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谨慎对待在位的大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33:38

2、要谨慎对待在位的大臣

【原文】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禹曰:“安1汝止2,惟几3惟康4其弼5直,惟动丕6应。7志以昭8受上帝,天其910命有休11

帝曰:“吁!臣哉邻12哉!邻哉臣哉!”

禹曰:“俞!”

帝曰:“臣作朕股1314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15。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16,作会17;宗彝18、藻19、火、粉米、黼20、黻21、絺2223,以五采彰24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25五声26八音27,在28治忽29,以出3031五言32,汝听。予违,汝弼33,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34四邻!庶顽35谗说,若不在时,侯36以明之,挞37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工38以纳言,时而扬39之,格40则承41之庸42之,否则威43之。”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44苍生,万邦黎4546,共惟帝臣,惟帝时举47。敷48纳以言,明庶49以功,车服以庸。谁敢不让,敢不敬应50?帝不时敷,同,日奏,罔51功。

【译文】大禹说:“啊!舜帝。要谨慎地对待在位的大臣呀。”舜帝说:“是的!”

大禹说:“怎么决定您的举止呢?唯有机会惟有安定。如果辅佐的人正直,唯有行动于大的响应。等待志愿以明亮接受上帝的命令,上天会一再重复用美好的事物显示。”

舜帝说:“唉,大臣就等于是近邻,近邻就等于是大臣啊。”

大禹说:“是的。”

舜帝说:“大臣们是我的得力帮手。我想帮助百姓,你辅助我吧。我想宣扬力量于四方诸侯,你去做吧。我想观察古人留下来的图象,将太阳、月亮、星辰、山峦、龙、美丽的野兽等,描绘出来;将彝器上的虎纹、水草、火、米、华丽的花纹、黑白花纹、细葛布上的剌绣等,用五彩显明地绘出五色,制作成衣服,你要明白。我想听闻六种乐律五种声音八种乐器的音乐,省视治理的急速,用来进退各方面意见,你要听清楚。如果我有违背,你要辅佐我,你不要当面顺从,退下去后又去议论。要恭敬身边的近臣啊。众多愚蠢的谄媚的言说,如果不能省视到,为什么不能明白,那就用棍棒鞭挞来使其记得,记录在书上使其能识别,害怕惩罚的想法就会生出来!官吏采纳意见,要经常颂扬,度量后要继承并使用它们,不采纳的话就要用刑法来震慑。”

大禹说:“好啊!舜帝,光天化日之下,至于到达四海的角落里的人,各个诸侯邦国有众多的进献,共同都是舜帝的臣子,仰仗您的推举。分布采纳各种意见,明白众多的功劳,赏赐车马衣服让他们使用。谁敢不谦让,谁敢不恭敬响应?舜帝你不时常地分布,就会同心,就会每天上奏,就不会没有功绩。

【说明】大禹不得已提醒舜帝,要谨慎对待在位的大臣。舜帝也很明白大禹的话中有话,于是交给大禹更多的工作。舜帝也知道有许多谄媚的言论,并希望大禹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那些不怀好意的人。

——————————————————

【注释】1.安: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之意。《诗·小雅·何人斯》:“尔之安行,亦不遑舍。”《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国语·晋语》:“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史记·项羽本纪》:“安与项伯有故。”

2.止:《书·太甲上》:“钦厥止,乃率祖攸行。”《诗·大雅·云汉》:“靡人不周,无不能止。”《吕氏春秋·下贤》:“亦可以止矣。”《列子·汤问》:“笑而止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止臣。”这里用为停止、中断之意。

3.几:(jī基)古通“机”。《易·屯·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诗·小雅·楚茨》:“如几如式。”《韩非子·奸劫弑臣》:“是犹盲而欲知黑白之情,必不几矣。”《法言·先知》:“或问为政有几。”《文心雕龙·情采》:“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这里用为机会之意。

4.康:《书·洛诰》:“我惟无斁其康事,公勿替刑。”《诗·唐风·蟋蟀》:“无己大康,职思其居。”《诗·大雅·生民》:“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诗·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礼记·乐记》:“民康乐。”《楚辞·离骚》:“日康娱以自忘兮。”这里用为安乐、安定之意。

5.弼:(bì毕)《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书·益稷》:“予违汝弼。”《书·说命上》:“梦帝赉予良弼。”《说文》:“弼,辅也。”《后汉书·伏湛传》:“柱石之臣,宜民辅弼。”这里用为辅佐之意。

6.丕:《书·大禹谟》:“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书·大诰》:“弼我丕丕基。”《左传·昭公三年》:“昧旦丕显。”《说文》:“丕,大也。”《汉书·匡衡传》:“未丕扬先帝之盛功。”这里用为“大”之意。

7.徯:(xi西)《书·仲虺之诰》:“徯予后。”《孟子·梁惠王下》:“徯我后。”《说文》:“徯,待也。”这里用为等待之意。

8.昭:《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诗·周颂·载见》:“率见昭考,以孝以享。”《老子·二十章》:“俗人昭昭,我独昏昏。”《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说文》:“昭,日明也。”这里用为明亮之意。

