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市委书记朱小丹在2007年广州市总体规划(2010-2020)编制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34:03

广州市市委书记朱小丹在2007年广州市总体规划(2010-2020)编制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7-07-30 下午 02:59:00 来源:广州市规划局 点击数:1095

广州市委书记 朱小丹

2007年6月12日

  今天到市规划局来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听取专家和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对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20)编制工作的意见,和大家一起沟通交流,以形成共识,促进工作。刚才,听了潘安同志的详细汇报,又听了戴逢、许学强、赵红红、马向明等4位专家和苏泽群、王东同志的发言,感到很有收获,很受启发。

   应当说,就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规划局组织开展的前期咨询研究工作是很有成效的,集中了方方面面的智慧,取得了很多好的研究成果。对各项研究成果,我最近正在抓紧学习。要珍惜这些成果,在规划编制中抓好转化应用。

   城市规划工作意义重大。它要描绘城市发展的蓝图,提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关系城市的永续发展,关系子孙后代的福祉。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城市总体规划层次最高,是管总的,更要高度重视。

   这次总体规划从2010年管到2020年。2010年前后,广州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原则上说,这是广州基本实现现代化后头一个十年规划,应更充分地体现现代化的要求。这次规划编制又是在2001年到2010年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的,两套规划要紧密衔接,体现连续性,一定不能“翻烧饼”,主要是做好深化、完善的工作,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调整,承前启后,面向未来。

   在编制2001年至2010年总体规划时,市委、市政府在总结城市规划建设历史经验,对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战略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城市规划思想。例如,对广州城市的科学定位,将“两个适宜”作为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规划的基本准则,“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跨越国际大都市“门槛”的规划取向,把文化传承作为城市的灵魂,以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城市规模控制等等,这在今天以至今后一个长时期都是管用的,都是要坚持好的。

   上次规划之所以成功,首先是靠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把这次规划搞好,最大的前提,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落实到编制工作中去,落实到新的蓝图上去,最终落实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广州的城市建设实践当中。关于编制工作要把握好的一些要点,我谈一谈个人的一些想法,并不成熟,只作为和大家的一种交流。

  一、关于广州的城市定位。
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正式将“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写进了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广州的城市定位,这要在总体规划中鲜明地突出出来。广州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历经两千多年没有改变。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不但没有削弱这个地位,而且提升了这个地位。这是符合规律的。从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走过的路子看,经济增长重点地区往往会培育出高能级的城市群,期间处于中心地位的大都市极化效应不是衰减的而是递增的。大伦敦、大纽约、大洛杉矶、大多伦多等等都是这样。前些年关于广州中心城市地位的种种猜疑,现在已经基本被广州发展的事实澄清了。市第九次党代会根据省委确定的广州中心城市定位,提出要建设好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做强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自主创新中心和区域文化中心,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外向带动功能和文化引领功能,这应该成为新的总体规划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中心城市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区域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极点,又是区域发展协调杠杆的支点。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紧密相连,谁也离不开谁。总体规划首先要想到广州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功能。要有宽广的视野,跳出广州看广州,加强广州城市发展与珠三角城市群发展、与全省城市化进程以至与整个华南地区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加强广州在国际城市体系中地位的研究,使总体规划更好地为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和功能作用服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二、关于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划的科学性要体现在它的原则性上,要形成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基本规划原则。我这里讲五条,不一定全,也不一定都对,可以斟酌探讨,但定下来就不要动摇,可以动摇的就不叫原则了。一是生态优先。城市和城市人如果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这座城市就失去了生命的源泉。前段我在从化调研时讲过,只求工业发展、不顾生态环境绝对是坏事,只讲保护生态、不善发展工业未必是好事,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的工业化路子,才是真本事。在增城调研时也讲到,善于适应发展要求利用好可开发空间是一种作为,懂得为可持续发展留下生态空间是更大的作为。意思就是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一定要避免盲目扩张、破坏生态。二是城乡一体。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广州有城有乡,规划上不能搞二元结构,要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前一个规划覆盖了城区部分,这次有必要将从化和增城也规划进来,尽管这两个市目前仍属于县域范畴,农字头的面积和人口比重都还比较大,但它们不仅拥有广州未来发展的空间,更拥有广州宝贵的生态屏障。我看,它们进来更能体现“总体”要求和长远眼光,也更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组团发展。这个基本原则在上一个规划已经形成,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照这条路子走下去,一定不要“摊大饼”。组团发展才能节约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留出生态隔离空间。这主要体现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城镇体系规划上,下面会讲到。四是节约用地。一定要增强土地忧患意识,不仅是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看土地问题,更重要地是从城市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土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珍稀资源。土地闸门把不严,不懂得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甚至放纵无序、无度开发,必然造成无法挽回的历史过错,要警钟常鸣。规划的权威性和控制力,要突出体现在建设用地规模的刚性约束上。五是适度规模。十年在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中只是一瞬间,规划既要看当前,更要顾长远,切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破坏城市发展的渐进性和永续性。在这方面,适度规模是个考验。规划中一定要按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调控用地规模、人口规模、城镇规模和产业集聚规模,决不做突破人口、资源、环境容量的蠢事。总之,要把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确定下来,增强规划的原则性,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防止产生新的“城市病”。这些原则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城市永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真正使“两个适宜”成为市民共建共享的城市形态,为全市人民营造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三、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城镇体系规划。上一次总体规划确定的“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是具有长远眼光、切合广州实际的,这几年的实施有很好的成效。市第九次党代会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中调”,主要指的是以老城区为中心的建成区的空间优化,意在增强整体空间发展战略的内涵意义。上次规划及其实施,也是高度重视老城区改造提升的,这次把“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发展战略提出来,是为了更好地在城市空间发展中,把外延拓展和内涵优化更好地结合起来。

