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费孝通专辑2】:崎岖历尽,书生面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28:30

-

中国社会就像一个同心圆

中国传统社会网络以自己为中心自由伸缩权利义务界限模糊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最大的毛病是“私”。“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扫清自己门前雪的还算是了不起的有公德的人,普通人家把垃圾在门口的街道上一倒,就完事了。苏州人家后门常通一条河,听来是最美丽也没有了,文人笔墨里是中国的威尼斯,可是我想天下没有比苏州城里的水道更脏的了。什么东西都可以向这小河沟里一倒,为什么呢?——这种小河是公家的。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都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

西洋社会有些像我们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乱。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这样的社会,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我们的社会格局则不同,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但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努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杀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而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自我主义,一切价值都是以“己”作为中心的。孔子“推己及人”,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却还是在自己。

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我们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了。我常常觉得:“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这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条理上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内向和外向的路线。

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把群己的界限弄得模棱两可。这和西洋把权利和义务分得清清楚楚的社会,大异其趣。

费孝通:志在富民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县人,从小接受新式教育。他的整个家庭都是向新的方向走,父亲曾留学日本,在家乡开办了第一所新式中学,母亲开办了第一所幼儿园。

1930年,费孝通进入北京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先生,从此走上了实地调查的社会学道路。

结婚108天痛失爱妻

在燕京大学,费孝通与王同惠相爱。那时,王同惠正在翻译一个外国人的著作《甘肃土人的婚姻》。中国人最基层的事情竟然要外国人来写,两个年轻人心有不甘。1935年夏天,新婚的费孝通和王同惠开始了广西特种民族考察。当他们准备转往茶山瑶地区调查时,费孝通意外被当地人捕老虎的机关压伤,王同惠去找人帮忙,却落下山涧身亡。此时他们刚刚结婚108天。

费孝通回到家乡的开弦弓村养伤。姐姐费达生在这里开办了中国现代史上较早的农民自办的丝厂,费孝通把姐姐称为“中国乡镇企业第一人”。在这里,费孝通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实地调查,那年,他27岁。

27岁开始社会调查

1936年,带着在开弦弓村一个多月的调查材料的费孝通踏上了去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求学的路程,他的调查材料一下子就得到了导师马林诺斯基的赏识,在此基础上,费孝通完成他的论文《江村经济》。

《江村经济》流传极广,马林诺斯基称它为人类学实地调查的里程碑。同时,它把中国农村发展道路问题带向了世界。从这次调查开始,费孝通将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作为他一生的研究课题,此后的六十年中费孝通曾先后二十多次重返开弦弓村实地调查,他的所有研究的目的都在于富民。

“小商品,大市场”

上世纪40年代,费孝通去美国访问后归国,以“民主斗士”的形象活跃在当时的历史舞台。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被暗杀,费孝通在《这是什么世界》一文中写到:“一个国家怎能使人人都觉得自己随时可以被杀!人类全部历史里从来就没有过这种事。我们现在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

费孝通的第二次学术生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七十多岁的他每年都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去搞调查。我们平时常常听到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这样的词汇,都是由费孝通率先提倡运用的。“小商品,大市场”的口号也出自他手。他所倡导的中国农村走向乡镇企业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模式。

2005年4月24日,费孝通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