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题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26:20
                                                                                 教育科研的课题选择
                                                                           ——教育科研系列讲座之一
       教育科研是发现、选择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和选择问题是教育科研的第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一般称为教育科研选题。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课题
        人生处处有问题,也在天天解决问题。在五花八门的问题中,教育科研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呢?也就是说,教育科研课题和一般问题有什么区别?教育科研课题有什么特性或特殊要求?对此,可以从几个不同角度来分析。
      (一)科研课题是专业性的问题
        每位教师每天在学校里都会碰到大量的问题,如上课问题、备课问题、学生作业问题、班级管理问题,等等。可以说,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这些问题都是专业性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每天工作中遇到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都是专业性问题,都属于教育科研可能研究的对象。从这一意义讲,教育和科研是不可分的。
       (二)科研课题是有价值的问题
       做科研是有目的的,它要追求某种价值的实现。科研有没有价值,和研究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分不开。问题的价值主要有几类:一是认识价值,即问题本身蕴涵着新现象,可能潜藏着新联系,有可能提出新原理或发现新规律。二是实践价值,即解决这个问题能推进工作,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三是工具价值,即解决这个问题能促进研究者的发展,或促进研究手段的改进,研究方法的创新。
      (三)科研课题是需要探究的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究。常规的生活和工作问题,许多是靠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就能很好解决的。但也有问题是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解决不了的,这就得诉诸科学探究。科学研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即一种诉诸理性、探寻根本、追求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科学探究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或虽有所认识和实践,但尚未完善的问题,总之是探索性问题、新问题。当然,中小学教育科研所研究的问题,未必是整个人类未知或没做过的问题,它可能只是此地此时需探索的问题。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个性和艺术性,别人研究过、做过的工作,在我这里可能仍需探究,因为条件有差异。教育科研有创新性科研、验证性科研和推广性科研之分,各自创新程度和创新点有区别,但终究都得有新意。
     (四)科研课题是能解决的问题
       从问题解决角度看,有已经解决的问题,有尚待解决而基本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当前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乃至无法解决的问题。科学研究要探究的是第二类问题,即尚待解决而基本解决得了的问题。套用维果茨基的一个术语,就是“最近发展区”。当然,问题能不能解决,有的取决于人类总体认识发展水平,有的则和个人能力有关。通过个人努力,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能转化为通过研究能基本解决的问题。个人专业素养越高,就越能有效解决专业问题。
       总之,教育科研课题都是教育领域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在当前有价值的、有待探索的和能基本解决的问题。
        二、从哪里去找教育科研课题
        不少人有做课题的兴趣,却不知到哪里去找课题。这就涉及课题的来源问题。总体来说,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一)工作经验是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源泉
       从本职工作中找教育科研课题,把研究和工作结合起来,这就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显著特点。本职工作是科研课题的重要源泉。也许,我们每天的每项工作都蕴涵着需要研究的问题,都可以找到课题。成功的做法可以上升为课题来研究,失败的教训中也隐含着需要研究的课题;老问题需要研究,新事物也需要探索。可以说,中小学的每件事情,都是可以研究的。自然,实际工作还不是直接的课题。日常工作只有通过一个专业化的加工和转化,才能成为课题。比如,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并要提高他们的成绩,这是日常的工作问题。这个问题进行专业化加工后,可能变成几个课题:(1)学生学习障碍机制问题研究;(2)学习困难生转化研究;(3)关于学生学业失败现象的调查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等。把日常工作转化为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事项有:第一,要用专业术语来表述问题,比如,把学生学业成绩不好及提高问题,表述为学习困难生转化问题,学习障碍问题,学业失败问题;第二,要界定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一个实际问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而做研究就要划好范围,不要无所不包,要在内涵和外延上有所限定;第三,要明确看问题的角度,比如是侧重于机理分析还是行动策略,是侧重于把握真实状况还是要探寻优化模式。注意从这些方面把工作问题加以改造,有助于把一般问题变成科研课题。
       (二)行政指令与工作规划中隐含着教育科研课题
        具体教育工作总是受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指导的,新的政策与规划的出台,必然带来学校工作的变化,从而产生新问题、新需求,也就出现新的研究课题。
       近些年来中央和地方推出的各项教育改革工程,就包含着大量与中小学教师有关的课题。比如,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大课题;高考设置综合课程的改革,就提出了高中综合课程及其教学研究课题;正在加紧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与优化的大课题;国家提出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使得研究性学习、研究性课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等等。把握国家和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方向,并结合学校和个人实际开展研究,就有可能找到好课题,并使研究和工作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使自己走在时代前列。在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针指导下确立个人研究课题时,要注意把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与学校、个人实际结合起来,努力避免出现照搬文件、脱离实际、内容空洞、新瓶装旧酒等常见的现象,这是真正形成研究课题的关键所在。
