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41:56
当今社会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各种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先进。这就意味着各种高科技人才的出现,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更进一步发展。要使一个人成为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等全面发展,能更好地迎接社会各种挑战,必须从小就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可以使学生轻松地学好知识。反之,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他人的学习。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学习习惯的养成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几点粗浅认识。
养成工整、规范地书写汉字的习惯
中国人爱好书法,注重写字,过去用毛笔,如今普遍用硬笔。现在广大的青少年硬笔书写水准之低下,已经十分令人忧虑。部分青年人认为能够流利、快速地实行电脑打字就可以替代用笔书写,这种观念、认识是错误的。书法是代表着我国文明之一,是我们中国人值得骄傲、自豪的。工整、规范地书写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曾有人说过,书写是人的第二张面孔。可见,学生能够工整、规范、流利的书写汉字是多么的重要。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个书法家,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苏轼、张旭等大家。现代有启功、赵朴初、庞中华等,看着他们笔走龙蛇、洋洋洒洒、行云流水般的书法,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像他们那样能书写中国汉字的愿望。做为老师、家长从小就要对孩子的坐姿、执笔方式、工整程度等严格要求,鼓励学生工整、规范地书写汉字。
养成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熟读和背诵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古代出现了许多文学家、诗人、词人,大诗人李白背诵的书籍和自己的身高持平,还有杜甫、白居易、韩愈、欧阳修,现代的鲁迅、茅盾、郭沫若等文学大家都有熟读诗书习惯,才能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才能给我们留下了多篇文学巨著。开国领袖毛泽东熟读诗书,对于某篇、某段、某句的出处信手拈来,令人惊叹不已。尽管在行军、指挥战斗等百忙之中还写了很多文章,鼓舞了指战员的士气,建立了新中国。总理温家宝同志在答记者问时也常常引经颂典,可见其文学功底。这些文学家、领袖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其熟读、背诵文章是分不开的。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熟读、背诵课文对人的文化积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养成诵读优秀课外书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卡通片、上网打游戏、上QQ等,却对课外书籍置若罔闻、无人问津。对于一些历史典故、优秀传统、烈士的事迹知之甚少。老师、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毋庸置疑,课外阅读、读优秀课外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形成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方面。许多有识之士曾形象地说,没有课外阅读的语文教学就像是跛子腿走路,跛子腿怎能学好语文?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优秀课外书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既需要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来培养,更要用开展课外阅读来培植。让学生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学阅读,注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喜欢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其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结合校本课程,把校外的读书和校内读书结合起来。在校内给学生提供读书时间,自由阅读,互相交流;在课外自由读书,以一定的形式在校内外展示交流。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通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读书活动,提高了阅读兴趣,培养了读书习惯。   
养成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推敲”一词来源于唐朝著名苦吟派诗人贾岛。什么是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一次他正在琢磨一句诗,坐骑闯进了官道,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问清缘由,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拿不定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思索后说: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也推不开。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从此,这个故事成为一段佳话。像王安石、苏东坡、罗贯中、郭沫若、鲁迅等文学大家都是咬文嚼字、斟酌文字的高手。他们的诗、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著作换一字、词则体现不出文章的内涵、体现不出文章中人物思想感情、体现不出文章的锐利。所以我们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养成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五、养成积累优美词语的习惯
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教材不论改换多少篇目,有一个根本目的就是必须通过语文教学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句话很精辟地说出了要培养孩子们积累语言习惯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你就很难领略李白、杜甫的诗、辛弃疾、李清照的词;领略不到朱自清散文的魅力、鲁迅杂文的锐利。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学生能不能表达好,关键在于脑子里有没有可供表达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们平时积累优美词语的习惯。要在听说中积累语言、要在诵读、背诵中积累、要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要在写作中积累。学生经过长期不懈的语言的积累一定会积少成多,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俗话说:习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这充分说明了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现在的学生懒于动笔,我们就要要求每个学生坚持写日记,把平时看到、听到的事及名言警句记录下来。开始时,不要要求过严,可以写随笔、可以写流水账、可以写支言片语,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素材就会丰富了,内容就自然而然的运用的文章中去了。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学生一定会写出有血有肉、内容祥实、生动感人的佳作。

七、养成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质疑思维表现最明显、最活跃的特征就是它的探索性。探索性充分体现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穷追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探索精神,直到无疑可质,得到正确答案为止。我国木匠祖师鲁班就是因为一次上山时,不小心被一片树叶划伤,鲁班通过观察、思考、试验才发明有齿锯,为人类的进步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牛顿从小就有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看到老母鸡暧小鸡,他就试一试。看到开水顶水壶盖他也思考。掉下来的苹果砸在了牛顿的头上,牛顿就思考、质疑,通过多次论证,从而发明了万有能力定律,成为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就有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敢于质疑、挑战权威,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从而证明了自己理论的正确性,也奠定了他在科学界的地位。可见没有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就不可能有创新,不可能有进步。
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我国许多著名学者养成了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像著名学者钱钟书对工具书就特别依靠。手头上常备的是《现代汉语词曲》、《新华字典》等。对于把握不准的字词义进行一番查找,确定后方能定稿。出版了新的工具书,钱老先生还要对新旧工具书进行一番比较,查缺补漏,还要进行新老集中。可见工具书对于一个文学大家的重要性以及钱老先生对待知识一丝不苟的可贵性。还有,像已故著名播音员罗京,做为主持界领军人物、“国嘴”、国家特级播音员的他,工作台下就有一本《现代新华字典》,他对于把握不准的字词音还要请教一下无声的老师——《现代新华字典》。并且被他翻阅无数次,罗京对于易混字音都进行了认真的标注。所以,做为家长的我们,家庭中也要常备一些工具书,鼓励孩子遇到疑难问题首先要请教一下工具书,从查工具书中得到知识、乐趣,从而激发其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像合作学习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等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根据学生年级、年龄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循序渐进。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坚持不懈,不准有一次违反,不准有一次后退。尤其是在有的学生身上表现某种不良的习惯的时候,更需要严格要求,丝毫不能放松。
在严格训练的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以正面诱导为主。如果学生有好的行为而取得了好的效果,教师要特别留心去发现这种情况并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加以鼓励。这样,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每一次成功都能强化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