    ,甘草60克(炒)    ,盐60克(炒)。    制作:将四物合为末,每日晨起空腹服6到10克,滚开水冲调。    本药膳能滋养胃气而又调和营卫,因此,对胃气不充、汗多、容易感昌的人,颇为相宜。    2)黑豆园肉大枣汤:取黑豆30克,桂园肉10克,红枣30克。均洗净后放在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煨一小时左右,一天内分2次食完,连吃15天为疗程。    本药膳对因营卫失调所致汗出有效。--181    671儿 童 药 膳    (3)气阴虚弱型汗证及药膳    以盗汗为主,也常兼自汗,汗出较多,形瘦神萎。心烦少寐,口干,手足心热,或伴潮热,气弱声微,口唇淡红,舌淡苔少,或见剥苔,脉象细弱或细数。宜用益气养阴之药膳:1)冬虫草炖胎盘:每次可用冬虫草10—15克,鲜胎盘半个到一个,隔水炖熟服用。一般吃1—2次可显效。    本药膳是滋养性较强的补品,可用于气阴不足所致之盗汗。    2)甘草小麦大枣汤:每次用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五枚,清水二碗煎到一碗,去渣饮汤。    本药膳益气养心,对失眠盗汗有效。    3)泥鳅汤:每次可用泥鳅90—100克,热水洗去粘液,剖腹去肠脏,用油煎至金黄,加水一碗半,煮汤到半碗,用盐调味。饮汤食鱼,每天一次(幼儿可分次饮汤不吃鱼)    ,连服三天。    本药膳益气补中,用治小儿盗汗效果显著。    4)贝母甲鱼:原料:甲鱼一只,川贝母5克,鸡清汤1000克。    制作:将甲鱼切块,放蒸钵中,加入贝母、盐、料洒、花椒、姜、葱,上笼蒸1小时。趁热佐餐服食。    本药膳功能养阴清热,润肺,适用于小儿,用于小儿盗--182    儿 童 药 膳771    汗。    小儿汗证除用上述药膳分类治疗外,在饮食上还要避免辛辣、煎炒,灸煿食物,以免辛热助汗。对于常出汗的小儿,平素要慎用发汗药,以防腠理开泄,汗漏不已。由于汗出多易致津耗气伤,应注意多饮开水,可适当加入食盐。平素要勤换衣被,勤擦身洗澡、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在拭汗时不宜用湿冷毛巾,以免受凉感冒。    31.小儿夜啼    小儿白天如常,但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为夜(1)脾脏虚寒型夜啼及药膳小儿脾常不足,若腹部中寒,或冷乳喂儿,均可使脾寒中生。    夜间属阴,脾为阳中之至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寒邪凝滞,气机不通、故入夜则腹痛而啼。兼见四肢欠温,吮乳无力,大便溏薄、舌淡、脉弱、宜用温脾散寒之药膳:    1)    .干姜粥:原料: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制作: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本药膳温暖脾胃,散寒止痛,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之夜啼有效。--183    871儿 童 药 膳    2)    .花椒干姜葱熨法:原料: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    制作:3味同捣如泥,将锅烧热,将三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一次。    此药膳外敷法能温中散寒,于小儿夜啼有效。    (2)心经积热型夜啼及药膳    小儿五脏特点为心有余,若贪食温热或感受温热之邪,均可使心经积热,心主火属阳,阳为人生之正气,至夜阴盛而阳衰,阳衰无力与邪热相搏,邪热乘心,故入夜烦躁而啼。    兼见烦躁不安,见灯火则哭声更剧,小便短赤,舌尖红,脉数。    宜用清心之药膳:1)    .莲子心茶: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日数次。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之夜啼。    2)    .黄连乳:原料:川莲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    制作: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入乳汁中,调入食糖。    本药膳功能清心泻火,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3)    .淡竹叶粥:原料: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入粳米,冰糖、煮粥。    早晚各一次,稍温顿服。--184    儿 童 药 膳971    本药膳可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3)惊骇啼哭型夜啼及药膳    心主惊而藏神,小儿神气怯弱,若暴受惊恐,而致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引起夜睡之时,阵发惊啼。兼见精神不安,面色青白,脉来急数。宜用镇惊安神之药膳:1)    .钩藤乳:原料:钩藤6克、乳汁100毫升。    制作:将钩藤水煎15分钟取汁30毫升,入乳汁中,食药乳,每次20~30毫升。    钩藤味甘,性凉,功能清心热,平肝风,定惊、合乳汁同用,可镇惊安神,适用于小儿惊骇啼哭。    2)    .蝉金散:原料:蝉蜕9克、鸡内金15克。    制作:将二味微火焙脆研成极细末,每次1克,日3次。    蝉蜕清热,主治小儿夜啼,同鸡内金合用,对小儿夜惊啼哭有效。    除用上述药膳治疗小儿夜啼外,在饮食上还应注意调理,如脾寒夜啼者,要多吃些暖食;心经有火夜啼者,要少食辛辣厚味。平素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对于因惊恐夜啼者,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惊吓。--185    081儿 童 药 膳    32.小儿夏季热    本病是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的疾病,又称“暑热证”    ,1~2岁的小儿发病最多。    本病临床主要症状是: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因此病发于夏季,故多称“小儿夏季热”。    (1)暑伤肺胃型小儿夏季热及药膳    发热持续不退,气候越热,发热越高,口渴欲饮水,无汗或少汗,烦躁不安,小便频而清长、舌质红、脉滑数。宜用清暑益气、护阴泄热的药膳:1)    .冰糖玉竹膏:原料:玉竹500克,冰糖500克。    制作:玉竹洗净切片,水煎2次,合并煎液,浓缩;冰糖捣碎,取部分玉竹浓缩汁溶化,过细罗(60~80目)    、除杂质;合并两液,文火加热,沸腾半小时,呈流膏样。每服20~30克,日2~3次本药膳功能滋养肺胃,生津止渴,可用于暑伤肺胃发生的小儿夏季热。    2)    .荷叶冬瓜汤:原料:鲜荷叶一张,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    制作:将荷叶洗净,煎碎;冬瓜洗净切片,加水1000毫--186    儿 童 药 膳181    升同煮汤。弃荷叶,加盐调味。日一剂,分二次吃瓜饮汤。    本药膳功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适用于暑伤肺胃之小儿夏季热。    (2)暑湿伤脾型小儿夏季热及药膳    发热或高或低,口渴欲饮,肢体倦怠,面色苍白,饮食不振,尿多而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润,舌苔薄腻,脉滑数。宜用健脾益气,清暑化湿之药膳:1)    .消暑扁豆粥:原料:扁豆15克、赤小豆30克、怀山药15克、木棉花15克、薏苡仁30克、鲜荷叶半张,灯心草少许。    制作:慢火煮粥,以豆熟透为度。    本药膳清暑祛湿,可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    2)    .清暑茶:原料:青蒿、薄荷叶、荷叶、藿香各300克、甘草90克。    制作:前4味切碎,文火微炒;甘草另打粗块,与上药混匀,过1~2号筛,分装,每袋13克,开水冲泡,每服一包,日二次。    本药膳清热利湿,可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    (3)下虚上盛型小儿夏季热及药膳    发热、口渴多饮、汗闭或少汗,精神萎糜不振,虚烦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退、下肢清冷、大便稀薄、舌质淡、脉--187    281儿 童 药 膳    沉数无力,宜用温下清上,护阴潜阳之药膳:1)    .蚕茧大枣汤:用蚕茧、大枣各20枚,共煎汤代茶饮服。    本药膳益肾气、止渴生津液,对下虚上盛之小儿夏季热有效。    除用上述药膳治疗小儿夏季热外,在饮食上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主素和碳水化合物,不宜油腻,以易于消化、营养丰富为原则。患儿居室空气要流通,保持凉爽。平时要注意增强小儿体质,夏季注意避暑,亦可服用能清暑、益气、健脾的药物。--188
  160    儿 童 药 膳551    弱。宜用健脾化湿排脓之药膳:1)    .苡米山药粥:原料:苡仁米、山药各60克,粳米60克。    制作:先将苡仁米加水煮至烂熟,取山药捣碎,加米同煮糊粥。早晚空腹温热服食。    本药粥健脾利湿,适用于慢性中耳炎症属脾虚湿困型。    2)    .白术淮山煲扁豆:白术15克、淮山18克、扁豆20克、红糖适量。白术煎汤后去渣、加入其它3味煲烂服。    本药膳健脾益气利湿,亦能治疗脾虚湿困型中耳炎。    本病亦可采用外治法,如用韭菜洗净,捣烂取汁,每日滴耳3次。    (3)肾气亏虚型小儿中耳炎及药膳    耳内流脓清稀,日久不愈、或有耳呜、耳聋、或有头昏花、夜多小便、腰膝酸软、舌淡苔润、脉细弱。宜用补肾去湿化浊之药膳:碎补腰子:原料:猪肾一个,骨碎补10克,蜂蜜适量。    制作:骨碎补去毛切碎,加蜂蜜拌匀、上笼蒸二小时后晒干、研细粉,放入猪肾内,蒸熟。每次一剂,早晚空腹服食。    本药膳补肾、适用于肾虚之中耳炎。    若采用外治法,可将核桃肉捣油,加入冰片少许,滴患--161    651儿 童 药 膳    耳,日1~2次。    除采用上述药膳法治疗外,在饮食上宜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忌油腻辛辣厚味酸腥,如辣椒、葱、蒜、韭菜、虾仁、黄鱼、羊肉等。    26.小儿流鼻血    鼻出血,中医学称为“鼻衄”    ,它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不能单独成为一种病。引起鼻出血的疾病,可能在鼻腔,也可能在其它器官或属于全身性疾病。    中医学认为,鼻出血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或阴虚火旺,损伤脉络。其中尤以肺热、胃热、肝火、肝肾阴虚为常见,此外,中医学认为“脾统血”    ,若脾虚,同样造成鼻出血。    (1)肺热鼻血及药膳    因“肺开窍于鼻”    ,故肺里有热,能逼鼻血外溢,色鲜红,口干渴,脉数。宜用清肺热凉血止血的药膳:1)    .茅根竹蔗水:每次可用白茅根50~120克,竹蔗100~300克,煎水代茶喝。    白茅根性寒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故能凉血止血;竹蔗,为甘蔗的一种,性味甘寒,功能清泻热火,二者合用清肺、凉血,对肺热引起的鼻出血有效;--162    儿 童 药 膳751    2)藕汁蜜糖露:用鲜藕适量洗净,榨汁100~150毫升,加入蜂蜜15~30克、调匀内服、每日一次,连服数天。    藕性味甘寒,生用清热,凉血,蜂蜜,性味甘平,功能润肺止嗽,二者合用能清肺热、降火凉血,对由肺热引起的鼻出血有效。    3)    .豆腐石膏汤:原料:生石膏50克,豆腐200克。    制作:将2味加水500毫升同煮一小时。    加盐少许调味。    饮汤食豆腐。    本药膳功能清肺胃之热,对于肺胃部郁热产生的鼻衄有效。    (2)    .胃热鼻血及药膳    口干渴、喜冷饮、善饥、舌红、苔黄、脉滑数。宜用清胃泻火之药膳:1)    .旱莲茅根炖肉:原料:红旱莲、白茅根各30克,瘦肉少许。    制作:3味加水3碗炖至1.5碗,吃肉喝汤,分3次服用。    本药膳清热凉血、止血、对于各种血热出血症有效。    2)    .荷叶饮:原料:鲜荷叶半张、竹茹10克,鲜茅根30~60克,绿豆30克。--163    851儿 童 药 膳    制作:先将鲜荷叶等洗净,绿豆先加适量水煮,待绿豆煮开花后,下其余味,取汁去渣。日分2~3次服。    本药膳清胃热降火,可用于胃热之鼻出血。    (3)    .肝火鼻血及药膳    口苦,胁痛、烦躁易恕,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宜用清肺火之药膳:1)栀子仁粥:原料:栀子仁3~5克、粳米1~2两。    制作: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先煮粳末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可。    本药膳清肝泻火,适用于肝火引起的鼻出血。    2)    .鲜藕柏叶汁:原料:鲜藕200~250克,生侧柏叶60克。    制作:鲜藕洗净,切薄片,放铝锅内,加水烧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再将侧柏叶捣汁兑入藕汁中,搅匀。酌加白糖代茶饮。    本药膳功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之衄血。    (4)阴虚鼻血及药膳    鼻血时作时止,量不多,口干鼻燥。    或兼见头晕耳呜,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宜用滋阴降火止血的药膳:--164    儿 童 药 膳951    1)    .生地黄粥:原料:生地黄汁约50毫升(或用干地黄60克)    、粳米2两,生姜2片。    制作:用薪鲜生地黄适量,洗净后切段,每次榨取生地黄汁约50毫升,或用干地黄60克,煎取药汁,先用粳米加水煮粥,煮沸后加入地黄汁和生姜,煮成稀粥食用。    本药膳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阴虚鼻出血。    