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活动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58:16

浅谈语文教学的活动性

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培养出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这便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这里只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投石激浪。学生应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能主动学习知识。语文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找问题,自己积极解答,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活动性的语文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

一、亲历知识过程、培养探索精神

课堂教学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把教学重点从要学生的死记现成的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上来,从亲历知识过程中获得发现的快乐,并在反复获得成功体验中,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及学科素养的形成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的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语文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活动的过程。如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①诗人简介②写诗背景③诗包含的内容④诗的表现手法。学习这些内容,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小组讨论、师生合作交流下完成。在这个基础上,可进一步确立某一环境、情景,根据学习到的诗的表现手法,把此情此景编写成诗,这是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思维,调动自己学习过的有关诗的知识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像;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

二、教学形式多样、激发学习热情

在新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活动性的语文教学方法应运而生。而传统的方法是学生听,老师讲。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把相关的重点、难点通过讲授的手段传授给学生,教法单一,极为乏味。活动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可调动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并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记忆力。人的活动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深入;人的发展越深入,人的探索欲就越强烈。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也就得到了展示。初读课文,理解后读课文,完全不相同。教读古诗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谈读诗的体会入手,让学生讨论、争辩,然后试读,理解诗的内容后再读,开展比赛的形式读。欣赏播音员的朗读,模仿播音员朗读,学生动脑、动口一刻也没停止。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背诵,并对课文理解得比较深刻。

 三、扩展学习空间、挖掘写作素材

 “中国的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的学生则学得少,却悟得多。”这是杨振宁教授对中美学生对比谈中说到的。活动性教学实则也是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悟的过程,或学到此处联想到相关的内容,实则是一种悟,一种扩展知识的空间,举一反三地感悟到更多相关信息的过程。教学《背影》时,同学们都很熟悉自己的父母,父母都很爱我们,你哪一刻最感动?让学生回忆,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时为什么会流泪?联系自己的真实感受,体验自己的情感世界。然后让学生认真学习课文的写法,平时我们也有激动的时刻为什么就不能写成文章,让读者也激动呢?让学生学习过的语文知识去挖掘,发现课文的许多亮点。从感悟入手扩展思维空间,不会就事论事,“见子打子”,迂回突破学习难点。如初一《竹林深处人家》让学生收集古代诗人写竹子的诗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不但加深了对竹子特征的理解,而且悟出诗中有许多象征的人和事。新课标要求宽松的思维,学活用活语文教材。

四、创造想象空间、留下思考余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积极完老师指定的目标外,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可以对课文提出许多疑点或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及设想。如《木兰诗》,学生建议木兰应留在朝廷做尚书,为什么呢?学生的理由是:木兰本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当了官对老百姓不是更好吗?她也更能施展才华。有学生反驳封建社会,女人是不能做官的,朝廷发现要杀头的。有学生反驳说,封建社会武则天还可做皇帝。通过辩论学生明确了认识。有学生建议还是把木兰征战的英勇事迹作正面、详细的描写,这样更形象、更逼真。这样大胆的想法,在过去的教学中从未遇到过。说明在教学过程给学生留有余地,让他们有想象的空间,他们是能发现问题的。大胆地放手 让学生读书,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其二激发了学生对话的欲望。他问的几个问题直接问在学生的内心感受上,把学习课文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了起来,使学生不再是冷峻的“读者”,而是事件的参与者。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提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索、感觉、体会的空间,一个情感、思维自主感受和发挥的余地。
    课前三分钟演讲,给学生有展现自我的舞台,同学们都很踊跃,每个人都先准备稿子,选择有趣的故事,勇于表现自我,连平时胆小的女生也不甘落后,形形色色的故事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无形中增加了阅读层面,学生自身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也许是一次很深的学习体验。

五、巧妙运用多媒体、体现教学直观性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这样在拓展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认知工具。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单调的以老师讲学生听,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多媒体教学能从视、听方面展现课文内容,学生能得到直观、生动的感受,而且教学容量大,更能在教学中展现活动性。如《天上的街市》,天上的明星闪烁,可用动画展示,牛郎织女在天街闲游可一一展现,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学生更有兴趣,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把《水浒传》中这集连续剧播放给学生看,对照课文的情节,让学生描写鲁提辖打镇关西的动作描写,大多数学生都写得很生动、有趣。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者要充当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就像路上跑的车辆。我们应把车引上高速路,车才能跑得快;如果我们把车引上崎岖的小路,车只能艰难的挪动。活动性教学法就是把车辆引入快车道,能让车辆加足马力跑在高速路上快速到达目的地的新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