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课题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21:44:01
研究取得的一些成绩]:
1、合理利用现在的超级画板资源,通过互联网从相关网站上获取现成的超级画板辅助教学课件或多媒体素材,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课件制作中去。同时通过超级画板这一有利的数学工具,综合利用其它软件的优秀素材,进行融合,清楚的展现知识的层次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过去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2、培养了学生信息能力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例如唐章成老师在上<<统计图表的选择>>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通过超级画板合理的呈现给学生,然后由学生利用超级画板的特别功能进行信息的处理,然后通过分组交流,自主探究等等方式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情境设置。
3、实验教师在研究中上观摩课、撰写论文和案例。如但孝爱老师依托“Z+Z”课件所定的教学设计论文<<感受可能性的大小>>获省中学数学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唐章成老师所写的教学设计文章<<统计图表的选择>>也提交到国家课题实验中心去了。邵春荣、但孝爱两位老师的课件《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均获教育部课题研究中心课件制作二等奖,我校学生邵筱宇的作品《彩变折纸》还获得优秀学生作品奖为我市唯一获奖的学生作品。邵春荣和但孝爱两位老师的作品还被收入课题研究中心的成果文集。
4、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坚持作到每一位参与实验的老师在每学期利用Z+Z上一节校内市范公开课,每学期共进行“Z+Z”专题组研讨会3次,前一阶段共上校内“Z+Z”专题实验研讨课15节(每位实验组成员每学期一节),超过了我校历年来各学科利用多媒体实验课的总和,也在校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受到校领导及相关专家的好评。前一实验阶段共制作“Z+Z”课件10件,相关教学设计或案例5篇。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Z+Z”课题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确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同时我们在课题的初步研究中也感受到一些不足之处:
1.学校教学实施条件有限,难以实现“Z+Z”在多媒体教学中的独特优势。
“Z+Z”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二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三是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将信息技术简单地、被动地纳入到课程的教学中,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革新传统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由于没有网络版软件,以上的目标很难实现。再加上全校仅有一张教师版软件,教师在研究学习和实践等方面都受到较大限制。
2.与外界交流不足。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关系,与相关的外界学校在实验成果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交流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参加学习其它学校的实验成果的展示,但在理论与实践交流方面做的还很不够。
3、理论总结还有待提高。
虽然进行了很多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但对实验成果的总结明显不够,特别是对于成有一定水平的理论文章(论文)还不是很多,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1.重新定位“Z+Z”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加强理论和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并撰写一批有水准的研究论文及教学案例。
2.课题实验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及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3.力争每位教师都有一两件有一定质量的“Z+Z”教学课件可供展示。要求所有参与研究的教师积极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撰写论文,争取有更多的论文,教案呈现出来。
4.进行学习情况调查,了解学生对于“Z+Z”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习情景及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对后一阶段的研究加以调整改进。
5.在前一阶段的研究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适度调整,使课题研究工作能落实课题申请书和实验设计中提出的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