      (三)新理论、新发现带来不少教育科研课题
        新理论、新发现意味着对事物的一种新认识,或认识问题的一个新角度。依据新理论、新发现,就会发现一些原来视而不见的问题,或对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产生研究兴趣,这样,研究课题也就出现了。
        中小学不少研究课题,都和某些新理论、新发现分不开,或者说,不少教育研究课题是源自新理论和新发现的。比如,中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改革研究,源自主体教育理论和教育主体哲学的研究;美国学者戈尔曼提出的情商理论,启发了不少地方开展情商教育方面的研究;建构主义心理学现在成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脑科学的新发现带来智力开发的教育改革探索;等等。如果我们注意学习各种新理论,就会找到不少课题。当然,新理论也有一个学用结合问题,不应脱离工作实际简单套用。
     (四)时代变革与历史传统是科研课题的永恒源泉
        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的,时代变革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而变革和传统又是相反相成的,这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教育科研课题的永恒源泉。只要我们能立足时代,关注传统,就会不断发现需要研究的问题。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带来了大量需要研究的教育问题。比如,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村城市化的教育问题;社会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问题;入世对中小学教育的挑战和对策问题;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与对策。这些问题是全局性的问题,但又和每位教师的工作息息相关,从而需要我们从自身角度开展研究。时代变革总能引起大家对传统的批判和反思,因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对历史传统的分析和反省,也会产生需要研究的教育问题。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身边已成传统的东西,未必就是自觉的,研究它们,就能甄别真正的传统和不良的流俗。因而,传统永远都是提出课题的基点之一。
        可以说,教育作为充满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随处都有可以开垦的科学园地。如果真能放开眼界,就会发现,工作处处都有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怎样确定教育科研课题
        确定教育科研课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现状分析、价值评估和可行性论证的过程。要合理选题一个研究课题,至少必须做好三件事情:一是要了解问题的研究状况,二是要分析问题的研究价值,三是要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一)选题必须分析已有的研究基础
       科学研究本质上是探求未知的活动。要探求未知,就得先明了已知。因此,科研选题一定先要对已有的研究基础进行分析。既要找出已知因素如已解决的问题、已形成的共识和已验证的方法,又要找出未知因素,即现有研究的缺陷在哪里,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只有对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都心中有数,才能合理确定一个课题,正确把握研究方向。
       举例来说,许多教师都对如何优化师生教学关系问题很感兴趣,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也许并不太了解。要研究这个问题,就要查找有关材料并加以分析。分析国内的有关研究资料不难发现,关于优化师生教学关系,国内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达成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基本共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家关注的焦点是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是,一直没有明确师生教学关系优化的标准和依据,同时,对不同教学模式中主导和主体的多样表现形式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至于师生之间的主导主体关系难以具体丰富地在各种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弄清楚了研究状况,就能大体确定当前优化师生教学关系研究的努力方向,这就是要重点朝具体化方向努力,全面研究在各种各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组合的多样方式,探讨不同教学模式中主导和主体的存在方式和优化组合方式。我们相信,朝这种方向去研究师生教学关系,不仅有利于搞好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而且对广大教师都会有帮助。这样的课题研究价值也更大些。
      (二)选题要注意评估问题的研究价值
       商业上有个利益最大化原则,科研选题则需要坚持价值最大化原则。也就是说,要尽量选最有意义的题目来做。前面已讲到,课题研究可能具有三种价值:认识价值、实践价值和工具价值。一个课题如果能在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自然是最好不过了。如果不能兼顾三种价值的话,我觉得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一般应把实践价值放在优先地位。中小学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科研是服务于教育工作的,因而实践价值是第一位的。
       那么,如何去评估一个项目的价值呢?这可以大致从外部效益和内部效益两个方面来考虑。所谓外部效益,是指一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可能产生的推广使用价值。也就是说,一个项目的研究,可能的受惠人群有多大,可能的推广面有多宽。评估项目的外部效益的主要指标是问题的普遍性,即所研究的问题是在一个学校、一个地区还是在全国、全球共同存在的问题。应该说,不同的问题普遍性指数是大不一样的。比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这就是普遍性指数最高的问题;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在东亚地区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因而很有普遍性;女童辍学问题,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都存在,而在西部地区较严重些,因而是一个区域性的共同问题;而粤语区的普通话教学问题,则主要是广东一些地方面临的问题,属于有地方特色的问题;等等。一般来说,越具普遍性的问题,越体现了教育发展或时代发展的共性,因而外部效益就越大。自然,这不是说个别化的问题就没有研究价值了,个别化问题的研究成果虽然没有大的推广范围,但对人们认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多样性是大有帮助的,同样值得研究。我们选择研究项目的时候,要注意研究的问题是普遍性问题还是个别化问题,从而确定项目可能的外部效益有多大。
