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36:40
[4884] (2008-09-11)
 
早报导读',1)">
李资政谈中俄美:一低调一张扬一超强
[李连杰:新加坡可成为NGO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中国当务之急 ] [福布斯环球总裁大会特辑 ]
文萃: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回应患癌传言承认染病
中国:山西矿区泥石流 死者大增至128
观点:小马该骂、阿扁欠扁
投洽会选择雅阁大解密
“伟哥”让女人爽到死!
前列腺炎—男人健康杀手
疱疹湿疣关键是神经排毒
哮喘支气管炎-海洋新药

奥运会结束,中国的公职人员无不松了口气。这场盛会所牵动的神经过于敏感,以至于坊间戏言,如果4年后中国再举办一次奥运,首先晕倒的绝对是军警和各级领导干部,因为他们在奥运期间所承受的压力实在太大。中国的国家机器总是乐于肩负强大的精神使命,在和所有同胞一起击节欢庆之后,后奥运时代,我们确实应该好好总结一下,经过全民动员的热血沸腾,我们得到了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来以推动生产力作为马哲解读的重要指标,但对2008北京奥运来说,经济似乎退到了相当次要的位置。为了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中国政府对6个省市污染性行业8、9月份的生产实施了限制(中国40%的钢和20%的水泥生产都来自这些企业)。同时,最新公布的政府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出现大幅下跌,6月份车辆库存创下4年新高,航空客运量急剧下降,电力产出增速也有所放缓。随着一些出口企业对成本上涨的大声抱怨,以及对失业率水平的担忧加剧,关于中国政府将放宽财政政策的猜测不断升温。此时奥运会走向尾声,所有设施建设(主要是京津地区)的需求也到了尽头,中国是否会在后奥运时代放缓急速增长的经济步伐,这一点持悲观态度者居多。
但是,世界奥运,奥运中国——奥运作为一个民族的梦想,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行,注定要承载比奥运本身更宏大的冀望。既然也许是牺牲经济的非实利主义,中国政府所希望展现的必然是一种上升到民族自豪感的精神传达。事实上随着火炬的激情传递、开幕式的磅礴成功和中国选手在赛场上的优异表现,这种民族自豪感也达到了顶点。当激情、火光、热血、人声鼎沸,等等可以用来表达的元素在闭幕式的悠扬旋律中渐渐消失,我们开始只能依靠镜头回放来重温的时候,国人的确应该回归理性的视角。一场奢华的仪式,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美伦美幻的声光电影,更多的,则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呈现,不但是对外的呈现,而且是自我解读的绝佳机会。
中国人千百年来有一个传统,哥伦布等航海家穿越重洋是为了攫取黄金和香料,中国的郑和却是为了展示天朝国威。虽然此时的中国与世界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但我们还是坚持认为,给别人看到的,永远应该是外套的光鲜。这不仅仅是西方媒体对集权执政者个人意志的肤浅解读,而是历史传统。我深信,即使通过全民公决,在今日中国,仍然有很多激情的民族主义份子,宁愿倾尽全力,也要举办一届华丽的奥运。尤其是经历了百年沧桑,在复兴路上不断遭受外界质疑的过程中,中国人更希望表达自己真实的声音(或者说是自己想要表达的声音)。近乎西方难以理解的,他们对中国政府的批评在中国国内,甚至海外华人世界,遭受了暴风骤雨的反弹,因为即使在亚洲其他国家,包括民主的日韩,政府与国民似乎是一码事。兄弟阋于墙,但必定共御其侮。特别是整个东方曾经倍受西方殖民者的野蛮欺凌,国民有什么理由相信国际竞争者,而不是自己的政府?在中国,质疑中国政府,就是质疑中国人民。
时代不同,中国政府的态度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政策,到加入WTO,再到去年央视的“大国崛起”,中国正转换姿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而国际社会更害怕的,是意识形态中国和易怒民族主义中国的加入,是否会威胁到原有自由世界的秩序。中国在奥运的艰难举办中,也努力争取和证明着“和”的哲学。无论是开幕、媒体还是民间,都努力弱化极端的民族主义。记得开幕式上,无论是美国、日本、俄罗斯还是阿富汗或伊拉克,都赢得了中国观众雷鸣的掌声。一位日本政客说:“我没有想到中国人在这个上升时代表现出来的却是这样温和,似乎证明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中国是一个真正的大国,我感受到了”(《人民日报》)。这种良好的情绪还包括奥运期间媒体对外来教练的盛赞和中国普通民众对朗萍、李矛等出国执教教练的支持和宽容,包括郎萍本人都对这种国人的普遍善意感到惊喜。不用说文革时期,就是改革开放10多年后的90年代,这也是无法想象的。