9.其:(qí奇) 《诗·召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诗·大雅·皇矣》:“上帝耆之,憎其式廓。”《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论语·宪问》:“人不厌其言;乐然後笑。”《国语·晋语》:“其自桓叔以下。”这里用为也许、大概之意。

10.申:《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书·太甲》:“伊尹申告于王。”《诗·大雅·假乐》:“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尔雅·释诂下》:“申,重也。”《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这里用为重复、一再之意。

11.休:《易·复·六二》:“休复,吉。”《书·洪范》:“休徵。”《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诗·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尔雅·释诂》:“休,美也。”《后汉书·班固传》注:“休徵叙美行之验。”这里用为美好之意。

12.邻:(lín林)《诗·小雅·正月》:“恰比其邻。”《小尔雅》:“邻,近也。”《汉书·新序》:“善谋邻国敌也。”《释名·释州国》:“五家谓伍,又谓之邻。邻,连也,相接也。”这里用为邻近、近邻之意。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里引申为最亲近之意。

13.股:《易·明夷·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书·说命下》:“股肱惟人,良臣惟圣。”《诗·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战国策·秦策》:“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韩非子·扬榷》:“腓大于股,难以趣走。”《史记·酷吏列传》:“余皆股栗。”《说文》:“股,髀也。”这里用为大腿之意。

14.肱:(gōng功)《书·说命下》:“股肱惟人,良臣惟圣。”《诗·小雅·无羊》:“麾之以肱,毕来既升。”朱熹集注:“但以手麾之,使来则毕来,使升则既升也。”《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说文》:“肘臂节也。”这里用为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之意,后多引伸泛指胳膊。股肱:均为躯体的重要部分。引申为辅佐君主的大臣。又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管子·小匡》:“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于众者。”《左传·昭公九年》:“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15.翼:《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礼记·文王世子》:“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集韵·职韵》:“翼,辅也。”这里用为辅助、辅佐之意。

16.华虫:华,通花,花纹、花色。虫:古代称一切鸟兽均为虫。华虫即是指有花纹的鸟兽。

17.会:古同“绘”,五彩的刺绣。《书·益稷》孔传:“会,五彩也,以五彩成此画焉。”陆德明释文:“会,马(融)、郑(玄)作绘。”

18.宗彝:宗,指宗庙。彝:古代宗庙祭祀用的青铜礼器。宗彝,即是指彝器上的虎形花纹。

19.藻:藻类植物,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没有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古专指水藻。《诗·召南·采蘋》:“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诗·鲁颂·泮水》:“薄采其藻。”《左传·隐公三年》:“蘋蘩蕰藻之菜。”

20.黼:(fǔ抚) 《书·顾命》:“狄设黼扆、缀衣。”《诗·小雅·采菽》:“玄衮及黼。”《诗·大雅·文王》:“厥作祼将,常服黼冔。”《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荀子·非相》:“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考工记·画缋之事》:“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说文》:“黼,白与黑相次文。”这里用为华丽的衣裳之意。

21.黻:(fú服)《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黻衣绣裳。”刘向《说苑》:“士服黻,大夫黼。”古代礼服上绣青黑相间的花纹之意。

22.絺:(chi痴)《书·禹贡》:“厥贡盐絺。”《诗·周南·葛覃》:“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论语·乡党》:“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礼记·曲礼》:“袗絺络不入公门。”《仪礼·大射仪》:“幂用锡若絺。”《说文》:“絺,细葛也。”《小尔雅》:“葛之精者曰絺。”这里用为细葛布之意。

23.绣:用彩色线在布帛上刺成花、鸟、图案等。《说文》:“绣,五采备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妾自绣腰襦。”这里用为刺绣之意。

24.彰:《书·皋陶谟》:“彰厥有常。”《书·伊训》:“嘉言孔彰。”《老子·二十一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吕氏春秋·怀宠》:“义理之道彰。”《说文》:“彰,文彰也。”《广雅·释诂四》:“彰,明也。”这里用为显明、显著之意。

25.六律:律,定音器(竹管)。共有十二个,各有固定的音高和名称。1.黄钟(C),2.大吕(#C),3.太簇(D),4.夹钟(#D),5.姑洗(E),6.中吕(F),7.蕤宾(#F),8.林钟(D),9.夷则(#G),10.南吕(A),11.无射(#A),12.应钟(B),合称十二律。区分开来,奇数(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古书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就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而言的。

26.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管子·宙合》:“左操五音,右执五味。”《老子·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孟子·离娄上》:“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

27.八音:指金、石、丝、竹、匏、土、草、木等材料做成的乐器之音。这里泛指一切音乐。《书·舜典》:“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28.在:《易·随·九四》:“有孚,在道,以明何咎。”《易·小过·六五》:“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诗·周颂·清庙》:“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管子·侈靡》:“三尧在,臧于县,返于连。”《大戴礼记》:“存往者,在来者。”这里用为省视、观察之意。

29.忽:《左传·庄公十一年》:“其亡也忽焉。”《楚辞·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这里用为急速之意。