       在所有的教育问题中,有最核心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有相对次要和边缘化的问题,不同问题的作用和地位差别很大。内部效益关注的正是问题本身的内在价值,即所研究的问题对整个教育的作用。可以用问题的重要性来作为反映内部效益的指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一般来说,那些直接决定或影响人发展的教育问题,往往是基本和关键的教育问题,其重要性指数是比较高的。例如,教育目标的问题,课程与内容问题,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过程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教师修养问题,等等,都是教育工作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很重要的科研课题。我们搞教育科研,要尽可能抓住教育工作的基本问题,努力避免那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科研项目的内在价值,使科研更好地为教育工作服务、为学生发展做贡献。
     (三)选题还要考虑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教育科研选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教学工作有一条量力性原则,教育科研也要讲究量力而行,即项目应有可行性。项目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力条件。主持人的学术修养和科研组织能力,参与者人数及其专业特长,可投入的研究时间等。第二,资料条件。研究者个人及所在单位已有的资料,查询和获得资料是否方便(比如是否联网、有无资料中心),有无经费保障。第三,前期研究。自己或合作者原来对这个问题有无研究,有何理论或经验成果,在同行中所处的地位,等等。第四,其他条件。领导是否支持,有无研究所需的仪器、量表或统计测试的工具,有无应付特殊问题的机制,等等。只有在各方面都具备较好的条件,才能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果。
       总之,确定一个项目,需要知己知彼,既应对问题研究的状况和价值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又应理性地估量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这样,就容易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做的有意义的教育科研课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设计与申报
                                                                         ——教育科研系列讲座之二
        当我们选定一个研究的问题之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课题设计和申报。课题设计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从整体上对研究问题、目标、依据、内容、方法、过程、成果、人员和费用等因素进行具体的论证、分析和预测,从而确定一个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课题申报主要是申请把研究项目纳入官方科研规划系列立项或获取某些民间研究基金资助,即给课题申请一个“准生证”。它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规划部门(如全国、省、市、县的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或基金的要求,对课题进行价值论证和可行性论证,并展示课题的研究方案,从而争取课题能通过立项审批。课题设计是申报工作的核心部分,课题设计往往也是在课题申报过程中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合二为一的。当然,如果只是根据个人兴趣研究问题而不希望正式立项或申请基金资助,那就不存在课题申报环节,从科研管理角度讲,这样的课题是自选课题。自选课题有设计无申报。
        一、课题设计与申报书的基本结构
        设计一个课题研究方案,无非是要回答教育科研的几个基本问题:第一,解决什么问题?第二,这项研究有何价值?第三,有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第四,得到哪些成果?第五,如何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课题设计的基本结构。具体地说,一个课题设计一般包括以下要素。(1)研究问题与对象:对问题做出具体界定,明确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2)研究背景和价值论证:主要是分析问题的来源和演化进程,了解相关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把准问题研究的前沿和方向,分析课题研究在学术创新和推进实践等方面的意义。(3)理论依据:主要是阐明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即支撑本项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具体学术领域及其学术成果。(4)研究目的和预期成果:主要是确定解决问题的程度,可能产生的效益,成果存在和表现的方式,提交科研管理部门的代表性成果。(5)研究内容: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具体分解,形成各种子课题。(6)研究方法:即解决问题拟采用的方法,常常是多种方法的组合。(7)研究过程:确定研究周期,划分研究阶段,明确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8)研究条件:包括物质条件、人力资源和前期成果等,涉及图书资料、研究设备、主持人的研究经历和学术成果、课题组人员的组成、学术优势和内部分工等多项主客观条件,这是课题立项的重要依据。(9)经费预算:计划申请或自筹经费的数额以及经费支出的具体科目预算和年度预算。一个好的课题设计,应该对上述各方面都有充分、合理和明确的论证或设想。
        二、准确界定研究课题
        清楚、准确地界定研究课题,是一个好课题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课题申报成功的基本前提。
        界定研究课题,就是要明确所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它有何内涵和外延。例如,有一个“关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研究”的课题,从题目看,要研究的问题是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学习能力和小学生是两个核心概念,学习能力是要研究的具体事物,而小学生是研究的具体人群。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这个课题有些不明确的因素。一是小学生的具体外延尚不清楚:是指当前的小学生,还是某个年代的小学生?是指全世界各国的小学生,还是中国的小学生,或者某个地方、某所学校的小学生?在课题界定中,必须把小学生人群的外延确定下来,即在地域与时间两个维度上明确研究范围。二是究竟研究学习能力的什么方面不够明确:是研究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还是研究学习能力的发展机制?是研究学习能力的构成,还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题界定中,应把具体研究的领域、内涵规定清楚,这样课题才有操作性。
        三、充分论证课题的价值
        人人都会说自己的课题是有价值的,但是,怎样让别人也相信这个课题是有价值的呢,这是课题申报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就是说,在课题申报书中,我们要用心去论证一个课题的价值,从而说服别人来支持这个课题立项。
