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课题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25:25
                    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                    (本课题收录于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

作者:田士昌(石家庄市无极县七汲镇中学)

摘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部分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辍学问题,近几年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对将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控辍的根本方法是分析辍学原因,如欺辱现象、不登校现象、心罚体罚现象、不买书现象、不合理评估、平等教育现象、师生不平等现象、民办私立学校的不公平竞争等辍学原因的分析。建立控辍机构,如学校的控辍领导小组、师生的控辍捆绑小组等。完善控辍方法,如激励教学法、师生捆绑法、教师控辍量化法。最大限度的控制辍学,切实落实九年义务教育法,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素质。

关键词:普九  控辍  学习  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可是,自1986年7月1日实行至今,虽然国家和社会早已创造了良好的义务教育环境,但学校和家庭并没有依法保障实行儿童、少年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日渐严重。

(二) 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首要难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大障碍,就是农村中学生的辍学问题。中学生辍学近几年已被教育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当作首要教育问题,进行了强有力的政府行政干预,但效果不太理想。即使个别学生返校,其返校生的学习已是名存实亡。这严重阻碍了普九的进程。

(三) 世界教科文组织早已提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辍学生学习生涯的提前中断是不可能达到终生学习目的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如果没有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基础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说治理辍学问题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是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前提,是振兴教育的重要前提,是振兴中华的重要前提。

(四)、为了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现国民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以达到振兴教育、振兴中华的目的。我们无极县七汲镇中学课题组反思了我们的教育行为的成败,提出了课题《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一)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

    我国农村中学生的辍学是普九的失败,农村小学生的辍学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是,某些地区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没有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普九步履艰难,控辍有名无实呢,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中学生的辍学原因。

1、社会原因: 社会不良文化的“狂轰滥炸”。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是校园欺辱现象的重要“帮凶”,从打打杀杀的电视武打片,到黑社会称王称霸的枪战镜头,从渲染暴力的“记实文学”到追求轰动效应性新闻的大小报纸,都会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不良印象,为他们的模仿提供了鲜活的“榜样”。文化市场管理的混乱使得非法出版物和非法娱乐场所,充斥了大量的色情和暴力内容。越来越多的电子游戏厅、网吧的泛滥,童工的任用,娱乐场所的普及,看电视引发的类似黑社会组织的猖狂等现象都使得社会这个大舞台过早的让个别学生成为了角色。使得很多青少年深陷不能自拔直至辍学。

    农村秘密网吧的泛滥使得学校的管理难上加难,学生不登校现象和中途离校现象泛滥,假“请假”泛滥,最后使得这些学生留恋网吧,造成辍学。农村小企业滥用童工现象严重,使得假期开学时的学生辍学现象严重,返校率很低。不健康电视节目使得个别青少年崇尚暴力,模拟黑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率逐年增高,因而形成辍学。

 2、学校原因: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初中校内八大原因及厌学原因、小学教育原因:

(1)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初中校内八大原因

    ① 欺辱现象:在校内外欺负人的现象正逐渐成为学校和学生家长头痛的问题,欺辱现象的类型也逐渐由流动性、游戏化向长期性、集团化发展,欺辱动机多种多样,欺辱现象的后果十分严重:受辱学生辍学,受辱学生转学,受辱者沦为欺辱者、加入集团,学生矛盾升华为社会上的家族矛盾,学生矛盾转化为学生家长与学校的矛盾等等。欺辱现象正在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 不登校现象:学生从家庭背书包出家门后不是去学校而是半途走了“小道”,去了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形成了学校见不到人而家长却认为孩子去了学校,这种现象称之为不登校现象。学生不登校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家庭管理不够,学校管理松懈,学校和学生家长联系不及时,学校周边娱乐诱惑场所太多。不登校现象的后果是严重的,它容易将社会不良因素带入学校,是学校欺辱现象和学校暴力形成的主要污染源。教育成为服务行业的首要标志应该是学校与学生家长的即时沟通,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遏制不登校现象。

    ③ 心罚体罚现象: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无疑是教育的反面,会给学生造成无法弥补的内伤。我们把教师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否定、讥讽、挖苦称做教师对学生的心罚现象。心罚和体罚都会给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如果由于老师的原因而使学生的上进心、自尊自信心统统丧失,这简直是教师的犯罪。请记住: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的暴力行为或对学生自尊造成伤害的任何言行不配称之为教育。

    ④ 不买书现象: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读、看、听、写、练等能力中读、看、写、练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课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工具,而学生的不买书现象已日益严重。不买书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其后果十分严重:学生的读、看、听、写、练五种能力中有四种受到制约,给教师的施教过程增加了难度,由于无书而使学生丧失了读看能力从而使终身学习能力大打折扣,由有价的课本耽误了无价的宝贵的知识学习,这可能是人生中最大的愚蠢、遗憾和错误,当前,学校和教师对此无能为力,“一费制”的实行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意义。

    ⑤ 不合理评估现象:

    ⑥ 平等教育现象:也叫大锅饭教育现象。我们不要在推助弱者的同时压制强者,也不要在解放强者的同时抛弃弱者。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需要的是真正的“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查尔斯·汉迪说:“对教育而言真正需要的不是国家制定的进程表,而是给每一个孩子一份私人进程表”。

     ⑦ 师生不平等现象。

     ⑧ 民办私立学校的不公平竞争现象。

(2)农村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反思 ——从学生的“心里话”寻找改变学生厌学的策略

(3)小学教育原因

     初中生厌学和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太差。调查表明:60%的初中辍学生小学阶段的基础太差。这说明小学教育应当加强,抓辍学要从小学阶段开始。

3、家庭原因:

(1)家庭管理不够。独生子的增多使社会上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随之增多,诸多家长对孩子是“再穷不能穷孩子、再累不能累孩子、再火不能训孩子、再闲不能教孩子”,家长关心孩子的只是“孩子在外受气了没有”、“孩子还有零花钱没有”,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把学校看成了“托儿所”,导致了这些孩子的“无法无天”、“自由自在”、“心想事成”、“快快乐乐”。最后学习日下,厌学辍学。

(2)农村个别家庭的“知识无用论”。农村暴发户的暴富冲昏了头脑,认为没有知识照样可以发家致富,上学上到识字即可,提前成了小老板。

(3)农村特困家庭的无奈。农村大批的特困家庭由于缺少劳动力,即使免去特困生的杂费,其家长仍然无奈的让孩子提前成为了劳动力。

(二)农村中学普九控辍策略

 1、控辍的社会策略:通过国家与社会力量将蚕食着学生们心灵的黑网吧彻底砍掉清除,对企业的任用童工问题相关单位要真正的去管去查,将非法娱乐场所规范化,将电视节目净化,将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可操作化,将九年义务教育毕业证法律化。

2、学校改革策略:从学校中存在的八种问题入手,从学生的主体愿望出发,从根本上改变学校教育的弊端,找到消除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教师教学行为方略。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3、家庭教育策略

                           三、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问卷法和实验法。

    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家访、座谈、问卷等方法搜集资料,经过统计整理与思维分析,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回答既定的问题。辍学研究课题组前后共调查了无极县范围内的5个乡镇的300名辍学生,600名初中毕业生,1200名中小学在校生,调查问卷5000余份。得到了许多详实的有效数据,为辍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和策略。

    实验法是利用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实验出切实可行的学校控辍策略。由课题组兰会谦主研的控辍方法实验的法制法、捆绑法、激励法、量化法等,都为辍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数据。

                           四、研究的过程

(一)组建研究队伍

    研究人员是研究的主体,组合一支德才兼备、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骨干教师研究队伍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课题研究从立项至今已有三年之久,三年的探索实验中,队伍不断扩大,由最初的七汲镇中学推广到遍布全无极县的5个学校,参研骨干教师由最初的8名初中教师发展到现在的包括12名校长的70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无极县教育局领导陈同学、邢军强、刘英国、李伟多次到辍学研究课题组指导,在三年课题研究中,对课题组指导讲座12次,召开全无极县科研骨干课题研究会两次,在七汲镇中学召开题题研讨现场会一次;二是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七汲镇中学校长穆勤生对课题研究的时间、物品以及学校的教学教研给予了大力支持,隔周举行一次的课题教研会三年从未间断,亲自带领课题组到深泽县部分学校和无极县其他学校进行科研交流。三是一线教师的踊跃参加。

(二)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学习

    课题研究人员的不断学习,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是课题研究不断深入的前提。辍学研究课题组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学习。

    1.坚持专家指导讲座学习。三年课题研究中,上级部门组织的专家讲座课题组成员都踊跃参加,石家庄市教科所所长田运隆关于教改形势及教科研的重要性讲座,石家庄师专副校长王升博士关于澳大利亚基础教育思考和关于课题研究的报告,河北省教育厅教研规划办李经普主任的科研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儒德教授关于学习理念与教育行为的转变的讲座,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向葵教授关于结合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人性化思想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讲座,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妹芝关于学校管理的讲座,等等,都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指导。

    2.坚持网上学习。利用先进的电子手段,年轻教师纷纷在自家的电脑上查找与控辍相关的材料,利用业余时间丰富了科研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

(三)精心设计调查问卷、不辞辛苦深入调查、以“问题”带动研究、以研 究提高普九质量。

    辍学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都为普九铺平了道路,因此,辍学问题的研究就主要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原因入手,其中学校原因是辍学研究课题组调查的重点。

    我们为147名辍学生设计的问卷中首先提出问题:“你辍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统计调查结果是:个人原因67.3%,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原因只占32.7%,果真如此吗?进一步的问卷又提出问题:“你辍学的个人原因是什么?”统计调查结果是:35.3%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基础知识太差”,占“辍学的个人原因”中八个原因的第一位。同时另一调查问卷“你辍学的学校原因是什么?”调查结果分析为:与教师有关的“师生不平等、老师讲课水平、老师不合理评估、老师的不尊重学生”等原因占46%,位居学校原因的第一。

