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理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6:30:59
试析孔子的教育理念及方法
季三华
(丽水学院中文系,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给后人留下珍贵的教育理论遗产,他的教育观注重在人格
塑造上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在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他关于人的培养要以德育为导向的见解,直至今天对我
们教育下一代仍有其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孔子的教育理念; 方法;德育
中图分类号:G40—092.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o02—0845(2006)09—0049—02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生大
部分光阴课徒讲学,以他超群的智慧与不凡的人格魅力赢
得了民族历史中“至圣先师”的地位。今天,我们回顾审
视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仍然可感受到它有很强的
借鉴意义。

、人格塑造提升与知识传授讲解结合的教育理念
孔子作为教育家,他事业的着眼点,不是孤立地向受
众讲解一些知识点,而是将知识学问的传授纳入自己的思
想体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人生观导向教
育,讲解如何做人这一人生大课题。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以
仁为核心的。据当代注释《论语》的杨伯峻先生统计,一
部《论语》提及“仁”这一概念有一百零九次之多。《论
语·述而篇》记载: “子日: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此话中提及的前三者是关于教育人的思想原
则,而艺则包括古人要掌握的礼、乐、射、御、书和数,
它带有教习操作性质,近乎我们今13所说的应试教育。在
六艺学习的耳濡目染中,要有道、德、仁作为前提条件,
并使学生有所意识和感悟。
孔门弟子曾多次向老师请教何者为仁。《论语·颜渊
篇》中有多处记载—— (1)颜渊问仁。子日: “克己复礼
为仁。一13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仲弓问仁。子
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3)樊迟问仁。子日 : “爱人。”问知。子日: “知
人。”孔子这些阐述,都表明仁爱学说有很强的现实针对
性。且有多层次的内涵,并以自我约束为指归,带有一定
的政治伦理色彩,并非大而无当者。因而可给弟子们以深
层次的启发教益。颜渊、仲弓昕后皆恭敬地表示“请事斯
语”。
收稿日期:2006一叭一18
作者简介:季三华(1957一),男,浙江龙泉人,副教授
从事唐宋及当代文学、文字学研究。
孔子并不脱离时代需求关门办学,他一生中有十多年
的时间周游列国,不辞劳苦地向各国统治者阐述自己儒学
的社会意义。在游历过程中不止一次发生偶然事件与不
测,孔子皆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表现出他坚定的人生意志
和操守,给弟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孔子到宋国,与弟
子习礼于大树下,桓魑要杀孔子,气势汹汹要拔其树。孔
子无所畏惧,自信而坦荡地说: “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
予何?”后来路经匡地,匡人误以为孔子是阳货而拘之,
孑L子亦表明了类似的态度。犹如他自己所说:“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种偶发事例的处理化解所产生
的人格教育效应要远胜于静态封闭的课堂说教。孔子为人
师表,他是以复杂的时代环境为教学背景而教导学生的,
排斥了苍白无力空洞的说教。
《论语·子罕篇》有这样的记载:“子在川上日: ‘逝者
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
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大自然之生生不
息,引起了孔子的无限遐思,他认识到时问是无穷无尽
的,人类社会韵发展永无止息。人在有涯的生命中要有所
作为,以体现生命之价值意义,就一定要信念坚定,意志
坚强,反映出儒学为人称道的积极进取精神。人生离开了
坚定不移的信念导航,只能随波逐流,不知所之。《论语·
子路篇》中记载:“子日: ‘刚、毅、木、讷近于仁。”’孔
子 于仁爱的论述,历来为志士仁人所重视,杀身成仁、
求仁得仁、当仁不让等名言为人们乐于引用,成为激励自
我进取、开拓人生的警言。
由于孔子教育理念中包含丰富而又有人生指导意义的
内容,对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
响,因此孔子深得弟子的敬重。《论语·子罕篇》记载了颜
回对孔子的景仰之情——颜回喟然叹日: “仰之弥高,钻
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
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景行行之,高山仰止。孔子胸襟
之博大丰美,由其私淑弟子之钦佩可见一斑。儒家学说的
· - — — 49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继承者亚圣盂轲以未得孑L子亲炙而深以为憾。史学家司马
迁在其巨著《史记》中专撰《孑L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
传》以传后世,并浩叹: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
孑L氏书,想见其为人。”
毛泽东曾说,从孑L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加以研究。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最前
列,就-~,J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对前人的思想要批判地加以继承,要古为今用。
二、因材施教与鼓励欣赏结合的育人风范
孑L子开门办学有教无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行
束修以上,吾未尝未诲焉”(《论语·述而》)。受教的弟子年
龄不限,有的小于他几十岁,有的如子路仅小于他九岁。孑L
子有弟子三干、贤人七十之说,其中颜回、子路与子贡深得