30.出:与“入”相对。《书·康王之诰》:“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诗·邶风·北门》:“出自北门。”《诗·小雅·出车》:“我出我车。”《列子·汤问》:“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这里用为出去、出来之意。

31.纳:《书·尧典》:“寅饯纳日,平秩西成。”《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禹贡》:“九江纳锡大龟。”《左传·文公十六年》:“诸侯谁纳我?且既为人君,而又为人臣,不如死。”这里用为接纳、接受之意。出纳:指进退。

32.五言:指东南西北中五方的意见。

33.弼:(bì毕)《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书·说命上》:“梦帝赉予良弼。”《说文》:“弼,辅也。”《后汉书·伏湛传》:“柱石之臣,宜民辅弼。”这里用为辅佐之意。

34.钦:《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书·盘庚》:“钦念以忱。”《尔雅》:“钦,敬也。”《礼记·内则》:“钦有帅。”这里用为敬佩、恭敬之意。

35.顽:(wán完)《书·尧典》:“父顽。”《广雅·释诂一》:“顽,愚也。”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疑自苗人顽,恃险不终役。”这里用为头脑迟钝、愚蠢之意。

36.侯:疑问代词。相当于“何”。《诗·小雅·正月》:“瞻彼中林,侯薪侯蒸。”《诗·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友。”《诗·大雅·文王》:“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诗·大雅·大明》:“矢于牧野,维予侯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君乎,君乎,侯不迈哉?”这里用为为什么,侯不(何不)之意。

37.挞:《诗·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周礼·闾胥》:“掌其比觵挞罚之事。”《周礼·小胥》:“而挞其怠慢者。”《礼记·内则》:“而挞之流血。”《列子·黄帝》:“斫挞无伤痛。”《说文》:“挞,乡饮酒,罚不敬,挞其背也。”这里用为用鞭子或棍子打之意。

38.工:《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书·舜典》:“畴若予工?”《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剩,便备用,使雕琢文来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这里用为官吏、职事之意。

39.扬:《易·夬·辞》:“夬,扬于王庭。”《书·尧典》:“明明扬侧陋。”《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诗·鲁颂·泮水》:“不吴不扬。”《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札记·曲札上》:“将上堂,声必扬。”《方言》卷十二:“朽,慎,扬也。”郭璞注:“谓播扬也。”这里用为宣传、宣扬之意。

40.格:《书·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诗·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记·中庸》:“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孟子·离娄上》:“人不足与適也,政不足闲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广韵·陌韵》:“格,度也,量也。”这里用为度量、衡量之意。

41.承:《易·师·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毛传:“承,继也。”《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王逸注:“承,续也。”这里用为继承、承先启后之意。

42.庸:(yong雍)《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孟子·告子上》:“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父子或怨譟,取庸作者进美羹。”《说文》:“庸,用也。”这里用为用之意。

43.威:《书·泰誓上》:“肃将天威,大勋未集。”《管子·君臣下》:“此先王所以明德圉奸,昭公威私也。”《战国策》:“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史记·陈涉世家》:“教我先威众。”这里用为震慑之意。

44.隅:(yu于)《诗·邶风·静女》:“俟我于城隅。”《诗·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隅。”《诗·大雅·抑》:“抑抑威仪,维德之隅。”《老子·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礼记·曲礼》:“抠衣趋隅。”《荀子·荣辱》:“安知廉耻、隅积?”《韩非子·扬榷》:“规矩既设,三隅乃列。”《考工记·匠人》:“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这里用为角落之意。

45.黎:(lí厘)假借为“齐”。《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诗·大雅·桑柔》:“民靡有黎,具祸以烬。”《尔雅》:“黎,众也。”《礼记·大学》:“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孟子·梁惠王上》:“黎民不饥不寒。”《汉书·司马相如传》:“觉悟黎烝。”这里用为众多、数目很多之意。

46.献:《周礼·鳖人》:“春献鳖蜃,秋献龟鱼。”《左传·隐公元年》:“有献于公。”《墨子·公输》:“请献十金。”《荀子·正论》:“称远近而等贡献。”《史记·项羽本纪》:“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广雅》:“献,进也。”这里用为下对上、卑对尊的进献之意。

47.举:《左传·襄公三年》:“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後集。”《孟子·万章上》:“时举於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后汉书·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这里用为选拔、举荐之意。

48.敷:通“溥”。《书·舜典》:“敬敷五教,在宽。”《书·禹贡》:“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诗·周颂·赍》:“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后汉书·张网传》:“不能敷扬五教,翼赞日月。”这里用为分布、散布之意。

49.庶:《书·舜典》:“黜陟幽明,庶绩咸熙。”《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惧而奔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尔雅·释言》:“庶,幸也。”《玉篇·广部》:“庶,幸也,冀也。”这里用为希冀之意。

50.应:(yīng英) 《管子·侈靡》:“以其余应良天子,故平。”《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这里用为应和、响应之意。

51.罔:(wǎng网)《易·晋·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书·大禹谟》:“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诗·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大雅·思齐》:“惠于宗公,神罔时怨。”《尔雅·释言》:“罔,无也。”《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楚辞·九章·惜诵》:“君罔谓汝何之。”这里用为“无”、“没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