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滴创新到创新集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06:42
从点滴创新到创新集成
2007-05-09 07:43:00 作者:□张思凯 任衷平 徐永杰 来源: ■山东煤炭科技创新三年回眸②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非偶然,山东煤炭三年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也是如此。
  从2004年前发明创造的星星点点,到三年后科技创新硕果满枝,“山东煤炭业科技创新从量变到质变,关键在于山东煤炭系统的科研开发已从点滴创新衍变为创新集成,并成为山东煤炭业发展、腾飞的源动力。”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宝山这样点评山东煤炭三年科技创新的发展脉络。
  技术中心筑就坚实创新平台
  龙矿集团办公楼二楼,是集团技术研究院的办公地点,这个集海下采煤、建下采煤、信息化和三探四个研究所的研究院,是我省第一家以院命名的企业技术中心。正是这个仅有40人的研究院,在2005和2006年评出的中国煤炭行业十大科技成果中,“龙口矿区海域采煤技术研究与应用”和“基于防爆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等三项成果连年上榜。
  而在多产快跑的年代,我省煤炭系统虽然也有出类拔萃的科研人才,也有一个个挂着牌子的技术处(室),财务账目上也明列着科研经费,但那时奉行的是谁产煤多、谁就是英雄、是老大,煤炭科研是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煤炭科研人员不得不忍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放在抽屉里、锁在书柜里,有些科研人员甚至到一线干起了采掘工。
  山东煤炭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科技先行!2004年在泰安召开的煤炭科技会上,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卜昌森明确要求,全省煤炭企业特别是省属煤炭集团要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以科技创新为全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不竭的动力。山东煤炭科技的春天来到了!当时参加煤炭科技大会中国矿业大学的一位专家这样评价。
  春天里百花齐放、万木葱茏!泰安大会召开之后,全省煤炭科技创新星火燎原、厚积薄发。一个最明显的表征便是,作为煤炭技术研发和孵化器的企业技术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在齐鲁大地涌现,原有的技术中心为加强科研力量,在海内外招募科研精英,技术中心增添了新鲜血液;原来未设技术中心的则按照国内最高的标准加紧组建起来。
  省属煤炭企业集团的技术中心创建最为出色,七大集团公司从集团到各矿、二级单位均建立了科技管理机构,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活动的创建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截至今年4月中旬,全省煤炭系统已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2处、省级技术中心5处,建立专业研究所、室60个;建立了兖矿集团、淄矿集团、新矿集团3个博士后工作站!
  全省煤炭系统对技术中心寄予厚望,事实证明,技术中心也不辱使命,已成为全省煤炭系统科技创新的坚实平台。煤炭地下气化、液化、煤变油、海下采煤、快速建井、特厚表土层钻井、薄煤层综采、螺旋钻机采……一个个在行业领先并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技术在齐鲁大地涌现。
  技术中心取得的令人赞叹的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省领导的高度关注,也得到了来自国家和省里的支持。2006年,新矿集团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和兖矿集团的煤化工被省政府确定为“泰山学者岗位”;兖矿集团完成了全国专利试点工作,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全国煤炭行业惟一的“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
  育才体系完善创新机制
  如果说技术中心的组建使点滴的技术创新聚指成拳,成为集成创新坚实平台的话,那么,三年来,山东煤炭系统重视人才培育、重奖拔尖人才的创新氛围,则为山东煤炭系统构建起梯次升级的创新机制。
  2006年11月30日,新汶矿业集团召开第四次技术创新大会,在这一规模盛大的科技创新大会上,新矿集团的6个特等奖、176项成果、6个技术创新先进集体、10个科技创新标兵和26项专利发明人受到了隆重表彰,而这种表彰不仅仅是一张证书,还有着诱人的人民币——383万元的奖金让会场上的1000多名干部职工惊诧不已!
