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幼鸣:“救不救市”难道是胡舒立说了算?(东方早报 2008-4-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49:05
“救不救市”难道是胡舒立说了算?
2008-4-1 3:23:32
早报首席评论员 袁幼鸣
《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女士或许不知道,近期,特别是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她的名字为上海投资界中人频繁提及。这是因为大家高度重视(可能是夸大地重视)她对新近股市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典型的说法是“要是听了胡舒立这一派的,坚决不出利好政策,大盘必破3000点”,更有悲观者认为会跌至2500点。对此,胡舒立或许会觉得十分可笑,而我却心生悲凉。
无可否认,一方面,今天的股市是一个行政力量控制着大盘趋势的“政策市”,另一方面,在涉及数亿人直接利益的政策制定上,投资者毫无参与渠道,以至于恐惧某些被推测、猜想具有影响力人物的游说说辞,这实在是很不正常。它从一个角度显示,在牵涉广泛的重大经济政策制定方面,推动规范化、透明化、程序化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作为身在上海这个非政治中心城市的新闻人,最近几年,我不知不觉间养成了捕捉发自京城的资本市场政策变化的嗅觉(此法确实有效,另找机会与早报读者分享)。股市上涨时散户心理的确容易盲目膨胀,曾听投资者说:那些人2000点唱空、3000点也唱空,现在到了5000点,他们为什么不说话了啊?其实,有证据间接显示,这些人不是不说话了,而是分贝更大,只不过他们不再在公开媒体上说,而是转向“耳语”了。于1月31日《上海证券报》刊载的专访文章中,前中国证监会主席、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周正庆就透露:一些股市“权威专家”缺乏基本数据的科学分析对比,没有令人信服的论证过程……对中国资本市场乱加点评,不负责任地只挑毛病……盲目与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一两百年的成熟市场进行简单比较,从而得出不切实际的结论,做出错误的评估,误导市场,影响领导层的决策。
上个周末,我接到朋友告知《财经》网站挂出胡舒立《何必讳言“不救市”?》文章的电话。朋友说:胡舒立把坚称从未说过“不救市”的证监会范副主席批了一通,看来是等不到利好政策了。朋友把胡舒立此时发表如此文章视为确凿的政策信号,上周末政策面又的确纹丝不动,他自然觉得自己的判断是道理十足的。但我宁愿相信这是巧合。
影响领导层决策的“耳语者”的确存在,上海投资界人士恐惧胡舒立,无疑是把她视为重量级“耳语者”之一。但“耳语”这样的事情,除非当事人慨然承认,否则就是没有证据的。应该承认,股市一路上涨,胡舒立表达反感态度公开、鲜明,没有指东打西、皮里阳秋。在大盘狂跌,广大基民、散户凄凄惨惨情况下,公开反对“救市”呼声并批评证监会态度软弱,胡舒立言论一如既往,显示其对所持观点具有高度自信,甚至有道德感支撑。那么,我们便就观点论观点,看看胡舒立《何必讳言“不救市”?》是不是观点正确且铁肩担道义吧!
首先,通观《何必讳言“不救市”?》立即可以得出结论:文章立论的条件是把今天的中国内地股市当作一个已经市场化的市场。但中国内地股市是一个市场化的市场吗?显然不是!在标志市场化程度的一些重要方面,比如股份公司的发行上市准入上,伴随股改,中国内地股市甚至是倒退的。在今天股市的性质判定问题上,金岩石先生近期有精辟阐述。金先生观点的核心是:唯有保持资金和流通市值平衡,才能令二级市场不大起大落,至今内地股市上市发行依旧实行核准制(我的看法是核准为名审批为实),于是,如何保持资金和流通市值平衡就属于监管责任范围。现在市场暴跌,管理层出台措施让市场重归平衡,这不是什么“救市”而是履行责任。既然胡文把今天股市的基本属性都界定错了,这之后即使妙笔生花、议论生风,均属于混淆视听。
不是吗?以胡文反对严控“再融资”为例,胡舒立说:严控“再融资”,其实是以行政手法限制股票供给,显然有悖市场原则。试问,今天的股市难道不正是有悖市场原则地以行政手段供应股票的吗?如果今天股市是按市场原则由股份公司竞争发行上市、投资者自由选择投资标的物的,像一个自由地讨价还价的农贸市场,而不是如同计划经济时期卖“霸王菜”的“工农兵菜市场”,那么,中国平安拟再融资多少尽可以提到多少,16000亿元也行!