2)    .白糖蛋清羹:鸡蛋清两个,白糖50克,调匀,以滚开沸水冲熟、待温顿食、每日2次。    本品蛋清润肺清热、白糖滋阴降火,对鼻出血有一定治疗作用。    (5)脾虚鼻血及药膳    鼻出血反复发作,色淡红、面色萎黄不华,饮食减少,神疲乏力,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脉弱。宜用健脾益气止血之药膳:1)    .人参大枣粥:人参6克、大枣15枚、粳米30克。将枣去核,与另二味同煮为粥。日一剂,连用数日。    本药膳健脾益气,对因脾气虚所引起的鼻出血有效。    2)    .大枣汤:大枣15个。大枣洗净,浸泡一小时,用文火炖烂,每服一剂,日3次,7天为一疗程。--165    061儿 童 药 膳    本药膳功能健脾益气止血,适用于脾气虚所致鼻出血。    3)    .龙眼肉粥:原料:龙眼肉15克,红枣5枚、白糖参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取连壳桂园,剥去果皮,去核取肉,将白糖参单煎取汁,然后同红枣、粳米一并煮粥。亦可加少许白糖。    本药粥健脾益气止血,对鼻出血有效。    4)    .藕粉糕:将藕粉、糯米粉、白糖各250克同放盆中加适量水,揉成面团,上笼蒸15~20分钟。作早、午餐,温热服食。    本药膳补虚养胃止血,适用于体虚食少,或吐血衄血。    对于鼻出血除采用上述药膳疗法外,在饮食调理上还要加以注意,如须禁食一切辛辣煎炸等刺激物、虾、蟹、雄鸡等应忌食。在出血期间,饮食以偏凉或平性为好,忌用过温补。    除查清原因用饮食治疗外,当采用一些止血措施:若轻度出血,以手指压迫鼻翼(向鼻中隔方向)    5~10分钟,病儿可采用半坐半卧姿势,头向前倾,不要向后仰,以利于鼻腔内凝血块的形成,头面部还须冷敷,或同时用温水泡双脚。    亦可选用消毒棉球或明胶海、绵淀粉海绵,凡士林纱条任一种填塞鼻孔,或撒上止血粉填塞鼻孔。    针炎治疗效果也很好,常选用的穴位是:迎香、天府、合谷、少商、内庭。    或用鲜小蓟(三七也行)    、洗净、揉团填塞鼻孔:血余炭(干净头发烧存性)适量,研末,一部分涂布鼻孔,一部分冲--166    儿 童 药 膳161    服。    27.小儿百日咳    本病是小儿较常见的时疫性疾病之一,又叫顿咳,鹭鸶咳。其临床特征是发病的1~2周,咳嗽是阵发性、痉挛性,当咳嗽剧烈时,一次发作完毕后。    伴有拖长的鸡鸣样吸气声,其发作时,有连续不断而紧接的短咳,没有吸气的余地,甚至发生呕吐、口鼻出血等症。    本病以冬末春初发病率较高,常为散发,但在儿童集体机构内可形成流行。    以5岁以下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病情大都愈重。    本病按照其发病过程,临床常分三期:    (1)初咳期(约1~2周)药膳    咳嗽初起,似伤风感冒,但有逐渐加重之势。痰稀,而多白痰,咳嗽以晚间为重,伴有微热、流涕、喷嚏。临床上又有风热和风寒之别,若偏于风热,咳痰粘稠,苔薄黄,脉浮数,若偏于风寒,咳痰稀白,多泡沫、苔薄白,脉浮紧。宜选用疏表清热,化痰降气或祛风散寒,宣肺止咳的药膳治疗:1)    .风粟壳煲糖冬瓜:每次可用风栗壳20~40克,糖冬瓜30~60克,煎水代茶饮。味甘甜,儿童喜服,每天一剂,一般4~6剂即可。--167    261儿 童 药 膳    风栗壳,是壳斗科植物栗的有刺的外果皮,有去痰火之功效,冬瓜润肺消痰热,二者合用清肺热化痰止咳,可用于小儿百日咳症属风热症者。    2)百部四味饮:原料:百部15克,紫苏叶10克,紫白皮10克,冰糖15克。    制作:前3味水煎去渣,入冰糖。每日一料,一周为一疗程。    方中百部具有止咳,抑制百日咳杆菌的功效,单味或在复方中使用均有显著效果。本药膳既散风寒,又可清肺里之热,寒热并用,对一般百日咳初期均有效果。    3)    .猪肺止咳汤:将猪肺,麻黄各适量、洗净,猪肺切片,加水共炖汤服食。    本药膳功能鲜表散寒,止咳,适用于外感风寒,久咳不愈。    4)    .大蒜糖溶液:大蒜15~30克,白糖适量。大蒜去皮、洗净、捣烂,开水浸泡4~5小时,或加水一碗煮1~2沸,滤其汁,调入白糖。分2~3次服用。    本药膳功能镇咳祛痰,适用于百日咳,感冒咳嗽。    5)    .百日咳腰片冻:原料:猪腰4个,番茄2个,琼脂10克,白糖400克,天冬9克,百部9克,桑叶8克,前胡8克,甘草8克,紫苑8克,冬花8克,枳壳8克,知母7克,杏仁8克,桔梗--168    儿 童 药 膳361    6克,鲜苇根20克,竹菇12克,葱结15克,姜块4克。    制作:鲜猪腰洗净,对剖开,去腰臊和白筋,切薄片;红番茄用开水烫一下撕去外膜,切薄片;琼脂洗净,中药淘净杂质,入砂罐清水煎取药汁,沥去沉淀。炒锅置中火上,倒入药汁,加姜、葱、下腰片煮熟,捞入方瓷盘,放入番茄片铺平。另将琼脂投入药汁中,小火溶化,放白糖溶化,淋入腰片面上。待晾凉,放入冰箱凝结成冻。划成三角形。    本药膳清肺热,化痰,降逆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2)痉咳期,(约4~6周)药膳    咳嗽频频阵作,涕泪交作,弯腰曲背,日轻夜重,咳时连声不断,咳至尾声时,伴有深吸气样鸡鸣声,并咳吐出痰涎或食物后,痉咳方可暂停,不久又复发作,舌苔微黄,脉数有力,宜用清热泻肺、化痰降逆之药膳:1)    .蜂房豆腐汤:原料:露蜂房(有仔者)    10克、豆腐50克,白糖20克。    制作:蜂房加水100毫升煮30分钟,取汁,入豆腐,白糖,再煮10分钟。饮汤吃豆腐,每服一剂,日二次。    本药膳功能清热生津,镇咳祛痰,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偏热者。    2)    .万寿菊糖水:每次用万寿菊15克,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加糖适量调味饮用。    万寿菊,又称金菊,性味微苦,辛凉,功能平肝、清热、--169    461儿 童 药 膳    祛风、化痰,和红糖合用,能清热,化痰,止咳,可治疗小儿百日咳。    3)    .地龙膏:原料:鲜地龙100克,白糖50克。    制作:地龙水煎去渣,加糖收膏。    本药膳功能清热、平喘、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4)    .冰糖鸭蛋羹:原料:冰糖50克、鸭蛋2个。    制作:冰糖加热水适量搅拌溶化,待冷,打入鸭蛋,调匀,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日一次。    本药膳功能润肺止咳,适用于百日咳。    (3)恢复期药膳    小儿咳嗽由剧转缓,发作次数必减少,咳嗽程度减轻,咳而无力,神怯气弱,困倦乏力,纳少而烦,舌质淡红,苔少或光剥无苔,脉象细数,重按无力。宜用益气育阴、补肺健脾之药膳:1)    .红枣胡萝卜:原料:红枣12枚,胡萝卜120克。    制作:将红枣,胡萝卜煎水,取汁液;药液可加入白糖,代茶频频饮之,连服十余剂本药膳健脾养阴润肺,可用于百日咳恢复期。    2)    .烤麻雀:用麻雀一只,拔去粗毛,在火上烤焦,去内脏,洗净炖
  150    儿 童 药 膳541    本药膳可驱虫,适用于小儿蛔虫,蛲虫病。忌饮茶及热食。    (3)    、楝皮槟榔糖浆:原料:楝根白皮30克、槟榔20克、白糖适量。    制作: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    本糖浆功能杀虫驱虫、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    (4)    、凤眼果煲猪瘦肉:每次用凤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    凤眼果,又称频婆果,性味甘、平、功能温胃、杀虫,同瘦猪肉合用有温胃、健脾、杀虫,消疳的功效,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    (5)    、炒南瓜子: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用文火炒熟,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    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    本药膳对治疗小儿蛔虫有疗效。    小儿蛔虫病除用上述药膳治疗外,还必须加强对小儿的卫生教育。要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不清洁的食物,生吃水果蔬菜时一定要洗净。在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151    641儿 童 药 膳    本病农村较多见,故在农村一定要合理修建厕所、烘坑,加强粪便管理,用作肥料的粪便,须采用无害化粪池,堆肥发酵等方法,将蛔虫卵杀死。    22、小儿蛲虫    蛲虫是很细小的白色小虫,好象线头一样。儿童感染蛲虫的最多。    蛲虫寄生在近肛门口的直肠壁上,在肛门口产卵。虫卵极小,如果沾在手上、蹭在裤头,被褥或单子上,很容易污染食物,不知不觉被吃下去。当虫卵经过胃到小肠后,便脱壳变成小虫爬出来,经过三四周,渐渐发育为成虫,雌雄蛲虫就在肠内交配,交配后雄虫死去,雌虫子宫里充满虫卵后,夜晚就爬到肛门或会阴附近产卵,数量很多,在几分钟可连续产卵1万只左右。    由于蛲虫产卵时引起肛门奇痒,病人,尤其是儿童往往用手搔抓,手上也就沾上了虫卵。    小孩得了蛲虫病,对身体健康很有影响,首先因为肛门发痒,晚上爱闹,烦躁不安,睡眠不好,白天精神差,消化亦不良,小女孩还会因此引起外阴炎。本病宜用杀虫止痒的药膳:    (1)茴香槟榔汤:槟榔50克、切碎、放入茴香10个,再加入适量水,煎煮后服用,每日分2次服用,连续5至7天。--152    儿 童 药 膳741    槟榔性温、味苦、辛,功能杀虫破积;茴香性温,味辛、甘,功能温阳止痛,二者合用对治疗小儿蛲虫病有效。    (2)    、槟榔粥:原料:槟榔30~60克、粳米一至二两。    制作:先把槟榔片煎汁去渣后,加入粳米,一同煮粥。    本药膳下气、消积、驱虫、适用于小儿蛲虫病。    除使用上述药膳治疗小儿蛲虫病外,还可采用单方、验方治疗:煤油适量,以棉球蘸少许,睡前塞入肛门,次晨取出,连用3天;杏仁十枚,炒熟,捣碎,用纱布包裹,使其向外浸油,每晚擦肛门一次,连用5天;苦楝子,用热水泡软,刮去外皮,塞入肛门2~5粒,次晨用力便出,连用5~7天可愈;吴茱萸(果实)    10克,煎汁,第一天晚上服头汁,第二天晚上服2汁,连服3~5付。    大蒜数瓣,捣烂,加植物油少许,每晚睡前涂肛门周围,连用5天;用胡粉散(胡粉30克、雄黄60克)外擦肛门、每晚一次,直接杀灭虫体。    此外,蛲虫患儿应每日清晨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及肛门周围,防止小儿用手去搔抓肛周围的皮肤粘膜。应提倡小儿穿满裆裤睡觉,衣裤、被单需用开水烫洗,最好能煮沸,以杀死虫卵。一定要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地上爬--153    841儿 童 药 膳    玩,不饮生水,饭前便后都要洗手等。    23、小儿痱子    痱子是儿童在夏令高温季节的一种常见病。    痱子有两种,周围没有红晕的称白痒子,象小水泡一祥;颜色发红的是红痱子。得了痱子主要症状是皮肤有痒感或灼热感。    本病的发生与天热有关,因为气候炎热,人体大量出汗,若此时衣着较厚,或皮肤不清洁,堆积有污垢、汗腺的排泄受阻、汗液不能很快蒸发,潴留在汗腺口部,就会引起痱子。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盛夏之时,湿热蕴蒸肌肤,闭塞毛窍,汗出不畅,怫郁肌肤腠理之间而成。因此,宜采用能清热解暑、利尿除湿的药膳治疗:    (1)    、清凉绿豆汤:原料:绿豆100克,干荷叶15克,溥荷叶、甘草各少许,白糖适量。    制作:薄荷、甘草同煎取汁,荷叶装入纱布袋,扎口,与绿豆加水同煮至豆烂,去药袋,兑入薄荷甘草汁,待凉食。    本药膳清热解暑,祛湿,适用于小儿痱子。    (2)    、蜜糖银花露:每次用蜜糖30克左右,金银花15~30克,先将金银花煎水,去渣放凉,分次加入蜜糖溶化后饮用。煎时不要太浓,--154    儿 童 药 膳941    一般煎成两碗银花汁,瓶贮分次冲蜜糖服。    蜜糖,即蜂蜜,它对于身体需要高热量和易于消化的食物的儿童特别有益,且能解毒,与金银花同用、能清热利湿解毒,可用以小儿痱子,暑疖等病。    (3)    、荷叶茅根粥:原料:鲜荷叶一个,白茅根30克,粳米一小撮,白糖适量。    制作:先将白茅根洗净,加水1000毫升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用药汁煮粥米至烂熟时,放入洗净的鲜荷叶,略煮即成。食时放少许白糖调味。    本药膳清热利湿,对小儿痱子有效。    (4)紫草茸糖水:原料:紫草茸3~5克、白砂糖适量。    制法:上二味加水二碗煮至一碗,去渣饮。    本药膳清热凉血,解毒,可用于小儿痱子。    除了用上述药膳治疗小儿痱子以外,在饮食方面,还要注意少食或忌食辛辣温燥之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并适当进服清凉饮料以清暑解湿。    此外,要用温水常洗患处(不要用冷水,以免突然受凉水刺激而汗腺收缩,影响排汗、加重症状)    ,但不要用肥皂或过热的水烫洗、因为痱子受到碱或热的刺激更不易消退。洗后,可涂30%的酒精,以利皮肤干燥并有止痒作用;服用维生素C,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用鲜黄瓜切片,轻轻在患处摩擦--155    051儿 童 药 膳    也有一定效果。    24、小儿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多见于肥胖的小儿。    可发生有任何部位,但往往是对称的。临床常见湿热型、脾虚型、血燥型。    (1)    、湿热型湿疹及药膳    1)    、土豆汗:鲜土豆适量。去皮及芽眼,洗净捣汁,每次二汤匙,饭后温服。    本药膳和胃调中,健脾消炎,对小儿皮肤湿疹有一定效果。    2)    、薏米百合粥:原料:薏苡仁30克,百合6克,白糖或蜂蜜适量。    制作:前二味加适量水,武火煮熟,文火煮一小时,加白糖或蜂蜜。日一剂,温服。    本药膳健脾去湿,适用于小儿湿疹。    3)    、竹节茶粥:原料:竹节茶(干品30克)50克、粳米100克。    制作:竹节茶加水煎汤,去渣后入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晚各一次,温热顿服。本药膳清利湿热,可用于--156    儿 童 药 膳151    皮肤湿疹。    