   要在这一空间发展战略指引下,深化城镇体系规划。我有一个粗线条的想法,就是广州将来的城镇体系能否形成四个层次协调发展的格局。第一个层次,是城市中心区;第二个层次是城市副中心,承上启下,既可以辅助中心城区功能,又可在小区域范围内起中心作用,象番禺的市桥、花都的新华、增城的荔城以至从化的街口;第三个层次是卫星城,在有条件的中心镇中选择,象增城的新塘可以建成广州东部新兴工业卫星城;第四个层次是小城镇,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城市的组团式、集约化、分层次发展。做好城镇体系规划,首先要搞准市域人口预测,确定人口控制规模,在四个层次城镇体系中实行科学合理的人口梯度配置。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城镇资源,象副中心所选择的四个老县城,历史最短的有300多年(市桥),最长的有900多年(荔城),基础设施也较完备,建设起来比另起炉灶要节约得多。三是提出严格的空间管制原则,中心城区不要摊得太大,人口增量多往其它三个层次的城镇配置,其它三个层次的发展,也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长期培育、逐步完善。

  四、关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我最关心的。新的总体规划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两个适宜”的城市环境发展目标,主要应体现在这上头。要从保护做起。总体规划必须以强有力的空间管制,切实保护好广州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要深化市域生态结构分析,严格划定各类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区,包括城市绿心、森林、农田、水源、水系、水域、果区、绿地、湿地等等,并且要真正落实到图纸上,以维护城市绿色生态屏障。要注重生态建设。围绕“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规划好城市生态环、生态圈、生态片区和生态廊道,使城镇组团间形成具有明显生态调节效应的绿色隔离。要凸显特色。以规划作引导,充分发挥广州自然生态优势,进一步完善独具广州特色、融“山、水、城、田、海”于一体的生态格局。要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好城市森林景观体系、园林绿地景观体系、洁净水系景观体系、现代农业景观体系和生态旅游基地,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好去处。总之,要在总体规划中鲜明地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这次规划的重中之重,科学论证,精心谋划,使之成为总体规划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最大亮点。

  五、关于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我这里着重讲讲交通。现代化、信息化、枢纽型的基础设施体系,是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的重要支撑,尤其是陆、海、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体系。总体规划必须科学引导和有力促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体系的现代化、系统化、信息化建设。要强化枢纽。着力提升空港、海港、铁路公路等总枢纽的集散功能,进一步打通这些重大枢纽的对外连接放射通道。要依托主枢纽,进一步深化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相协调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为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服务。道路交通规划要与城镇体系规划紧密衔接,以道路交通建设拉动城镇化建设,尤其要注重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增强城镇组团间的通勤能力,并逐步实现与珠三角城市群的高效连通。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系统化思想要成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的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不但要优化要素,更要优化系统,使各类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实现高效接驳、形成有机网络,以网络支撑系统,以系统提升功能。

  六、关于产业布局。产业布局不仅要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尤其要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要求。产业布局要按组团式、集约化、园区化的原则作规划,无论是传统产业集聚区,还是新兴产业集聚区,都要按这个原则来办,防止无序扩张。产业功能的区域配置是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关键,重化工放在哪里、制造业放在哪里、高新技术产业放在哪里、现代服务业放在哪里,都要优先考虑选择地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既不能突破资源、环境底线,也不搞粗放式的功能交叉、功能紊乱。同时,要适应产业梯度转移的要求,推进老城区退二进三,规划好具有较强承接能力的新兴制造业集聚区。

  七、关于老城区改造提升和新区建设。老城区改造是“中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总体规划要指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老城区改造提升的主要任务,一是疏解密度,如果改了之后密度更高,加重“城市病”,那就失败了;二是提升功能,逐步改变不同程度存在的功能分布不清的状况,注重优化提升各种功能片区尤其是中心商务区(含金融区和总部经济集群)、商业区、文化片区、教育片区、会展片区和创意产业片区的集约功能,促进老城区产业结构和综合服务优化升级;三是凸显文化,坚持城市个性源于城市文化、文化传承是城市的灵魂的思想,以总体规划统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更高水平上保护、挖掘、整合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历史文化风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特色文化形象;四是改善人居,通过危破房、城中村改造,一方面适当疏解老城区人口密度,另一方面改善老城区市民的居住条件;五是优化环境,严格老城区改造密度和容积率控制,腾出空间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老城区改造要有抽丝剥茧般的过细功夫,急不得,要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千万不要刮风,不搞大拆大建。

   今后一个时期,广州新区建设的任务不轻,象萝岗新区、南沙新区、亚运村所在的广州新城、琶洲岛、新火车站地区、白云新城,还有将来可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各个城镇的新区以及中心镇,深化规划的要求都很高。这几年广州新区建设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新经验,出色的典范有大学城、科学城等,要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新一轮新区规划建设中去。其中,新区建设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几个要点,一是功能分区,二是环境布局,三是城市设计,四是特色塑造。只要这几个方面是高水平的,新区建设就能够在城市发展流动空间中为广州整体城市形象增光添彩。

  关于总体规划要着重考虑的几个要点,我就讲这些意见,供大家参考。要把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必须推进规划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在科学化方面,就是要特别重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加强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证,注重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建立规划数字平台和数学模型,把定性的和定量的研究规划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民主化方面,就是不仅要提倡专业研究领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且要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怎么样作规划、规划成什么样,都要让市民知道,畅通市民对规划的民意表达渠道,广泛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使规划最充分地体现市民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愿望。在法治化方面,就是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划的法律法规,树立规划的法治化权威,实行强有力的规划依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