当刘翔拖着沉重的步伐,从赛场蹒跚下来,这也许是他本人人生最短暂的一次征程,国人要看懂它,却足足用了二十年。从朱建华壮志未酬收到耻辱和尖刀,李宁摔倒承受直面的尖酸讽刺,到刘翔含泪归来仍然受到上海市民的英雄般的欢呼,这些举动无疑把中国人在奥运期间体现的宽容的民族主义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直到去年,一些颇了解中国的西方朋友都还在问我,你们是否还拿着毛的红宝书到街头呐喊。因为曾经的浪漫红色运动,即使在今天,西方也没有完全消除对中国的误解。但是现在,很多美国人、德国人、英国人走上北京的街头,他们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一个德国朋友兴奋的告诉我,他们的运动员回到国内接受国家电视台采访,把北京奥运村描绘成为人间天堂:这里清洁奢华,美食遍地,还发放了20000多枚避孕套;这里各国运动员完美的享受性爱,完全没有传说中克格勃式的禁欲;这里中国人美丽幽雅,视野开阔,热情交友。无论你抱有何种心态,无论北京的呈现代表了多大部分的中国,至少国人的虚荣在马可波罗回意大利的700之后又一次大鸣大放。
另一个层面,奥运会闭幕式刚刚结束后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网民认为最佳的夺金瞬间,前三位分别是费尔普斯(15%)、博尔特(15%)和中国体操男团(14%),其后是中国体操女团(10%)和射箭冠军张娟娟(9%)。这表示,中国人并未象猜测的只把目光聚焦在本国选手的表现上,用思纬市场资讯公司CEO Darryl Andrew的观点:“这个投票结果说明了赛场上的最佳表现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观众知道什么是精彩的比赛——即便牙买加在奖牌榜上根本不在前十名之列,仍然有30%的投票参与者将其选为本届奥运会上表现仅次于中国的国家,44%的人在这个选项上把票投给了美国,进步迅猛的英国也没有被中国网民忽视,12%的人选择了英国。”很显然,即使中国的国民体育还远远不及举国体制之下的竞技体育水平,也并不妨碍普通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和世界人民一起欣赏真正的体育。
丁果先生在《FT》写到:“国际奥委会透露,在比赛中,投诉北京奥运的案子几乎没有,因此,其成绩自然超过‘精彩’的预期,达到完美的高度。”当中国人在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疯狂赞美之后,是呈现千年的自大传统,还是近百年的自卑心态,抑或二者的交织,这都将成为后奥运时代中国精神构成的重要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舆论严格控制的国家,“承诺让境外记者自由采访,让万多名世界记者蜂拥北京,蜂拥中国,这种轰炸性的报导,可能足以伤害那个封闭的体制,但北京依然照做。这无疑值得肯定——这么做,北京没有损失,也或会避免中国被妖魔化的命运。(《京奥:不应是一次性消费》)”这里媒体的体会或许更为深刻,当国民不遗余力的反BBC、CNN,为我们打气的时候,很多同行却先自己缴械了。但现在是中国一下子最大限度的裸露出来的,发现情况并没有想像的那么糟。后奥运中国一下子找回了似乎失去很久精神底气,无论是对政府,还是民间。《FT》写到,中国是一个污染严重、公民素质尚待提高的国家。此前我们有成千上万的理由拒绝履行国际标准,但为了奥运,北京以全球最高标准重现了蓝天,同时,北京市民纷纷学英语,讲礼仪,展现了一个热情好客的东道主形象。中国本来是严禁在国际盛事时举行群众抗议的国家,被认为是有宪法、无贯彻的国家。而为成功举办奥运会,北京在首都设立了示威游行的专区,开了体制的口子,这种态度,还是有相当诚意的,虽然申请抗议的案子不少,成功的例子不多,但还是新风气。中国是一个造假成风、蒙骗成风的国家,甚至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都出现了有争议的“代唱”风波,但北京为了举办干净的奥运会,对可能用禁药的选手严加处置,有的地方甚至惩罚太重——这种决心和果断,殊不容易。这些综合来说,至少重塑了环保、文明、开明和诚实的锐意形象。
奥运之于中国,所带来的实际影响远远超出了体育竞技本身。中国人的精神在这场世纪盛典上得到了极大的展现和发扬。这是一个充满积极民族主义的国家,正在以宽容博大的胸怀走向世界。尽管中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怀有善意的心态与世界交往。辜鸿铭先生曾经戴着遗老的帽子反驳了Arthur Smith的《Chinese Characteristics》,他概括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为超越美国人的深沉,超越英国人的博大,超越德国人的质朴,以及堪比法兰西的优雅。今天看来,也许中国人未必有足够的底气坐享先人的遗产,但复兴之路上的中国精神,必然要再次开花结果。
后奥运中国,加油!走好!
于可 中国广西电台资深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