这里所说的湿热型湿疹,相当于急性湿疹,临床主要表现是:皮疹潮红、肿胀、渗液、结痂。患者常瘙痒,烦躁不安,小便赤,大便干结或烂,舌红,苔黄或腻。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疏风。    (2)脾虚型温疹及药膳    相当于亚急性湿疹。症见皮损暗红不鲜,时有少许水液渗出,部分干燥结痂,反复发作。或见面、足浮肿,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而滑。宜用健脾除湿药膳:1)    、薏苡仁粥:取薏苡仁30克、放入粳米30克,共煮成粥放入少量冰糖,作点心食用。    薏苡仁味甘淡,能健脾祛湿,可用于脾虚型小儿湿疹。    2)茯苓炖乌龟:原料:土茯苓30克、乌龟一只。    制作:洗净土茯苓,乌龟,加适量水,共炖烂熟,喝汤食龟。每天一剂,连服7剂。    本药膳健脾渗湿,对防治亚急性湿疹有效。    3)薏苡仁荸荠汤:生薏苡仁15克,荸荠5~6个洗净,去皮切片加水同煮,酌加白糖。早晚适量分服。    本药膳健脾利湿,对脾虚型湿疹有效。--157    251儿 童 药 膳    (3)血燥型湿疹及药膳    本型湿疹属于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演变而来。其皮损边缘较清楚,多局限在某一部位,如头部,手部等处。皮损表现为粗糙、干燥、肥厚、鳞屑、状如皮革,其色暗红,患部剧烈瘙痒、常反复急性发作。    舌淡、苔薄白。    宜用养血祛风的药膳:1)桑椹百合汤:将桑椹、百合各15克、大枣5枚,青果6克、加水适量煎汤服用,每天1剂,连服10剂。    本药膳能养血,适用于血燥型湿型疹。    2)    、红枣扁豆粥:红枣10枚、扁豆30克、红糖适量。将前二味加水煮烂熟,加入红糖,服食。    本药膳养血和血、而“血和风自灭”    ,故可治疗慢性湿疹。    小儿湿疹除用上述药膳疗法治疗外,还必须重视饮食调理、因为饮食是引起湿疹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过敏素质的小儿,当进食异性蛋白食物,例如牛奶、鱼虾,鸡蛋,便可引起一种变态反映性皮肤病,湿疹便是其中之一。    凡属饮食诱发的湿疹,在触诊之后,即应对该种食品做相应处理或暂时停用。    如牛奶过敏,可将牛奶多煮沸几次,使牛奶的乳白蛋白变性,成为蒸发奶,或者改用人乳,羊奶,豆奶等适宜的代乳品哺喂。    对已患湿疹的小儿,应给以清淡,少盐饮食,以减少患--158    儿 童 药 膳351    处渗出液,同时还应多给富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菜汁,果汁、菜泥、果泥等,这对调节生理功能,减少过敏反应甚属必要。    为患儿烹调食物时,要尽量采用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这对提高患儿血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促进湿疹痊愈有一定作用。    25、小儿中耳炎    中耳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俗称“耳底子”或“耳朵生底”。本病小儿多见,临床主要表现是:耳痛、耳呜、耳内有浓液流出,严重者甚至听不见声音。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或因小儿热病后余毒未清。    (1)肝胆郁热型小儿中耳炎及药膳:    起病急,耳内疼痛,并见耳呜,听力下降,或耳道流脓黄稠,可有发热,怕冷,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宜用泻火解毒,清利肝胆的药膳:1)    、苦瓜茶:原料,鲜苦瓜一个,白糖60克适量。    制作:苦瓜切片煮,滤渣,取汁,加入白糖或冰糖合溶。    代茶饮。    本药膳适用于湿热上扰而引起的耳聋或聤耳出脓,伴有--159    451儿 童 药 膳    头疼牙疼,耳部肿痛而呜。    2)    、金银花粥:原料:金银花12支、柴胡9克,鳖甲15克、薏苡米18克、红糖适量。    制作:前三味煎汤,去渣后入薏米、红糖煮粥,日一剂,连服食4~5剂。    本药膳清利肝胆,适用于肝胆郁热所致的中耳炎。    3)    、绿豆灌大藕:原料:绿豆约300克、新鲜莲节大藕4节。    制作:绿豆洗净,浸泡半小时、滤干,鲜藕洗净,在每节的15处切断、绿豆灌入藕洞内,灌满后。将切下的藕节A盖在原切口处,竹签固定、放入钢精锅内,冷水浸没、旺火烧开,小火煮2~3小时,至藕豆熟烂,切厚片,当点心吃,蘸白糖食。汤汁加糖配食。    本药膳健脾,舒肝胆之气、清肝胆之热,对于因肝胆郁热引起的小儿中耳炎有效。    亦可用外治法治疗本病,方法是:泥锹鱼2条,红糖适量共捣烂,敷患耳周围,每天更换一次;鲜虎耳草适量洗净捣汁,或用入地金牛根加醋磨,滴患耳,每次3~5滴,每日4~6次。    (2)脾虚湿困型小儿中耳炎及药膳    耳内流脓,经年累月、时轻时重。无明显臭味,面色萎黄无华,疲乏、纳少腹胀、大便偏溏、舌淡苔白润、脉缓细
  140    儿 童 药 膳531    夏枯草15~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付;大青叶15~30克,菊花10~15克,水煎服,日一付;蒲公英15~30克(鲜者30~60克)    ,金银花10~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付。    用外治法治疗,效果亦很好:把如意金黄散(中成药)用蜂蜜调和,外敷;仙人掌一片,去刺捣烂,敷患处;青黛适量,醋调外敷;本病在患病后宜食清淡、流质无刺激食物,如米汤、藕粉、豆浆、牛奶、蛋花汤、梨汁、蔗汁;要避免食热性食物,忌食酸性、辛辣、海贷、河鲜等发物。    患病期间,小儿要隔离,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    平时要注意休息,多喝开水。    19、小儿痢疾    这里所说的小儿痢疾,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当痢疾杆菌被吃进肚里后,就在大肠里很快繁殖,使肠粘膜溃烂化脓,出血、并不断地剥落下来,这些脓血和烂掉的粘膜,随着大便排出体外,便是我们常见的痢疾大便,有浓、有血、有粘液样的东西。这种脓血中含有大量的痢疾杆菌。    本病为小儿夏秋季的常见病,临床上一般分为湿热型,疫毒型和虚寒型3种。--141    631儿 童 药 膳    (1)湿热型痢疾及药膳    起病急,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一天数次至数十次,大便初呈水样,继则便血相兼,后可尽为脓血。肛门灼热,兼见恶心、呕吐、口渴、小便短赤、苔微黄或黄而微腻,脉象濡数。治宜能够清热利湿解毒:1)    、马齿苋绿豆汤:每次可用新鲜马齿苋120克(干者30克)    、绿豆30~60克,煎汤服食。每日一次,连服3~4次。    本药膳功能清热、解毒、止痢、可用于痢疾之属于湿热型者。    2)    、黄连莲子汤:原料:黄连10克、莲子肉30克、党参15克。    制作:水煎温服。    本药膳功能清热燥湿,止痢,适用于肠热下利或湿热下痢、痢下稀水、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等症。    3)    、炒苋菜:将苋菜500克洗净、切段,食油煽炒,调以盐、醋、大蒜(拍碎或切细)    、佐餐食。    本药膳解毒治痢,适用于痢疾,湿热泻泄。    4)    、肠炎干糖浆:原料:腺茎独行菜5000克,香精、淀粉、糖粉适量。    制作:腺茎独行菜洗净,水煮一小时,过滤,浓缩成浸膏。取此浸膏26.0%,淀粉34.5%,糖粉39.5%,混匀,--142    儿 童 药 膳731    制颗粒,于80℃干燥。过筛,喷香精,加盖密闭3小时。分装,每袋15克。每服一袋,日2~3袋。    本药膳功能清热止痢,适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腹泻。    (2)疫毒型痢疾及药膳    发病很急,常在腹痛,腹泻前便见高热,头痛,烦躁、口喝、甚则神志不清,反复惊厥。可发展为休克及呼吸衰竭等危险症候。大便可为稀便,也可为血水或脓血。舌红绛、苔黄燥。此型多见于幼儿,相当于中毒性菌痢。宜用清热解毒的药膳治疗:1)    、西红柿叶汤:将西红柿茎、枝、叶500克,洗净、加水1000~2000毫升、煮3小时,纱布过滤,压出汁液,每次60~80毫升,日6~10次,日夜连服。    本药膳清热解毒治痢,适用于菌痢。    2)    、丝瓜汁:原料:鲜丝瓜二条,红糖(或白糖)适量。    制作:将丝瓜切成3~4寸长,用竹笋叶或原纸包裹,放红火灰里煨熟,用纱布包好绞汁、加糖搅匀。    分2次冲服、日一剂。    本药膳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治痢,适用于菌痢,症见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者。    3)    、白头翁解毒汤:原料:白头翁50克,银花、木槿花、白糖各30克。--143    831儿 童 药 膳    制作:前3味煎取浓汁200毫升,入白糖溶后温服。日3次。    本药膳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适用于疫毒型菌痢。    4)    、止痢茶:野麻草(干全草)    、凤尾草(干全草)    、四方草(干全草)    、六角仙(干全草)各15克。六角仙,四方草干叶,茶叶各12克。    药店有成药出售。    日服三克、开水泡15分钟、首次药汁加服一见喜4片,药渣继续泡开水待用,小儿减半。    代茶饮。    本药茶清热解毒、适用于菌痢。    5)马齿苋藕汁饮:原料:鲜马齿苋、鲜藕各5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马齿苋、藕洗净、捣烂、绞汁、调入白糖、搅匀。每服200毫升,日2~3次。    本药膳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适用于热毒血痢。    (3)虚寒型痢疾及药膳    下痢稀薄,经常或偶夹粘液脓血。时发时止,或持续泄泻、日久难愈。腹痛绵绵、喜暖喜按、口淡纳差,痢久脾虚下陷,导致食少神疲,怕冷、脱肛等。舌淡、苔薄白。宜用温补脾肾、收敛固涩药膳:1)    、诃黎勒粥:原料:诃黎勒15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煎前二味,去渣取汁。入米煮粥,随意食。--144    儿 童 药 膳931    本药膳功能涩肠止泻,适用于久泻久痢不止、滑泄不固。    2)    、酸石榴汁饮:酸石榴一个,捣烂取汁,加蜂蜜15克和匀,温开水冲服。    或酸石榴皮20克、煎水取汁、加红糖30克,调匀温服,每天1~2次,连服数天。    本药膳有止痢作用,适用于虚寒之痢。    3)    、红白饭豆粥:原料:红白豇豆各30克,粳米50克、砂糖少许。    制作:将豇豆洗净与粳米共煮粥、粥熟、入砂糖,调匀食之。    本药膳功能健脾益肾,适用于脾肾虚弱久泻久痢者。    4)    、羊骨羹:原料:羊骨1000克、粳米或糯米60克、葱、姜、盐等适量。    制作:新鲜羊骨洗净锤碎,加水煎汤取汁,以汁煮粳米成粥,加葱、姜、盐再煮二三沸。    本药膳功能补肾气,强脾胃,适用于久泻之痢。    5)    、山药芡实粥:原料:山药、芡实各25克,薏米100克。    制作:将山药、芡实、薏米相和同煮粥,空腹食。    本药膳健脾益肾气,适用于久泻久痢。    痢疾除用上述药膳分型调理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以容易消化,富于营养,少食多餐、增加水分和无刺激性食物为主。在急性期,须禁食10到20小时,再吃渣子少的流质食物,如牛奶,豆汁,藕粉,面汤,稀粥等。病情好转,可吃--145    041儿 童 药 膳    点面条、烤馍片,并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在每一天要供应足量的淡盐水或菜汤,一方面可以补充因痢疾损失的水分,盐分,另一方面,多喝点水,还可以冲淡血液里的毒素,帮助毒素排泄。    切忘暴食,暴饮,以及生冷,坚硬、刺激性食物。对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和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芹菜、黄豆芽,红薯、土豆,白萝卜等不可食用。    对于本病要注意予防,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要把脏东西或手指放在口里,瓜果洗净再吃,不要吃苍蝇爬过的食物,不要喝生水。在痢疾流行期间,多吃大蒜、多吃点醋,还可用马齿苋30克,煎水当茶喝,连喝7天。    20、小儿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祖国医学称为“蛾”或“乳蛾”    ,冬春季节常见,是小儿最易得的疾病之一。它多发于抵抗力下降、受凉、过度疲劳之后,为链球菌或萄萄球菌引起。    本病的临床主要见症是:发病突然、高烧畏寒、伴有头痛、咽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检查可见扁桃腺肿胀充血、有脓性渗出点,如互相融合,状如假膜;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若多次急性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扁桃腺炎。    对于本病,中医认为是由风热邪毒侵犯引起,而慢性者是由虚火上炎所致。--146    儿 童 药 膳141    (1)急性小儿扁桃体炎及药膳    起病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咽喉肿痛灼热,痛连耳根或颌下,吞咽困难,或有声嘶,口干臭、喉核红肿,表面或有黄白色脓点,咳嗽痰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宜用清热解毒利咽的药膳:1)消炎菜:原料:蒲公英、金银花各400克、薄荷200克、甘草100克、胖大海50克、淀粉30克。    制作:先取薄荷、甘草、胖大海及蒲公英200克、金银花200克、磨成细粉,过筛备用;将剩下的蒲公英、金银花加水煮2次,合并煎液,过滤、浓缩至糖浆状,与淀粉浆混合在一起,经煮沸成湖状;再与上述备用药混匀,成软块,过20日筛制粒,烘干。沸水冲泡10分钟、喝上面的清液,每次10克、日2次。    