    另外课题组对800名在校初中学生进行了厌学问题调查,结果是:56%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厌学的“个人原因”占51.5%,厌学的个人原因中“个人基础太差”占32.5%,厌学的学校原因中与教师有关的原因占47.8%。

    课题组综合以上几个问题后,发现辍学生和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其辍学和厌学原因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因素是农村中学生厌学、辍学的最根本原因,其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学因素对中学生的厌学、辍学影响不容忽视。问题得出后,课题组便将辍学研究的重点放到了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上,这样以问题带动研究,以研究带动教学,用素质教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落实九年义务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性

    三年的课题研究中,共分成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2002年1月——2003年1月)调查研究阶段。以田士昌、兰会谦、安拴位为主,调查询问了无极县范围内的300名辍学生,调查了1500名在校初中生。为课题的后期研究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第二阶段:(2003年2月——2005年1月)教学改革与控辍实验阶段。通过激励教学法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通过实验法制法、师生捆绑法、量化法,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责任感。

    第三阶段:(2005年2月——2006年6月)农村中学控辍方案实验与总结阶段。

    从第二阶段开始,课题研究成果论文相继完成17篇,其中田士昌的《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调查》;张翠娟、刘翠平的《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辍学的影响调查》;张丽英、马银霞的《浅谈师生关系》;赫玉良、梁分月的《不买书现象研究》等论文均获得石家庄市教育科研论文评选奖。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及控辍策略 

     治理中学生的辍学问题首先要究其辍学原因,在家庭、社会、学校、个人这四方面原因中,我们首先对学校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了导致农村中学生辍学的校内八大根本原因及相关的治理策略。

1、欺辱现象

    在校内欺负人的现象正在逐渐成为学校和学生家长头痛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社会不好”“学校和老师管理不好”“父母教养不好”的原因造成的,实则不只是如此,欺负人也是孩子形成的能力之一,应就这种能力进行分析。

(1)欺辱方式的类型

    ①  排斥其于局外,使其孤立无援。

    ②  敲诈、勒索其物品或金钱。

    ③  肆意讥讽、骚扰(如藏东西、在书桌中放吃惊、嫌恶之物等)。

    ④  语言威胁,使其陷于恐怖、不安中。

    ⑤  纠缠盯视其行踪,

    ⑥  给身体以直接暴力。

    受害者往往仅是忍耐,等时间过去,从受辱方的心里倾向来说,其影响是巨大的,往往使欺辱受害者对学校生活失去信心,对人心、将来、可以信赖的人失去希望。

(2)欺辱现象的类型

    ① 集团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独生子较多,加上农村家族势力思想的影响,现在社会上流行孩子从小认干亲、拜干兄弟等,调查显示,农村初中在校生有干亲的占80%以上。在学校以干兄弟形式或江湖铁哥们形式形成阵营或对垒者,一旦有两个人发生矛盾纠纷,极易引发成两大阵营的矛盾冲突。

    ②  游戏化:欺辱现象往往在不触人耳目之处,以半开玩笑游戏的方式进行。事后对旁观者或受害者堵嘴,受害者害怕不敢说,老师自然也就很难知晓。

    ③  流动性:对象不特定,谁与众人稍有不同,就会受到排斥、欺辱。

    ④  长期性:学生在校期间的欺辱现象常常会带入社会,使社会上的长兄铁弟参与,从初一直到毕业后都不放过。

(3)欺辱现象的动机

    ① 羡慕感:由于对方被认为是好学生或具有某种优秀品质或特长,而拿其出气,泄愤后潜在着对有能力的学生的羡慕。2001年七汲镇中学的初三5班中流行的欺辱现象其动机就是如此,此班级的尖子生过早的就“夭折”了,结果是这个班的中考成绩平平,竟无一人考入无极高中。此种动机产生的欺辱现象可简称为“欺上”。

    ② 轻蔑感:由于对方“力量弱”(无法抵抗)或“有身体缺陷”或“动作磨蹭”等对其取笑取乐。这背后则潜在着对能力处于劣势的学生的轻视。这种动机产生的欺辱现象可简称为“辱下”。

    ③  不相容感:由于对方“离群”“不参与到集体中”或其他原因,从而使具有不同个性的孩子不相容或产生敌意。这种动机产生的欺辱现象可简称为“不顺眼”。

    由欺辱现象的动机可以看到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心理健康教育的缺陷,也可以看到青少年的不安以及学校教育的枯燥,学生在学校由于得不到合理的宣泄或升华,从而积蓄成为焦躁、压抑、无奈、紧张、愤怒、敌意,最后变成带有攻击性的反抗。

(4)欺辱现象的结果

    学校欺辱现象的影响是很巨大的,青少年犯罪的最初形式也是欺辱形式,学校欺辱现象最直接结果有以下几点:

    ① 受辱学生辍学。欺辱现象是学生中途辍学的主要原因,此原因辍学者的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他们的心理安宁感已完全丧失,代之的是恐惧、逃避,最后以辍学为最终逃避形式。

    ② 受辱学生转学。

    ③ 受辱者沦为欺辱者,加入集团。

    ④ 学生矛盾升华为社会上的家族矛盾。

    ⑤ 学生矛盾转化为学生家长与学校的矛盾。学生家长把学生受欺辱完全归纳为教师和学校的管理不当哪怕是在放学途中的欺辱或是学生在任何不在校的欺辱现象。近年中央已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范围,但操作性仍不十分 清晰,如:学校已履行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学校无法律责任的六种情形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生家长仍然要求学校进行一定数额的赔偿。又如: 学校行为并无不当,不承担事故责任的四种情形之“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事故”虽然学校对学生及时进行了追踪调查,学生家长仍把责任推向学校。学校为处理此类事件致使正常的教学受到了很大影响,此类状况下学校的立场极其无奈,建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应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5)欺辱现象的思考

     学生欺辱现象从某种角度上是一种能力、品质,我们应该从这种能力、品质进行分析,并 探讨将这种消极能力及品质转化为积极能力、品质的方法、途径。青少年的欺辱现象隐含着以下几种能力、品质:

    ①  组织能力。大多集团化欺辱现象的组织者都是因为在正方向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时,将自己的压抑倒向了负方向的宣泄。这种“人才”走向社会后对社会或是贡献极大或是破坏性极大,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这种能力并能够积极引导,化腐朽为神奇。

    ② 创造能力。大多游戏化欺辱现象的参与者总能层出不穷的想出一些常人防不胜防的欺辱手段,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能力。

    ③  交际能力。欺辱者总能在自己周围交际出一批“铁杆哥们”,能够凝聚这批“铁杆哥们”在一起的潜在能力就是他们所具有的神奇的交际能力。而欺辱现象也正是他们的一种交际手段,只是这种交际手段不具有积极性而已。

    ④  自尊。欺辱者在欺辱过程中强化的是自己扭曲了的“自尊”,但从某种意义上这标志着学生们已从几千年的封建桎梏中挣脱开来,标志着青少年鄙视角色化(驯服羔羊),这也是学生强化自我的革命性变化,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

    ⑤  勇敢。欺辱者在欺辱过程中体现的是一种勇敢品质,只不过欺辱者在道德界定上,法律条文上,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分上缺乏正确的认识,若经过教育者积极的引导,或许这正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优秀品质。

    ⑥ 自信。 欺辱者在欺辱过程中体现的另一种品质就是自信,他们在某种认识角度上首先是认为能所以才敢,如果教育者把欺辱者的这种自信转化为积极意义上的自信,那他们在学习或其他方面的潜力定会灿烂无比。

(6)欺辱现象的治理策略

    从欺辱现象的动机可以知道,欺辱现象是由于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所致,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消除欺辱现象,必须:

    ①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真正开设心理健康课。

    ②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中真正开设思想品德课。

    ③ 加强爱心教育,用“爱”填充孩子们的心灵。

    ④ 尝试激励教学法,激励学生使其自身的优点得以展示,激发欺辱者自身潜在的能力和品质,化欺辱者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正确引导欺辱者的积极心态、优秀品质及能力,定能化欺辱为爱心,化暴力为能力,使消极力量转化为诚信、高尚、爱心、正义,请记住:浪子回头金不换。

 2、不登校问题

    学生从家庭背书包出家门后不是去学校而是半途走了“小道”,去了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形成了学校见不到人而家长却认为孩子去了学校。这种现象可称之为“不登校现象”。

    不登校现象经常出现在那些学习成绩不好从而厌学的学生当中,这类学生家庭条件大都较优越,本人具有较强的优越感,口袋中常有较多的零花钱,当禁不住社会娱乐场所的诱惑时,便会一步滑向“少儿不宜”的社会污秽之地,这类学生一旦“下海”便很难自拔。经调查,此类学生80%以上导致辍学。

    学生不登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家庭管理不够。独生子的增多使社会上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随之增多,诸多家长对孩子是“再穷不能穷孩子、再累不能累孩子、再火不能训孩子、再闲不能教孩子”,家长关心孩子的只是“孩子在外受气了没有”、“孩子还有零花钱没有”,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把学校看成了“托儿所”,导致了这些孩子的“无法无天”、“自由自在”、“心想事成”、“快快乐乐”。

    ② 学校管理松懈。由于个别教师对学生的无故不到、迟到、请假、早退等现象管理不到位,询问不到位,追踪不到位,致使个别学生钻学校的空子,钻教师的空子,钻课间的空子。

    ③ 学校和学生家长联系不及时。由于农村通讯网络还不十分发达,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只能达50%,又由于农村能联系的家庭大都是固定电话,白天家中大多无人,这就造成了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真空时段,不登校现象的学生大都钻这段时间空子。不过,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追踪不到位。

    ④ 学校周边的诱惑场所太多。游戏厅、网吧、台球厅等娱乐场所近几年逐年增多,由于娱乐场所的地理位置不为学校所辖,致使学校无权干涉,造成了学校的很多无奈。幸好,今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对青少年进网吧现象进行了暴光,近期政府有关部门对网吧进行了整顿。不过,这仍然是学校以后长期尴尬的一个问题,青少年犯罪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源头,国家对此应及时立法,使学校具有可操作性较强的自我保护措施。

