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备课预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15:59
《包身工》备课预案   主备:刘志伟    2010.11.1




知识
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识记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能力
目标
1.把握文章的结构线索。
2..品味文章语言特色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情感
目标
把握课文表现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重点
1.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
2.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难点
1、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2、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
教学内容与过程过程设想
备注
课标要求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材分析
1、文中重要字词很多,不仅有难读难些的的字词,也有常见常考的字词,随便浏览近三年高考试卷,本文中考过的有:蠕动(2008江苏卷)、似的(07山东)、称心(2010全国卷)、圈养(08全国、09江苏)、闷热(08天津)、供应(08湖北)、嘈杂(08天津)、执拗(08北京、江西)、籼米(08浙江、09江西)、游说(2010四川)、揩油(09天津)、倾轧(2010全国)、蹒跚(2010山东)、栅栏(2010山东)、不假思索(08重庆、09江西)、躯壳(08山东)、干系(09全国)、船舷(08湖北)、横财(09全国)、屏蔽(09江西)。
在读书时要随时标出重要词语,包括常见的多音字、形近字,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请老师们预先画出(一起见教材)。
2、本文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 的苦难生活,包含着对包身工的无限同情,对包身工制度的无比愤慨。 使学生介入心灵,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在“悲剧”作品的审美之中陶冶心情,锻造“人格”, 净化心灵,辩别真善美的目的,实现“悲剧”作品的情感美。这应当是作者和编者的初衷。
学情分析
学生与其中人物所处时代的隔膜,彼此生活境遇,体验的迥异,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使得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产生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心灵的“介入”。 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
学习方法
本文很长,达7个页面,内容很多,如果教学方法或学习方不恰当,学生很容易感到无从下手。
1、速读法,通过速读能让学生迅速的理请自己的思路。
2、精读法,通过仔细玩味领会文章的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3、问题法,教师设计问题,学生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4、朗读法,有感情的朗读某些句段,读出人物内心世界或作者的感情。
课前布置预习
(1)梳理文中字词
(2)试讲述包身工的故事
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课文篇幅较长,容量较大,且文章所反映的生活,与青少年学生有较大的距离,一是时间跨度大,一是生活领域相距较远,如何引导学生进人课文,身临其境,是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这篇课文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a.概括引用课文中的句子:在上一个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b.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一下“包身工”这三个字有什么特殊的意思,这样做能够让学生从总体上去把握课文内容。
知识目标突破
1.关于报告文学,可在制定学案“自主学习网页”中补充下面内容: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根据茅盾先生的解释是:报告文学(REPORTAGE)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
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有《绞刑架下的报告》、《包身工》、《哥德巴赫猜想》、《唐山大地震》、《抗非典实录》等。
2.字词预习
首先展示高考题目,引起同学们重视,在读书时要随时标出重要词语,包括常见的多音字、形近字,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君子既要动口,更要动心动手”。并完成下列题目:
蠕动(rú)    拎着(līn)     弄堂(lòng)    游说(shuì)
赚(zhuàn)    抹(mā)        嘈(cáo)       执拗(niù)
簿子(bù)    籼米(xiān)    莴苣(wō jù)    揩地板(kāi)
搽粉(chá)   蹒跚(pán )    皮辊(gǔn)       谄媚(chǎn)
骷髅(kū lóu)  噩梦(è)     怔住(zhèng)    锭子(dìng)
重点难点突破———学案中【探究交流平台】几个题目就是针对学习重点难点而设计的,下面再做一些解析
1、  理清本文的线索结构。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其间穿插以典型的描述和精辟的议论,使文章内容丰富、线索清晰。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总结(从“两粥一饭”到结尾),作者概括了包身工们的非人生活,并提出了自己的愤怒控诉。
问题: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反映包身工的生活?是如何组织的?
思路提示:主要选取了三个场景:四点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情景;五点钟,包身工上班劳动的情景。以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课文中都有明显的时间提示。
提示:还有一些与描写记叙生活场景相应的说明和议论,说明包身工的来历,以及包身工制度的成因、发展和趋向。这个问题即是文章另一条线索。如第一个场景中对于包身工来源的介绍、带工老板“手面”和财产的介绍;第二个场景中对于社会背景的介绍,以及对于东洋厂对包身工需求增大的原因的分析;第三个场景中对于出入厂凭证的来历的介绍,以及东洋厂“飞跃地庞大”起来的许多具体数字等。这样的穿插,使得文章既展现生活现象,又揭示社会本质。读者透过一幅幅悲惨的画面,能够发现,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 。
抓住这两条线索,就可以使文章一目了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第二条线索可能需要老师点拨出来。
2、把握文章内涵——抓住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
1935年,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贪黑深人工厂调查了解,才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所搜集的素材肯定很多,但不可能都—一写进去,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人、事,去反映旧中国包身工的悲惨生活,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残酷压榨劳动人民的罪行。可以让学生找出作者为了表现这一主题,都选取了哪些比较典型的环境、人物和事件?并思考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材料?