本药膳清热解毒,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2)    、莲花茶叶茶:将金莲花、茶叶各6克,沸水冲泡,代茶饮。可治疗扁桃腺炎。    3)酸梅青果汤:酸梅6克、青果(橄榄)    25克、白糖适量。将酸梅及青果放入砂锅内浸泡半天,然后煎煮、服时加白糖调味。本药膳能有效地防治扁桃腺炎。    4)    、清咽饮:--147    241儿 童 药 膳    原料:乌梅肉、生甘草,沙参,麦冬、桔梗、玄参各等分。    制作:上药捣碎混匀。每用15克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一小时。代茶饮、日3次。    本药膳清热利咽,对扁桃腺炎有疗效。    5)    、胖大海冰糖茶:每次用胖大海4~6枚,洗净放入碗内,加冰糖适量调味,冲入沸水,加盖焗半小时左右,慢慢饮用。隔4小时可再泡1次,每天2次,一般2~3天即显效。    本药膳有清热、解毒、润肺的功效、可用以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6)    、明矾拌橄榄:每次可用橄榄12个,明矾约1.5克。先将橄榄用冷开水洗干净,用刀将每个橄榄割4~5条纵纹,将明矾研未掺入纵纹内。每1~2小时吃2个,细嚼慢吞,有痰吐痰,无痰将汁咽下。吐出橄榄渣以免妨碍消化。    明矾,又叫白矾,能清热解毒、消痰、橄榄清肺利咽喉,二者合用能清肺热、消痰,对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有较好疗效。    (2)    、慢性期小心扁桃体炎及药膳    此即是慢性扁桃体炎,常有反复急性发作,平时咽部干焮不过,微痛,微痒,干咳无痰,咽部异物感,喉核肥大,口干不喜多饮,精神疲乏,或手足心热,舌质红或干少苔,脉--148    儿 童 药 膳341    细数,宜选用滋阴降火,润燥利咽之药膳:1)    、天门冬粥:原料:天门冬15~20克,粳米1~2两,冰糖少许。    制作:先煎天门冬取浓汁,去渣,入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冰糖适量,再煮成粥。    本药粥滋阴、润肺、生津、止咳、适用于肾阴不足、阴虚内热之慢性扁桃体炎者。    2)    、贝母鸭子:原料:川贝10克、、母鸭胸脯肉120克。    制作:将鸭肉清炖至八成熟时,入贝母,食盐少许、再炖至熟。饮汤食肉、日一次。    本药膳养阴清肺,润肺止咳,适用于燥咳无痰,咽喉不适者。    3)    、黄精冰糖煎:黄精、冰糖各30克。黄精洗净,与冰糖加水,用文火同煮一小时。饮汤食黄精,早晚分服。    本药膳润肺养阴,适用于肺阴虚、症见干咳少痰、咽喉不适的扁桃腺炎患者。    除用上述药膳方法治疗小儿扁桃腺炎外,在饮食上还要清淡点,宜多吃含水分多又易吸收的食物,如稀米汤(加盐)    、果汁、蔗水、马蹄水(粉)    、绿豆汤等。平素忌吃香燥辛辣煎炸等制激性食物,如姜、辣椒、大蒜、油条等。得病后应注意休息,保持口腔卫生、经常用热浓盐水含漱咽部。    若出现眼脸浮肿、关节疼痛,心慌、耳痛等症状,应及时查清是否并发肾炎、关节炎,心脏病或中耳炎,以便采取适当治--149    441儿 童 药 膳    疗措施。    21、小儿蛔虫    本病是因小儿吞食了蛔虫卵而致,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或食入不洁的饮食而致。若平素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素蕴湿热者则更易发生本病。    本病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食欲不振,或喜食异物,面黄形瘦,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触之腹部柔软,或可扪及虫团聚散,并可见吐蛔或便蛔,且大便干稀不调,有的患儿面部出现淡色白斑、巩膜出现兰色斑点,下唇或出现颗粒样大小白点,舌苔薄腻或花剥,舌尖红赤。宜用调理脾胃,驱蛔杀虫的药膳调理:    (1)    、使君子肉饼:原料:使君子30克、猪瘦肉250克、面粉30克。    制作: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一个,1日二次。    本药膳补虚驱虫,适用于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    (2)    、炒使君子:原料:使君子适量。    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    ,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一疗程。
  130    儿 童 药 膳521    制作:将鲜鸡柄削去皮,揩干净,切为滚刀。炒锅内放入猪油,待油温上升到50℃时,将鸡入锅炸一下捞起,锅中留油25克,将余油倒出,先下大蒜片,下青椒,火腿,葱炒一下,把鸡倒入锅内,加入酱油,加一匙肉汤,用淀粉勾芡,加入昧精及少许芝麻油。    本药膳补益强壮,可用预防儿童佝偻病。    (2)肾气亏损型小儿佝偻病及药膳    身体瘦弱,面色不华,出牙、坐立、行走等发育均迟,骨骼畸形明显,可见头颅方大,鸡胸、驼背、腹大如蛙及下肢弯曲,舌淡苔少,脉迟无力,宜用补肾益气壮骨之药膳:1)    、鹿筋附片汤:原料:鹿茸100克,附片30克,猪蹄2只。    制作:将鹿茸切薄片,猪蹄洗净,与上3味同入锅,微火煮数沸,调昧食用。    本药膳功能补肾阳,益精血,适用于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囟门不合等病症。    2)    、栗子糕:原料:生板栗500克,白糖250克。    制作:先将板栗加水煮半小时,待凉,剥去皮,放在碗内再蒸40分钟,趁热用勺将板栗压拌成碎泥,加入白糖搅匀,再把栗泥填平成饼状,摆在盘中即成色味俱佳的食品,可供患儿经常服用。    本药膳功能补肾益气,常吃对治疗小儿佝偻病有效。--131    621儿 童 药 膳    3)    、龟板冲剂:取龟板(即乌龟的腹部甲壳)若干,用清水浸泡三日(需每天换水)    ,刮去污垢,放入砂锅内,加多量的水,用文火煮,每天煮8~10小时,连煮3天。取出晒干,碾为细末。    每次1克,每日2~3次,开水吞服。    本药膳有补肾,健骨之效,可有效地防治小儿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除用上述药膳疗法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原因是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产生是由于小儿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使肠道里的钙吸收入血液,通过血液分布全身;再促进血液里的钙沉积入骨,使小儿的软骨渐渐发育或坚硬的骨头。因此,当维生素D缺乏时,钙的吸收与沉积发生障碍,不但引起骨发育不良,出现各种畸形,还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易惊醒,严重的还出现抽搐。又怎样补充维生素D呢?    新生儿出生后应强调母乳喂养至少4~6个月,因为母乳中钙、磷比例合适,吸收好,含有一定抗体。若母乳不足的应及早添加牛乳,羊乳等代乳品、虽然牛、羊乳中含有丰富的钙和磷,但因成分比例不合适,吸收差,所以必须及时添加肝末、鱼、骨汤、蛋黄等辅食和鱼肝油,维生素D剂。    在晚春和夏季应加强小儿户外活动,多接触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因为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可转换成维生素D。--132    儿 童 药 膳721    16、小儿营养性贫血    本病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它是指小儿体内缺乏造血所必需物质,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血液中红细胞低于4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低于12克A100毫升血液,或任何一项明显减低者。    A其临床主要症状是:皮肤、粘膜萎黄,或面色苍白、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营养低下、发育迟缓等。本病以2~3岁小儿的发病率高。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常,化生气血不足、而成贫血,称之为“血虚”    ,宜用健脾益气补血之药膳治疗:    (1)淮山园肉炖水鱼:原料:淮山15克、园肉20克、水鱼一只。    制作:先用热水烫水鱼(团鱼)    ,使其排尿后切开洗净去肠脏,然后将水鱼肉与壳一起连同淮山,园肉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服用。    本药膳功能补益脾胃、益气血,是有名的食物疗法,对贫血、病后体虚效果显著。    (2)牛筋血藤骨脂汤:原料:牛蹄筋50克,鸡血藤30~50克、补骨脂10~12--133    821儿 童 药 膳    克。    制作:将三者洗净后,加水煎煮约1小时筋烂,取汁服用。    本药膳益气生血,适用于小儿营养性贫血。    (3)    、三七蒸鸡:原料:三七20克、母鸡1只、酒、姜、葱、味精、食盐各适量。    制作:将鸡退毛、剁爪、去内脏、洗净、切成长方形的小块装入盆中;取10克三七磨粉备用,余下者上笼蒸软切成薄片;生姜洗净切成大块,葱切成节。把三七片放入鸡盆中,葱、姜摆在鸡上,注入适量清水,加入料酒、盐、上锅蒸约2小时取出,拣去葱、姜不用,调入味精把三七粉撒入盆中拌匀。    本药膳功能补血,适用于小儿营养性不良贫血、面色萎黄及久病体弱。    (4)冬笋炒鹌鹑片:原料:鹌鹑肉500克、鸡1000克、冬笋120克、鸡清汤60克、水发冬菇15克、酱油、盐、味精、胡椒面、料酒、葱、姜、猪油、白糖、湿淀粉及普通汤适量。    制作:将鹌鹑薄片先用料酒、盐拌匀,加入鸡蛋清、湿淀粉拌匀。把斜刀切成的冬菇片、冬笋片过水后,用普通汤煨入味。    将锅烧热后,放入猪油,把鹌鹑片放入滑散滑透,捞出,沥去油。锅中留适量油又上火,放入切好的四刀花姜片,--134    儿 童 药 膳921    马耳形葱片,冬笋片及斜刀切成的冬菇片下锅稍煽炒,把鹌鹑片倒下去,用料酒炝锅后,将用酱油、白糖、盐、胡椒面、清鸡汤、湿淀粉调配成的汁搅匀后顺锅边倒入,待烧开后用勺推动,加味精和少量猪油。    本药膳补益五脏,适用于贫血、周身无力等症。    (5)动物肝粥:原料:动物肝(猪肝、羊肝、牛肝、鸡肝均可)    100~15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肝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葱、姜、油、盐加水约700毫升,煮成稀粥,等肝熟粥稠食。每日早晨空腹趁热顿服。    本药膳功能补肝养血,适用于气血虚弱,小儿营养性贫血等症。    小儿营养性贫血除用上述药膳治疗外,在饮食上还要增加含铁,高蛋白食物,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血类、骨汤、蛋黄、绿叶菜如菠菜、番茄、芹菜、苋菜、荠菜、大豆、扁豆等。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蛋、奶类、黄豆及其制品。    此外,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宜要多吃,因为维生素C不但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而且可以促进食物中铁质的吸收和利用。    平时宜应注意饮食的烹调和搭配,因为贫血患儿往往同时伴有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状,饮食的色、味、香、型皆要搞的好一点,以引起他们的胃口。忌食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烈酒、辣椒等,寒凉、生冷的食物也要少吃。--135    031儿 童 药 膳    因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肠道虫症,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均可导致食欲减退、胃肠吸收不良、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化,造成贫血的发生,故小儿须及时治疗原发性疾病,以防贫血的发生和病情的加重。    17、小儿急性肾炎    本病是急性出血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并伤及肾脏。    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全身浮肿,少尿、血尿和高血压。这些症状一般持续1~2周,经过治疗,尿量增多、浮肿消退、血压渐渐下降。血尿和蛋白尿虽减少,但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产生,外因为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入侵;内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常用的药膳疗法是:    (1)    、二陈竹叶茶:原料:陈皮、陈瓢各10克,鲜竹叶20片,白糖适量。    制作:煎煮数沸,加白糖。代茶饮。    本药茶功能利水消肿,适用于肾炎脾虚湿盛水肿。    (2)    、干玉米须汤:将干玉米须6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一次服--136    儿 童 药 膳131    完,早晚各一次;同时服用氯化钾一克,日三次。    本药膳功能利水,适用于肾炎浮肿。    (3)    、小白菜薏米粥:原料:小白菜500克,薏米60克。    制作:薏米煮稀粥,加洗净切好的小白菜,煮2~3沸,待白菜熟,不可久煮。无盐或低盐食,日二次。    本药膳适用于急性肾炎浮肿少尿者。    (4)    、赤小豆煨鲤鱼:原料:赤小豆100克,鲤鱼一尾(250~500克)。    制作:将鲤鱼去内脏,不去鳞,洗净,赤小豆淘净,文火同煨一小时,熟后食,不加盐。日1~2次。    本药膳利水消肿,适用于肾炎水肿。    (5)    、大蒜蒸西瓜:原料:大蒜30~45克,西瓜一个(约1500克)。    