    不登校现象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不登校现象容易使学生对社会不良场所产生眷恋感,最有可能将社会的不良因素带入学校,是学校欺辱现象和学校暴力形成的主要污染源。私立学校的成功之处正在于此,他杜绝了不登校现象,使学校与社会隔离,上私立学校每年的高额费用对于家庭条件好而学习不安心的大部分家庭来说,图的就是杜绝不登校。

    不登校现象的预防治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把每位学生的家庭联系电话号码张贴于教室墙上,对学生的家长可随时联系。

    ② 严格学生请假制度,防止某些学生的假“请假”。

    ③ 加强课前管理。每节课的刚开始,上课教师一定要点清学生人数,防止学生无故不到。

    ④ 加强学校与学生监护人的联系。对假“请假”和无故不到的学生原因及去向,学校和家庭要及时掌握。

    ⑤ 对不登校学生的去向地,如不合法的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学校和家长一经发现,要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

 3、心罚、体罚现象

    教育体制面临的真正考验,是教育体制怎样激励学生,并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意味着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起自尊,而自尊对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的本质是激励,激励的目的是学生建立自尊、自信,而自尊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前提。易知逆命题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前提是自尊、自信,而自尊、自信来源于自己的成就感和成功感,成功感产成于教师的肯定、赞美、激励。如果教育者对学生的成功不肯定、不赞美、不激励,而是采用否定、讥讽、挖苦等,这会使学生丧失自尊自信。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如果由于老师的原因而使学生的上进心、自尊自信心统统失去,这简直是教师的犯罪。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无疑是教育的反面,会给学生造成无法弥补的内伤。我们把教师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否定、讥讽、挖苦称做教师对学生的心罚。把教师对学生人身的暴力或对学生的罚站、罚扫地、罚擦黑板、罚作同一道题若干遍等 均称做体罚。心罚和体罚现象给学生的自尊心影响是巨大的,其伤害程度是不可估量的,以伤害学生自尊为代价去管理学生是最劣质的教育行为。请教育者记住: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的暴力行为或对学生自尊造成伤害的任何言行不配称之为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心罚、体罚现象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它是学生厌学、不登校而造成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以人为本推行素质教育的最大敌人,是建立师生关系平等的最大障碍。对此,教育部门应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比如,每学期都要进行师生的双向评估,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反评教师的言行以控制心罚、体罚的发展,对教师实行心体罚淘汰制等。

4、不买书现象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读、看、听、写、练等能力中读、看、练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是开启人类灵魂的钥匙,课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工具,然而,当前的初中学生不买课本的现象简称不买书现象日见严重,经调查,农村初中生初一买书率在90%以上,(初一辍学率不到10%);初二买书率60%(初二辍学率近30%);初三买书率40%(初三中考生占初一建籍的50%左右)。从数字显见,辍学率的增加与不买书率的增加成正比,并且脏、乱、差班学生的不买书率最高。由此可见,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严重制约了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长此下去,对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1)、不买书现象的原因:

    ①农村流行的“知识无用论”。当下农村发家致富的爆发户50%以上文化知识水平达不到初中水平,大多数是机遇造成,并且知识型经济结构尚不发达,这便给农村大多家长造成了知识无用的假象,以至于有些学生家长把学校看作“托儿所”,玩三年而已,因此不买书。

    ②借书学习而不买书。由于农村多子女现象较普遍,老大用三年,老二用三年,若有老三又三年。由于知识型社会的形成使得课本知识结构变化较快,使得用旧书的学生无法和大纲要求相符合,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制约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③ 书费太贵。农村某些经济困难家庭无法承受高昂的书费,从而造成了不买书显现象。书费太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教育主管部门至少要向全社会公布农村中学生的书目菜单,让全社会监督学生用书的订阅。2003年秋季国家有关部门对教育乱收费的治理以及2004年将要推行的“一费制”或许对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④ 学生将家长给的书费乱花他用,从而不买书。

    ⑤ 学生家庭贫困,无力支付学生的念书费用。

(2)不买书现象的后果:

    ①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读、看、听、写、练等能力训练中,有75%的能力受到制约,特别是课前预习,课上练习及看读训练,课后复习及作业完成等受到制约。从而形成了学生厌学的内在原因。

    ② 给教师的施教过程增加了难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统一阅读,不能统一练习巩固,不能统一作业等。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授课过程。

    ③ 无书学生成绩大倒退直至厌学。由有价的课本耽误了无价的宝贵的知识学习。这可能 是人生中最大的愚蠢、遗憾和错误,对此,校方在预定课本前召开学生家长会议是很有必要的。

    ④ 由于无书而使学生丧失了读看能力,从而使终身学习能力大打折扣。 

    总之,不买书现象的后果是长期的,既制约了学校的正常教学进度,阻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也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能力 。因此,有关部门应对学生家长用立法的形式强制其为学生买课本,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对学校规定详细的课本书目及种类,以防有关部门或学校或个人以各种名义为学 生乱订资料。

(3)不买书现象的治理策略:

    ① 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政策。不得超收课本费。

    ② 公平公正施行贫困生“补免”政策。让真正的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得到国家的补助,从而解决贫困学生的不买书现象。

    ③ 让学生家长明白课本与学习的重要关系。班级多开家长会,试行学生家长缴费法。

    ④ 完善“一费制”收费外的收费制度。冀价行费[2004]41号文“其他收费”第三项规定:“对与学生学习相关联的优秀教育教辅类报刊、学具等,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家长自愿选择,不得强行摊派征订。”对本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有三个空子相关部门应引起注意:首先,“优秀教育教辅类报刊、学具”指的到底是那些类材料指代不明,我国的“优秀教育教辅类报刊、学具”何止成百上千。对此,教育部门应在学期初向全社会公布各年级的课本、教辅种类。第二,“学生家长自愿选择,不得强行摊派征订”实是欺人,学生的课下作业都是在诸如“同步训练”上,不征订教辅,犹如无书。更何况教育教辅类报刊与课本又完全是搭配制,征订课本必订教辅,学生家长实是无奈。对此,相关部门应改革订书制度:课本和教辅分开预订。第三,“优秀教育教辅类报刊、学具”的价格费用无上限,不管征订多少只要“优秀教辅”即可。对此,相关部门要做出价格上限或废除教辅预订制度

 5、不合理评估

(1)当前农村初中教育存在的不合理评估

    ① 教师通过课堂学生听课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确定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是片面的。

    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听觉、视觉、触觉、身体来做这几种能力中,总有一种是主要的能力,在课堂上如果主要的知觉力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则该生学习上就可能有困难。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说为主,则学生只能以听觉能力来学习,而如果听觉能力这种知觉力较差 ,其它方面教强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定不优秀,但他们可能在触觉、身体来做等方面的知觉力较强,而我们教师的授课方法又不适应他们,则这部分学生对老师而言可能是差生、劣生、智能低下等。这时,如果教师只凭课堂上的听觉一项学习能力判断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显然是片面的,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学生由于老师的不合理评估而厌学从而导致最终辍学已不在少数。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极不可取的,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与学生不同学习类型的不相称很可能会使灿烂变的暗淡,辉煌变的无光,天才受到压抑。爱因斯坦会整日空想,在中学时代许多测验都没有及格,然而,却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丘吉尔的作业作的很差,说话结结巴巴并且口齿不清,然而,他却成了他那个世纪最伟大的领袖和演讲家。爱迪生在学校被认为可能是糊涂蛋,以至于受了三个月的正式教育后便失学,然而他却成了可能是所有的时代中最多产的发明家,可甚至到了晚年,他仍然宣称他无法理解数学。爱因斯坦、丘吉尔、爱迪生都有着与他们学校的教学方法不相称的学习类型,今天,对于成千上万的其他人来说,同样的不相称继续着,这可能是学校教育之所以失败的最大的原因之一。只有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各种学习能力的学生发挥所长。2004年推行的《新课程》在此方面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②、通过考试数学、语文、外语、理化、政史等主要学科,并且以这几科总分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全部学习水平、智力水平、能力水平,这是极不合理的极不科学的评估方式。

    七种不同的智力:

    近年来,哈佛大学的教育学家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用多年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的“智力中心”:语言的智力、逻辑数学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音乐的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进入内心的智力。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或“智力品质”。

    学校对两种智力的片面培养和片面测试:

    常规学校(特别是以应试为主)只培养学生的两种智力,如语文、英语、综文为语言智力,数学、综理为逻辑智力,对于其他五种智力,大多数学校只是略有体育(身体动觉智力的一部分),音乐(只简单的学唱),其他学科几乎都不开设。由于只开设侧重于两种智力的学科,而对于具有其他五种智力超常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可能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其智力严重受到压抑,潜力不能挖掘,能力不能发挥。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和才能。毕加索毫无疑问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莎士比亚是一个非凡的作家,路易斯是伟大的运动员,贝利是至今最伟大的足球明星。这些人都有着优秀于他人的某种智力,尽管其他方面的智力逊于别人。这些人的伟大应源于他们的智力发现者的伟大。贝利小时候在街上踢假足球被一个教练发现后,这位教练便送了一个真足球给贝利,半年后,贝利便能准确的把足球踢进任何放置的水桶,后来,这位教练收留了贝利,终于世界最伟大的足球明星诞生了。发现贝利的教练才是真正的老师,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会发现学生的不同智力,不同学习类型,不同才能的综合状况,然后,去适应他,开发他,激励学生的所有潜能的多方面发展。 

    学校教育只侧重于两种教育的同时,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其他智力品质。比如,市场经济社会人才必不可少的交际能力,在学校中受到了限制,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被学校视为是社会不良风气的表现,学生好动好模仿被视为不遵守纪律等等。我们的许多学校好像把每个人都当作完全相同的人来对待。更糟的是:大多数学校的评估系统只能奖励很有限的一部分学生,而这些奖励总是过早的把那些被说是“天才”的聪明人与那些被称做不聪明和没有充分发挥 潜力的人区分开来。实际上,在学校“不聪明”的学生只是学校考核的两种智力较差而其他智力可能远比学校的“优秀者”优秀,这也是为什么某些退学者在社会上很优秀的原因。