  这只是新矿集团层的奖励,而在公司的二级单位,有了科技成果不但要进行一次性奖励,而且对工程技术人员按岗位给予长年不断的补贴,评选出的技术拔尖人才每月能享受到100-150元的津贴!
  可贵的是,我省煤炭系统培育人才、鼓励创新并没有落脚到“秋后算账”——出了成果再奖励,而是从源头抓起,给予所有创新之苗以充分的雨露阳光滋润,将其培养成参天大树,“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创新单元,而这一个个创新单元就像涓涓细流,百川汇集,就将成为浩翰的科技海洋。”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郑晓光说。
  正是为了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科技人才培育机制,山东煤炭工业三年来始终坚持人才强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2006年召开的全省煤矿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省煤炭工业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意见》等四个文件,开展了“普通职工—高级工—技师—技能专家”的登高培养计划,这一培训计划在我省煤炭行业的人才培育中居功至伟、影响深远。
  在我省开采历史最悠久的淄博矿业集团,不但老矿区人才培育生机勃勃,济北新矿区也涌现出大量的科技精英。许厂煤矿明确规定,从今年2月份起,山东省首席技师津贴1000元,集团公司首席技师津贴300元,矿首席技师也可拿到每月200元的津贴。“只有提升了全员职工素质,才能为科技创新体系培育更多的人才中坚。”许厂煤矿领导如是说。
  统计显示,2004年以来,全省煤炭系统通过与大专院校联合办班等多种形式,培养专科以上在职学历教育毕业生2.3万人,培养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503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6.6万人次。目前,全省煤炭行业技师和高级技师达到1681人!
  科技创新首席说话
  七大省属煤炭集团岁末年终都要进行总结,而创新成果的总结与科技研发的展望是各大集团董事长的总结报告里必不可少的内容,并进一步形成了两年一度的集团科技大会,煤炭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可见一斑;
  到七大省属煤炭集团采访科技创新,董事长会告诉你,你去采访我们的总工程师吧,他最有发言权。
  其实,总工程师何止在成果介绍上有发言权,在研发方向、资金投入、成果的应用上,他还有着舍我其谁的决定权!
  自从2004年我省提出在山东煤炭企业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科技创新体系后,以前只是职务级别体现的总工程师便一步步走向了科技创新的前台,并成为屹立中军帐指挥千万科技工作者纵横驰骋的统领。
  新汶矿业集团的翟镇煤矿是新矿最年轻的煤矿,科技创新氛围最浓厚,科研竞争也最“惨烈”!在这里,首席专家每年都要竞争上岗,拔尖人才年年都要以成果论输赢,即便是优秀技工这一称号,你没有过硬的科研成果也休想当!而这一切,最终都要由总工程师亲自核批!
  新矿集团所建立的总工程师为首的创新体系只是山东煤炭系统首席专家负责制的一个缩影。据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郑晓光介绍,2004年以来,我省煤炭企业特别是七大省属煤炭集团均先后建立起了以集团科研总工程师负总责、分公司创新工程师为统领、具体项目首席专家负全责、区队班组技术科长说了算的梯级创新体系,在这一上下几乎垂直、衔接严密的体系下,各大集团的科技创新要钱拨钱、要物给物、要人给人,科研工作者在融洽、和谐的氛围里,一步一个脚印地为矿区、集团乃至全省煤炭业的振兴持续开发着科技动力!
  重视科技创新不只停留在口头,研发资金的投入也许最有说服力。2004年以来,我省各大煤炭企业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和重大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的参与群体,科技创新经费及科技成果奖励费用逐年增加。2006年全省煤矿科技费用投入达到了22.05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2.31%,比上年增加25.17%,其中,省属煤矿科技费用投入达到20.11亿元,占到总销售收入的2.53%,比上年增加23.9%。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谈及如何推动繁花似锦的山东煤炭科技局面百尺竿头、更上层楼,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宝山强调: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将科技投入作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权责利相一致的科技管理新机制,加大科技创新考核奖惩力度,对在科技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重奖,形成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