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人性歪曲的几种消极心理调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22:49
犹豫心理
原由:
有个人很老实,工作也勤勤恳恳,人缘更是不错。但有个毛病,就是优柔寡断,办什么事都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总是反反复复考虑。
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看,办事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是意志薄弱的表现。意志是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它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并选择适当的手段,通过克服困难达到自己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薄弱,就是欠缺意志的抵抗力,故而又称意志欠缺。它的典型表现就是容易被外来暗示所左右,感情脆弱,胆小怕事,缺乏主见,无法自作决定,即使已经决定,也常常反悔。尤其是面对多种选择时,更是惶恐不安,束手无策。
这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内在和外在两种因素构成的。
1、内在因素是由于涉世不深,年轻幼稚,许多事情被父母包办代替,缺少实际锻炼,或者是由于性格脆弱,缺乏主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2、外在因素是受到过选择失误的挫折,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有的是从小家里管教过严,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惟恐选择失误挨埋怨受指责。这种犹豫心理往往是在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受到外来刺激,导致性格扭曲而贻误终身的。
调适:
1、在做决定时不受是非观念的左右,没有太多担心,犹豫心理实际上是一种习惯于以是非标准衡量事物的直接结果。面对选择的事物,总希望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以为通过反复斟酌选择就能避免失误,因此才犹豫不定。如果不受是非观念的左右,不必担心别人埋怨,就能轻而易举地作出自己的决定。为消除犹豫心理,不应将各种结果单纯地视为对的或错的,好的或坏的,只是看作是不同的审美观的选择而已。这样,就能颠覆犹豫,大胆地行事了。
2、要明确自己选择的目标的目的性。将目标确定了,就会有个主心骨,不至于被环境弄得无所适从。因此在处理较为重要的事情之前,一定要作好准备,明确目的。
3、要善于应变,遇事不乱方寸。任何事情都不是很单纯的,“智者千虑,仍有一失”,考虑得再细致,事到临头也会有些意外的情况。这对意志薄弱者最容易陷入犹豫的陷阱。因此需要冷静,需要遇事不慌。要用意志来约束自己,排除干扰,避免选择的失误。
4、不要听见风就是雨。由于人的文化素养不同,生活阅历有别,爱好、兴趣也不一样,对任何事情出现不同看法是正常的现象。而犹豫者最容易在这种不同看法面前吃败仗,所以对来自不同角度的不同声音,不必盲从,不必随声附和。只要相信自己选择得正确,就不必过意那些闲言碎语。能抵挡这些个抒己见的声音,也是走出犹豫误区的标志。
Ø 心怀二意的人,很难得到什么好处 Ø 三思而行是对的,但没有主见,永远成不了事,即使是小事也做不得 Ø犹豫过度的人,多数活得很累,易患身心病。
怯场心理
原由:
考试焦虑,即怯场现象。就是有过工作经验的人,甚至较为成熟的中老年人在较为特殊的场合,也常有怯场的体验。怯场,在心理学上称作心理紧张,或称作情绪应激。
分析:
是人在处于紧张状态时的一种主观性的心理体验,是因为预料到会有某种不良后果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表现在心理上是焦躁不安、恐惧、担忧、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表现在生理上则是心率过速,血压升高,手心出汗,面色苍白,头脑发胀,甚至休克,等等。
几乎每年都有一些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因怯场或退出考场,或吓得头昏脑胀,或临场不能发挥而名落孙山。
调适:
怯场心理不仅会妨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还会损害身心健康。该如何克服这心理情绪?
1、控制住紧张源。心理学上把引起心理紧张的事物称作紧张源,要控制住怯场心理,即心理紧张,就应该消除或制止导致怯场的外界刺激物。用豁达的心态来对待,用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精神来安慰自己,或者用一种高度的自信看来对待。只有把事情看得无所谓时,紧张源就不再起作用。还可以运用阿Q精神也有助于弱化紧张源。
2、以顽强的意志力稳定自己的情绪。在出现怯场时以顽强的意志力进行自我暗示,主要是鼓励、安慰自己不要心慌,要沉着冷静,抑制自己回避那些紧张源。这就容易使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机能得到调节,使得心理趋于平和,情绪得到稳定。
3、进行适当的辅助措施。在临场前,要适当回避事项,使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如散散步,听听音乐,做做气功等。如果之前情绪急躁或睡不好觉,就应该服点镇静药,对保持临场时的精力旺盛很有帮助。在临场时心理紧张,可以做做深呼吸,或体操。
Ø 学习拒绝胆怯的心态,操练刚强,仁爱,谨慎的心理习惯 Ø 对自己要有十足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Ø 要有失败是人生成功的学习经验
依赖心理
原由:
又称惰性心理,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想办一件事不敢独立去做,总是想跟他人一块去做;遇事没有主见,总是等待别人作出决定;不相信自己,不敢讲出自己的见解,怕得不到人的认可;对人唯命是从。
分析:
依赖心理是一种懒惰的心理表现,依赖别人,自己不必动脑筋,费精力。不肯因独出心裁而承担责任。至于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这种依赖明显地表现为夫妻间的依赖和子女对父母的依赖。如有的家庭男人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使得妻子唯唯诺诺,不敢出大气,这样做的结果是妻子完全处于依赖状态,不再动脑筋。有的家庭对孩子管得太周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他操心,父母都给办到。久而久之,淡化了奋发意识和进取精神。从心理学角度看,依赖心理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选择。会失落独立的人格,变得脆弱、无主见,成为被别人主宰的可怜虫。
