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学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37:35
我一向以为,语文教学是一片海。在这里赶海,不必以扭曲自己、改变本色为代价,且能收获几朵浪花,几串彩贝,几行足印。因此我爱上了语文教师这一行,虽不像爱上一个女孩子那样死去活来,但总如一位相知日深的老友那样丢不开抛不下。我常对自己说,要立志做一个有个性的学者型语文教师,记住每一个学生,并让每一个学生记住。
     我教语文,喜欢在每一届学生新接时,用整整一堂课的时间告诉他们: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是的,我想 让学生们知道,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    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而且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我教语文,可不想把那些优美的文章通过划分划分段落、归纳归纳中心的方式肢解得支离破碎,或者贴标签贴得面目全非。因此,每堂课,我都力图从课本外引入些活水,激起些微澜;每一篇课文,我都努力引导学生们去发现它蕴含的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等。上《沁园春·长沙》,我《与朱元思书》,我让学生大胆质疑。把问号打在课文注释、分段乃至作者姓名上;上《荷塘月色》,我让学生挥毫泼墨,勾勒出未名湖畔的一景;上《祝福》,我让学生围绕着“谁是凶手”的问题展开“法庭辩护”与判决;上《屈原》,我让学生揣一纸“密令”扮演郑詹尹,怀一卷《捅颂》扮演蝉娟……最喜欢上日本作家栗良平的短篇小说《一碗阳春面》。小说描述的是生活拮据的母子三人不向生活低头,积极奋斗,以赤诚热烈的心胸去拥抱生活、迎接生活挑战的故事。我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感人语句,品一品,读一读,说一说。学生联系自我,讲到下岗爸爸、下岗妈妈,有的竟滑然泪下。这时候,师生合唱一曲卡拉0K《好人一生平安》,祝福课内课外、书内书外、普天下所有团结、不屈、向上、奋斗的好人,可谓水到渠成!
  是的,在我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其根本所在,是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而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一要有现代化的观念,不仅教师要有,而且学生也要有;二要有现代化的内容,不能光依赖教材,教材只是例子,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例子;三要有现代化的手段,特别是现代化多种媒体的组合运用。就现代化观念而言,我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要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以生命活动为本质即要求师牛“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具体地说,“首先,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其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最后,要改变现有课堂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绕着书转的局面。”(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以情感意志为动力即要求我们用“教文育人”的深切情感激发学生智慧的亮点,讲究“披文以人情”,以求得“师一生一文”三者感情上的多边共鸣。就现代化教学内容而言,我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要把科学性和时代性放在前列,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语文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科学是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但不可能经常把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和规律写进中学教学大纲中来,所以,阅读科学读物就成了现代学校教学过程中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材陈旧落后是一个客观存在,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引进些活水,进行适当的补充。有一次,有学生问我“深蓝”是什么,我知道“深蓝”是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的高效能计算机。因此找来材料,稍加整理,补充进课堂,成了一篇很好的、引起学生兴趣的说明文。为了做好教材补充工作,我不断充实自己的书橱。就现代化数学手段而言,我认识到,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人们的阅读方式,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电子出版物向人们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阅读与检索方式;写作方式,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言输入等;纯的文字写作变化为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在这样一个技术背景下,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考虑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合理使用。近年来,我与同事合作,开始尝试制作OEH软件,并有实验性论文发表。我感觉到,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收获在于情境的创设。这个情境,是黑格尔在其《美学》中所说的,“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
