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学戏—教育理念的分崩离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7:26:56
孔乙己穿了一百多年的破长衫,早该扔了,教育部出手硬要再为其添加一截水袖、改个样,打算唱一出京剧普及大戏——这不是童话,是鼠年改容更貌一大举措也——斯称为改,总强似不改,只是随意乱拆改,学子戏子都不象——成了四不象。    据相关报道:2月19日,国家教育部发布信息,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从今年3月份起,北京、黑龙江等10个省(市)将进行“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试点。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今年3月到7月,10个试点省(市)要开展相关的试点工作,并于2月29日前将选定的试点学校的信息上报到教育部。
众所周知,国家制定、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取代了各级各类学校执行了半个世纪的教学大纲。它作为学校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小学生学习京剧,破格成为学校教育与学校教学的目标、任务;京剧,将成为国家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础教育课程。
没有必要对国粹说三道四,不过对京剧陌生的人来说,传统的京剧、南腔北调的京剧,目睹耳闻甚至有点仙妖情调的京剧——其实是用神魔化了的舞台艺术来诠释人生。它从草根草台走进京城皇宫自然与众不同——说它是外语,外国人听不懂;说它是华语——中国人也听不懂——只有京剧和京剧迷京剧粉丝自己能懂!说白了,京剧的欣赏,是一个从唱腔、念白、配器到化妆、服装都已经非常贵族化了的一个剧种。它表演的程式化程度与门户流派的区分标准无与伦比——否则就不是“正统”的、“流传有序”的“字正腔圆”的京剧——你喜闻乐见追风热捧还得具备入门条件。因此,所有的中国孩子注定不可能都是京剧的传人——这个“国粹”必须进入中国中小学校学生课堂的必要前提和价值取向的评估谁能说得清楚?期望未来国民对“国粹”的认同、热爱,能成为京剧进入课堂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理由——中国的国粹都进课堂——中小学课堂?
弘扬国粹的义务与责任由政府职能部门以行政手段流转、摊派给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谁知道现在的中小学师生临危受命感同身受的是欢欣鼓舞还是诚惶诚恐?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表明它的传承方式其实就是举国上下普及京剧教育。充其量,京剧也只是戏剧百草园中的一枝奇葩,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惟独把京剧当大餐给几亿、十几亿人口天天送上,的确够荒谬,够荒唐。如此兴师动众,人们有理由怀疑教育部的学台笔贴式们曾经就是哪个京戏班子的班主正在出面造势——否则对京剧的如痴如醉怎么能比得过慈禧老佛爷? ……京剧艺术不是竞技体育,不需要那么心急火燎手脚忙乱直奔08奥运去赶会;京剧艺术更救不了中国教育——全民普及京剧或许再造三千个梅兰芳,侵略者打进来操守比得上梅兰芳的是蓄须明志——你要艺术家真来一出《霸王别姬》么?俗话说:上什么山,唱什么歌——那也要瞧瞧山光水色天地气象是不是唱歌的时候;更何况山里边还有“扫盲”有“普九”、还有“扶贫”——还侈谈京剧?如此推崇推广京剧,是对京剧的追捧还是践踏,是传承还是扼杀?
中国的一大特色是只要天下太平,中国人不愁没有中国戏剧可看。近些年中国京剧几经波折尚能复起就是例证——当然于教育部的“进课堂”无关——中国京剧比之于中国教育,名声名气好多了亮堂多了——都己不如人了、都自顾不暇了、还想着抢救拉扯一把京剧?
京剧能有今天,京剧所以有今天,福兮祸兮?
年前节后一时间,政府的最高职能部门举措失当、文过饰非导致失礼又失体的闹剧让人目不暇接……
当陕西林业厅出现“华南虎”、“年画虎”事件后,人们要求追究弄虚作假者的责任时,国家林业局(部)发言人的答复是“国家林业局的主要职责是野生动物的保护和资源调配。我们的行政职能不能调位,也不能越位。要切实履行好保护和抢救野生动物的职能,所以一听说陕西有报告有华南虎的消息,我们即刻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广大观众对我们采取的科学冷静的态度给予了赞赏……”结果是这个推托责任、强奸民意且自我标榜的“不能调位,也不能越位”、但可以抽身“缺位”的答复引发了人们更大的愤怒……
当南方遭遇雪灾局势一度陷入失控、混乱局面险酿大祸,广州有政协官员建议追究铁道部的责任时,铁道部的发言人的答复是“这些话既违背事实又违背常识”。发言人当时还表示,“广州市委的主要领导同志已经明确表示,个别同志极不严肃、极不负责任的公开言论,决不代表广州市委、市政府,也不代表市人大和市政协”——发言人除了拒绝批评,对建言者进行人格贬损外,还利用、借用权力进行政治恫吓讹诈——不但失礼失体,其用心和手法的确让世人大开眼界!
当我们这些曾在教育口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人暗自庆幸我们的教育部还算有自知之明不至于胡言乱语时,哪曾想它正在悄悄做蠢事,并且迫不及待公之于众进而一举成名后来者居上——要把一个剧种作为一个国家几亿学生的一门课程进行推广!
京剧作为戏剧模式中注重唱腔和形式表演的一种舞台艺术,几起几落的同时也表明它自身的缺陷与局限性。它有待于完善提高甄别推敲的行动太迟钝了;反过来说,它亟待改革改造脱胎换骨的要求也太迫切了。而对这个行当其中的有关形式与内容的争论、提高与普及的部署,权威诠释应该来自京剧艺术家、艺术院校及其相关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对专业性极强的具体的文化艺术内容的选择界定,应该有国家文化部门的审定、提交在前——你教育部班门弄斧比京剧艺术家还京剧、比文化部对京剧的认可认定评估结论更有权威?你“弘扬”京剧这个“国粹”的举动的学术支持和行政依据在哪里?有没有越俎代庖之嫌?古人有画蛇添足,教育部还涂脂抹粉添乱插手!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且不说现在的学校的教育现状,美好的未来意味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明天起来都可能是京剧演员、京剧票友和京剧爱好者——上有所好下必行效——不过得问问胡总、温总是否喜好、是否答应这一枝独秀的中国特色——拍板定案别拍错了地方。
一种教育理念如果只能以权力做支撑,它的没落与堕落毫无疑问…… 所以什么念头都有可能滋生……
孩子们在学校已经很不容易了,最好别让他们再学戏了——他们在社会上看到的人生悲喜剧已经够多的了。当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没准儿他们回过头来还会真喜欢上“国粹”(不仅仅是京剧)——省得你现在瞎操心白费力——当务之急是多给他们一点尊严、权利和责任,让他们上学放学的路上注意安全,学点懂点交通规则;多学点人话多懂点人事将来好和大家共事——来个“小手拉大手”——也让孩子们来拉动我们的社会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