孑L子喜爱。在《论语》2(】个篇次中,分别有五、十二、十三与
十四以弟子之名名篇,即《公冶长》、《颜渊》、《子路》与《宪
问》,由此可见弟子在孑L子心目中的重要。
孔子作为杰出的教育家,注意到了人的智商的差别,人
有一定的可塑性,可后天用知识熏陶感化。而教育园地的
耕耘历来又有广种薄收的特点,不能漠视人天资禀赋的客
观区别而任意行事,否则事倍功半。孑L子深谙他众多弟子
不同的天资与性格差别,充分细致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在
引导他们学习祖国文化的过程中,如园艺师精心修枝整枝
顺应自然一样,使之体现个性化成长,可在不同社会生活领
域独当一面。孑L子于50岁左右时所教的学生数达到鼎盛。
诸多弟子中颜回最得孑L子的喜爱。一部《论语》有20处语录
述及颜回的方方面面。孑L子在颜回身上倾注了不少心血,
深厚的师生情谊甚至超过了骨肉之亲。孑L子有儿名鲤,整
部《论语》仅两处提及之,也只是孑L子过问他研读《诗经》的
情况。孑L子对颜回之爱,也是建立于颜回有较好的道德品
质基础之上的。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
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记载了颜回的死。子日:“噫,天
丧予!天丧予!”孑L子闻噩耗竞至大恸,而亲生儿子孑L鲤早
逝,却未见孑L子痛彻肺腑。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拔苗助长。教学相
长,学生接受知识的反应如何可促使老师思考方法是否得
当。如孑L子在《论语·为政》之中深有体会地说:“吾与回言
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这说
明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消耗理解是有待时日的,悟性高者则
过程相对短一些。颜回接受孑L子之耳提面命,但要真正融
会贯通,却需自己静下心来认真琢磨,才可能有切实的理解
与进一步的运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教育成果的期
待不可能太过急,一口吃不成胖子。孑L子在实践中概括出
的带有共性的教育认知规律,足以成为我们的借鉴。
孑L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
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明他注意到知识的积累和
认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须一定的火候,须恰到好处的点
拨。孑L子民主平等待人,对学生持鼓励欣赏的态度,这在
《论语》中两次描述他请颜回、曾皙等弟子各言其志中可以
体会列。孟子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孔子点到即止
的教育方法亦富于幽默机智与生活乐趣。曾皙说自己人生
理想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孑L子闻之喟然而首肯,表现了他历
经磨难而愈显淡然融和的心态。
孑L子在《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又
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在《论语·雍也》中说:“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样的阐述都说明
孑L子体会到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要尊重教育规律,实事求
是,方能收到满意的育人效果。
孑L子创立了儒家学说,成为行教之万世师表,也绝非偶
然。由孑L子相关的自述及弟子们对他的评价,亦可得到珍
贵的启示。孑L子三岁就丧父,由母亲抚养。他于晚年总结
人生,说过一段耐人寻味、流传甚广的话—— “吾十有五而
志于学,三卜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又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
古,敏以求之者也。”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学而不厌、韦编三绝和诲
人不倦的精神是很感人的。
孑L子席不暇暖,为社会大同为仁爱正义理想不遗余力,
四处奔忙,在当时就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论语·子张》
记载——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日:“仲尼焉学?”子贡日:“文武
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
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这也是
个很有说服力的佐证。说明孑L子在整理古代文化的过程
中,以他非凡的智慧与毅力,赢得了驰誉全球的思想家之殊
荣。孔子虚怀若谷,谦和进取,学习和实践使他不断深刻认
识自然,理解人生社会,树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
目标,为继往开来的志士仁人报效国家民族,创建和谐社会
奠定了道德伦理规范的哲学思想基础。
孑L子去世后,弟子主动为他筑庐守墓三年,子贡更是待
同窗挚友星散后又为孑L子再守墓三年。王公卿相到曲阜要
拜谒孑L庙再去就仕上任。孑L子崇高之大家风范可谓感人深
矣。如此尊师之佳话流传,在中外教育史上旷古少闻。
孑L子与世长辞将近两千五百年了。科技革命迅猛发
展,带来了教育手段和设备全面的更新换代,我们已有便捷
的网络远程教育覆盖神州大地。社会主义祖国改革开放,
各项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与从
教育园地不断涌现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支撑密不可分的。今
天的莘莘学子要掌握的科学文化与往昔的孑L门弟子也有天
壤之别,然而教育事业造就培养新人之神圣职能与孔子所
处的时代并无本质的区别。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已家喻户
晓,深入人心。教育要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也早
已成为各国政府首脑之共识。
“桐花万里山丹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在盛大的国际祭
孔活动的悠悠钟磬声在山东曲阜孑L庙响起来时,我们似乎
又听到孑L子在《论语》开卷时的谆谆教诲——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责任编辑:徐光宗]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