        论证课题的价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要把握这个领域的研究前沿在哪里,别人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好并需要进一步研究。一个有价值的课题,必定是一个具有学术前沿性的课题。通过文献综述,别人可以判断你是否了解学术前沿,你的选题是否有前沿性。因此,在文献综述上,关键是要正确判断选题的方向性,确定能够把握前沿的问题,这是一个课题有无价值的关键之处。第二,课题研究的认识价值。科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这是科学研究的认识价值。中小学教育科研也有认识价值,即它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教育活动、教育要素的具体认识。比如,重新认识学生的学习潜力、重新认识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重新认识评价的效能,或者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形成新的教育思想等。课题研究的认识价值,是通过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深化探究来获得的。因此,论证课题的认识价值,关键是要说明课题研究在对事物质本质与规律的把握上能够获得新进展。第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从而促进问题解决,这是科学研究的实践价值所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价值应该说就在于改进教育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和中小学教育实践常常是合二为一的,即课题研究是在教育实践探索中进行的,教育过程就是实验过程,这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内在的实践价值。当然,一个课题,终究只是研究教育实践的一个局部,一个方面,选题方向不同,它具有的实践价值也是有区别的。那些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时代性和紧迫性的大问题,无疑更有教育实践价值。
       总之,不同课题的价值是有大有小的。要做有大价值的课题,就一定要在学术探索的前沿地带寻找课题,保证课题具有前沿性。此外,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分析选题的重要性,展示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
        四、客观而合理地界定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即我们预期取得的成效,是整个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简单地讲,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解决我们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理论的,也可能是实践的,但都是现实存在的、对教育活动有影响的问题。科研就是有计划地解决问题的活动。这种活动和一般活动相比,更具计划性、创新性和严密性。
       在科研方案中,解决问题这种笼统的目的需要具体化、明确化为可操作、可验证的各项研究目标。一般来说,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常见目标有:第一,教育要素或教育模式的创新,如新课程的编制、新方法的应用、新模式的形成、新原则的阐述、新工具的发明等;第二,对教育问题的理论认识的提升,包括提出新理论、修正旧学说、澄清理论分歧、发现新规律等;第三,学校面貌的变化,比如学校教育理念的变革、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学校教育精神和教育特色的确立等;第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比如,学业成绩得到提高、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学习态度得到端正,在品德和审美等方面取得新进步、全面素质得到提高、特长得到发挥等;第五,教师队伍的发展,比如科研兴趣激发出来、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业务能力提高等。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可能包含上述五个方面的成果预期,也可能只有某个或某些方面。究竟能达到什么目的,能收到哪些效果,需要具体课题具体分析。
        一般说来,综合性的学校整体改革研究,功能具有综合性,因而目标设定要全面一些。比如,一个“关于学校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课题,它的研究目的应该包括建立创新教育的理论、找出创新教育的实践模式、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建设与创新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等。而那些专题性的科研课题,功能相对单一,目标设定就不能太泛。例如,一个“关于高中数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的课题,研究的目标可主要定在建立、发展和完善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上,不必牵扯许多无关的东西。
       五、准确而有效地分解研究内容
       一个大课题一般包含若干子课题,为了解决好总问题,需要对课题内容进行分解,确定一些相互关联的小问题,从而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当然,部分单一的问题不一定能再细分,那也可以不分解)。这一过程,是确定研究内容的过程,也是对研究课题的逻辑分解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研究者不善分解研究内容的现象,影响了一些课题研究的水平。为了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在课题设计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研究内容的分解工作,努力把课题落到实处。一般来说,分解研究内容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下位概念分解法。就是先确定课题的中心概念,然后按照逻辑标准列出它的下位概念,每个下位概念都是一项研究内容。比如,一个学校整体改革项目,它的中心概念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主要下位概念有学校管理、教学工作、思想道德教育等,那么,就可以把这些下位概念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把课题分解为学校管理改革的研究、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研究等子项目。
        第二,以研究方法来划分研究内容。有些问题不一定需要或能够分解出下位概念,那就可以通过方法的差异来区分研究内容。比如,一个关于反思性教学问题的研究,可以区分出反思性教学文献研究、反思性教学理论研究、反思性教学实验研究等不同侧面的研究内容。
       第三,混合分解法。大多数的研究课题往往采用混合分解方法来确定内容。混合分解法就是从不同维度来同时分解问题,比如,一方面从下位概念来分解,一方面从研究方法来分解,然后把两个方面组合起来。例如,一个关于研究性学习现状的研究课题,既可以分解出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状况和实践状况两个大领域,又可以根据研究方法设计出研究性学习状况的比较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文献研究等不同专题,把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就可以分解出更细致的子课题,从而使研究更全面和深入。
