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未来5年再投千亿建地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50:36

广州未来5年再投千亿建地铁

2010年12月08日10:05金羊网—新快报牟晓翼

单双号限行,使得市民享受了久违的“顺畅”,针对亚运结束后限行措施是否还将延续的争议,分管交通的广州市副市长甘新表示,单双号限行并非解决交通拥堵的根本之策,而把亚运交通问题和BRT经验更快地用在常规公交上,并把公交和地铁接驳起来,广州交通将有一个大改善。他还表示,发展地铁是改善公共交通的关键,今后五年要筹措1000多亿地铁建设投资。

“单双号限行不是根本办法”

亚运后单双号是否将成为一项长远措施?前日,甘新作客“沟通无极限,行风大家谈”时说:“我觉得单双号限行不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根本办法,北京有400多万辆机动车,上海有300多万辆,我们广州有160多万辆,多也不算多,限行措施下,每天至少40万辆车不能上路。广州的交通问题必须要通过加大地铁建设力度来解决。广州举办亚运会,我们今年就新增加了1000多辆公交车,硬件已经做好了,尤其是把公交和地铁接驳,使广大市民尽可能坐地铁。还有一个很成功的经验就是BRT,我们想把亚运交通问题和BRT经验更快地用在常规公交上,把公交和地铁接驳起来,使广州交通有一个大改善。”

今后五年地铁投资等于18年

实践证明,地铁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起着不小作用,而公交和地铁的高效接驳,将使地铁的作用更加明显。不过在诸如人和、嘉禾望岗站等一些城乡接合部,较偏僻的地铁站,公交接驳班次偏少,地铁便利打了不小的折扣。对此,甘新表示,公交接驳一直在规划,到目前为止一共开通了356条公交地铁接驳线,衔接站点达729个。但白云区、番禺区等地还不完善,市交委将研究进一步加密班次。他认为,继续大力发展地铁是改善公共交通的关键。“今后五年要筹措1000多亿地铁建设投资,是过去18年的总和。”

单车接驳是地铁接驳的另一种方式,是否增加公共租赁自行车试点?甘新说:“是否增加覆盖要区别对待,像大学城、BRT沿线应该增加,但像东风路、环市路等路段如果发展单车,我觉得有问题,对交通影响太大,这几条路已经非常繁忙,要限制发展自行车。”他还说,用单车代替公交接驳地铁有一个过程。

换个角度

华工建筑学院副院长赵红红建议:天河区成拥堵重灾区 应多设“副中心”分流”

“印象最深的就是之前去过一次东京,那里的城市中心不是一个而是好几个:银座、新宿……几乎每一个中心都是一个高层建筑群,每一个中心都是一个交通枢纽站。”昨日,华工建筑学院副院长赵红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撇开限制机动车出行,谈未来广州交通的出路问题。他建议广州应向国际特大城市学习,首先从城市功能规划方面控制交通流量。

“大概30年前,广州的城市中心开始了由西向东的迁移过程,开始时,商业网点和公园都集中在南方大厦周围,那里成了城市中心,后来迁移到了北京路、中山路,现在稳定在了天河一带。”赵红红认为,美中不足的是,广州的城市中心经过屡次迁移,仍然只维持一个的规模,“现在的天河几乎就是一枝独秀,集中了商业中心、行政中心、金融中心、IT业中心多个功能;而之前的多个中心,无一例外,全部有所退化,例如上下九北京路,成为小商品集中贩卖点,却上不了档次。”这一迁移过程的直接结果,就是天河区吸引了大量人流车流,成为了交通拥堵重灾区。

“但也要看到,政府目前正在有意打造城市副中心的概念,例如白云机场附近的区域,正在打造白云新城,又比如番禺汉溪附近,正在打造郊外购物中心。”但赵红红认为,可惜的是,城市的公交和地铁并没有与“副中心们”相配套。“一个特大城市的公交地铁,尤其后者,应该形成一个‘网’的概念,广州地铁目前只有线,离成网至少还有10年以上的差距。国际上的特大城市中心区,公交主要站点500米范围内一定要有地铁站。”

在公交地铁发展的时间内,广州的机动车保有量一定会迅猛增长,又该如何解决?赵红红认为,限牌、限行都不可取,会招致民意反弹。“出行成本、停车成本都在通过市场调节增高,不要悲观,要达到东京那样的汽车高拥有率、低出行率不难,只是需要时间。”

专家观点

国外专家:一味扩建基础设施会更堵

CharlesKomanoff(能源经济学家和政策分析家)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提出一个观点:如果一味扩建基础设施,只会让更多人买车,带来更多的拥堵。而他也认为车牌号限行、收拥堵收费并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只是改善交通的一个配套措施。“路更顺、停车更方便,买车的人就会越多!”这个观点在亚运限行时得到了印证。专家普遍认为,广州亚运令很多交通基础设施提前数年竣工使用,加上治堵起效,开车明显比过去方便舒适了。在这个大前提下,不对机动车上路进行限制是正确的。但今后财政投入应首先考虑公共交通,使其与路面基础设施平衡衔接发展,才能全面体现“公交优先”。

国内专家:学上海提高市区停车费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则认为,奥运期间,北京实行单双号限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用行政手段尾号限行,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实施拥堵收费也是一样。他认为通过技术手段结合经济杠杆来调节汽车使用需求是很好的方法。

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资深科学家王全录也认为:解决交通问题要寻找多元化的方式,最重要是把供给和需求理顺。“交通堵塞费是世界性难题,广州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很多,不应局限于车牌号限行。”

而杨晓光教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这样说道:“比如上海,通过市区的停车费提高到一小时10块钱,很多车主宁愿打车也不愿自驾车到市区。这就缓解了中心市区的交通,多收的钱也可以投入公共交通和道路建设中。”

专家建议:加大公共交通投入

专家们普遍认为,很多目前热议的交通措施,如车牌号限行、拥堵收费,都明显存在弊端。让专家产生分歧的是,究竟存不存在这样一部分市民,无论公交地铁多么完善,他们仍然坚持买车?

有专家认为:有相当一部分市民,只要有钱,不管你公共交通搞得有多好、路面有多堵、养车有多贵、限制有多大,他们只要有钱能承受就一定会买车上路。“公共交通优先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但对这类车主并无太大吸引力。一是身份象征问题,另一个是私密空间的问题,其他出行方式无法撼动轿车的地位。在国民意识未转变之前,要转变这类车主的观念并不容易。所以中长期内,为了路更顺,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也是必须大力发展的,必须要超前规划,只是在财政投入上可先向公共交通倾斜,优先解决多数人的出行问题。”

讨论仍在继续,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却所剩无几。昨日,一位广州交通专家在采访中表示:“制定政策和方法的时候,要考虑是否会产生新的棘手问题,是否合乎民意。目前限行问题还很多的情况下,不延续限行是很正确的。但交通拥堵这个世界性难题,确实要尽早研究,等到非要‘单双号限行’或者‘收拥堵费’其实就已经‘病入膏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