制作:先在西瓜皮上挖一个三角形的洞,大蒜去皮纳入西瓜内,再用挖出的瓜皮塞住洞口,将洞口向上用瓦碟盖好,隔水蒸熟。趁热吃蒜和瓜瓤,一日内分次吃完。    本药膳功能利水消肿,适用于小儿急性肾炎。    (6)    、赤豆蒸乌骨鸡:原料:黄毛乌骨母鸡一只(重约1500克)    ,赤小豆300克,黄酒一匙,精盐、白糖适量。--137    231儿 童 药 膳    制作:鸡宰杀后去毛、剖腹、洗净、沥干、切小块;赤小豆洗净,取大磁盆一个,先倒入一半赤豆垫底,铺上一层鸡块,倒入一半赤豆,铺上鸡块及内脏,淋上黄酒。喜甜食者,鸡块上面加白糖4匙,不喜甜食者,撒入小半匙食盐。    旺火隔水蒸三小时。    当点心或佐膳食,每次一小碗1日二次,分4~5天吃完。    本药膳功能健脾补肾,利水销肿,适用于肾火水肿轻症。    除用上述药膳治疗小儿急性肾炎外,还须注意饮食宜忌。    在水肿期间严格控制钠盐及水的摄入量。在水肿消退后,再给少盐饮食。平素要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少吃刺激性食物。    若尿量极少时(每天少于100毫升)    ,甚至无尿时,就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一般应控制在29~30克,因为蛋白质在人体内通过新陈代谢所形成的废物,大部分经肾脏排泄,而肾炎使排泄力能发生障碍,废物不易排除,如果再多吃蛋白质,则大量废物滞留体内,这些废物是有毒性的,多了会引起尿毒症。    小儿在患病期间要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既能供给多种维生素,又能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    但小儿要减少热量和脂肪的供给量,这时,糖的供给量要充足,因热量主要由糖类供给。    忌食咸菜、酱菜、馒头、猪头肉。--138    儿 童 药 膳331    18、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痄腮”。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此病一般先肿一侧,1~4日后波及对侧,亦有两侧同时肿大的,耳垂处是漫肿的中心,表面发热不红,局部胀痛拒按,以手触之有弹性,无波动感。    本病全年皆可发生,但以冬春多见,发病年令以5~9岁小儿为多。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感受风温病毒有关,当用清热解毒的药膳治疗:    (1)    、绿豆白菜心:原料:生绿豆100克,白菜心三个。    制作:先将绿豆置小锅内大火煮开花,用文火炖烂,加入白菜心,再煮20分钟,取汤顿服,每日1~2次。    本药膳清热解毒,对流行性腮腺炎有效。    (2)    、牛蒡粥:牛蒡子20克,煎汁去渣取100毫升;大米60克煮粥,入牛蒡汁、调匀、加白糖适量调味,分二次温服。    本药粥清热解毒,可用于小儿腮腺炎。--139    431儿 童 药 膳    (3)    、忍冬夏枯草茶:忍冬藤、夏枯草各30克,蒲公英、玄参各15克。共为粗末,水煎,取汁。代茶饮。适用于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4)    、黄花菜汤:鲜黄花菜50克(干品20克)    、洗净水煮,食盐调味。吃菜喝汤,日一次。    本药膳功能清热,利尿消肿,适用于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5)    、银花薄黄饮:原料:银花15克、薄荷6克、黄芩3克、冰糖15克。    制作:前三味水煎取汗,入冰糖溶化服。    本药膳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痄腮初起,发热恶寒,腮部肿胀等症。    (6)    、银花赤小豆羹:原料:银花10克,赤小豆30克。    制作:银花装入纱布袋,扎口;赤小豆淘净,加水先煮至熟烂,入银花袋,再煮3~15分钟,去药袋,食豆饮汤。    本药膳功能辛凉解表,清热散结。适用于痄腮初起,发热恶寒,身痛、头痛。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除了用上述药膳法治疗外,亦可采用一些民间流传的单方、验方治疗,如下所说:板兰根15~30克,水煎服;紫花地丁15~30克(鲜者30~60克)    ,水煎服,日一付;
  120    儿 童 药 膳511    30分钟取汁一次,取二次后合并,文火煎煮至浓,加饴糖调匀,继续煎熬至挑起糖液成丝时停火;倒入涂有植物油之搪瓷盘内,摊平,稍凉后划成小块,每服3块,日3次。    本药膳功能温肺化痰,适用于肺寒咳喘。    (3)缓解期    又分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3种类型。    1)    、肺气虚型哮喘及药膳:面色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倦怠无力,自汗怕冷,四肢不温,苔薄,脉细无力。宜用补肺固卫之药膳:A,糖溜白果:原料:水发白果150克、白糖100克、生粉25克。    制作:白果砸去外壳,放锅内加清水,碱适量,烧沸后,用竹帚刷去皮,控去白果心,再放入碗内,加清水,上笼蒸熟,取出;锅内放白糖、白果,清水250克、武火烧沸,去浮沫,用生粉勾芡,倒入盘中。单食或佐餐。    本药膳功能补肺气,定喘咳,适用于肺气虚之哮喘。    B.糯米饭:原料:糯米100克,冰糖少许。    制作:洗净糯米焖饭,或上笼蒸熟,另将冰糖熬汁,浇在饭上。每日午餐温热服食,不可过量。    本药膳益肺固表,适用于肺气虚弱之咳嗽少痰、急喘。    2)    、脾气虚型哮喘及药膳:咳嗽痰多,食少脘痞,面黄欠华,肌肉萎弱,倦怠无力,--121    611儿 童 药 膳    大便不实,舌质淡苔少,脉缓无力。宜用健脾化痰之药膳:A.薏米杏仁粥:原料: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冰糖少许。    制作:薏苡仁煮粥,待半熟时,加入杏仁、文火煮至熟,加冰糖屑,早晚食用。    本药膳健脾利湿,去痰止咳,适用于咳嗽痰多之症。    B.萝卜、健运膏:原料:萝卜1000克,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各10克,白糖适量。    制作:萝卜洗净,刮细丝,与四药同入锅中,加水煎煮半小时,滤出汤汁,另置小火煎熬至较稠时入白糖,待成膏状停火置冷。每次1~2匙,日3次,沸水冲服。    本药膳理气化痰,健脾宽中,适用于中焦痰湿,食少,咳喘。    3)    、肾气虚型哮喘及药膳:面色白,形寒怯冷,下肢不温,脚软无力,动则心悸气促,大便澄彻清冷,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宜用温肾助阳之药膳。    A.酱汁核桃肉:原料:核桃肉500克,姜末0.5克,白糖120克,熟植物油1000克(实耗100克)    ,甜面酱100克,碱25克。    制作:核桃肉用碱水浸泡半小时后,冷水漂净,捞出沥干,置火烧至七成热的油锅内不断炒动,至金黄色,浮出油面时捞出。锅底留油25克,加白糖70克,至溶化后,加入甜面酱、姜末翻炒,加水200克拌匀,倒入核桃肉,略炒离--122    儿 童 药 膳711    火,不断翻炒至冷却,入熟油翻炒,使汁浓缩,裹住核桃肉。    佐餐服食,或作点心用。    本药膳补肾纳气,适用于久喘、久嗽。    B.灵芝粥:原料:粳米100克、灵芝、核桃仁各20克、精盐2克。    制作:将灵芝洗净切成3块,米洗净。核桃仁用开水泡10分钟,剥去种衣。    砂锅置火上,注入清水1000毫升,下米,灵芝、核桃仁、烧开后小火煮至米汤烂稠,表面浮有粥油时,放入精盐调味。    本药膳功能补肺肾,止咳喘,适用于肺肾虚之咳喘。    哮喘除使用上述药膳法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宜过度,应予清淡哺养,不宜进食肥腻生冷之物,此因小儿乳食若停滞不化,易生痰而诱发哮喘。    对易引起过敏的“发物”    ,如鸡、鱼、虾、蟹之类,若发现食后能发生哮喘,当禁忌食入。    在小儿哮喘发作时,应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患儿的紧张情绪;室内空气应流通,新鲜。平素在缓解期,患儿要多见阳光,适当活动,以增强体质、减少发作。尤其是在气候转冷之时,要注意冷热,及时增减衣服,对天突、百劳、肺俞宜保暖。    13、小儿麻疹    本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时疫性疾病,又名疹子、麻子、痧子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末春初季节较多见,--123    811儿 童 药 膳    临床以发热、咳嗽、流鼻涕、目赤流泪,遍身布满红色斑疹且易传染为特征。    本病发生主要是由于感染麻疹病毒所引起,根据病情进展,可分为初热期、出疹期、恢复期等三期。使用药膳的总原则是:清热、解毒、透疹。    (1)初热期麻疹及药膳    从发热开始至疹点出现约3~4天。    主要症状是:发热、恶风寒、流涕、喷嚏、目胞赤肿、眼泪汪汪、畏光羞明、精神困倦、食欲减退、小便短黄。发热后2~3天,在口腔颊粘膜近臼齿处可见细小的白色斑点,周围绕以红晕、由少增多,有的可融合成片,舌尖红、舌苔黄、脉浮而数。宜采用辛凉透表、清宣肺卫之药膳:1)    、芫荽马蹄水:每次可用芫荽15~30克,马蹄250~500克煎水代茶饮。    芫荽,功能发汗透疹;马蹄,即荸荠,功能清热、化痰、二者合用有透发解毒作用,适用麻疹的初热期使用。    2)    、荸荠芦茅汤:原料:鲜荸荠10枚,鲜芦根30克,鲜茅根30克。    制作:将荸荠切片、芦根,茅根切段、加适量的水,煎煮取滤液;将滤液晾凉,代茶令患儿频频饮用。    本药膳清热透表,适用于小儿麻疹的初热期,见疹期使用。--124    儿 童 药 膳911    (2)出疹期麻疹及药膳    从疹子开始出现至疹子出齐,约3~4天。    主要症状是:全身疹点密布,其色红赤,高热不退,烦躁口渴,咳嗽较重,舌红苔黄,脉滑数。    宜采用清热鲜毒,佐以透发的药膳治疗:1)    、荸荠酒酿:制成的酒酿100克,鲜荸荠去皮(10)个)    ,切片,加水少许,煮熟食用。    本药膳中有荸荠清热,酒酿活血益气生津,两者相合,有清热透疹功效。    2)    、银菊葛根粥:原料:净银花30克、杭菊花30克、葛根15克、粳米30克。    制作:上三味水煎去渣取汁,与粳米煮粥,入冰糖适量调味。随患儿食量可1日1料,或1日2料。    本药膳清热透疹,适用于出疹期使用。    (3)恢复期麻疹及药膳    疹子开始收没至疹子完全没,约3天左右。    主要症状是:身热下降,疹点回没,咳嗽减轻,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宜用养阴益气之药膳:1)    、竹笋鲫鱼汤:--125    021儿 童 药 膳    原料:鲜竹笋、鲫鱼各适量。    制作:上二味治净煮汤食,日3次,随量食。    本药膳功能清热、益气、适用于小儿麻疹后期。    2)    、麦冬粥:麦冬15克,煎汤取汁,大米60克煮半熟,再加麦冬汁及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服食。    本药粥清热养阴,宜于小儿麻疹后期使用。    对于小儿麻疹,除使用上述药膳方法外,还要注意饮食宜忌。因麻疹属于热性病,故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稀软,易消化。    当热退后,应及时给予营养食物,如鱼汤、肉汤、鸡蛋等。同时要忌食油腻厚味,或辛辣之品。    本病的护理极其重要,若护理得当,麻疹顺证,可以不药而愈。在病儿卧室内,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不得忽冷忽热或过于干燥,以防感冒风寒。应避免强光刺激,以保护眼睛。口腔、鼻、耳要经常保持清洁。    在麻疹回收后,仍需注意节饮食,避风寒,使体力得以顺利恢复,以免麻疹余患而生变证。    14、小儿肺炎    本病临床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气促、鼻干煽,亦为儿科常见病之一,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最多。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感受风寒、或风热之外邪。在其它一些疾病过程中,若小儿正气虚弱,亦可并发或继发本病。--126    儿 童 药 膳121    (1)风热闭肺型肺炎及药膳    发热有汗,口渴、咳嗽痰稠、气促鼻煽、面赤唇红,舌质红苔黄,脉浮数。宜用清热宜肺化痰之药膳:1)    、川贝梨:原料:雪梨2个,川贝4克,冰糖70克、湿豆粉10克。    制作:将梨洗净,削皮、去核,切成12瓣。贝母洗净。    梨块装入蒸碗内,入贝母,冰糖,加开水50毫升,用湿棉纸封严碗口,上笼蒸2小时取出。梨块摆入盘内,原汁倒入锅中,加清水少许,用湿豆粉勾欠,淋在梨上。随意服食。    本药膳清热化痰,适用于小儿肺炎之属于风热闭肺者。    2)    、枇杷叶粥:将枇杷叶15克,粳米50克作原料。先煎枇杷叶,去渣取汁,入米煮作粥,空腹食用。功能清肺和胃,适用于肺热咳嗽。    (2)风寒闭肺型肺炎及药膳    怕冷怕热,无汗,不渴,咳嗽,气促,痰白且稀,舌苔薄白,脉浮紧而数。宜用散寒宣肺化痰之药膳:1)    、防风粥:原料:防风10~15克,葱白二茎,粳米1~2两。    制作:取防风、葱白煎取药汁,去渣。    先用梗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127    221儿 童 药 膳    本药膳功能发散寒邪,祛风解表,适用于风寒闭肺之肺炎患者。    2)    、葱豉黄酒汤:淡豆豉15克加水一小碗,煎煮10分钟,再加洗净的葱须30克继续煎煮5分钟,最后加黄酒20毫升,出锅,趁热顿服。    本药膳里淡豆豉解表散寒,葱须发汗,黄酒去风通络,对小儿肺炎里属于风寒闭肺者有较好疗效。    (3)恢复期药膳    在恢复期,小儿已无发热,但亦可有低热,疲乏,易出汗,口干,纳差等症状,舌质淡,脉细数无力。宜用健脾益气养阴之药膳来调理:1)    、益气牛乳方:原料:鲜牛奶250克,白糖少许。    制作:鲜牛奶煮开后,加白糖少许调味饮用。    本药膳营养血脉,滋润五脏,生津止渴,可用于肺炎恢复期使用。    2)    、人参菠饺:原料:人参10克、菠菜1500克、面粉1000克、瘦猪肉500克、生姜10克、葱20克,胡椒粉3克、花椒粉2克,酱油50克、芝麻油5克,食盐适量。    制作:将菠菜择洗干净后,去茎留叶,在木瓢内搓成菜泥,加入适量的清水搅匀,布包好,挤出绿色菜汁,待用。    