       总之,为了使课题便于操作,就需要具体分解研究内容。至于具体分解研究内容的方式,应考虑到课题的性质,以及研究的状况来具体选择。
        六、正确选择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的成效和研究方法的使用是分不开的。恰当的研究方法能够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因此,在课题设计过程中,正确设计课题研究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情。为了正确选择研究方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应熟悉和掌握各种常见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有一些常用方法,如文献研究法、理论演绎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后面将有专题介绍,此处不多谈)。这些方法,各有特色和长处,也各有使用规范和技巧。在选择研究方法之前,应了解各种方法的功能、特点和使用要求,认真钻研、努力把握各方法的精髓。只有真正掌握好这些方法,才能从容驾驭这些方法,使其服务于课题研究的需要。
        第二,要从解决问题需要的角度来考虑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内容决定着方法的使用。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课题,对方法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理论性课题常常离不开理论演绎、文献分析、历史研究等方法,有的理论性课题还要开展实验研究;而实践性课题则更多用到调查研究、个案研究、观察研究、经验总结、实践研究等方法,当然,实践性课题也需要基本的文献研究和理论思考。在选择研究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内容对方法的要求,也就是说,要从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确定研究方法,要注意研究方法的实际效能。
        第三,要注意多种研究方法的组合。比如,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要结合起来,历史研究和现实把握要结合起来,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要联系起来,还要注意经验、案例和观察的重要价值。只有多种方法综合地使用,才能取长补短,发挥各种研究方法的整体优势,从而提高成果水平。
        在课题设计和申报过程中,还有其他的一些环节,如人员组织、过程安排、成果形式和经费使用预算等,都需要认真对待。在此不一一分析.
                                                                                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教育科研系列讲座之三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成一项工作,科学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育科研来说,针对研究课题的不同类型,采用恰当的方法,同样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便捷、有效地完成科研课题,而且会使我们的研究显得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一般来说,中小学教育科研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当然,这并不是教育科研方法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分类,而是因为这些方法跟日常科研工作联系紧密而被经常采用。同一研究课题,往往会交叉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这在研究过程中要视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一、文献研究法:从考察课题的历史出发
  如果有这样一个教育研究课题——研究20年来我国小学德育问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中总结出经验,寻找出规律,应该采用什么方法?针对这一类型的问题,我们就必须采用文献研究法。所谓文献研究法,就是从所要研究的课题的历史出发,搜集与该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或者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
  什么叫做文献呢?所谓文献,就是以书籍、实物、声像材料,以及以软件、光碟、网络等为载体记录下来用于保存和传递信息的各种资料。我们中小学常用的文献,主要有档案、相关文件、工作记录、汇报总结、统计数据、报刊、书籍、各种声像资料,以及数量巨大、更新迅捷的网络资料等。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给予了文献研究法以全新的含义,使我们做起教育科研来更加得心应手。
  查找文献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文献,如何科学、有效而又全面地查到文献,是文献研究的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科学地考虑文献检索的范围。比如说,如果要考察一个省或者一个地区普通高中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我们就应该穷尽最近几年来该省或者该地区在此方面的所有文献,比如报刊上发表的当地关于研究性学习探讨的理论文章或者经验性总结,还有在各种文件、内部材料和会议中交流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资料。只有对文献涉及的时间、空间、载体形式和主题都有周全的覆盖,才能整体把握该项研究的基本状况。否则,得出的研究结果就有可能挂一漏万,或者以偏概全。
  第二,要有意识地拓宽文献搜集的渠道。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搜集到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方方面面的资料,比如说,档案、文件等可以考虑到相关单位的资料室、档案馆、博物馆去查找;统计数据可以查找各级各类统计年鉴或者相关单位的统计报表;书籍、报刊则可以到大型图书馆去借助各种检索工具查阅;一些声光电化资料则可以到电化教育馆去获得。当前网络信息十分发达,网络系统中的资料尤其值得重视,利用网络能使我们检索文献更加高效、便捷。
  第三,文献的搜集要全面、客观。对于确定要搜集的文献,最好是原始的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它的客观真实性;对于第二手材料,要认真考察它的出处,要跳出使用者的治学态度和主观立场。再者,应该具有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精神,对搜集到的资料,应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第四,要注明所有文献的来源和出处。不管是复印的公开出版物,还是内部的油印材料,或者是网络下载的文件,在搜集和采用的过程中,都要严格注明出处,做到有据可查。这是一种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便于后来的研究者在已有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
  采用文献研究法,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古今中外的资料,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可以不受调查对象的情绪影响,得到相对全面客观的信息,搜集到的文献也可以持久保存,必要时容易核对,因而受到教育研究者的欢迎。但这种方法可能缺乏现实感,不够具体,或者因文献本来就欠缺,所以无法得到研究所需要的完整资料,而且我们搜集到的永远只是调查对象的历史状况而不是当前状况,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可能和它的现实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因而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