调适:
依赖心理也并非是一种顽症,是可以逐步克服的。
1、树立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生存能力。对孩子从小培养独立的生存能力,能够培养自主的本能行为。一切自己动手,自然就不会依赖了。对于已经养成依赖心理的人,就要用坚强的意志来约束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意识地不依赖他人,不按照他人的思维方式思考,也不必顺从人的意见办事。同时自己要开动脑筋,把要做的事的得失利弊,考虑清楚,心里就有了处理事情的主心骨,也就敢于独立处理事情了。
2、树立人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些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生活懒散,消极被动,常常跌入依赖的泥坑。而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都有一种实现抱负的雄心壮志。他们要求自己严格,做事认真,不敷衍了事,马虎草率。选择自我的主体意识,就会以依赖他人而感到羞耻的。
3、单独地办一些事或做短期外出旅游。这是为了锻炼独立处事能力。自己单独地办一件事,完全不依赖别人,无论办成或办不成,对你都是一种人格的锻炼。外出旅游,是由于不熟悉,出于自尊心和虚荣心,你不会依赖他人,事事都得自己筹划,这无形之中就抑制了依赖心理,促使选择自力更生,独立的人生原则。
Ø 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却是无知。 Ø 患难时倚靠不忠诚的人,好像破坏的牙,错骨缝的脚。 Ø 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足受穷乏。
盲从心理
原由:
它是指个体在群体中不自觉地在知觉、判断、行为等方面,表现出与群体中的多数相一致的现象。其实质是缺乏独立的分析、判断而盲目地接受多数人影响的结果,可以说是糊里糊涂地随大流儿的。
分析:
这种从众心理带有盲目性、非理性,不具备服从、执行的性质,其行为效果比权威性的命令更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不自觉性;因此,当从众心理与群体的意志、利益一致时,能够促成群体行为的顺利实现,加强了群体的权威性,同时也免除了个人举棋不定的苦恼。但是,由于从众心理带有盲目性和非理性,也常常因对事物选择的失误而造成本身的心理疾病。
调适:
1、树立判断事物的主体意识,对什么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在确认此事确实符合公众的利益,又于己无害时,再决定参与其行动。决不可听见风就是雨,不假思索地随大流儿。因为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受思想的支配,应该始终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信口雌黄,毫无道德意识。如果你认为群体的行动是对的,就应该积极地参与;反之,决不能因为怕伤和气,怕被人指责为“不和群”而随大流儿。一旦参与的行为出了问题,就应该承担责任,后悔不及了!
2、应该防止陷入盲从的误区。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而且会有盲点。对一些自己把握不准的事情,要多听听亲人或朋友的意见,从他们那里获取一些启示和开阔一下思路。有助于加强主体意识,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案。有时只听某个信得过的人的意见,可是他也会有认识上的盲点。要是你能广泛地听取他人的意见,从多种意见中进行筛选,就能够找到最佳的行动方案。
3、当面对选择,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就先别做。在手足无措时,就干脆在心理上先冲个凉,给头脑降降温。不妨到大自然中去散散心,看看山涧溪水,看看如黛远山,采些奇花异草,在冷静的思考中,增强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力。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冷却,再回头看看曾经面对的事情,就不难判断出怎么做才对。
Ø 不可偏向左右。要使你的脚离开邪恶。 Ø 不可行恶人的路。不要走坏人的道。恶人的道好像幽暗。自己不知因什么跌倒。
攀比心理
原由:
由于受流行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人们在用外在的某种单一的价值尺度,来评估自我生活质量时,产生的一种“不比别人差”的心理欲求。
分析:
这样的人不注意“量体裁衣”的自我满足、自得其乐的生活体验,而是习惯于用他人的“榜样”来确定自我的感觉,为此,他们忽视了生活的真正体验,总是驱赶潮流和时尚,总是将比自己强的人、比自己富的人作为攀比的目标。尽管他们的经济基础不雄厚,但为了攀比不惜借债或贷款。
他们也是心怀嫉妒的人,他们妒人有,恨己无,为了“不比别人差”,甚至不择手段,“欲与天公试比高”。然而,“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山又比一山高”,他们不断地攀比,不断地对自己施加压力,使得自己的情绪总处于烦躁、压抑之中,丧失了许多生活的乐趣。
调适:
1、要充分认识到攀比心理,以及所酿就的危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实力出现了很大的差距,因此对生活水准的选择与要求也有差异。热衷于攀比的人,总是乐于接受高于或强于自己的心理暗示,要像别人那样潇洒地生活。殊不知自己经济基础与别人不同日,你与人家“斗富”,就必然造成精神的、心理的以至身体的负担,在攀比的压力中挣扎,即使是耗费了全部财力与精力,可能却“赔了夫人又折兵”。
2、注意无止境的攀比欲望。人对生活的欲求是无止境的,攀比心理重的人常会滋生新的欲望。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别人以为他们拥有那么多的财富快乐无比时,可是他却仍然因为“比不过”更富有的人而苦恼,而烦躁。难以自拔,久而久之必然损害身心的健康,严重者会在攀比中“香消玉陨”。
3、树立自我的生活观念。为摆脱攀比的烦恼,在安排家庭生活时,应该树立自我的生活观念,不要盲从于流行的时尚行为。在选择怎样的生活标准时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来决定。如果确定了量入为出地安排好自家生活的目标,就能在经济条件的允许下安然生活,并感到自得其乐,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当然,力所能及的生活追求,也能激发生活的动力。只要不把对生活目标的追求,“跨过一山又一山”地不自量力,就不会落入攀比的怪圈。
Ø 你要喝自己池中的水,饮自己井里的活水。 Ø 多有财利,行事不义,不如少有财利,行事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