人--128    儿 童 药 膳321    参润后切成薄片,烘脆研成细末待用。姜、葱洗净后切成姜末、葱花。猪肉用清水洗净剁茸,加食盐,酱油,花椒粉,姜末拌匀,加适量的水搅拌成糊状,再放入葱花,人参粉,芝麻油,拌匀成馅。将面粉用菠菜汁合好揉匀,如菠菜汁不够用可加适量清水,揉至面团表面光滑为止,揉成长条分成200个剂子,擀成园薄面皮,加馅将面皮逐个包成饺子,锅内水烧开后将铰子下锅,待饺子煮浮时,可加少量凉水,待馅和皮松离时,即可捞出装碗即成。    本药膳能补脾益气生津,对于小儿肺炎恢复期有效。    小儿肺炎除用上述药膳法治疗外,还必须供给充足水分、营养和热量。一定要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不宜过高,有适当的湿度,常翻身更换体位。    发热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流质,半流质为好。    在恢复期退热后可进食润肺生津食物和肉类,对于温热、油腻之类食物应禁忌。    15、小儿佝偻病    本病俗称软骨病,为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大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生长发育迅速、早产、双胎和人工喂养的小儿。    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先天禀赋不足,乳食失调,复感疾病,调护失宜,日光不足,以至脾肾虚损,骨质柔弱或畸形。--129    421儿 童 药 膳    本病是一种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和肌肉松驰,易惊,多汗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1)脾肾虚弱型小儿佝偻病及药膳    身体虚胖,面色白,神乏,多汗无力,易惊,夜眠不安,肌肉松驰,头颅骨软,囟开而大,发稀色黄,大便多稀,舌苔薄白,脉缓无力。宜用健脾益肾之药膳:1)    、黄芪猪肝骨头汤:原料:黄芪30克,五味子3克,猪肝50克,猪腿骨(连骨髓)500克。    制作:先将猪腿骨敲碎,与五味子,黄花一起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滤去骨片与药渣,将肝切片入汤内煮熟,加盐与少许味精调味,吃肝喝汤。一剂可分二顿服完,宜常服,直至病愈。    本药膳健脾、益肾、壮骨,对于小儿们佝偻病以脾肾虚弱为主要症状的效果较好。    2)    、龙牡壮骨冲剂:本冲剂为武汉市健民制药厂生产,由龙骨、牡蛎、五味子、黄花、麦冬、龟板、白术、山药、鸡内金、茯苓、大枣、甘草等组成,具有脾肾双补的作用,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味道正,小儿乐于接受。    3)    、红烧鸡:原料:鲜鸡500克,青辣椒、葱、火腿、蒜各50克,猪油250克,酱油20克。
  110    儿 童 药 膳501    摄。脾主运化,性喜燥,恶湿而制水。若脾肺功能正常,方能维持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    由此可知,脾肺双虚,则水道约束无权,以致膀胱约制无力,而致遗尿。临床见症还有:气短自汗,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营白薄,脉沉细无力,宜用补益肺脾,固涩小便之药膳。    1)    、腐皮白果粥:原料:白果(去壳及芯)    10克、腐皮50克、白米适量。    制作:因白果仁的毒素,经煮沸较长时间就可挥发破坏,煮时最好用盖子上有小孔通气的炊具(或将盖移开一条缝隙勿盖紧)    ,毒素则更易挥发散失。将白果、腐皮、白米同煮成稠粥。    腐皮、即豆腐皮,功能养胃、精肺;白果温肺益气,二者合用补益脾肺,对脾肺气虚所致遗尿有较好疗效。    2)    、猪脬黄芪汤:原料:新鲜猪脬1~3个(按年龄大小定数量)    ,炙黄芪20克,食盐适量。    制作:先将猪脬洗净,每个装入炙黄芪10克、适量食盐,用棉线扎紧膀胱口,加少量水,用火文蒸烂,弃去黄芪,趁热令小儿一次或几次吃完肉、喝尽汤。如未愈,一周后可再服一剂,3剂为一疗程,80%的患儿可获痊愈,效果很好。    本药膳之猪脬为血肉有情之品,以腑补腑;黄芪能补脾肺之气,治气虚下陷,合用可治小儿因脾肺气虚所引起的水肿。--111    601儿 童 药 膳    (3)肝经湿热遗尿及药膳    小儿或因疾病影响,或因饮食失调,以致湿热内蕴,郁于肝经,不约而遗。临床见症是:睡中遗尿,小便量少,色黄味腥臊。性情急躁,或夜间齘齿,舌质红、苔簿黄、脉滑弦而数,宜用清泄肝经湿热之药膳:1)    、车前草煲猪膀胱:将车前草15克,猪膀胱一个,洗净加水共煮熟,去药渣服用。    车前草功能清利湿热,和猪膀胱合用,可治疗因肝经湿热所致的小儿遗尿。    2)    、珍珠草煲鸡肠:将珍珠草15克,鸡肠1~2具,剪开洗净加水共煮熟,去药渣服用。    小儿遗尿除采用上述药膳疗法外,还要加强饮食调理。    如平时宜常进食具有补肾缩尿之功的食物,象羊肉、狗肉、茼蒿菜、猪脊骨、塘虱鱼、鸡肠、猪膀胱、狗肾、龟肉等;饮食上不要太甜或者太咸,不要吃生冷之物。在每日晚餐及晚餐后,注意控制饮水量,少给流质饮食,少喝水,汤药也应安排在白天服完,以减少水分的摄入。    临睡前一定要让小孩排空小便,入睡后注意患儿的遗尿时间、按时唤醒排尿、逐渐养成自行排尿的习惯。    若是由于不良习惯引起的遗尿,要耐心教育,诸如纠正其睡卧的姿态等(如因平卧而引起遗尿的,应该使其采用侧--112    儿 童 药 膳701    卧位。平素应鼓励患儿消除怕羞和紧张情绪,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按摩疗法对于本病亦有一定效果,可采取重推三关穴、揉外宫穴、按三阴交穴、或加推神门、内关。    11、小儿腹痛    本病是以小儿脐之四旁及耻骨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特征。因腹部有脐腹、小腹和少腹之分,所以小儿腹痛包括了脐腹痛、小腹痛、少腹痛。具体地说,脐腹痛是指脐周疼痛;小腹痛是指脐以下正中部位疼痛;而少腹痛则指小腹部的两侧或一侧疼痛。    本病亦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证候,它是多种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无年龄大小与季节之分。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感受寒邪,饮食不节、脏腑虚冷,跌仆损伤等原因所致。    (1)腹部中寒型腹痛及药膳    由于护理不当,小儿衣被单薄,腹部为风寒冷气所侵;或饮食当风,或过食生冷瓜果等,寒伤中阳而致痛。临床见症是:腹痛来势急暴,多呈绞痛,阵阵发作,曲腰啼叫,手足欠温,得温腹痛减轻,小便清,舌苔薄白,脉象沉紧或弦,指纹红或隐伏不显。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之药膳:1)    、丁香肉桂红糖煎:--113    801儿 童 药 膳    原料:丁香1.5克、肉桂1克、红糖适量。    制作: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调入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    本药膳功能温胃散寒,适用于感寒腹痛。    2)    、小茴香丸:原料:小茴香10克,胡椒12克。    制作:两者共为细面,酒糊为丸。每服3~6克,温洒送下。    本药膳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小腹冷痛胀满。    3)    、五香肚粥:原料:猪肚(狗肚更佳)一具,粳米100~150克,丁香、肉桂、茴香适量。    制作:将上述东西一齐放入锅中,再加入一些调料,如姜、葱、盐、酒、酱、文火炖至极烂;粳米煮粥兑入。空腹服,日3次。    本药膳健脾温中,适用于胃脾部之疼痛。    4)    、姜桔椒羹:原料:鲫鱼250克,生姜30克、桔皮10克,胡椒3克。    制作: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生姜洗净、切片、与桔皮、胡椒同包扎在纱布袋中,填入鱼肚,置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盐少许。空腹饮汤食鱼,日2次。    本药膳功能健脾温胃,适用于感寒后之腹部疼痛。--114    儿 童 药 膳901    (2)乳食积滞型腹痛及药膳    若小儿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或饱闷强食,或临卧多食,或过食甘腻厚味,或误食腐馊不洁之物,或饮食杂进。    以上情况皆能使乳食壅滞中洲,脾胃受损,气滞不行,郁结不通而致腹痛。临床主要见症是:腹痛、腹满、按之痛甚,不思乳食,口气臭秽、嗳气酸馊,或有呕吐、吐物酸秽、矢气恶臭,大便酸臭,或不消化,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夜卧不安,时时啼哭,舌苔厚腻、脉弦滑、指纹紫滞。宜行气和中、消食导滞之药膳:1)    、三消饮:原料:炒麦芽、炒谷芽、焦山楂、各10克,白糖30克。    制法:前三味水煎15分钟取汁,用纱布过滤、调入白糖,趁热服。日2~3次,功能消食化滞,适用于小儿食积停滞之腹痛。    2)    、五香槟榔:原料:槟榔200克,陈皮20克、丁香、豆蔻、砂仁各10克,盐100克。    制作:诸味同置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熬至药液干涸,停火待冷,将槟榔用刀剁成黄豆大小的碎块。    饭后口含少许。    本药膳功能健脾行滞,贯胸顺气,适用于少儿消化不良,胃脘停食之腹痛,呕酸。    3)    、鸡内金方:原料:鸡内金、白糖各适量。--115    011儿 童 药 膳    制作:鸡内金焙于研末,与白糖调服,日三次,每次1~2克。    本药膳功能消食健脾,适用于小儿食积不化、脘腹胀满,疼痛。    (3)脏腑虚寒型腹痛及药膳    小儿久病体弱,脾胃虚寒;或小儿因它病过用苦寒攻伐之品,损伤脾胃,脾胃虚寒,致使中阳不振,运化无权,脾阳不能温运水谷,致寒湿内停,气机不畅,而出现腹痛。临床主要见症是:腹部隐隐作痛,绵绵不休,时作时止,痛时喜按,得温则舒,兼见形体消瘦,四肢清冷,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指纹色淡红或不显,宜用甘温补中。散寒止痛之药膳:1)    、大麦汤:原料:草果5个,羊肉1500克,大麦仁500克、食盐适量。    制作:将淘净的大麦仁放铝锅内,加水煮粥,倒出备用。    再把洗净的羊肉,草果放锅内,加水熬煮至肉熟。捞出羊肉,草果,倒入麦仁粥,合匀,文火炖熬至沸,加入切成小块的羊肉,调入食盐。温热食。    本药膳功能温中下气,暖胃除胀,适用于脾胃虚寒之腹胀,腹痛等症。    2)    、小建中汤:原料:白芍12克、桂枝8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116    儿 童 药 膳111    枣4枚、饴糖30克。    制作:前5味水煎取汁,入饴糖,文火溶匀,日2~3次温服。    本药膳温建中气,调和阴阳,适用于小儿虚寒腹痛。    3)    、附片羊肉汤:原料:附片30克,羊肉2000克、生姜、葱段各50克,胡椒6克,食盐10克。    制作:将附片装入纱布袋,扎口;羊肉洗净,入沸水锅内,加姜、葱各25克,焯至断红色,捞出,剔去骨,将肉切成2.5厘米见方的块,再入清水中漂去血水,骨头拍破;余姜洗净拍破;葱洗净捆缠成束。另将砂锅注入清水,置于火上,下姜、葱、胡椒、羊肉、羊骨、附片,烧沸30分钟后,文火炖至羊肉熟烂(约2~3小时)    ,取出附片,分盛碗内,再分别盛入羊肉,倾入汤。估餐食。    本药膳温肾壮阳,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肾阳虚,畏寒肢冷,脘腹冷痛。    (4)瘀血腹痛及药膳    此因小儿跌仆创伤,或腹部手术后,腹内脉络受损,络伤血瘀,血瘀则气滞,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瘀血作痛,其特点是痛有定处。临床主要见症是:痛如针刺,按之痛剧,口唇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宜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药膳:1)    、加味桃仁粥:--117    211儿 童 药 膳    原料:桃仁1枚,生地黄克30克,桂心10克,粳米100克,生姜1克。    制作:将桃仁去皮尖,桂心研成末。用地黄、桃仁、生姜,以适量酒绞取汁。先用水煮粳米作粥,沸后下桃仁等汁,继续煮至熟,再调入桂心末。空腹食。    本药膳活血、行气,对瘀血之腹痛有疗效。    2)    、丹参蜜饮:原料:丹参15克,檀香9克,炙甘草3克,蜂蜜30克。    制作:将丹参、檀香、炙草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调入蜂蜜,再煎几沸。顿饮。    本药膳补益脾胃,行气活血,适用于因气滞血瘀引起的腹痛。    小儿腹痛除了用药膳疗法外,平素在饮食方面,要适当节制食量,吃易消化及甘温之味;疼痛剧烈的,应让其卧床休息并密切注意;若腹痛伴有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脉微者,应及时给予处理,谨防变端。    12、小儿哮喘    所谓哮喘,是一种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系疾患。此病在小儿时期亦常见,并以春秋二季的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每因气候骤变而诱发,以夜间和清晨居多,往往迁延难愈,病程越长,对患儿机体的影响则越大。--118    儿 童 药 膳311    对于本病的药膳疗法,当区分是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    一般地说,在哮喘发作期,以实证为主;而在哮喘缓解期,则又以虚证为主。因此,在发作期,当以攻邪为急;未发以扶正气为主。    发作期:又分热性与寒性两种哮喘。    (1)热性哮喘及药膳    此因小儿素体阳盛,或因六淫入里化火,或因肥甘积滞、热自内生、痰因热动,痰热交阻,上薰于肺,肺气壅盛,肃降失司,故咳逆作喘,哮鸣有声。临床主要见症是:痰稠色黄,发热面红,胸闷膈满,喜喝冷饮,声高息涌,惟以呼出为快,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苔薄黄、脉象滑数、当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膳治疗:1)    、加味贝母梨膏:原料:川贝母、生石膏、桔红各30克、杏仁20克、前胡15克、生甘草10克、雪梨6个、冬瓜条100克、冰糖150克、白矾适量。    制作:先将石膏、杏仁、前胡、甘草共煎取汁约一小碗,待用。    将冬瓜条切成黄豆大颗粒,贝母打碎,桔红研成粉,雪梨削皮捣烂调入白矾水。    入冬瓜粒、冰糖、贝母、桔红粉,再倒入药汁,共盛一大碗内和匀,置于蒸锅中隔水蒸约50分钟,合成粘稠膏状即成。分次酌量食用。    本药膳清热止咳平喘,适用于热性哮喘者。    2)罗汉果柿饼汤:--119    411儿 童 药 膳    原料:罗汉果半个,柿饼2~3个,冰糖少许。    制作:将罗汉果洗净,与柿饼一并,加清水二碗半煎至一碗半,加冰糖少许调味,去渣。一日分3次饮用。    罗汉果性味甘、凉,能清肺润肠,可治咳喘;柿饼性味甘涩,可润肺涩肠,二者合用有清热、去痰火,止咳喘之作用。    (2)寒性哮喘及药膳    此因小儿外感寒邪,内闭于肺,肺肃降失司,肺气上逆,故发哮喘。临床主要见症是:咳痰清稀色白,呈粘沫状,形寒无汗,四肢不温,苔薄白、脉象浮滑,宜用温散肺寒,化痰定喘之药膳:1)    、蘘荷紫苏桔皮汤:蘘荷15克、桔皮、紫苏各10克、煎汤服。    本药膳功能去痰止咳,平喘散寒。适用于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咳嗽气喘。    2)    、寒食粥:杏仁10克、旋复花10克、款冬花10克、粳米50克,前三味煎水去渣,入米煮粥,空腹食。    本药膳功能止咳平喘、适用于咳喘偏寒者。    3)    、姜豉饴糖:原料:干姜30克,淡豆豉15克,饴糖250克、植物油少许。    制作:干姜、淡豆豉同放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每