  可以说,严格意义上的教育科研都应该从文献研究开始,文献综述是科研论文写作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否则,也许我们忙忙碌碌了好一阵子,结果只是做别人早已做过的重复性工作。
  如果科研课题以研究问题的历史为主,规模巨大,文献搜集过程系统,就上升为历史研究法。也就是说,历史研究就是一种系统化的文献研究。
  二、调查研究法:搜集教育现状的感性资料
  调查研究法是教育科研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所谓调查,就是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事物的情况;所谓研究,就是分析搜集到的资料,揭示事物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教育科研中的调查研究,就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资料,对教育某方面问题的现状做出比较客观的分析,或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做好调查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根据科研课题确定调查的题目是什么,比如“广东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题目的选取要注意其理论的和实用的价值;其次,要确定调查的对象,如上面这个调查的对象就是广东省适龄入学的特殊儿童,调查对象应该具有全面性、代表性;再次,要制定调查计划,包括草拟调查研究的提纲,确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案,如调查的方式方法,调查的组织安排、人员分工,所需要的经费,等等。
  第二步,具体实施调查。这是调查研究最关键的环节,科研工作是否取得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具有多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往往都取决于这一步。最大限度地获得第一手真实的资料,是这一阶段的根本目的。
  第三步,对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推断出结论,找出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步,总结阶段。根据资料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撰写调查报告,进行工作总结。
  调查研究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等。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具体地可以采用访谈、问卷、测验、专家调查等形式。
  访谈是指研究者与被调查的对象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从而了解事实的真相或者被访问者的各种心理、行为倾向。像新闻记者搜集信息的最根本方式就是访谈。针对多个调查对象,访谈可分为预先设定统一问题和过程的标准化的结构性访谈以及自由、开放式的无固定问题和程序的非结构性访谈。访谈法的优点是可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获得大量真实、详尽的感性材料,并且可以根据调查对象的状况灵活调整,但这种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搜集材料慢,对调查者的素质要求也很高,所以不适合于大规模的调查。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省时省力省费用,并且可以同时在极大的范围内展开调查。现代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使被调查者可以通过电话或者上网答题,使问卷调查变得尤为方便可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十分重要,通常问题既要简短,能让答题者易懂易答,又要考虑不涉及被调查者的禁忌话题。问卷的内容是搞好调查研究的关键,比如,一份“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问卷调查”的内容就应该根据学习价值、教学热情、课堂组织计划、内容广度、课堂讨论、师生关系、作业和阅读、考试和评分、学生成就等数个维度来考虑设计。
  测验就是出题来考查被测对象某一方面的品质,比如各级学校最经常采用的考试考查的就是学生的学业成绩。专家调查则是通过对某方面有权威性或者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的调查,来推断该问题的倾向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有时候,一项调查往往要几种方式结合使用。比如,一项“城市中‘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公平现状的调查”就可以将问卷法、访谈法和专家调查法等几种方式结合使用。
  在使用调查研究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具体的研究提纲。对于一次调查活动来说,目的要非常明确、单一和具体,因而要事先根据研究的目的列出要研究的项目,设计好要调查的内容。例如,一份“关于中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去调查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形成负担的原因有哪些,应该采取什么对策,而是去大谈特谈当前的教育政策,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试教育”的渊源和弊端,就有些喧宾夺主,偏离了研究的根本目标。
  其次,要把握每种具体的调查方式的特点和使用条件。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专家调查法、观察法、座谈会等都各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各有其优缺点。只有把握准了不同方式的不同特点,才能使调查研究更加合理和有效。
  还有,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调查研究的科学水平不仅体现在质的分析上,而且还反映在量的精确描述中。只有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实验研究法:控制条件找因果
  实验法,就是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假设,人为地控制或者创设一定的条件,从而验证假设、探讨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科研方法。教育实验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一种要求比较严格、较难掌握和操作的研究方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实验研究法在许多中小学科研工作中得到了普遍采用。
  教育实验存在着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其中一个常见的分类是,按实验对象的分配方法把教育实验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等。