    ③ 学生无权评估教师和学校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但今日的教育主体竟无权选择和评比自己的老师。学生主动的思维受到限制,批判性思维受到压抑。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被动的“鸭子”地位,只能由某些不称职的教师决定,然而,学生竟无权评点这样的老师,而自己还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动到底。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一个初中生在学校学习三年其家长始终未与学校或教师见过面,这种情况在农村初中占三分之二以上,这是农村教育机制的严重脱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落都会影响和阻碍教育的进程,当今的学生与教师、家长与学校之间应该是教育的互动关系,是新型的服务关系。不要形成学生家长与学校一见面就是为矛盾有气而来唠叨而去,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要定期的召开学生家长会议,互通双方的建议,互评双方的成绩,学校在学期开始或年初的工作计划中,加入学生或学生家长的建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详细的将每个学生的学习建议纳入教学计划。让所有的学习者通过谈话或填表或其他形式确定他们偏爱的学习类型,然后,教育者为每个学生编制出个体学习计划,因材施教。

    ④ 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单向选择性。

    当前的社会最大特点是“可选择性”,任何选择都是双向的。教育也不例外,可现在的学校中,师生之间的选择仍是禁锢的。教师有权利选择学生,而学生无有权利选择老师。这可能是当前学校这块特殊服务场地的改革死角,一个糟糕的老师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都教的糟糕,而学生竟无权逃避,这简直是一种罪恶。教育改革天天在讲,末位淘汰制学校也在年年提倡,但学校时至今日仍未做到教育者的真正优化。怎样做到优化教育体制、优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师队伍、优化教师服务质量、优化教育评估体系,这是当前和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不合理评估的不良后果:

    ① 不合理评估的最严重后果是消杀学生的自尊自信,进而使学生厌学,最后辍学。从这种意义上讲,不合理评估具有普遍危害性和人才破坏性,教育改革对此应有专门课题,专门研究。在教研中进行专门讨论研究,在教师年度考评中进行专项打分。

    ② 师生关系的排异性。师生之间本来是“互尊互爱”的平等关系,由于教师的不平等评估,使得师生之间具有了不平等,学生好像永远是被动的被评对象。常此下去,学生内心会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师生间的排异。

    ③  家长和学校的矛盾。

    ④  教师社会地位的被动性。

    ⑤  人才的极大浪费。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天才,每个人的大脑都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所以说任何教育者都不要轻易的否定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关系到学生的一切综合素质。不然的话,你可能不经意的一句消极评估便“扼杀”了一位未来的“人才”,变未来的“天才”为庸才。

 (3)评估制度的改革策略

    ① 从不同的学习能力上对学生进行评估。如说的能力、读的能力、写的能力、看的能力等,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能力闪光点。从而培养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潜力。

    ② 从不同智力上对学生进行评估。每学期要安排多种学科的比赛活动,如各科竞赛、动手制造、体育比赛、音乐歌咏比赛、联欢会、美术绘画大赛、书法比赛、演讲会、各种知识题材的辩论会等等,总之,学校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能显露各种能力的多种活动。

    ③ 鼓励批判性思维。每个做错题的学生都有作错的理由,对错题的改正就是进步。另外,学生做错题是对老师授课的反馈。批判性思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巧,在生活的所有方面,自由和开放的头脑对于问题的解决都是必不可少的,任何评估方式都应该鼓励它,而不是把所有的人归于“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模式中。

    ④ 建立新型的师生服务关系。

    ⑤ 改革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使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显露出来并使之发挥的淋漓尽致,真正让学生感觉到“天生我才必有用”,从而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老师的评估只需一句激励之语,也许用不了一分钟,但教师给学生留下的是幸福、快乐、动力,这也许会影响他一天、一年甚至一生。教师的一句激励话儿可能无人为您喝彩,但正因为这一句激励,世界才可能变的如此文明、美丽。

 6、平等教育现象

     就是把若干个基础不同、素质不同、潜力不同、学习方法不同的一群人当成完全相同的人进行的教育。在推助弱者的同时压制强者,解放强者的同时抛弃弱者。违背了教育过程中“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人人应该生而平等,但实际上人人生而不平等。于是:“起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教育,不得不面对平等的困惑。

 (1)不平等的三个永恒前提:

    ① 造物主造就的不平等。人生下来就有高、有矮、有丑有俊、有壮有弱、有全有残等等。

    ② 人类无法避免的社会分工。人必须组成社会,有社会就有等级,有分工,有分工就有不平等。学生做作业,老师批改,学生几十人一间教室,老师几人一办公室等等。

    ③ 竞争行为的客观存在。人类社会就是在竞争中发展前进的,有竞争就有得失,有得失就有不平等。

(2)平等、公平、公正

    请看下面评判赛跑的三种结果:

    ① 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到达终点先后,参与者均有奖(与当今九年义务教育完成者均有毕业证相似)。

    ② 不论男女老幼,只按到达终点的先后名次颁奖(与当今九年义务教育中考后高中录取相似)。

    ③ 让老女先跑,老男后跑,再少女、少男,然后按到达终点名次发奖。

    以上三种评判的办法各有侧重,第一种办法不计较个人先天的条件,只侧重结果的平等;第二种办法不计较个人的客观条件,只强调人的主观努力;第三种办法不但重视先天条件的不同,而且正视人的主观努力,最后还强调一个公平合理的结果。简言之,第一种办法侧重终点的平等,第二种办法侧重起点的公平,第三种办法兼顾两头强调公正。

    平等:强调平等结果的横向比较。

    公平:是一种自身的付出与得到、努力与结果之间的纵向和横向比较。

    公正:正视人的不同客观条件的横向比较,再强调人自身主观努力的纵向比较。

    平等就不公平,因忽略了人的主观努力(大锅饭的懒惰),因此平等不公平,而公平忽略了人的客观条件,因此公平不公正。

(3)平等教育的迷惑

    “平等”是文化大革命时的社会主义大锅饭形式,“结果均等”压抑了竞争,使竞争机制发育不全。

    “平等教育”在处理人的差异时,往往会采取“压抑强者,然后推助弱者去弥合差异”,或者是“扶助弱者从而压制强者”比如,我们学校常常注意关心后进生的转化,从而忽略了尖子生的特殊培养。

    美国教育讲究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极其强调个人的主观努力,这是它在诸多方面领先于世界,以及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得以发展,甚至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市场经济各个领域都需要借助“公平”的概念否定“均等”的观念。

    如果说“平等”观念的落后在于压制强者,那么“公平”观念的先进则在于解放强者。我们常常只注意到扶助弱者的人道,而忽略了压制强者的不人道。民办私立学校近几年实行了“公平”教育,获得了成功,使大批尖子生到私立学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国办初中教育质量的下滑也正是“平等教育”酿的苦果。平等教育不是“有教无类”。

(4)公平教育的困惑

   “公平”指的是“机会均等”,这种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在于否定结果均等,强调个人主观的努力。但是,“公平”观念在解放强者的同时忽略了人的客观条件的差异。在一些情况下,“弱者”个人的主观努力也可能得不到与之相应的结果。

    所谓强者,一指智力,二指经济。所谓弱者亦是一指智力,二指经济。

    由于学生的智力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不同,自身主观努力即使相同也会收到不相同的结果。例如,智力相同,主观努力相同,但家庭条件不同的两个同学一个可能上得起重点高中,而另一个可能由此而终止学业。再比如,家庭经济条件相同,主观努力相同,但由于先天智力不同 ,而可能出现同校同班中的两个人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由此可看出,由于家庭条件不同或本人智力不同,当他们站在“机会均等”的统一起跑线上时,他们(贫困生或智力低下者)是处于不利地位的(主观不努力的暂不在同情和分析之列)。

    因此,不能简单的用“公平”来否定“平等”,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对“公平”再做否定,即否定之否定。

(5)平等教育的改革策略——公正教育

     对“公平”做否定后,就应该达到更高的“公正”的境界了。

     ① 人的差异是永恒的,处理人的 差异的办法有六种:

    A、压抑强者,然后推助弱者去弥合差异。

  B、解放强者,但同时推助弱者去缩小差别。

  C、封顶不保底(设上限,不设下限)。

  D、保底不封顶(不设上限,设下限)。

  E、不保底不封顶(不控制差异)。

  F、既保底又封顶(允许差异,但控制差异)。

    ② 在处理人的差异的六种办法中,B+D是“公正”观念的最佳组合,即:

  解放强者推助弱者去缩小差异的同时还要保底不封顶。

  这在当前的九年义务教育中,保底下限就是全部小学一年级入学的学生都要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并均应达到毕业水平,同时还要将其中的优秀者不受压抑的进入相应的高中学习。这种理想状态一直是教育主管部门倡导的,但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这种理想状态相差甚远,只是一个保底下限就有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一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辍学问题,二是初中毕业生的知识含量是否已达到初中毕业水平。

   “公正”的观念去掉了“平等”和“公平”两个概念的短处,吸取了“平等”和“公平”的长处。“公正”不但重视人的先天条件的不同,而且正视人后天的主观努力,最后还强调一个公平合理的结果。

    不承认差别,就无法帮助和保护弱者,也无法解放强者,关键是不能因为客观的差异而排除某一部分人的主观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看不到或不承认学生的差异,我们就无法帮助和促进后进,也无法保护先进,关键是解放强者的同时,不能因为弱者的先天差异而排除他们后天的主观努力。