  100    儿 童 药 膳59    去渣,再与粳米煮粥。粥成后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本药膳清胃止呕,对胃热之呕吐有效。    3)    、竹茹芦根茶:原料:竹菇、芦根各30克,生姜3片。    制作:水煎、取汁,代茶饮。    本药茶清胃热,适用于胃热呃逆,呕吐诸证。    (3)    、胃寒呕吐及药膳    由于小儿脾胃柔弱,过食寒凉,寒浊中阻,或因过服苦寒攻伐之药,以致胃寒中阳不振;或乳母过食寒凉致乳汁寒薄,儿饮其乳,脾胃虚寒;或久病脾胃虚弱,中阳不足,寒气凝滞中脘,胃气受损,不能受纳腐熟水谷,升降之机失常,胃气上逆而致呕吐。    临床见症是:起病较缓慢,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遇寒加重,吐出不消化的食物或清稀痰涎,不酸不臭或臭味不大,面白唇淡,精神倦怠,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色青淡。宜用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之药膳:1)    、高良姜粥:原料: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    制作:先煎良姜,去渣取汁,后下米煮粥,空腹食。    本药膳温中散寒,适用于胃寒引起之呕吐。    2)    、蒜泥羊肉:原料:瘦羊肉500克,大蒜30克、葱、姜各5克,精盐、白糖各3克、料酒5毫升、酱油3毫升、面酱5克、味精2克、--101    69儿 童 药 膳    芝麻10克、核桃2个,香油10克、菜油500克(实耗25克)    、奶汤适量。    制作:羊肉洗净,切2~3个整齐的块;葱洗净切段,姜切块,芝麻炒熟;大蒜去皮捣成泥;核桃打破取仁下锅烧开,放入姜、葱、羊肉焯透起锅晾凉,再加盐,料酒腌一小时,上笼旺火蒸粑,取出焯凉,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条。    锅内加菜油烧沸,入羊肉条炸干水分捞出。锅内留油少许,下葱、姜、煵出香味,倒入酱油、料酒、白糖、奶汤、蒜泥,并将面酱澥成汁放入,倾入羊肉,大火收汁,拣去葱、姜不用,入味精,撤上芝麻、香油,翻匀。佐餐食。    本药膳补脾益气,温中暖下,适用于脾胃虚寒,反胃呕吐等症。    (4)    、肝气犯胃呕吐及药膳    小儿亦有情志活动,情志怫郁,导致肝气不畅,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而致呕吐。亦有肝胆热盛,火热犯胃,而致突然呕吐。    临床见症是:呕吐酸水,或嗳气频频,胸胁胀痛,精神郁闷,易怒多啼,舌红,苔多薄腻,脉弦。宜用舒肝理气之药膳。    1)    、佛手姜汤:原料:佛手10克,生姜2片,白砂糖适量。    制作:前二味水煎取汁,调入白砂糖温服。    本药膳功能疏肝理气,和中止呕。适用于肝气郁结,脾胃气滞所致之呕吐。--102    儿 童 药 膳79    2)    .姜桔土豆斗:原料: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鲜桔汁30毫升,佛手20克。    制作:鲜土豆,生姜佛手榨汁;兑入鲜桔汁调匀烫温服用1日一次。    本药膳疏肝和胃,可用于治疗肝气犯胃之呕吐。    (5)    、惊恐气逆呕吐及药膳    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惊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以致气机逆乱,肝胆不宁,肝气犯胃,胃火上逆,而致呕吐。临床表现为:呕吐乳食或频吐清涎,哭闹不安,睡卧不宁或惊惕恐惧,面色青白,脉弦,指纹色青。宜用平肝镇惊,降逆止呕之药膳:天麻钩藤冲藕粉:原料: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5克,藕粉2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天麻,钩藤,石决明布包煎水去渣,趁热冲熟藕粉,白糖调味,顿服,日一剂,连服4~5剂。    本药膳功能平肝潜阳,适用于小儿惊恐气逆之所致呕吐者。    小儿呕吐除用上述药膳分类型治疗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乳食调护。办法是:要减少乳食量,并注意少量多餐,呕吐后胃气必有损伤,不宜立即进食。在呕吐频作时,可给予流质饮食如清米汤等;待呕吐次数减少后,再逐渐增加。对--103    89儿 童 药 膳    于伤食呕吐者,特别要注意乳食控制;脾胃虚弱而吐者,应忌生、冷、坚硬、油腻食物,以免伤脾助湿,胃阴虚者应忌食辛温之品,以免更耗胃阴。    在小儿呕吐食物时,应将病儿抱起,轻拍其背部,或令其侧卧,使呕吐物从口角流出,以防进入气管,引起窒息。    重证患儿要卧床休息,呕吐后宜用凉开水漱口,对于吐湿的衣服要及时更换,以免秽浊之气刺激,继续引起呕吐。    对初生儿及婴儿,要保持安静环境,凡“异声”    、“异物”或大人动作粗暴等客观因素,都能使病儿产生惊恐,致气机逆乱,扰动肝气,肝胃不和而引起呕吐。    家长要密切注意患儿呕吐时间、次数、呕吐物的质、量、气味及伴随症状。四肢不温者要加热水袋。患儿在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送医院:剧烈呕吐量多、口唇及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窝及囟门下陷,腹胀无力者;呕吐呈喷射状神昏者;呕吐物中带鲜血或咖啡物者。    9.小儿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通常两三天不大便,或有便意,但排困难者。小儿便秘多由燥热内结,气虚传送无力、或阴虚血少等引起。--104    儿 童 药 膳99    (1)热结便秘及药膳    小儿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导致胃肠积热;或小儿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胃肠燥热、耗伤津液,不能下润大肠,热与糟粕相结,壅塞不通。正如《六科准绳》里说:“热秘是由大肠燥热所致。”宜用清热润肠之药膳:1)    、蜜糖银花露:原料:蜜糖30克,金银花15克。    制作:先将金银花煎水,去渣放凉,分次加入蜜糖溶化后饮用。    煎时不要太浓,一般煎成两碗银花汁,瓶贮分冲,冲蜜糖服。    蜜糖,即蜂蜜,功能补益五脏、润肠通便;金银花可清热解毒,二者合用可清热通便,宜用于热结之便秘。    2)    、马铃薯汁:马铃薯不拘量。将其洗净、压碎、挤汁、纱布过滤。每早空腹及午饭前各服半杯。功能通便,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    3)    、生军茶:原料:生军4克,白糖适量。    制作: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本药茶清热导滞,适用于热结之便秘。    4)    、三仁丸:原料:麻仁、杏仁、瓜萎各等分。    制作:三味共为细末,白蜜炼为丸如枣大,日服2~3丸,--105    001儿 童 药 膳    温开水送下。    本药膳功能清热润肠,适用于大便干结,口干、口臭,面赤身热,腹部胀满疼痛等症。    (2)血虚便秘及药膳    小儿久病,或大汗、大下后,耗伤阴精、津液、血液、导致阴虚液涸、肠道津枯液少,无水则舟楫难行,而致便秘。    宜用养血、生津、滋阴之药膳:1)    、冰糖炖香蕉:原料:香蕉1~2个,冰糖适量。    制作:香蕉去皮,加冰糖适量,隔水炖服。日1~2次,连服数日。    本药膳功能滋润滑肠通便,适用于津枯肠燥之便秘。    2)    、沙参玉竹煲老鸭:原料:沙参、玉竹各50克,老雄鸭一只,调料适量。    制作:将鸭去毛及内脏、洗净、与沙参,玉竹同入砂锅内,加葱、姜、水、烧沸、文火焖煮一小时,至鸭肉烂熟,入盐、味精,随意食。    本药膳功能滋阴补肺,适用于小儿肺虚久咳,胃阴亏损之肠燥便秘。    3)    、脊肉粥:原料:猪脊瘦肉100克、粳米100克、茴香、食盐、香油、川椒粉各少许。    制作:先将脊肉切成小块,在香油中稍炒、后入粳米煮--106    儿 童 药 膳101    粥,将熟,入茴香,川椒、食盐等,再煮1~2沸,早晚空腹食。    本药膳功能滋阴、润肠,适用于热病伤津之便秘。    (3)气虚便秘及药膳    小儿体虚,气血不足,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大便排出艰难。宜用健脾益气之药膳:1)    、菠菜粥:原料:菠菜200克、粳米30克。    制作:先煮粳米粥,将熟,入菠菜,凡沸即熟,任意食。    本药膳功能和中通便,适用于体弱,久病大便涩滞不通。    2)    、锁阳桑椹蜜糖水:原料:销阳15克、桑椹15克、蜂蜜30克。    制作:将锁阳(切片)与桑椹水煎取汁,入蜂蜜搅匀。    分2次服。    本药膳补肾益气,适用于气虚之便秘。    3)    、麻仁栗子糕:原料:栗子粉、玉米粉各30克、芝麻仁、火麻仁、红糖各适量。    制作:将芝麻仁淘净,沥去水分,炒香;火麻仁研为末。    二味放入盆内拌匀,再加入栗子粉、玉米粉、红糖、用水和匀,做成糕坯,上笼武火蒸15~20分钟。日一次,早餐食。    本药膳功能补肾气、润肠,适用于气虚之便秘。    小儿便秘除用上述药膳分型治疗外,还应在饮食上做好--107    201儿 童 药 膳    调理。平时宜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象香蕉、芝麻、麻油、蜂蜜等具有一定滑润性质的食物。    此外,黄豆、大麦、甘薯等亦可常服。有燥热者,早晨要喝些淡盐水,也能收到泻热通便之效。要忌食一些辛热、煎炸刺激性食物,气虚及血虚之便秘,最好忌食生冷。注意粗细粮搭配吃。每日适当配入一定比例的含粗纤维的杂粮,力求主食品种多样化,这样既提高营养价值,又可增进肠道蠕动。    大人要教育小儿养成生活起居有规律的习惯,定时作息,定时进餐、按时排便。--108    儿 童 药 膳301    10、小儿遗尿    本病俗称“尿床”通常是指3岁以上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小儿智力未健,排尿的正常习惯尚未养成,因而未能自主排尿,一般地说,遗尿多与肾和膀胱虚冷有关,因热引起的较少见。    (1)下元虚冷遗尿及药膳    下元,是指肾中之阳气,肾气虚弱,命门火衰,而致下元虚冷。肾主水液代谢,与膀胱相表里,司二便。若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力,关门不固而不能制约水道,即可发生遗尿。    常见的症状是:每晚睡中遗尿1~2次或更多。    面色白,智力迟钝,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而频数,舌淡,脉沉迟无力。    宜用温补肾阳,固涩小便之药膳:1)    、山药猪脬汤:原料:山药、益智仁(盐炒)    ,乌药各60克,猪脬一具。    制作:前3味共为细末,用纱布包好,与猪脬同炖至熟。    日2次,吃肉饮汤。    本药膳功能温肾涩尿,适用于肾阳不足之夜尿、遗尿、小便清长、肢冷畏寒等。    2)    、大蒜羊肉:--109    401儿 童 药 膳    原料:羊肉250克,大蒜15克,调料适量。    制作:将羊肉洗净,煮熟切片,大蒜捣料,同放大盘内,加适量熟食油(或熟油辣椒)酱油、精盐等拌匀食。    本药膳功能温肾助阳,适用于肾虚之遗尿。    3)    、生焖狗肉:原料:带骨狗肉、清鸡汤各1500克、蒜苗、辣椒、调料各适量。    制作:将狗肉切块,蒜苗切段,辣椒切细丝;锅热后,下狗肉炒干水分。    取出;旺火烧热锅,下花生油30克,入蒜泥、豆瓣酱、芝麻酱各适量爆炒,再下姜片、蒜苗、狗肉,边炒边加花生油,炒约5分钟,入料洒、鸡清汤、盐、陈皮、酱油、红糖烧沸后转入砂锅里,焖90分钟,食前入味精。估餐食用。    本药膳功能温肾壮阳,健脾益胃,适于遗尿。    4)    、羊肉鱼鳔黄芪汤:原料:羊肉150—250克,鱼鳔50克,黄芪30克。    制作:将羊肉洗净切片、同鱼鳔,黄芪同加水煎煮,放入适量桂皮、姜、盐、煮熟。饮汤食肉及鱼鳔。    本药膳温补脾肾阳气,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遗尿、尿频、畏寒等症。    (2)肺脾气虚遗尿及药膳    肺居人体上焦,主一身之气,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肾又上连于肺,若肺气虚弱,肃降无权,则肾水不能收