退一步说,如果胡文主张从现在做起,彻底搞市场化,这类似于在现在这个投资者损失惨重的低点位再搞一次推倒重来,也算逻辑自洽的一家之言。问题严重的是,她的言辞看似设定在市场原则上的,却没有如何从根本上走出政策市的意思表达。试问,以二级市场涨跌而论,政府坐视恐慌性暴跌不管,可否公开承诺,如果涨起来了,不设“政策顶”,不予以行政性打压?过去股市涨,胡舒立认为非常不健康,连续暴跌倒是跌得正常。在文章中,看不到胡舒立已经放弃了市场原则最为忌讳的“双重标准”。
胡文中最没有意思的内容是指称主张“救市”的“相当一部分引领者”“其实都是浸淫市场多年的老手,对于所谓救市的后果心知肚明”,“无非是企图在行情短期波动中渔一己之私”。胡舒立可以做如此动机判定,别人难道就不可以质疑胡舒立吗?诸如,你声称“股市不应救、不能救、亦不必救”,是不是嫌目前的筹码还不够便宜,想捡更便宜的筹码?《财经》杂志一向同QFII来往密切,曾经对高盛高华这样的绕开监管壁垒、设立假合资券商的案例颇为激赏,称赞其为“引入外资市场化处置证券公司风险的创举”,你是不是为QFII所利用,甚至为国际投行所收买呢?
以上只是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游戏。我认为,胡舒立观点的最大问题是半罐水、似是而非、令人似懂非懂。不妨套用《何必讳言“不救市”?》一文的结尾语:“管理层对此应洞悉”。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619/userobject1ai67217.shtmlhttp://news.sina.com.cn/pl/2008-04-01/074315266754.shtml
胡舒立:何必讳言“不救市”?(《财经》 2008-3-31)  08.03.31
袁幼鸣:“救不救市”难道是胡舒立说了算?(东方早报 2008-4-1) 邵建:学生跑步难道也要搞“全国一盘棋”?(东方早报 2008-10-6) 盛大林:“腐烂的肺”难道伤害民族感情了?(东方早报 2009-1-6) 杨涛:官儿走房子走不走?(东方早报 2008-4-1) 吴龙贵:难道申报见义勇为也有名额限制?(东方早报 2010-3-29) 袁幼鸣:地震时,我曾先跑(东方早报 2008-6-13) 温岭一高档楼盘1/3被机关人员预订(东方早报 2008-3-4) 王琳:许霆案轻判:司法还是民意的胜利(东方早报 2008-4-1) 熊培云:鸟巢上的名字(东方早报 2008-1-7) 熊培云:鸟巢上的名字(东方早报 2008-1-7) 东方早报 朝鲜或4月起允许平壤居民用手机(东方早报 2008-2-19) 徐冰:平安高管的千万年薪很需要质疑(东方早报 2008-4-2) 邓聿文:股灾背后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东方早报 2008-4-2) 闵侬:美国经验反衬中国“市场派”认知误区(东方早报 2008-4-6) 孙立行:成长中股市需要政府救护(东方早报 2008-4-7) 怎样看待行贿官员的“权力原罪”(东方早报 2008-4-5) 陈明峰:县政府招“陪酒女”要干什么?(东方早报 2008-4-6) 潘洪其:直播竞选局长让民主政治更醒目(东方早报 2008-4-7) 杨耕身:网络新流行语里的世道人心(东方早报 2008-7-4) 徐冰:平安高管的千万年薪很需要质疑(东方早报 2008-4-2) 怎样看待行贿官员的“权力原罪”(东方早报 2008-4-5)orz 邓聿文:股灾背后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东方早报 2008-4-2) 杨耕身:县官何以易遭“诽谤”?(东方早报 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