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并不在繁体字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5 05:30:06
文化并不在繁体字里(2009-08-16 18:08:59) 标签:杂谈 

文化并不在繁体字里

王童

在一次文学活动中,本人见到近来一再鼓吹恢复繁体字的王干,说起此前他在崔永元节目里就汉字演化,大肆推繁化简一事,便问起他和苏培成教授所争繁简之汉字的焦点,为何只辩论了一些不着边际的皮毛。因此公所倡导的汉字繁体充满文化必要继承的论点,实在是悖文化而来的。因简化汉字,并非是这汉字太有文化化了,而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促使许多有识之士在探究中国社会流弊的同时,觉得需从繁冗沉重的中国文化上着手,吸收引进大量西方文化、西方军事、西方科学的精华以图强奋发。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将柏杨称之为的“酱缸文化”荡涤一番,是中国进步文化人所进行的努力,汉字简化便是这其中的一个环节,在《鲁迅全集》中,读者便可查到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所提出用罗马字母替代汉字的激进主张。而在同一时期,面对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带来的冲击,我们的邻国日本则走得更远,喊出了脱亚入欧的声音。诚然,这些过激的言论与主张皆因千年封建文化的积垢所致,觉得必要从根本上清理国人身上的思维顽疾---必要下猛药才可根治。因正是在这陈腐文化的薰陶下,20万之众的清兵,面对1000多持枪的八国联军不知所措,一败涂地后,把长矛大刀涂上厕粪觉得才可僻邪;正是在这种文化的蒙蔽下,觉得铺好的铁路是妖孽,必要重新扒掉;正是在这种自以为天朝文化浩大的装腔作势下,甲午海战、鸦片战争失败了,割地赔款、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了。许多率先睁开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在觉得要把中国文化脱胎换骨的同时,繁复的汉字也是影响中国人科学思维的一个症结----更何况在今天这被评论家雷达先生称之为到处都在简化的缩略时代,去简就繁是不是在自找不自在。

  一些人在提出恢复繁体字所强调的理由,便是恢复中国文化云云,这里面有长年用繁体字的港澳台同胞,习惯为之,强调所用,不足为怪。另一些文化素质本来就不怎么样、想必也写不了几个繁体字的演艺圈人士也觉得简体字不文化,提议用繁废简,则纯属瞎起哄和赶时髦。因至今人们还看不出用繁体字的港澳台怎么就比大陆更文化了----过去所称之为的彼文化沙漠虽言过其实,但那终究不是文化的复兴之地。还有自认为自已很有中国文化素质的文人,在诗赋词集和四大名著的侵染下,却也不停地在模仿照搬更为简化的西方罗马字母衍制出的文学影视作品:一部《美国往事》,就跟着学来了《中国往事》和《北京往事》;一部《英国病人》就忙着抄来了《中国病人》《北京病人》《上海病人》等等。你汉字那么有文化,为何却总毫无想象力,文化不起来呢?

    强调恢复繁体字的诸公,大概也忘了书看繁体字文是要竖排的。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鼓吹繁体字的王干,所鼓吹的文也是用横排简体字写的,签名也是如此(应是幹)。你要倡导用繁体字,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你以后写文章要带头用繁体写。如果你自已也不会,电脑上有个转换系统,你可操作一下。还有,你主办的《中华文学选刊》也可用繁体梓印。

   论到此,看官也不要误会了我是在提倡“全盘西化”。因我还曾写过《“克已复礼”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的文章。我认为中国的酱缸文化破一下是必要的,但破过之后还可建立,此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破不立也。但这并不等于非要去看繁体字的《论语》与唐诗宋词。在此我非常赞同马英九提出的“识繁书简”。因历史的趋势是任谁也逆转不了的。所谓的文化应是在思想里而不是在繁不繁体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