    ③ 科学处理学生的差异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在处理辍学生问题上,虽然采取了强硬的政府干预手段,使部分辍学生返校,但返校后的问题是相当棘手的,返校生重返原班级进行学习后,便产生了同班学生知识差距太大,老师无法照顾两头的难题,如果照顾弱者压抑强者,那太不人道;如果照顾大多数,辍学生又会因听不懂而重新辍学。近几年,国办初级中学因辍学生问题已被拖累的精疲力尽,相当多的尖子生得不到特殊教育而使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同时,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因得不到特殊教育而厌学最终辍学,真是左右难以逢缘。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各自不同的个体,老师好像是和全都相同的人用一种相同的授课方法上课,这就是当今学校课堂中的“平等教育”。大部分的教师都熟悉自己所教的课程,可是他们不知道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不知道学生的不同知识结构,不知道学生吸取知识的方式,不知道学生储忆系统的运作,不知道学生心智的运用,不知道激发学生的共鸣,不知道和学生如何产生契合。某些老师将学生们都看作整齐划一的个体而进行“平等教育”,不去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这种平等教育方法的危害性是极大的 ,它不但压抑了强者,而且人为丢掉了弱者,常此下去,教育将无生机可言。

    对于学生而言,真正的公正教育应体现在八个字上:“因材施教、各教所学”,即针对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智力水平、基础水平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想学什么学什么,想学多少学多少,查尔斯.汉迪说:对教育而言真正需要的不是国家制定的进程表,而是给每一个孩子一份私人进程表。这就需要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大的改革,首先是现行班容量过大而使“因材施教”的实施得到制约,调查表明:农村初中班容量均在50人以上,有的学校班容量高达70人——80人,据2002年世界教科文组织预测的全球教育的七大走向之五是教育小班化走向。“小班化”具有很深的内涵,其主要功能是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便于实施,教师为每个学生制定一份个人学习进程表便于实施。让学生的各种智慧都得以充分的体现和发展,让学生的各种潜力都得以挖掘和展示,让每个学生都得以灿烂,各自放射出不同的光芒。

7、师生不平等现象

    在师生关系中,学生的自尊重要还是教师的尊严重要?这是个很迷惑人的问题。平时说的“尊师爱生”好像首先要尊师,全社会都要尊师,对学生只是爱护,而当前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又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到底师生关系中,地位关系如何呢?师生平等吗?我们进行以下的分析。

(1)人的两元性

    每一个人都是由他自身(自我)和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这两部分组成的。每一个社会、每一种文化,对各种社会角色都规范了一整套角色期待和行为规则,教师该做什么,学生要怎样做,家长的言行举止应该怎样,都是有规范的。但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人是有思想的。人与这些角色期待和行为规则有和谐的时候,也有不和谐、甚至冲突的时候,这就是人的两元性:自我性和角色性。

    西方文化特推崇“自我”(I)而不是“我”(Me)。因为“I”在句子的任何部位都必须大写,“Me”只有在句首时才有大写的资格,显然西方文化推崇“自我”,而不太重视角色。中国传统文化鼓励“角色性”,抑制“自我性”,中国古文化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师道尊严”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角色性”,抑制“自我性”。

    中国这种只重视角色而忽略对人自身的教育的结果必然是重共性轻个性,重义务轻权利,重服从轻自主,重外在的纪律,轻内在的能动,中国教育因压抑了个性,已造成了无形的内伤。

(2) 我国教育现状中师生关系冲突

    我国历史上重角色压抑个性的传统思想,至今影响着教育界。而当今的学生大部分已经从这个压抑中挣脱出来,从而使太多的学生重视了自我,从而也更重视了尊重自己。也就是说,现代的学生已经比过去的学生更有自尊心了。而当今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在重角色压抑个性的年代走出校门的,因此,教师认为学生应重角色,从而形成了当今学校的师生观点的矛盾,即学生的自尊感逐渐增强,而教师认为学生应重学生角色不应给学生过多的自尊。这便形成了师生间的尊重冲突,即教师希望学生尊重老师,而学生又希望老师尊重他们的人格。

(3)对尊师爱生的质疑

    到底学生的自尊重要还是教师的尊严重要呢?我认为学生的自尊应高于教师的尊严。

    ① 首先学生个性增强正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思想的一大突破。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们的自尊,突出学生的个性,甚至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自尊的重要性要超过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另外,教师的尊严是建立在四个方面上的:年龄、地位、知识、品德,而这四个方面中真正使学生尊重的是品德。如果教师的品质恶劣,那他在学生中是不会有尊严的。更何况教师的优秀品德、渊博知识,都是为了学生这个受教育者。因而,在学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自尊心应该是第一位的。学生的口号:“尊师爱生”、“尊师重教”已日显其局限性和可质疑性。“尊师爱生”这个提法有毛病,也不科学,值得我们反思。

    ② “尊师爱生”把教师的角色神圣化,并确立了一方被“尊”,另一方必须“从”的一高一低的“尊”与“从”的地位。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是由千千万万的个人去扮演的角色,而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是理想化的东西,由不同个人扮演的相同角色一定会表现出不同结果,有模范教师,也有误人子弟的教师,因此,教师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尊师”的前提是抹杀人本身的缺陷和差异,把教师这个角色神圣化了。

    ③ 在“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中,一方面是教师的角色神圣化,另一方面是教师并无尊重学生的义务,只要教师“爱生”就足够了。而爱生又往往在很多情况下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打、骂、训”,而这却忽略了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教师法》中早已有了教师体罚学生应给予处分的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也明文规定“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校应当承担相应责任”。而现在的教室门前仍经常有学生罚站,且体罚学生至伤事件屡有发生,可有的教师却为此辩解为“爱护学生”,殊不知,这一“爱”却“爱”去了学生的自尊,可能从此这学生便讨厌了这老师,讨厌了这老师讲的课,讨厌了这个老师讲的学科,从此,这学生便可能开始厌学了。

(4)师生的黄金关系:“互尊互爱”

    “师”要不要“尊”?要。“生”要不要“爱”?要。但不能是单向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既不否定“尊师”,也不否定“爱生”,它提倡的是平等的、双向的行为,应该是“互尊互爱”。

    “互尊”是把教师当成可敬可爱、可圈可点、有血有肉、可以互相探讨的人,“互尊”才能让学生从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角色,变为有主观能动性、有独立“启疑”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从而进行人格对等的交往,才不至于学生由于自卑而厌学、辍学。

8、民办私立学校的不公平竞争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提倡社会办学和政府办学并存,《民办促进教育法 》已经颁布并实施,然而,民办私立学校对国办中学的冲击是好是坏值得深思,市场经济讲竞争,但不公平竞争无疑会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近几年,民办私立福星高照,国办中学却流年不利,原因何在,值得深思。对私立学校的不公平竞争有以下几点看法:

   (1)民办私立学校在招生时采用了与收费挂钩的高分录取制度,几乎将小学六年级的优秀学生全部诱入,至使剩下的基础较差生被国办中学囊括。这大大增加了国办中学的管理和教学难度,使国办中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大打折扣,使国办中学的教育质量受到了严重内伤。

   (2)私立学校中的所作所为与国办中学相比好似“一国两制”,私立学校可以乱发复习资料,乱订课外各种辅导书籍,乱占用学生时间,使为学生减负的今天又重新增负,而国办学校只能望而叹之。这使得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好象划给了私立学校一个特区,让私立学校又重新将应试教育推向了高潮。

    (3)私立学校的宣传效应(由独家应试教育引发的学生高分数成了私立学校夸口的依据)迷惑了一大批农村学生家长,每年中考过后或是初一招生前夕,私立学校门前均挂“中考第一名”“中考连续三连冠”“中考升入重点第一名”如此等等醒目大条幅,其迷惑性和诱惑性足以让社会舆论摧毁国办中学的信誉,并使之成为私立学校的附属。这使得国办学校背了很大的包袱,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推行更显得举足艰难。

    (4)国办学校成了私立学校的“败军收容所”。私立学校如果出现打架或是成绩太差的学生,其采取的方法往往是开除或令其转学,从而便进入了本地国办学校。私立学校可以随时开除学生,这无疑是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唱对台戏,而国办学校收容了部分基础较差生或善于学校暴力者后,增加了辍学率。调查表明:由私立学校转入国办学校的学生其优秀率为零、其打架率为100%,其辍学率为80%。

    对于民办私立学校的产生和存在,国家在支持的同时也应约束和规范他们的一些不公平竞争行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人的各种能力。不能把学生“训练”成高分机器、盈利的本钱,否则的话,素质教育将永远是一句口号。

(二)农村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反思 ——从学生的“心里话”寻找改变学生厌学的教育教学策略

    教育改革应首先改革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学理念、办学理念:教育是服务行业,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顾客”、是“上帝”,完善教育者的服务质量就是完善教育者的教学方法、手段、过程,而来自“顾客”的反馈就是完善教育者教学过程的第一手材料。 

    以下是通过对学生们的调查,汇总出来的学生的“心里话”——关于学生厌学的老师的原因。为了保持调查的结果真实性,语言不一定个个通顺,也可能言不达意,也可能答非所问,但句句是实话,是学生们的心里话,是学生们对教育者、对学校的等待和期望。让我们的学校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不要让我们的学生来适合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更好的适合我们的学生吧,改革请从今日始!改革请从下面做起!

