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17:48
盐城市王港小学   宗永康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常态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市教育局针对当前课改新现状,适时推出2009年为“有效教学推进年”。重点是根据我市教学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反思目前存在的无效、低效教学现象,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和路径。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漷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有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的。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应有的发展,也是低效或无效教学。”
近期,本人参加了市教育局举行的“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活动。这一活动平台,让我市许多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了语文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本人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研究,现就语文高年段第二课时教学如何开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策略。
一、目标定位要准。
教师首先要明确文本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最需要掌握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文本,准确把握文本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好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高年级阅读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教师准确把握好文本,确定好教学目标,在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时,才不会迷失方向,游离文本。
如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第二课时时,一小教师马嵘
嵘在一开始时,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后,就抛出了小女孩的疑问,“爱因斯坦怎能是个伟大的人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文本去探究,去感悟。学生学习这一课的目标就很明确,教师上课就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自由读(给予足够的时间),交流、评价,然后再引导学生默读,让学生静思默写,边读边注,写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全班交流,允许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言论,尊重学生的成果,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积极,学生们与文本进行了充分的对话。抓住文本中爱因斯坦的所作所为,列出了小姑娘认为不伟大的几个观点。教师还设计了分角色表情表演,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充分感受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再加上学生补充说明了课后搜集的资料中显现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从而证明了爱因斯坦的伟大,最后大家产生了共鸣——“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
这堂课的目标定位很准,学生学习的目标就很明确,教学效果也就很明显,也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彰显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成果。
二、    加强阅读自悟
阅读教学中有效、生动的对话,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分享智慧的过程。深刻的感受是进行积极、有效对话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学生只有谈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才会越来越丰富。反之,如果只是粗粗的读一两遍课文,不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教师就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其对话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读书心浮气躁,囫囵吞枣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一定让学生多读多悟,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产生立体的感受,将自己的灵魂钻进文本与作者的灵魂融为一体。
譬如:还是上一节课,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静思默想,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写,也就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要求的“听说读写”的要求,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碰撞,个性的独特感受就会呈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与“不伟大”的理由全部抛到师生中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以及课外资料的搜集这时全部呈现,教师此时因势利导,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全员参与意识得以体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且互动效果明显,学生对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而不顾个人生活小节的精神油然而生敬意,从而也达到了本课教学的目的。在这里同时也注重了学生思维训练的力度,学生思维训练这一重要环节中。
三、正视教与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统一的。新课改把课堂教学过程看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谋求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互补,共同发展。
射阳县人民路小学教师张丽的一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的教学,一开始复习导入时,出示文章最后一节指读,问学生读了这一节后会产生哪些疑问,接着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发现问题。学生积极发言,提出了“为什么要与樟树合影作为永久的留念?”,“人们为什么要怀着崇敬的心情?”……教师等学生发言完毕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整合:“人们为什么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是和樟树留影吗?”问题一提出,学生就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与研究中去了。老师在行间进行指导学生如何带着问题仔细读文,画出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教师的指导、引导,同学间的合作,师生的互动,教学效果就十分的明显。学生弄清了人们为什么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知道了人们是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樟树合影就是与宋庆龄合影,就是表达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学生对这位曾经的国母认识更加深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情感得以升华。
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得当,充分表现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师生互动交流中,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知识掌握了,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价值观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要取得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关注常态课堂,就一定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