  单组实验就是对单个实验组,比如说一个地区、一个学校、一个年级或者一个班的学生,分期实施不同的实验因素,每次对一个实验因素的效果加以测量和分析。比如,“榜样对儿童分享行为改变影响的实验研究”,就可以采用单组实验法,通过对单个实验组前后行为的变化,我们可以分析出榜样对于儿童的分享行为到底有没有产生影响,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等组实验是选择两个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组进行实验,一组施加实验因素(实验组),另一组不施加这种实验因素(对照组或者控制组),通过两组间的比较,来看实验因素的效果。比如,“新型××训练法对提高运动成绩的实验研究”,我们就可以安排一个以传统方法进行训练的对照组,来对照分析这种新型的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成绩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循环实验则是把几个实验因素循环施加于几个不同的实验组,按照各实验因素变化的总和来判定实验结果。比如,一个关于榜样、移情和训导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就可以通过循环实验,轮流对不同的实验组施测,通过最后的结果,综合分析这几种因素对儿童分享行为改变的影响程度。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实验研究法的优点是,它可以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加入特定的人工控制,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情况,比较精确地分析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可以重复验证。
  不管是什么教育实验,大致上都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合适的研究课题,建立实验假说;做一个科学而具体的实验设计;选择被试,引入实验因素进行实验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假设,撰写实验报告。
  运用实验法,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全面衡量实验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教育实验的规模、内容、性质,实验所需要的器材、设备、经费,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相关的机构支持,实验研究者的实验水平、态度、情感倾向和技术、方法的掌握、运用等,都是应该全面考虑的。
  第二,一定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实验应该最大限度地追求精确,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没有周密的论证、对实验方案的精心设计及科学的理论假设,到头来就难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得出的结果可能南辕北辙。
  第三,要注意对实验过程中的无关因素进行控制。搞教育实验,就是要操纵实验因素,按实验者的要求使之发生变化,控制无关因素,不让这些无关因素发生变化。前者是动的,后者则一定要是静的,否则,实验研究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
  第四,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处理和验证。实验要排除主观随意性,一切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所以统计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小学常见的实验数据分析有z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等。为了保证实验的精确度和效度,有的实验在正式施测前要进行前测,在实验结束若干时间间隔后还要进行重测。
  四、个案研究法:从解剖麻雀入手
  俗话说,一滴水中可以看到整个太阳,一粒沙中反映出整个世界。个案研究法就是这样一种通过研究个体反映总体的方法。它是以某个具体的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解剖麻雀的方法,考察其具体的状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作为研究相同、相似或相对的问题的范本或借鉴。这样被考察的具体单位就是一个个案,它可以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包含若干人数的特殊群体(这时候整体就形成了一个个案);它也可以是一种事物,如一所学校,或者一种特殊的现象,如一所学校的某项教育措施。从研究手段上来说,个案研究其实就是一种调查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由于其调查对象一般是少数的人或事,调查者一旦开始研究,容易展开较为深入、详尽的直接调查,在短时间内可以掌握丰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历来受到研究者的欢迎而被普遍采用。如新闻记者对先进人物事迹展开的个人专访,都可以算是个案研究法。早在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考察了湖南、江西等地农民运动的情况,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兴国调查》等著作,也可以说是个案研究的典型代表。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探索中,个案研究法也被大量采用。比如周弘先生在自己女儿身上实施的“赏识教育”的实验,风行全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中成功的教育途径,都是较好的个案研究的例子。
  好的个案研究应具备如下特征。
  一是典型性。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全面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或事物发展趋势的特殊个体。典型可区分为一般性典型、特殊性典型、全面性典型、先进典型、落后典型等等。个案研究的典型性就是要通过对该个案的调查研究,找出它与同类事物共有的一般规律,通过个别认识一般,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飞跃。比如,像“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创建育人系统工程——三元里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探索”这样一个以单个学校的教育模式为个案进行的研究,怎样才算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呢?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说是人人在搞,校校在搞,那么这所学校的做法与其他学校到底有哪些不同?它的做法到底有什么先进性和代表性的意义?这就要求从它这种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实施的具体内容及先进策略和方法体系上去做具体的考察。
  二是深入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深入的解剖和分析,搞清楚典型个案的方方面面,事情的来龙去脉,问题的前因后果,就可以对一系列问题有集中的了解,从而为同类的人和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要做到深入,关键是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和细致的作风。比如,有这样一份研究报告,“‘老拐子’的故事:一份关于恐吓教育法的研究报告”,就要从什么是“老拐子”,“老拐子”的作用及其机制,成人采用“老拐子”进行恐吓教育的动机与实质,恐吓教育法的文化渊源,恐吓教育法对儿童产生的影响,如何改变“老拐子”式的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挖掘。
  三是有借鉴意义。个案研究的目的就是从个别提升到一般,以个别指导一般,即使是负面的特殊个案,其研究的目的也是要给人提供经验和教训。