1、关心每一位同学,做我们的知心朋友。

2、听我们说说心里话。

3、管住社会上的外人来学校。

4、管住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同学。

5、老师请您经常夸奖我鼓励我,给我学习的信心与勇气。

6、老师的水平、能力要强,品质要好。

7、有的同学喜欢看各种图书,老师要满足同学的心愿。

8、我们每周看一场电影。

9、要以宽容善待我们,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们。

10、以原则纯化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灵、品质。

11、我们遇到困难时,老师要细心的讲解。

12、每位老师都象班主任一样管理我们。

13、自习课老师们要来教室转一趟。

14、以恰当的方式与每一位同学的家长交流。

15、我们做错事时,老师您要耐心的教育我们。

16、我们课堂上对问题回答错误时,您不要生气,不要流露出厌恶的神色,不要拿我们开玩笑,您也不要骂我们,您要耐心的讲解。否则,会伤害我们的自尊心。

17、您要想了解我们学生的心,就要多与我们沟通。

18、老师您看,别的学校让拿录音机,我们这儿的学生也愿望,可是老师不让拿,我认为拿录音机也可,只许在宿舍里听,不得在教室里听,这样也就算有了个解闷的东西,那样同学们就不会孤单。请允许我们听录音机,我们保证不在课堂上放。

19、多上音乐课,多上微机课。

20、老师您要幽默。您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课,我们会产生对科目的爱好。

21、您要尊重我们,不要当堂嘲笑回答不了问题的同学。

22、您爱发脾气,这会使我们对您讨厌从而厌恶您的课。

23、老师您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让我们失望。

24、老师您上课时要认真把题讲解清楚,我们还没接受,您下一节课又讲新内容,日积月累,知识慢慢就听不进去了,这样我们便不会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25、我学习成绩后退了,请您不要对我失去希望,要主动帮助我。

26、老师您跟我们讲题时,要讲的浅显易懂些,不要显麻烦。

27、让学校生活丰富多彩些,比如增加一些课外活动(打球、下棋、画画、唱歌、书法等),创办课外活动小组,让我们喜欢什么作什么,

28、上 课时不要死沉着脸,冷冰冰的,“零下四十度”。

29、上课不要提前。

30、老师您不要拖堂。

31、老师您要主动给予我们帮助,有些同学害羞不愿问老师。

32、针对我们每个人,要给予适当的教育与批评。

33、教哪一科就教哪一科,不要经常更换老师。

34、上课时,不要一进教室就讲,要让我们有个准备过程。

35、老师您不要把一些我们难以接受的东西强加给我们。

36、按时给我们上课,请不要我们长时间的等您。

37、要多用一些语言激励我们,从而让我们的学习劲头大起来。

38、多与我们交流,从而使我们的胆怯心理慢慢消失,这样上课回答问题就不会害怕。

39、老师您要对我们每个人平等对待,不要偏向某个同学。如:您不喜欢的同学就置千里之外,对他不关心或根本不管。您喜欢的同学,一上课,回答问题准有他。

40、课堂纪律,轮到哪个老师上课,哪个老师就得管好,做好一个老师的责任,尽管不是班主任。

41、同学作错事时,先不要打他,要先教他,要以德服人。

42、对待我们不要太严格,不给放松的机会。

43、不要用严厉的眼神看学生,以至于我们对您产生害怕的感觉而不敢学习。

44、老师讲课时不能只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

45、学生有事请假误课,老师您能否主动给我补课。

46、老师您因事缺课的时候,能否尽快帮我们补上。

47、经常听取我们的一些小小建议。

48、我希望您不要成天把差生叫出去,不是打就是说,那样会使差生更记恨您,您应该采取更好的办法帮助他们,您老是训说他们,他们就开始厌学。

49、老师请您不要占用我们的课余时间。

50、批评学生不要用太刻薄的话,这样会伤我们的自尊心。最好用讲道理的方法批评我们,让我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51、老师请您不要旷课,该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

52、您讲题不要太多,多了会使我们越听越糊涂。

53、休息时作业留少点,最好不留,紧张了12天,该放松了。

54、课堂上要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想说的。

55、学习没有趣味性,死板,不能亲自进行实验,很难体会。

56、在我们问您题的时候,您必须做到百问不厌。

57、要对我们平等,不能哪个同学好您就让他(她)来回答问题或学校要举行什么活动就让他(她)来参加,因为他(她)也是受过训练才会的,才学习棒的,就不能让别的同学来参加吗?所以您要对我们平等。

58、不能占用课间时间,有时等您讲完课,也就又上课了。

59、您不能怀疑我们。

60、在学生生活方面,您要多了解、询问、体贴、关心我们,使我们感到家的温暖,从而踏实的学习。

61、如果有同学犯了严重错误,应批评教育,不能偏袒女同学,这样会使女同学借此不遵守纪律,对男同学也不公平。

62、老师您品质要高尚,给同学做榜样,不能自己是老师就让同学们让着您,让您们自己事事领先,比如打水时。

63、老师您要不早退、不迟到、不缺课、不吸烟、不喝酒。

64、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学生教学法,即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给学生讲课,这样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65、老师您不要平白无故的冤枉一个学生。

66、在班里开展小组会议,课前一只歌,定期开展幽默课。

67、要有一定时间的转桌,时间不能太长,要适当。

68、讲课讲到重点难点时,讲慢点,让我们能够很好的接受。

69、经常用以恰当的鼓励方式,使同学们爱学习。

70、如果同学们遇到难题主动问老师时,老师不要因为讲过同样的题,而严肃对同学讲题。

71、老师不要因为您某天的心情不好,而对某个同学作错某事就大发脾气。

72、不要因为上自习就给我们加课,我们要有写作业的时间。

73、在平日里我觉得我很怕您,尤其是您的眼神,我希望您能够用平易近人的眼神来注视我们。

74、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与同学们共同担当艰苦,同度苦难。

75、上课前应该准备好讲学材料,不要现看现讲。

76、看到同学违反纪律,应该及时制止,不应该袖手旁观。

77、作业不能总留那么多,作业有时多的令人要死,您可知道各科都有作业。

78、下课时,老师要放下架子,不要冷冰冰的,要把我们当作朋友,亲密交谈,其实我们很尊重您----老师,只是因为看到您那副冷冰冰的严肃的面孔,每次准备了一肚子话又吓了回去。

79、我们有的题不会时,不要不耐烦,要耐心的给我们讲解,如果说一些“你为什么上课不注意听”之类的话时,会让我们下次不敢再问。

80、谈吐文明,举止大方,我们都看着您的一举一动,学着您的一举一动。

81、在食堂,不要利用老师的权力,“优先”打饭,我们也是在那儿按次序排了半天队,老师去了就立即能打上。当然,老师的时间少,老师给我们上课累,但这是个集体,老师们那样,会引起学生们的不服。

82、老师您要取长补短,虚心听取意见,做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83、老师您要言而有信。

84、要有一批好的班干部,有的班干部其实是有名无实,只是一个虚名罢了,根本对班级的事情漠不关心。

85、学校就象我们的第二个家,在这个大家庭中,在适当的机会开联欢会,进行歌咏比赛什么的。

86、尊敬的老师,请您上课时多留给学生动脑的时间。

87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回答不出老师的某些问题,老师不应责备、训斥,甚至被罚站一节课,这样不仅对学生学习无助,反而开始讨厌老师。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可以“惩罚”他(她):唱支歌、跳支舞、讲个故事、讲个笑话-----,这样的话,学生可能就会感到老师的亲切、和蔼,从而喜欢老师您的课。

88、对于上课打盹儿的同学,不应让他站着听课,虽然站着会让他精神起来,但影响后面的同学,如果学生所在教室离水龙头较近,应该让他洗把脸,在学生洗脸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猜个谜语,讲个笑话,来活跃课堂气氛。

89、有了错误不要动不动就叫家长或回家。

90、老师您不要因为班上的几个闹将,就不给我们讲课或者只简单讲一下甚至不上课。

91、请您在留复习时间的时候时间长一些,有时连一半也没复习完,课上又不复习完,课下时间还不够复习呢。

92、老师您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同学,不要有记仇的心理,不要有怀恨的心理,要关心爱护同学,时时刻刻要记住自己是一名教师。

93、老师应多了解自己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多沟通,让学生的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如何,也能知道自己的孩子交给了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94、老师您不要怕学生提问题。

95、老师对学生一定要和蔼、关心,比如我请假回家,老师如说:能走吧,不行我骑车送你吧;路上要小心,慢点不要紧,一定要注意安全。在这时,这位同学不由就会产生了对老师喜爱。

96、老师您要懂各方面的知识,以其他的知识来衬托您的课。

97、老师您不要只说答案。

98、对我们的评价尽量提高,好让我有向上的自信心。

99、老师说的话必须做到,要讲信用,不要自己说的自己不记得,或者办不到,这样让同学们讨厌老师,不听老师的话。

100、老师您讲课时说的话太多时,我们就想睡觉,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有的甚至睡着了)。

101、上每节课时不要抓紧时间进您的课,头下课时放松一下,我们永远都会爱听您的课。

102、多给我们说一些本来课堂上学不到的,如:小谜语、出对子、做游戏。

103、一个班中大部分的同学都有一点厌学心理,其中我也不例外,不过要使同学们不厌学,老师们的责任极其重大,望老师们接受我的建议。

104、上课时用激励的方法使我们好好学习。

105、把知识编成故事讲给我们。

106、老师要以一个与学生同龄的思想去理解和关心学生。

107、有些老师耍脾气,时不时不给这个班上课,不给那个班上课,老师应当学会当大姐姐,关心弟弟、妹妹,融入到我们中间来。

108、课间可以和我们玩游戏,把自己的爱好释放出来。

109、主动与同学们打招呼,因为有时我们想与老师打招呼时您不看我们。

110、不要让我们产生“老师眼中从来都没有过我”这样的思想。

111、在参加某些活动时,不要老让几个同学一次又一次的参加,最好给每个同学一次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我们拥有“原来我也不错”的心理。

112、每次听课象听故事一样,不仅可以记住,而且简简单单,把学习当玩一样的随心所欲。

113、在课下,老师应该大多留在学校,不要回家,因为易引起我们产生想家的心理。

114、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同学的能力进行教育。

115、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老师也不能开口骂学生。

116、老师在私下不能动刑,打学生。

117、现在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老师应维护我们中学生的自尊心,老师要是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要认真的负责任。

118、请不要太自私,尽量少占领我们写作业的时间。

119、对待我们不好的方面,不要只批评,还要帮我们改正。

120、应该多多鼓励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关心他们的家庭背景。

121、上课时要把我们的情绪激起。

122、一星期有几节“沟通课”,让我们互相了解。

123、课上我们是师生,课下我们是朋友。

124、老师您在课上或课下,不要老是显出不高兴的样子,使我们一见到您就有一股恐惧感。

125、您每次讲完后都说:没听懂的举手问吧。但我们都不敢,在那只能打肿脸充胖子了,不懂装懂,以后讲课时,您尽量讲慢些。

126、讲课说普通话。

127、不能以分数看待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只看到学生的短处而看不到学生的长处。

