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0:22:59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

    课题研究主持人:段永刚

    课题研究的时间:2008年3月——2010年7月

 

 

 

泽州县李寨乡初级中学校“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组


2007—2008学年度

“初中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泽州县李寨乡初级中学校“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通过对我校近几年教学质量的分析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教育学质量多年下滑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在生活中缺乏自主管理、在实践中缺乏自主动力体验的主体意识。同时也正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主或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养成方面多显散漫之风,难成效果。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人生”,所以我们认为正是上述这些不良的习惯滋生之风,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制约了教学质量的突破,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发展。

 再者,面对我校突出的辉煌历史和丰盛的荣誉,面对眼前兄弟校的发展形势,我们深感学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广大教师积极性很高,但又感到责任重大。基于此,我校根据晋城市教育局2007——2008学年度提出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安排意见,重点突出以强化科研课题引领推进“养成教育”工作。同时2008年泽州县教育局提出的“教育教学管理年”的号召,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巩固深化、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年。基础于此,我校结合“农科教”三结的办学思想和特色教育的办学特色,充分利用农村中学办学的优势(乡土资源、学科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基础教育课程的理念引领下,通过对我校教学情况的实情分析、深入的研讨,一致认为:必须根据学生的实情和特色办学的亮点,依据现代教育的“育人”的理念,将教育教学的重点由先前的硬件投入与探索向教学过程中主体参与意识的激发、学习方式转变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教科研为龙头,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题意识激发为重点,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体验的习惯形成为抓手,逐步形成“我要学、我想学、我乐学”的个性发展特色,探索出适合我们的教学思路,创造出我们的教育品牌。

 鉴于以上两点,我校决定展开课题为“初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从社会需要来看,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今天培养的人才,是要为21世纪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而成才必须先成人,育才先育人,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使学生从小、从实处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从学校的实际来看: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要为教育实践服务,要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创出我们的教育品牌,形成李寨中学的教育特色,并使“每一个李寨中学毕业生均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大家的共识,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也为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一条有效的路子。

3、从学生个人发展来看: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是更多地向人的整体素质发展进行衡量。而在人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占最大比数的还是与个体发展最为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所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自我负责,便成为当下学生发展的重要内涵。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题试图以“激发初中生的自主意识,形成自我发展的主人”为核心,通过“学科教学的规范、实践活动的体验、生活习惯的形成和校园、班级文化的建设”四个领域的互动联合,将学生在多元发展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自主意识的激发、自主能力的提高、自主习惯的形成、主人翁意识的凝聚”在接受新知、体验过程、反思行为、实践强化的循环过程中达到人人都能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人人都能与周围环境融洽相处,人人都能树立起为校尽责、为家尽心和为社会尽义务的主人翁意识。

(二)具体目标

A、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

通过学生课前预习阶段的独立自学、课中互学阶段的合作与探讨和课后帮学阶段的互助与研究,能够使自己成为课堂学习整个过程的主人,能够形成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过程、主动与人交流合作的习惯,能够提高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意识培养与研究

通过对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社会服务的实践的多维体验,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的内涵,能够充分树立起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并举的科学发展理念,能够充分感受教育服务性的特点,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积极性,规范学生参与活动的习惯,深化学生在活动过程的情感丰富与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生活习惯形成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培养与研究

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就餐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安全纪律习惯等)的规范与引领,借助学生的主体参与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规范、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进而加强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约束、自我管理与自我成长的能力。

D、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自意识培养与研究

通过学生参与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借助学习文化的丰富、民族精神与魅力的传承、集体意识的培养与凝聚和竞争与合作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充分体验竞争与合作的现代性与必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上进心、荣辱心、是非心和竞争意识的互动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题名称的界说

通过对初中生在学习过程和生活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与学习效果进行个案调查和跟踪发现,进而明确学生自主意识激发对于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和个体发展的推进进作用。

2、课题的理论内涵与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主要借鉴于市教育局提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体系,也就是注重个体发展的主体主动参与作用与整体发展的相辅相成的互动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以兴趣是学习的首要老师、成功是发展的阶梯、竞争是发展的动力为核心,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对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知识丰富、能力提升、情感升华为主线,以突出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为台阶,以注重“主体意识的激发靠鼓励、主体参与的能力靠兴趣、主体发展的过程靠自己”的习惯养成为手段,努力使学生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题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本课题重点对初中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意识的激发为重点进行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分主课题和子课题。具体的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个案研究,调查法、文献法等。

2、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8年3月10日2008年4月20日

主要工作是学习文件理论,统一思想认识,设计实施方案,确定研究对象,课题立项、开题及有关准备等。

第二阶段:构建全面研究的目标体系,设计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选择实施方法和途径(2008年4月21日2008年7月5日

主要工作根据研究课题确定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对象,讨论本课题研究采取的形式、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

将构建的研究目标,设计的研究内容,按选择的途径和方法分别在初中各年段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作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3——7月)

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调整、完善目标体系、研究内容、途径和方法。

2、将前三个阶段研究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

3、撰写论文、个案分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以撰写论文、个案分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等形成来呈现。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本课题研究组组长由段永刚担任,副组长:孙国强和樊为民。

2、课题组成员主要有:段小军、张勇、安西平、李兆平、郜素英、樊利军、宋巧云、刘晋方、赵晋兵、李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