  实施个案研究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排除主观干扰。典型个案的选择往往会受到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因而不好把握;典型个案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只具有相对的含义,此时此地的典型换到彼时彼地就不一定是典型了。
  二是不要轻率地将结论推及总体。不管怎样,个案研究考察的毕竟只是同类事物的局部,其研究结果富有代表意义但绝不能代表全部,所以不能轻率地将结论推广到全体。
  五、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与实践间搭建桥梁
  顾名思义,行动研究法就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开展研究,它是一种融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于一体的科研方法。这一方法目前正日益受到教育科研者的关注。
  行动研究法起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最早应用于社会学和民族学研究领域,后来应用于教育科研,很快受到普遍欢迎。这种研究通常是小范围的探索性活动,一般由科研工作者和教学实践人员共同参与完成,通过二者的相互反馈和不断调整,从而使研究更具有实践指导价值。其基本程序一是计划,二是实施,三是反思和评价。具体方法是,把教育科研放到一个开放型的系统中,在研究总目标的指导下,经过预诊,提出问题,广泛搜集与讨论信息资料,拟订一个个具体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然后用多种手段评价效果,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总目标再进行预诊,确立下一步的小目标。在这样由一个个分阶段的小目标及其实施组成的循环渐进的过程中,完成整个研究的总目标,并形成多重反馈体系。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领域有很多课题都采用行动研究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自学自探自评’教学模式的探索”“‘读导互动’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这一类的科研课题,都十分适合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与其他科研方法比较,行动研究法具有如下一些独特的优势。
  第一,目标明确易操作。行动研究的基础是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所以它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目标。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和教学实践工作紧密相连,不存在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的问题,进行的观察和对行动的记录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所以能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干预。
  第二,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行动研究的基本导向。行动研究法一般运用在中、小规模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中,考察的是某个具体的教育结构,要解决的都是与教育有关的迫切问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展开的。通过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解决的都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应用型的实际问题。如“××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新形势下开展劳动教育的模式探索”就是一个目标非常明确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该校劳动教育开展的现状,在某一新的教育模式的指引下,从办学理念、具体教育措施、配套的管理、环境、科研等方面,分成好几个小目标来逐层展开研究,而且还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根据进展和具体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
  第三,能促进参与者的进步。行动研究脱离不了教育行为和特定的教育环境,它是由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学实践工作者共同合作完成的。一个课题的研究小组,往往是研究人员、教师、行政人员、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通过积极的互动,有效的交流,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效果。
  第四,形式灵活易修正。由于有一套良好的多重反馈的机制,行动研究法允许在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方案做一定的修改和补充,不过分死板地强调研究过程的严格性和计划的严密性。根据再诊断,可以适当地增加或者删除某一环节的小目标,因而形式十分灵活。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达成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一点,是其他科研方法无法比拟的。
  在运用行动研究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驾驭能力。由于研究者利用的是观察和实验的手段来诊断现状,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研究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善于控制整个行动研究的客观过程,同时还要控制自己的主观过程,使研究始终处于最佳控制状态。因此,研究者和教学人员都要有良好的理论准备、一定的研究技巧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可以说要求是很高的。
  第二,要有科学态度。研究者应始终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要因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就忽视了研究过程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对预定的总体方案草率了事,在研究过程中随心所欲。要随着研究的进展,进行多次的诊断和修正,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第三,要有协作精神。科研的有效完成,是多方面集思广益、协同努力的结果,研究者要充分尊重各方面人员的思想和创意,跟他们有效协作,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没有多方面人员的支持,行动研究很难真正贯彻下去。
  除了上面这几种方法外,还有观察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质的研究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教育科学研究的,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我们在教育科研过程中,要根据研究的需要灵活运用。但不管采取哪种方法,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搞好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