128、老师只顾自己的面子,出现错误不和学生道歉,从而贬低了您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129、我们这个年龄的学生心思很细腻,如果我们紧张中得到老师关切的眼神,在失落时得到老师激励的话语,在疲惫中看到老师善意的笑容和温馨的问候,总之就是老师能理解我们,关切我们。

130、您不要为了赶课,就讲的我们听不懂。

131、差生是令人讨厌的,可是学习差难道老师就没有责任吗?我想老师您的责任远比差生更大。

132、对学生的态度要好一些,上课的时候,一惊一诈,大声嚷骂,只会让学生反感更恨您。

133、经常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千万不要对学生进行绝对性的评价,因为这样会使学习好的学生自满、骄傲从而后退,学习差的学生破罐子破摔,更没信心、没希望。

134、老师您要“因我施教”。

135、要让我们觉得您不象一位老师,像一个年长的朋友。

136、不要把老师的架子抬的太高,否则便会“摔下来”。

137、我觉得老师讲课讲的太快,只是赶紧讲,讲完了就没事了,是支应学生,我有时反应不过来听的糊里糊涂,还是干脆别听了,睡觉给这也强。有的老师看不起我们差同学,也许您不会相信,这使我们差学生连一道再简单不过的题都不好意思去问。

138、您常教我们要讲礼貌、不骂人,老师您更应该做到,不要在课堂上骂我们,我们知道您为我们好,不过,有些同学在家,都没有挨过家长这样的骂,难免会感到一些委屈。

139、我理想的老师是:不留作业,不重复一个内容,不检查作业,教我们怎样玩。

140、多关心我们,让我们时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那么即使有厌学的思想也舍不得离开。

141、在课堂上,不要老拿优生与差生做比较,这样多伤所谓“差生”的心呀!请努力发现在您心中所谓差生的优点,时刻鼓励他,给其力量,这样才能使他继续读下书去。其实,在学生心中,老师对同学的看法可能会影响到其将来的发展,老师,请您不要有意的高估或低估或表现出喜欢某一同学好吗?

142、老师,其实您对我们的信任程度对我们也至关重要,比如在考试中,不要老怀疑同学们抄,请相信,差生也有“优”的一天,也有考高分的时候,不要怀疑我们抄好吗?请您相信我们吧!

143、应该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使每个学生的优点都展现出来。

144、老师宁可讲慢点也要让我们学会。

145、多开展一些开发智力的游戏,比如“成语接龙”。

146、教学时应尽量发动学生们的活跃性,教学应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

147、    我是一名差生,学习不好,也没有优点,我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也许老师看不到、注意不到,或许我真的不起眼,或许我真的很悲观,但我也有我的要求:①请老师您公平待人,无论是差生还是您的得意门生。②请老师您多关心关心差生,多照顾照顾差生,多鼓励鼓励差生,给我们多一点的问候,这样可以让差生知道我留在这儿值得也有光明。③多让差生承担一点任务,增强我们的责任感,让我们知道自己有用武之地而不是无用之人。④请老师多与差生交流交流,这样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对老师增强好感和尊敬。⑤上课时要调动学生情绪,让同学们感到上课是一种快乐、享受,比如多搞一些活动,(尤其让差生多参加,这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⑥在同学给老师打招呼时,请老师您以微笑对待(但先说明决不是强颜欢笑,希望您是发自内心的)。⑦在某差生考的不好时,请老师您给他补补课或给他找出自己的弱点,从哪儿着手学习。⑧多听听差生的意见,多听听差生的心声,懂得一个差生想什么,需要什么。这是我一个差生给所有老师提的建议。给老师提这么多的意见,不知老师会不会生气,希望老师谅解,

                                  -----一个不自量力的差生

148、上课轻松化。

149、老师您要勤快,我们交的作业试卷要改,还要很快发下来。

150、老师犯了错误时,要自己承担,不要顾脸面说别人不对,应该自己说自己不对。

151、上课时挤出一点时间来评价学生。

152、要多给学生们讲点学习的名言、名句和学习的一些道理。

153、不要在上别的课时,班主任趁同学们不注意在窗外看,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害怕,每节课都会望一望,看一看老师有没有来。

154、不要把学习好的放在前,学习差的放在后,不按高矮排个。

155、检查作业时要认真、公平。

156、老师您要尊重学生,那样学生也尊重您。

157、考试时,请您不要让我们抄,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为了班里的荣誉,让我们的思想一步步下落。

158、在上课的时候,一边讲题,一边给我们留出时间让我们思考,这样学习才能提高。

159、上微机课没电就别上了,可我们要说有电来了补一课好吗?老师不干。

160、老师拿手机上课,上着上着手机响了,影响我们上课。

161、尽量上体育课。

162、老师请您不要写连笔字,我们都不知道它念嘛。

163、对学生要以德服人,不要以刑服人。

164、希望学校在每个年级设一个心理辅导老师,每个星期上两节心理辅导课,这个心理老师必须是一个心理素质健康、能够很好的和同学们交流的好老师。如果这样,那么在每次心理辅导课的时候,同学们就能和老师单独的交流心理的问题,提高同学们的心理素质。

165、希望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用力点,写打点,因为阴天下雨时我们看不清楚。

166、根据学生听课的标准进行备课,这样学生会愿意听、喜欢听。

167、老师们不要在课上时间去干别的事。急事例外。

168、老师您是不知道,您的微笑是很甜美的,但是为什么您总是那么严肃呢?您知道吗,您的微笑是最令我欣赏的,这不只是我,还有其他同学也这样认为。

169、老师,请您不要放学了背不过不让我们回家,不要让我们在7点20分前扫完院子,请老师在上课时要把我们管好点。

170、把家庭困难的同学的生日调查一下,也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171、请老师您理解我们的烦恼。

172、经常开演讲会,让同学们畅所欲言,锻炼同学们的口才。

173、您上星期抄题,您把卷子给了学习好的同学,让那些学习差的抄黑板上的,可是您知道吗,您的举动给差生造成了多么大的打击。

174、老师,您讲课时声音不要太小,要让我们都能听见。

175、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果答错了,请您别处罚我们。

176、老师,请您不要随便没收同学的东西。

177、某些老师上课时管不住就不管了,这是不负责任,像这样的老师应该开除。

178、上课前,请关机。

179、训斥学生的时候,请不要说:“你不愿意学这一科,你就给我滚出去,以后不要学这一科,你不愿意学,我还不愿意教呢!”同学们听了,一定会讨厌您这一科的。

180、上课时不要管的太松了,同学们上课时随便上话、打闹,就成习惯了,以后再管恐怕就管不了了。

181、不能穿奇装异服,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182、禁止穿高跟鞋,会发出声响,影响思路。

183、请假有真有假,您应该打电话到学生家长那儿证明情况,不要一口断定是玩去了,假生病,假有事。但当我们真有病时,您却不相信,我们很冤。

184、请老师不要干扰我们交朋友。

185、要时常微笑,老师偶而的一个笑容,会使我们心情无比快乐。老师的一个玩笑,会增强科目的兴趣,自古以来名人背后都有一些美好的回忆,美好的师生回忆,学习固然重要,但中间的细节,有时候,如果您一时的冲动,就会遗憾终生。

186、不要讲的太快,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如果讲的太快,就和听天书一样,消化不了。

187、老师您不要用暴力来解决我们学习差的问题。

188、上课最好不要带孩子。

189、喜欢的科目常常不上,却被厌倦的科目霸占,就像常说的“横刀夺爱”。

190、当我们劳动的时候,应合理的分配人员,不要有大部分人在院子里转,而小部分人干活。

191、每个班的课程要必须按课程表上,既然学校安排了就一定要上。

192、回答问题时,举手则叫,不举不叫。

193、没电了,老师别忘了打钟。

194、老师不打扫卫生,还破坏。

195、希望老师在不上课的时候,不要聚在一起打扑克,应该复习功课。

196、不要说学生时连家长一起骂。

197、老师,请您不要说其他班好老批评我们。

198、不可以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告诉家长,这样的行为是揭人短,打小报告,这会使学生更加讨厌您,您要以朋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沟通。

199、多表扬,少批评。

200、不要天天把大道理挂在嘴上,好像自己已经懂得世间全部道理。

201、课下多“访问”一下同学。

202、必要时,给我们些严厉的教训,使我们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203、在课堂上,无论同学们怎样喧哗,您都无动于衷,想学习的同学不能学,不想学的正圆了他们的心愿,这时的您才漫不经心的说出几个字:“看书吧”,随后您就到一旁歇了。老师,您的这种做法您知道让我们多么失望吗。

204、老师,您对同学们一点威严都没有,这就促使同学们泛滥成河,任意奔腾,这会毁了我们。

205、一些老师对学生们的学与不学根本不在乎,愿学就学,不学拉倒,反正我已经讲完课了,我照样一个月拿到足够的工资。保持这样的心态,我们想学习而又学不成的同学们真想把你们这些老师轰走。

206、每次听一些“哑语课”时,这时的我就想真不该来到这所学校上学,因为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只有自毁自灭。

207、老师您的文化水平再高,但教育方式不怎么样,除了打就是骂,整天拉着个黄瓜脸,这不仅对老师您讨厌,而且对这门课程也渐渐反感。

208、老师们快快行动起来吧!我们渴望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209、还我们自由,我们要自由,还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210、让我们有一个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的关爱着我们,像父亲一样用商量的语气和我们沟通的一位老师吧!如果这个人是您的话,我们相信您会成为同学心目中的理想老师。

 211、就到这儿吧,以上建议多了点,可都出自内心,望您们见谅。希望您们做的更好!快快努力起来吧!我们爱戴您!