  儿 童 药 膳58    4)    、冰糖银耳羹:将银耳10~12克,洗净后放碗内,加冷开水浸,以浸过银耳为度,泡浸一小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拣去杂物,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食银耳饮汁,每日一次。    本药膳里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冰溏和胃病肺,可治口疮,对虚热型尤宜,经常食用对体质虚弱者有滋补作用。    除用上述药膳疗治外,还应遵医嘱按时清洗口腔、涂搽外用药。要注意加强口腔清洁护理,勤喂水以保持口腔粘膜湿润、减少邪毒在口腔滞留的机会。应进流食,饮料宜温凉,避免吃过咸、过酸、过热的食物,食物宜清淡,但又要注意保证营养供给。    本病的预防很重要,办法是严格注意婴幼儿的口腔卫生,切勿损伤口腔粘膜。平时不要偏食,注意多种营养供给,新鲜水果和蔬菜宜多食。    7、小儿泻泄    泻泄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或下泻完谷为主要特征。    本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证之一,也是婴幼儿时期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虽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夏天、秋天为最多。    从年龄上说,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预后也愈差,对小儿健康威胁甚大,应积极进行防治。--91    68儿 童 药 膳    中医学认为;小儿泻泄主要由外感久淫,内伤乳食,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等所引起。    (1)小儿伤食泻泄及药膳    小儿脾常不足,凡因乳食不节、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而致运化失职、食滞内停,胃不能腐熟水谷,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并走大肠而成泻泄。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酸腐臭秽,状如败卵,夹有奶块,每日泻下数次或十数次,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口臭纳呆,嗳气呕吐,舌苔白厚腻,或微黄,脉滑而实,指纹沉滞。宜用消食导滞、和中止泻的药膳来治疗:1)    、五香散:原料:炒芡实、炒扁豆、炒玉米、炒黄豆各等份。焙鸡内金14份。    A制作: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置干燥处贮藏备用。每服15~30克,温开水送服,日三次。可连服1~2个月。    本药膳功能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乳食积滞,吐乳泻泄、大便臭腐、烦躁蹄哭等症。    2)    、山楂神曲汤:原料:山楂、神曲各15克。    制作:水煎取汁,日1剂,分2次服。    本药膳功能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满疼痛,恶食、大便泻泄。    3)    、玉米石榴皮粉:--92    儿 童 药 膳78    原料:玉米500克、石榴皮125克。    制作:二味共炒黄,研成细末,每服5~10克,日3次。    本药膳功能健脾消食止泻,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等症。    4)    、茭米麦芽汤:原料:茭米15克、大麦芽15克。    制作:二味炒焦后水煎。日分2~3次服用。    本药膳功能健脾消食,涩肠止泻,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少食腹泻等症。    (2)小儿风寒泻泄及药膳    冬春季节风寒外入,客于肠胃,阳气阻遏、气机不畅、升降失调、传化失常,小肠不聚而成泻泄。    临床主要症状是:便稀多沫、臭味不重、肠鸣腹痛,或伴发热无汗恶寒,鼻塞流涕轻咳、口不渴、苔白、脉浮紧、指纹浮色淡红。宜用疏风散寒,温中化湿的药膳治疗:1)    、万应茶饼:大黄、木香、豆蔻、陈皮、檀香、厚朴、藿香、紫菜叶、香薷、薄荷、木瓜、枳壳、羌活、前胡、泽泻、白术、明党参、肉桂、丁香、山楂、肉豆蔻、小茴香、茯苓、砂仁、槟榔、甘草、白扁豆、桔梗、猪苓、香附、白芷、姜半夏、苍术、茶叶。每服12克,开水浸泡,或煎煮取汁、去渣,日一次,小几酌减,代茶徐徐饮之。    本药膳功能疏风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呕吐泻泄、胸--93    88儿 童 药 膳    满腹胀。    2)    、红糖醴:黄酒50毫升,红糖10克,同置小锅内,以小文煮沸,待糖溶化后,停火,趁热顿服。    红糖散寒温胃,黄酒通血脉、御寒气,对感寒性腹痛、腹泄最适宜。    3)    、姜茶饮:红茶、干姜丝3克,放瓷杯中,以滚水100毫升冲沧、加盖10分钟。代茶随意服,饮完可再冲。    本药膳对感受寒邪致泻适宜。    (3)小儿湿热泻泄及药膳    夏秋之交,暑湿交蒸,湿邪尤重,脾喜燥而恶湿,湿因脾土,致脾阳不振,运化失职,不得升清降浊,水湿相杂而下,发生泻泄。临床见症是:大便稀薄如水,内杂不消化食物,色黄而臭,少许粘液。腹部微痛,暴注下迫,每日10~20次或数十次,肛门灼热发红,伴见身热烦躁口渴、纳呆呕吐、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沉紫。宜用能清热利湿的药膳治疗:1)    、加味竹叶粥:原料:竹叶鲜品30~45克,生石膏45~60克、扁豆15克,荷蒂一个、粳米100克,砂糖少许。    制作:先将竹叶、扁豆、荷蒂洗净,同石膏加水煎汁,去渣,与粳米同煮成稀粥,日分二、三顿服。--94    儿 童 药 膳98    本药膳既清热,又利湿,可用于湿热泻泄。    2)    、蕨菜散:将蕨菜研末,每服3~6克,米饮送下,功能清热利湿解毒,适用于湿热腹泄或痢疾等。    3)    、藿米茶:藿香15克,糊米30克。水煎、澄清。代茶频饮,适用于夏季暑湿泻泄。    4)    、翻白草车前草汤:翻白草(根或全身)    、车前草各60克。    洗净、水煎服。    本药膳功能清热鲜毒利湿,适用于湿热泻泄和痢疾等。    (4)    、小儿脾虚泻泄及药膳    因小儿“脾常不足”    ,胃肠功能薄弱,易受外感或内伤之影响,致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精华之气不能化生输布而发生泻泄。    症见:久泻不愈,时泻时止,大便稀薄,水谷不化,其色淡白或淡黄不臭,每于食后作泻,形体消瘦,面色苍黄,精神倦怠,不思乳食,舌淡苔白,脉缓无力,指纹淡红。宜用健脾益气之药膳治疗:1)    、焦米粥:白粳米100克,炒焦、煮粥,任意食用。    功能益脾胃,止泻泄,适用于脾虚泻泄消化不良,水泻或稀便,日数次,不思饮食者。    番石榴蜜糖水:原料:番石榴2~3个,蜂蜜少许。    制作:番石榴去外表,取果肉,加水一碗半,煎至大半--95    09儿 童 药 膳    碗,去渣,加蜜糖少许调味,一天内分2~3次饮用。    本药膳功能调理脾胃,收敛止泻,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泻泄。    2)    、健脾消食糕:原料:锅焦(炒黄)    150克、神曲(炒)    、山楂(蒸)    、莲肉(去心蒸)各12克,砂仁(炒)    6克、鸡内金(炒)    3克,粳米(炒熟至香)适量,白糖500克。    制作:除白糖外,诸药共为细面。白糖加水熬浓汁,与上面和匀,用模具压榨,切成方块。随意服食。    本药膳功能补中运脾,消食止泻,供儿童健脾消食用。    3)    、消化散:原料:山楂30克,苍术10克,木香5克,粳米或山药适量。    制作:上述各药共为细末。每次6~10克,以粳米或山药煮汁送服,日3次。    本药膳功能消积化滞,健脾除湿,适用于食积气滞,大便溏泻等症。    (5)    、脾肾阳虚泻泄型及药膳若小儿禀赋不足,或久病、久泄不愈,脾虚及肾,致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谷,发生泻泄。    临床症见:久泻不愈,下利完谷,洞泻不止,甚则脱肛,四肢不温,面色白,形瘦畏寒,精神疲惫,睡眠时露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微细,指纹淡红或不显。宜用补脾温肾之药膳治疗:1)    、山药羊肉粥:原料:鲜山药500克,羊肉、糯米各250克。--96    儿 童 药 膳19    制作:羊肉去筋膜、洗净、切碎,与山药同煮烂、研泥,下糯米,共煮为粥。早、晚餐湿热服食。    本药膳功能温补脾肾,涩精止泻,适用于脾肾阳虚之慢性腹泄。    2)    、固精汤园:原料:芡实10克、潼吉利5克、莲肉20克、莲须10克、煅龙骨8克、煅牡蛎8克、糯米粉250克、金钩15克、猪肥瘦肉200克、味精3克。精盐5克,姜汁5克。    制作:将芡实、潼吉利、莲肉、莲须、龙骨、牡蛎去净灰渣,加工研制成末。    猪肥瘦肉洗净,剁成细粒,加金钩、味精、盐、姜汁,药末拌成馅心,包成40个汤圆,入开水煮沸,每碗4个汤圆。    本药膳益肾补脾,收敛固涩,适用于慢性脾肾阳虚之泻泄。    3)    、骨碎补煲猪腰:原料:骨碎补6克,猪腰一个。    制作:先将猪腰洗净切开,剔去中间筋膜,再把骨碎补研细纳入猪腰内,用线扎紧,加水煮熟。饮汤食肉。    本药膳功能补肾强腰,适用于肾虚久泻。    小儿泻泄除用上述药膳分型治疗外,重要的还要加强乳食调护。因为乳食调护是康复保健的重要环节。    轻证患儿须减少乳食量,已增添辅食的小儿,应及时减少或停食。    重证病儿宜禁食8~12小时,以减轻胃肠负担。在禁食期间,要注意液体的补充,或服些富有一定营养的米汤等清--97    29儿 童 药 膳    稀饮料。恢复饮食不要过急,要适当调养。哺乳儿开始要减少每次喂乳时间,人工喂养儿,可从稀藕粉,米汤或稀释牛乳开始。    在患病期间,须禁食油腻,脂肪性食物和生冷瓜果,并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污染变质食物。一定要密切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受寒热,勿在烈日下嬉戏,勿久坐阴湿之处,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在护理上,要保持患儿清洁,如勤换尿布,每次大便之后,用温水冲洗臀部,揩干后扑上松花粉或滑石粉,以防止皮炎。对于脾肾阳虚患儿,如身凉、肢冷、面色青者,应注意保暖,特别是下肢保暖。    亦可外贴暖脐膏或给以腹部热敷,如用生姜、葱白、食盐炒热后装入布袋温慰腹部。久泻者可用盐附子捣烂加肉桂未,敷手足心,以肢暖为度。    8、小儿呕吐    呕吐是以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出为主要特征,亦是小儿的常见病证之一。    呕吐常因伤食,胃热、胃寒、肝气犯胃、惊恐气逆所引起。    (1)    、伤食呕吐及药膳    此因小儿脾胃薄弱,喂养不当,积滞中脘,损伤脾胃致--98    儿 童 药 膳39    胃不受纳,脾不运化,乳食不化,阻滞中焦,中焦壅塞,气机升降失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呕吐。症见:不思乳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乳片或宿食,气味酸馊,脘腹痞闷胀满,得食饮甚,吐后反畅,口气臭秽,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不消化物,舌苔厚腻,脉滑数有力,指纹暗滞。宜用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之药膳:1)    、蜜饯萝卜:鲜白萝卜500克洗净,切成丁。    放在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把水控干,晾晒半日,再放入锅内,加蜂蜜150克,以小火煮沸、调匀、待冷,装瓶备用。    本药膳消食理气,饭后食用,可治疗饮食不消化、腹胀、呕吐等症。    2)    、神曲丁香茶:神曲15克、丁香1.5克。同入药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本药茶功能暖胃、消积、止呕,适用于伤食之呕吐。    3)    、醋浸生姜饮:原料:生姜、醋、红糖各适量。    制作:生姜洗净切片,用醋浸腌24小时。    用时取3片姜,加红糖适量,以沸水冲泡片刻。代茶饮。    本药膳功能和胃止呕,适用于食欲不振、呕吐。    4)    、桔皮粥:原料:桔皮3~5克,粳米50克。    制作:将桔皮晒干,碾炒细末,用粳米加水入砂锅内,煮作稀粥,入桔皮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每日早晚复湿热--99    49儿 童 药 膳    服食,5天为一疗程。    本药膳理气、消积导滞,可用于脾胃气滞所致伤食之呕吐。    (2)    、胃热呕吐及药膳    由于小儿乳母喜嗜炙煿、辛辣之品,乳汁蕴热,儿食母乳,以致热积于胃;或较大儿童过食辛热之品,热积胃中;或乳食积滞,郁而化热;或感受温热暑湿之邪,蕴于中焦,以上各种原因皆可致脾胃功能升降失职,胃气上逆而成呕吐。    症见:起病较急,食入即吐,呕吐频繁,吐物酸臭,口渴喜饮,烦躁少寐,大便臭秽或秘结不通,小便黄赤而少,面赤唇红,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宜用清热和胃,降逆止呕之药膳治疗:1)    、黄瓜粥原料:大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生姜10克,精盐2克。    制作:黄瓜去皮去瓤,洗净切薄片;大米洗净:姜洗净拍破。砂锅加清水1000毫升,下大米、姜,大火烧开,小火慢煮至米烂时下瓜片,再煮至汤稠,表面浮有粥油时入盐调味。    本药膳健脾养胃,清热除烦,适用于暑热吐泻。    2)    、加味枇杷叶粥:原料:枇杷叶10~15克(鲜者30~60克)    ,粳米100克,鲜芦根60克,冰糖少许。    制作:先将枇杷叶用布包与鲜芦根(洗净切段)同煎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