  我教语文,可不想让学生作文走早晨街心公园里老太大们练练身体的那一番套路,因此,几乎每一次作文,我都亲自“下水”,刀、枪、剑、捧……十八般武艺。一一向学生们演来,文学写作成了我的业余爱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道德观、人生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与人之间关系受到金钱和权力的冲击,永恒的话题如恋爱婚姻、家庭、事业等也越来越受到物质的影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代中学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需要交流,需要沟通,需要渲泄,需要慰藉,作文是他们的情感通道之一,教师是他们的诉求对象之一,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极其灿烂。据以上述观点。我把作文教学个人定位为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来进行实践。我主张学生作文有讲真话的权力,即不在作文指导批语及评讲中钳制他们的思想观念,剥夺他们的言论自由,而是让他们真实地反映他们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不同的价值取向。我还以为教师评改有巧引导的义务,即提倡什么、允许什么、反对什么,这一系列思想导向、价值导向、道德导向问题,在作文批改与讲评中寻机解决。我常在作文评语中提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有一回,有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老实人吃亏”的思想,并沾沾白喜地例举了自己“得了便宜’的“小聪明”。我在评语中写上:“可知‘笃实宽厚’?此乃中华民族十大美德之一。老实、诚实、求实、踏实……希望你以‘实’为本,见素抱朴。”这个学生好问,我知道他对“见素抱朴”一词会有疑问。果然,他拿了作文本来问我。我便由道家主张的最高境界说起,阐明了立身行事的主张。学生默坐静听。过不多久,他居然在学校文学社社刊上发表了一篇《老实是福》的文章。我感觉最成功的是一次《亲情》作文。作前,我让学生和我一起收集一些关于“亲情”的文章到课上来读一读。我读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纪念他逝于尿毒症的十七岁妹妹的文章《永远的思念》,手足情深让人垂泪。读过之后,我看学生心弦已被拨动,就索性在上面快弹一曲,对“亲情”作了一番自我理解意义上的阐释,并讲了自己的体会,读了自己的文章(写家严、写恩师的)。然后布置学生作文。有学生后来在作文中写道:“如果老师不布置我们写这篇作文,如果没有他那寥寥几句亲身的体会,我还一直以为。父母亲为我做的一切,是应该的,我无需报答。然而,我现在明白,这十八年,我亏欠太多……”师生情感上取得了沟通,达成了共识,作文训练的目标就已完成了一半。这篇作文,学生交得又齐又快,写得又深又好。我在评改完成后,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写了一封信给每一位学生的家长。信上说:“尊敬的家长:您好!今奉上您孩子的作文一篇。这篇写‘亲情’的作文,您孩子写得很认真,也很动情。希望您从中读到亲情的温暖,以及孩子金子一般纯真的心。‘理解万岁’决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您的孩子在潜滋暗长之中学会了理解。那么,给他(她)予更多的关爱吧!相信,不久的将来,您将收获他(她)丰厚的回报。”信和作文寄出后,我收到了不少家长的来信。他们在信中盛赞我的这一做法,并谈到读了孩子作文的感受。有的感慨万千:孩子真的长大了;有的甜蜜无比;十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有的激动不已;只要孩子懂,再苦再累也愿意……我把这些来信交回学生看。学生的心中,又一次泛起了涟游。写作的冲动,再一次被激起……
  我教语文,还喜欢在学生第二课堂、课外活动中做文章。为使学生课外阅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性,有一个科学的选择性,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性,我曾试着设计了几个“课题”供学生们“研究”,写“研究报告”,一是“上周xx报各版综述”;二是“x部文学名著中的艺术形象之比较”;三是“二十世纪xx发展回顾与总结”。在指导学生写作上述研究报告的过程中,我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把握好课题下达的时机,把握好课题完成的时限,做到“适时”;二是把握好课题研究的阅读量,把握好课题研究的写作量,做到“适量”;三是把握好课题研究的个体适应性,把握好课题研究的特长发挥度,做到“适性”。此外,我还鼓励学生们进行课余文学写作,特别是写诗。我的第一届学生,有4人进大学后当上了学校文学社社长,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单位工作。每年都有学生在《小作家》、《新华日报》等刊发表习作。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10年来,我坚持学习理论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思考,先后在《广东教育》、《湖南教育》、《读写月报》、《语文教学之友》等刊发表论文多篇。
      有人说,生命是绿色的,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那么,语文则是蔚蓝色的,是蕴含宝藏的海洋。
    ——是的,我愿用我生命的绿色,去调和语文教学这一片蔚蓝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