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年级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52:28
浅谈中年级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打印本文添加时间:2007-4-23 13:56:14 点击:607 评论:0 我要说说 [大 中 小] 长沟中心小学          耿海英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下面,我就如何培养中年级学生语文能力,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学习体会。  识字能力(一)字音:注意重视指导学生随文不巩固汉语拼音,区分b d、p q、ang eng ing an en in,正确拼写整体认读音节等。(二)字形:字形教学仍然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中年级较低年级识字的要求更高,精读课文内每一课要求识记的生字都很多,字形结构也相对较复杂。但是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常用识字方法、基本笔画笔顺等,因此, 中年级的识字教学应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字形易错的字,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同时还应注意及时发现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把出错的汉字出示、分析,再以一定数量的改正加深印象。(演示文稿)如教学《赠汪伦》。检查自学情况:
   ①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 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
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设计意图] 难记的字教师必须强化,帮助学生记忆。
(三)字义:中年级的识字教学以字义教学为重点。但是切记不能就字论字,要把字放到具体的语境当中去。课文语境有较强的提示作用。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读准字音,接着读读含有生字的词语,然后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读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看课文插图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字,学生已经知道“包含”这个词语,于是我让学生读诗句和联系生活实际,使他们体会到这里“含”字指从窗外可以看到的范围,又引导学生想一想画上的雪和西岭上的千年积雪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得出他们都有不融化的特点,由此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这里的“含”还令人感到西岭上的千年积雪如同挂在窗口的一幅画,继而感受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字。这样,谁能不说一个“含”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满了生命力呢?
(四)正确区分同音字: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学生经常会有意无意地错用同音字。同音字是指声母、韵母、音调都完全相同而意义、字形不同的字,如“再”、“在”,“像”、“向”等。(演示文稿)怎样引导学生区分同音字呢?1、用同音字组词语。如: 尤  尤其由  理由  由于  由大到小  由来已久克  克服  克制  攻克  克己奉公刻  刻苦  刻画  雕刻  立刻  深刻2、要了解字义,这样不仅知道应该怎样写,而且知道为什么应该这样写。例如:兰蓝篮。兰,植物名,如兰花、兰草。蓝,一年生草本植物,从叶中提制靛青可做染料;用靛青染成的颜色,像晴天天空那样的颜色。组成词语、蓝色、浅蓝、蔚蓝等。篮,用藤、竹、柳条等编织的盛东西的器具,上面有提梁。组成词语:菜篮、篮球等。3、写后要认真检查,特别是对“像向”、“再在”、“已以”等字,写后一定要考虑用得是否正确。如果书写时态度认真,注意辨析,一定能很好地区分同音字。(五)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读书促识字。怎样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经常抽时间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并让他们知道这些故事是从哪儿来的,明白读书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其次,为他们提供一些优秀的儿童读物,如:《安徒生童话》、《中华五千年》等;第三,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阅读,这样学生既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巩固学过的生字词,又可以增加识字量。阅读能力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读者在阅读中把作者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在阅读活动中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获得人类社会的认识成果和历史经验的同时,积累语言材料,熟悉语言规则,形成一定的智力活动方式。我着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演示文稿)预习能力:学会预习、主动预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针对我班学生读书情况,我的预习要求主要体现在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上:(1)标自然段序号、标记生字字音。(2)读熟课文,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读好为止。2、加强反馈。预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及时反馈,可以发挥小助手的作用,即让预习习惯好的学生每天检查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再加上教师的随时抽查。3、提高要求。随着这一预习习惯的养成,我们可以逐步提高要求,如写一写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查阅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参考资料,标记自己的疑难问题等,尝试回答课后思考题,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二、朗读能力:朗读就是把文章念出声来,是将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朗读就是语文“味”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小语课文文质优美,学生要以朗读为主线,把功夫下在多读原文上,也就是要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直接读课文,让他们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玩味。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一)、教师范读 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听边学,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语音的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演示文稿)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的段落:“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的/流着。