     各位老师,你们看完了吗?谢谢您。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胡东芳博士在《教育新思维》一书中谈到: 在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背景下,学校教育恐怕是最大的、最后一个卖方市场。人们因此在选择受教育的场所上还是有很大的限制,尽管民办学校蓬勃发展,但家长和学生并不具备多少权利和条件去选择学校,学生也没有权利选择其老师,更甭提选择教学内容了。别无选择的无奈、尴尬、困惑乃至痛苦,许多人恐怕都有“切肤之痛”。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最终没能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而中途辍学。

    学生总希望听到学养丰富,幽默风趣的老师给他们上课,可以在笑声中学习,理解中记忆,而事实上,现有99%的学校在安排任课教师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意愿和要求,而只是校方一厢情愿的安排。不过这样的现象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学校教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家长有权利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就学,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任教已为时不远。

    对于家长、学生以及每一个公民而言,不能自行选择服务主体,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正是这导致了一些教师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教学质量不能令人满意,这的确是一件痛苦而又悲哀的事情。某种意义上说,别无选择无疑于人的权利和自由被剥夺,被禁锢。

    无论你愿意与否,现在已是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是一个以竞争为主体的开放系统,它必然赋予人们自由选择的空间。如今对学校教育及教师教学不满意率日见上升的事实,不仅表明家长和学生的“求学“观念正在转变,而且也是一种警告:如果我们的教育界人士不早早的实现观念的转变,仍然缺乏足够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强烈的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以及正确的主体意识,仍然把课堂的主角位置把持不动,仍然不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仍然以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甚至是一种恩赐的心态出现,那么,教师的位置也就岌岌可危了。

    有鉴于此,我们全体教师必须对自己加以追问:

    你以什么样的观念作为教学的基础?

    你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吗?

    你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了吗?

    你的教学合理诱导了学生的“思维流”吗?

    你的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吗?

    你调动了学生全体感官参与学习了吗?

    你的学生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吗?

    你的学生自己经历了学习过程了吗?

    你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用许多小小的成功积累起来的吗?

    你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并点燃其创造思维的火花了吗?

    你让学生回顾自己的认知历程,受之以法,培养其自学能力了吗?

    你是否尊重并培养学生的个性?

    如果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基本上是肯定的,那么,你早就具有了正确的服务意识,当然你也就不会有下岗之虞,反之,如果你的回答基本是否定的,而又不想改变的话,就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如果我们做教师的能时刻保持强烈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能始终把我们的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勇于承担我们的义务,并对我们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充满激情的充分投入,教育质量何愁不能提高呢?

    让我们的学校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而不要让我们的学生来适合我们的教育。

(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教改力度、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调查表明:60%的初中辍学生为小学阶段的后进生。九年义务教育有六年小学教育,三年初中教育。因此,普九的基础环节是小学教育。基础环节出了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必不能尽善尽美。所以,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是预防初中生辍学的最前沿。2005年3月29日召开的中共河北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决定》对基础教育的重点突出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既体现了农村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又指出了农村教育的改革重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也就是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当然也包括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的和谐。

(四)控辍的社会策略:

    1、净化文化市场。非法出版物和非法娱乐场所,充斥了大量的色情和暴力内容。越来越多的电子游戏厅、网吧的泛滥,个别合法网吧的不合法经营,以及农村暗藏着的相当数量的黑网吧对学生的心灵腐蚀,已经引发了众多的学生违法案件。为了上网,批量学生辍学,为了上网的资金,学生或辍学生发生勒索其他学生的钱财,偷盗等行为。不法网吧对学生的腐蚀犹如毒品,国家与社会力量应下大力量将蚕食着学生们心灵的黑网吧彻底砍掉清除。

    2、根除任用童工问题。农村中学生在初二、初三年级辍学去打工的问题日渐严重,个别个体企业对雇工的年龄及来处不闻不问,而个别学生家长的发家致富思想畸形,到头来是周瑜打黄盖,吃亏的是学生本人,学校很无奈。童工问题的相关法律已经不少,缺的是相关部门对企业的任用童工问题真正的去管去查。

    3、净化电视节目。河北省少年劳教所的一位主任说过:“80%的少年犯是由于看不健康电视节目走上犯罪的”。据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调查:“未成年人一年从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凶杀暴力镜头高达7000多个,很多镜头都是在国家公开播放的影视作品中可以堂而皇之出现的”。这话让人听了吃惊,也让我们反思当今世上最普及最优秀的娱乐方式是否有改革之处:比如电视上的社会价值观与学校所教的使学生处于矛盾状态;学校告诉学生暴力是恶的,而电视的世界中,暴力行为不时成为赞美的对象;学校教育学生浪费金钱是不好的,而电视广告却在鼓励消费;学校提倡学习雷锋,而电视在上演学雷锋而成为肇事者;电视上过多的言情、性场面增加了青少年的不良甚至犯罪行为。众多的不良电视节目净化工作已刻不容缓。

     4、将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可操作化,将九年义务教育毕业证法律化。通过法律手段使个别人的被动九年义务教育变为主动。

     5、消除“因贫辍学”。个别农村地区,家庭年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的初中生占学校学生总人数的50%以上,农村相当多的贫困家庭因无力支付书费杂费而辍学。2005年3月通过的《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健全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到2007年,使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两免一补’(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补助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费)”。这确实令人欣慰,这将从根本上消除因贫辍学。

(五)控辍的学校管理策略

1、建立控辍领导小组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普及”是基础,“教育”是目的。因此,把学生“一个不能少”的留在学校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是学校的最基本工作,为此,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控辍领导小组,下面还要建立老师和学生的控辍捆绑小组。以次增强学校每位教师的责任感。

2、法制法控辍

    利用法律手段强制学生监护人送孩子返校,保证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这种控辍方法可称之为法制法。

    法制法控辍具有以下特点:

    ①学校与当地政府联合控辍。②学生返校学习的强制性。③学生返校学习的被动性。④教师的无责任性。⑤学生返校学习的无责任性。

3、捆绑法控辍

    利用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一对多对应关系,将若干个学生的控辍工作责任落实到一个教师身上。这种控辍方法称之为捆绑法。

    捆绑法控辍具有以下特点:

    ①学校的无责任性。②学生学习的强迫性。③教师责任的不公平性。④非捆绑教师的无责任性。

4、激励教学法控辍

    利用激励教学法对学生在教学中实施激励教学,从学生内心激发学习的欲望、兴趣,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厌学情绪,预防辍学。这种控辍法称之为激励教学法控辍。

    激励教学法控辍具有以下特点:

    ①学校教学管理的责任性。②学生厌学情绪的根除性。③学生辍学的个人原因根除性。

    ④教师教学行为的责任性。⑤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激励教学法控辍的效果非常好,以田士昌为班主任的2000届5班、以刘双虎为班主任的2001届3班、以赫玉良、朱伟霞为班主任的2002届1、2班都进行了激励教学法实验,结果是学生辍学率为零,让学生一个不少的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

5、教育教学量化控辍法

    利用学校为教师规定的“教师教育教学量化责任状”,为各教师制定个人工作成绩量化责任:               

                     教师工作成绩=教学成绩+控辍成绩

    通过责任状的形式让每位教师的责任心得以增强,并且通过教学成绩(学生素质、能力体现)和控辍成绩(普九学生人数保持率)这两个方面,鉴定教师的能力和责任。

    教师教育教学量化控辍法有以下特点:

    ①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性。②学生厌学情绪的根除性。③学生辍学的教师责任性。

    ④教师教学行为的责任性。    ⑤师生关系的教师主动性。

                          六、问题及今后设想

    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至今已开展三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控辍工作的多方面性和原因的复杂性,仍然有相当的问题尚未解决。为此,课题组提出以下问题及设想。

(一)关于控辍的家庭策略问题

    孩子接受的最早期教育是家庭教育,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加,便使得家庭教育过多的显露出其溺爱性、护短性、不宽容性,从而使孩子形成了畸形的“自尊”。由于“望子成龙”而对孩子过多的是抱怨、批评、逼迫、攀比等,致使孩子从小就形成了不良的自我意象。畸形的“自尊”和不良的自我意象便扭曲成了孩子的后天不良品质。由于农村经济暴发户的产生,使得家庭教育过多的灌输了“知识无用论”。如此种种,个别农村学生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使得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使得个别学生的学校教育不是太成功。如何改变某些家庭对学生的不良家庭教育,如何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凝聚成和谐教育,这是今后家庭教育策略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关于控辍的法律商榷

    农村中学生的辍学漏洞难以堵塞,与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及法律法规的执行不严不无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对儿童的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行为都是强制性的。由于种种原因厌学的学生其学习具有强迫性和被动性,尤其辍学生返校后的学习更是如此。如果在某些领域的法律法规与义务教育法相配套,使得孩子及其家长对孩子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迫切性,那样,《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才能落到实处,国民素质也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比如,对于适龄青年的身份证办理、务工证办理、驾驶证办理、结婚证办理等等都要与是否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挂钩,并且要规范加强教育部门对九年义务教育毕业证的管理,这样,找出一条适龄儿童积极的主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路。那样我国的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才能真正的落实。

(三)关于控辍的社会策略问题

    白克明同志在2005年3月31日的河北省委六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河北省2001年到2004年农村初中累计辍学26万人,辍学率高达16.5%”。这是个惊人的数字,究其原因是教育不和谐的产物。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和谐,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和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和谐,否则就会产生学生的厌学或辍学。

社会上的一些价值观、道德观、金钱观在某些电视节目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扭曲宣传,龌龊镜头从视觉和听觉上直接摧残孩子们的心灵,屡除不尽的黑网吧象毒品似的毒害着孩子们的身心,“黄色”娱乐场所的蔓延引导着孩子们滑向深渊。----------如此众多的现象表明教育不和谐在继续着,正是这些不和谐引发了某些学生的辍学,终止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涯。如何根除这些不和谐,如何建立和谐教育,如何建立和谐社会,是我们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著:《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  书店出版,1998年12月。

2、黄全愈、李伟著:《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出 版,2000年7月。

3、胡东芳著《教育新思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