(明确:作者将包身工的生活凝结在一天中,可以让读者想到这一天的生活即是她们所有生活的缩影,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要还有一口气在,还能工作,就得过这种猪狗不如的生活。
典型环境如包身工起床、吃饭、上工三个具体场面描写。
典型人物主要有两种:一是包身工,如芦柴棒、小福子等,一是压迫和剥削包身工的带工老板、老板娘、拿莫温等。
典型事件如芦柴棒医病、小福子挨打、无名女工写信惨遭毒打等。作者所描写的这些,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和事件,但是却能让读者深刻地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
3、点面结合手法(本文写作上突出的特点,就是点面结合).
问题:包身工是一个群体,他们承受的黑暗、残酷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作者运用了点面结合写法使我们对这一群体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明确:本文既有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概括介绍,对包身工群体形象的简略描写,如作者在记叙中集中写了包身工的起身、早餐、上工、收工等四个场面,这面上的记叙与描写概括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状况。又有对“芦柴棒”“小福子”典型人物的生动描写,作者以“芦柴棒”为例,通过“发烧”“生病”被“抄身”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包身工奴隶般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的悲惨命运。“小福子”遭到“拿摩温”和“东洋婆”毒打惩罚的描写,也反映了包身工的不幸遭遇。
文章的这种写法就是点面结合。
4、品味语言。作者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既能表现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特点,也能更好的表现课文的主题。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多变的句式,更使文章耐人寻味,引入深思。
(这一部分,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主要抓住作者描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这一点,从课文中直接去找有关的语言,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作者用的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这样用等。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直接从课文找到有关的好的句子,再引导学生加以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
明确:
(1)精炼简洁,形象鲜明
作品开头写到“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在吆喝着女工们起床,只用一句话写他的穿着,抓住了特征,表现了他的身份,也流露出了作者的憎恶感情。经过一阵吆喝,女工们忙着起床了,工房就象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那男人虎虎地向起身得慢一点的人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这里写这个打杂快速的连续动作,写他踢人时用了“虎虎地”这个状语,十分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凶暴的流氓本相,语言十分简洁,而又形象鲜明。
(2)比喻新颖贴切
说“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比喻新颖贴切,形象鲜明,表现了包身工们没有半点自由的受压状态。写到纱厂车间里音响、尘埃和湿气三大威胁时,也用了生动的比喻。“沙沙的急雨”和“隆隆的雷声”这两个隐喻,写出了远处的听觉感受,接着,用了“马达的吼叫、皮带的拍击、锭子的转动、齿轮的磨擦”四个排比句子,然后把“一切使人难受的声音”比喻成“好象被压缩了的空气一般紧装在这红砖墙的厂房里面”,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就象听到车间里的巨响一样。用“爱作弄人的小恶魔”来比喻无孔不入的飞絮,加强了读者的厌烦感觉。
(3)个性化的语言
写包身工的压迫者时,对话起了很大的作用,每一段对话都生动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芦柴棒生病时,打杂的说:“假病!老子给你医!”打杂的向芦柴棒头上泼了盆冷水,寒冬时节,她反射地跳起来了,老板娘就笑着说:“瞧!还不是假病!一盆冷水就医好了。”
两个人的话都表现了狠毒的本质。但又不完全一样,打杂的粗暴,而老板娘则显得狠毒而又阴险。
(4)精辟的警句
语言上的另一个特点是警句的运用,象 “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黎明的到来,还是终于无法可以抗拒的”,“我也想警告某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就都是非常精辟的句子。这些警句,是作者运用正确的观点,深入地观察现实生活,把从中领会到的思想压缩在极其简练的语句里,因而显得简洁、生动、含蓄而有力量。
另:可根据情况分析一下文中一个“点”的描写分,如分析一下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第18段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思路提示:主要动词分别在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分别是“摔”“踢”“泼”,表现了“打杂的”的凶狠。这一场面描写用词准确,文字紧凑,主次配合很好。这三个动词,一个比一个凶。“芦柴棒”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照应,又表现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示出芦柴棒遭遇的惨。短短的一段文字读来催人泪下,令人发指。这一描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达标评价】
见学案,主要是针对本文的学习目标设计,其中有一篇阅读题,建议上作业本,形成书面文字。
【小结】
《包身工》作于1935年,至今已经70多年了,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仍然能感到深深的震撼。《包身工》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震撼力,主要在于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直面社会黑暗,毫不畏惧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本文虽然是老文章,反映的是上世纪初的事情,和我们的时代有些隔膜,但文章中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对于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这些情感却是永恒的,值得我们一生铭记的。
【课外作业】
1、读《新学案》第80页有关今天新包身工内容,这样,既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拓展和延伸,有助于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又能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意识。
2、根据课文内容,发挥你的想象,设计“小福子与芦柴棒的对话”,要求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另 因这是学案制定的预案讨论稿,有下面几个问题需要老师们决定:
(1)看看需要重点分析哪几个句子的重要含义?
(2)学案上附带了三个“新闻链接”,老师们看看怎么运用。
(3)另请教英语老师:文中“拿莫温”(工头)和“小荡管”(巡回管理的上级女工)的来历。
【板书设计 】
从清晨到晚上                从现象到本质                           从历史到未来
(面)        (点)
起床    芦柴棒        恶劣的居住条件                   揭示包身工制度形成
早餐                       恶劣的饮食条件                   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上工    小福子        恶劣的劳动条件                   说明东洋厂庞大的原因
总结                       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预言黎明必将到来
新闻事实(主线)                                                  新闻背景(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