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多么悠闲的意境!这时教师进行范读,“雪水”一句应舒缓而深厚,突出流水的远长;“小鹿”一句应轻松调皮,语速稍快,突出小动物的活泼可爱。听同学中高水平的朗读也是一个好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朗读的信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二)、依据教材 指导朗读就情感来说,指导朗读,一定要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松坊溪的冬天》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读《机器人》这类说明事物特点与作用的的说明文,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三)、画一画,演一演,进入情景读根据朗读内容,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如《放风筝》“我和哥哥一边拍手一边嚷起来……”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高兴时的情景拍手、喊叫,然后再朗读,学生不仅情绪高涨,而且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重点段落 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措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五)、倡导个性化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重视个性化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促进主体发挥,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这样,我们才会发现孩子智慧的火花,才能静静地听到各种花儿开放的声音。1、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要正确选择个性化朗读教学的“点”。(演示文稿)一是要根据文本内容来确定是否采用个性化朗读。。“贬义”的语言材料不宜个性化朗读,“中性”的语言材料不必个性化朗读,“褒义”的语言材料必须要个性化朗读。因为语文教学的导向是让学生体会美好的感情,激发美好的生活情趣,熏陶健康的道德情操。二是要依据文本形式,确定个性化朗读的训练点。诸如诗歌之类的题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包括重音、语调、停顿、缓急等等;又如还有的题材,语言既清新优美又含蓄隽永,宜进行美读训练(有感情的读),深刻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真切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三是依据教材特点,学生自由确定朗读重点,或优美句、或哲理句、或对话句、或特点突出句等(也包括相应的自然段),教师则顺其自然引导学生品析与体会。2、教师不能放弃指导。虽然个性化朗读侧重让学生进入课文,自定读法,自主朗读,方法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节奏让学生自己把握,重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读、爱读,但是小学生还不是成熟的主体,教师应采取有扶有放的措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由表及里的把握朗读重点,感悟课文。根据不同的朗读,有针对性地加以评析,既有激励作用,又保护学生的朗读个性。三、默读能力: 与朗读相比,默读具有以下优点:
   1、默读的速度比朗读快,少了发音器官和听觉分析器“核准”这一道程序,比朗读省力。
    2、默读有助于理解,静下心来细细地想,还可以有选择地直奔重点细看阅读内容理解得更深入。
  3、默读适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学生寻找答案时可采用默读形式,可以边读、边思考、边批划。需要深刻理解和综合概括的时候也可采用默读形式。
因此,我们要重视默读训练,提高学生默读能力的要点是教师要为学生提出明确的默读要求。(演示文稿)朗读、默读,是读书的基本形式,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派生出许多其他读书形式。如齐读、轮读、分组读、领读、引读、跟读、轻声读、分角色读等等,这要根据学生实际和阅读教学的需要来选择读的形式。四、积累能力:学生语文学习经验还不足,还没有足够能力去体会和选择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而且积累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一件很繁琐的事。因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组织学生画一画值得积累的词句,课后要求学生摘抄下来,并进行简单批阅。(演示文稿)积累内容如:1、成语、古诗文中的名句等。2、表示时间短的词语:霎时间 刹那间 一瞬间 转眼间 一眨眼 转瞬间
3、表示声音的词语:丁当、哗啦、咕嘟、吱啦、叭嗒、淙淙、滴嗒、噼哩啪啦、咕咚、呱呱、叽叽喳喳、啁啾、丁零、咣啷、咕噜、淅沥、当啷
4、修饰性词组(像“高兴地说、生气地说、微笑着说、低着头说、难为情地说;像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海、辽阔的草原”等等)5、特殊句式(像“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感叹句、排比句”)6、描写景色的词句。7、描写人物的外貌及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的词句。8、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如《画杨桃》一课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话使我一生受用。”五、读懂一个自然段的能力。读懂一个自然段,是小学阅读训练的重点,在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它是读懂一篇文章的重要基础。(一)读懂一个自然段的要求是:(演示文稿)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段话;②能准确、熟练辨析这一自然段是什么段式;③能准确给自然段分层;④能准确归纳自然段的段意;⑤能够准确回答文后问题;⑥能按一定顺序排列错乱的句子。(二)学习段式知识段式,就是一个自然段句与句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常用段式类型及特点如:(演示文稿出示例文解释)1、总分段式:(1)首句是这段的总起句(中心句);(2)后几句是分述句,是分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总起句的;(3)总分段式可分为两层—— 总起句‖分述句;(4)归纳总分段式的段意——可依据总起句来归纳。例文:    
    北京是美丽的,改革开放更给北京带来了一派繁荣的新气象。一座座大宾馆拔地而起,到处高楼林立。商店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市区又新建了一座座立交桥,使北京的交通运输越来越方便。
2、总分总段式:(1)、首句是总起句,尾句是总结句;(2)、中间几句是分述句,是分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总起句和总结句;(3)、总分总段式可以分为三层——(4)、归纳总分总段式的段意——可依据总起句和总结句,用一句精炼的话来归纳。例文:
     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这里的花,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不但有芍药、美人蕉、紫罗兰,还有许多奇花异草。这儿的果子也非常多,香蕉、菠萝蜜、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枝梢。肥硕的木瓜,簇拥在一起。还有一种芒果,长得又肥又大,一个就有一斤重,果肉有五寸厚,而核儿却只有拇指那么大。西双版纳真是既美丽,又富饶。
 3、先概括后具体段式(1) ①首句是事件的概括——首句往往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②首句概括写出人物的或事物的特点。(2)后几句是记叙一件具体事件(比较清楚地记叙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首句是具体事件的概括;具体事件又充分说明了首句。(4)概括具体段式可以分为两层—— 概括句 ‖ 具体事件;(5)概括具体段式的段意——首句即段意例文:
    增强记忆力,要靠科学的记忆方法。有个单位新装上了上千部电话,上级要求电话员在两个月内背会这上千个电话号码。如果仅靠勤奋刻苦,不讲究方法,只是一遍遍地从头到尾地读,就很难完成任务。电话员利用谐音背记、跳跃背记等方法,仅半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遍地都是鸟蛋。到处都是鸟粪,这是很宝贵的肥料。 4、順承段式(承接段式)(1)、順承段式——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叙述的段。(2)、按照哪些顺序来叙述呢?   ①按事情发展的順序(起因、经过、结果;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②按时间(季节)变化的顺序;(早晨、中午、傍晚、深夜;春天、夏天、秋天、冬天┅┅)③按方位变化顺序;(东、西、南、北;中间、左边、右边、前边、后边┅┅) ④按地点变化顺序;(路上、湖边、花坛、游乐场┅┅)(3)、顺承段式的分层——按变化顺序分层。(4)、顺承段式的段意——句意合并法。例文:
    春天来了小树林的柳树已抽出嫩绿的新芽,轻柔的柳丝在微风中轻轻拂动。穿过小树林就是花园。五颜六色的鲜花争芳斗艳,散发出阵阵清香,燕子在花间飞来飞去,小鸟在枝头喳喳鸣叫。走出花园,我又来到湖边。湖中碧波粼粼,倒映着山峦、宝塔。人们摇着双桨,小船划破水面缓缓向前,欢声笑语不断从湖面飘来。段意概括为春天来了小树林、花园、湖中景色迷人,人们愉快地游玩。)
文章中的一个自然段,常常是按照一定的段式特点来写的,掌握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理解常见段式的特点,对于读懂文章,学习写作,培养段中分层、文中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归纳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都是有很大好处的。(三)阅读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训练题型如(演示文稿)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   》2、给短文加标点。3、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刀刃  (   )的嗅觉 4、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5、从短文中找出表示下面句子意思的词语。6、用“____”划出文中比喻句  ,用(     )比喻(    )。7、从短文中找出一句古诗。8、这个自然段共有(   )句,写******的是第(  )句,写******的是第(   )句。9、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画下来。这段话是——关系。用“‖”分层。10、这段话从哪几方面写的?11、你喜欢***吗,为什么?(四)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括号里,成为记叙条理的一段话。这一能力的培养既依赖于随文段的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在说话和写作中言之有序。在专项训练中,学生经常草草收兵,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1、通读所有句子,了解句意、段意,判断段式。2、排列。3、按排列好的顺序读一读,看是否合理。 写作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应首先研究如何进行作文指导,否则学生写作就无方向可循。评改作文要保持与作文指导方向的一致。重视旁批,针对具体词句,从结构、内容、语言三方面强化优点,并提出修改意见。我从结构、内容、语言三方面指导学生作文。1、灵活运用段式知识,教学生学会谋篇布局。灵活运用段式知识,转化为写一篇文章的篇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比如,一段文章可以运用“总分总段式”来写,把这种段式灵活运用在写一篇文章中,那么,这篇文章就可说是运用了“总分总篇式”来写的。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个性化作文。3、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我指导习作《我喜欢的颜色》:(演示文稿)(交流)1 在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根据学生喜欢的情况进行排序2我们先来说说被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如红色(1)小结大家喜欢红色的原因。(鲜艳、温暖、幸福、荣誉……)(2)    看到红色,你会想到那些事物呢?(红棉靴、红太阳、红对联、国旗……)(3)由这些事物,你又想起了哪些事情呢,你感受到了什么?(设计意图:2、3环节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3)    按照“原因——事物——事情”或“事物——事情——感受”的顺序说具体。提示:我最喜欢( )色,因为( )色是******的象征。每当看到( )色,我就会想到(             )。看到( )色,我还会想到(               )。(   )色让我感受到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谋篇布局,给文章搭建骨架,使文章脉络清晰。)好作文就像我们吃的美味佳肴一样,要色香味俱全,还要让人够吃。让学生把自己的联想写具体写生动是难点。有的学生语感好,词汇量丰富,善于想象。如,有学生写道“我喜欢蓝色。一看见蓝色,我就想起了一望无际的大海。……美丽的浪花把海底的贝壳送到了沙滩上,我捡起一个贝壳放在耳边,我好象听见了大海的歌声。……”这样的学生,老师只需要教他学写点睛之笔即可,如在这篇作文结尾加上“蓝色是充满生命活力的颜色。”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词汇量不够丰富,更不善于想象。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体验。教师如果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和他聊一聊,帮他发现自己身边的写作素材,让他说出自己的体验,他至少可以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作文。“我喜欢绿色。我家旁边有一个小水池,水池里有绿色的水草,我经常去那里玩水,我摸摸水草,好痒呀!……”这是一个家住偏僻的三座庵学习能力很差的学生写出来的,谁能说这不是好句子呢?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个性化作文也应运而生。此外,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也很重要。  结束语: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教学相长。语文教学困难重重却又丰富多彩,让我们共同探索,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