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正沦为资本盛宴开胃大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3:29:48

粮食正沦为资本盛宴开胃大菜

2010年11月05日01:12中国证券报我要评论(13) 字号:T|T

2010年以来,中国农产品涨价潮轮番上演。在全球货币总闸门被打开的大背景下,粮食的金融属性表现的尤为突出,标准普尔高盛8种农产品价格指数(GSCI)2010年迄今上涨30%,全球粮食价格飞涨导致的粮食危机很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后对全球的又一次重大冲击。当今粮食已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更成为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战略资源,面对全球粮食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中国必须将粮食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将粮食产业作为粮食工业去发展,着手培育现代化、资本化、金融化的粮食龙头企业,让政府在粮食危机最关键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真正增强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粮价飙升背后的资本逻辑

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使全球粮食生产受到一定威胁,确实影响到全球粮食的供给,但从全球粮食供求面看,仍处于紧平衡格局。数据显示,与2007年至2008年全球粮食市场状况相比,近两年连续的粮食丰收使全球粮食库存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10年世界谷物产量将比2009年增加1.2%,达22.8亿吨,接近2008年的创纪录水平。其中稻米和粗粮分别增产4%和1.4%,小麦略减0.9%。全年谷物总需求22.68亿吨,同比增长2%。可见,当前发生的并不是粮食实体本身的短缺危机,而是粮食金融化后带来的泡沫化危机。

粮食本来是必需品但在全球资本大鳄眼中却成了资本逐利的投资品和资本品。粮食怎么会成为投资品,这恐怕与作为财富标志的美元,已经不再是一种硬通货有关。2002年以来,美元江河日下,进入战略性贬值周期,美元作为全球信用基础的根基正在发生严重的动摇,而资本总是要依附于财富标志物上的,美元的财富标志地位发生动摇,谁来担当这个角色呢?人们需要寻找新的投资品,以保证财富不被湮灭,于是,粮食、石油、贵金属等初级产品便是财富标志新的目标。

本世纪初,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粮食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的联动成为复合的金融体系,扩大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外延和内涵,形成了粮食“金融化”趋势。粮食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从商品属性向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双重并重的转换,粮食安全本质上已转变为“贸易—金融”型的“价格安全”模式。特别是在全球量化宽松时代,粮食等的金融属性表现得更加突出,粮食作为“白金”已经成为继主权货币、石油等新的泛货币化的符号,粮价基本不是由供求所决定而是由资本和货币所决定,这也是全球粮食供求与往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价格不断飙升的根本原因。

货币潮给粮价泡沫提供温床

危机爆发至10月初,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总规模由2007年6月的8993亿美元上升到目前的23131亿美元,两年多时间增长了2.57倍。与美国相似,英国央行资产规模增加了近一倍,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也扩张了30%以上。受货币推动,全球市场信心得以迅速恢复,流动性过剩格局重现。以M2口径衡量,2000年,发达国家M2为4.5万亿美元,2008年升至9万亿美元,而今发达国家M2已升至10万亿美元,全球流动性甚至超过危机前的水平。

在流动性的推动下,一方面,全球新一轮通胀重压已经形成。目前全球通胀率略高于3%,这意味着全球实际利率为负值,约为-0.6%左右,通胀率的升幅已经超过了名义利率的升幅。9月份以来,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同期通胀保值债券收益率之差已经扩大0.5个百分点至2.6个百分点,通胀保值国债(TIPS)等负利率债券品种大受追捧,美国通胀预期重燃、欧洲通胀率升至近两年来的最高点,新兴经济体国家通胀更成为新的洪水猛兽:受食品物价大幅上涨带动,韩国、俄罗斯、印度消费者价格攀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

另有迹象表明,一些金融资本正从房地产和复杂衍生品投机中转向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导致国际资本投机炒作粮食期货甚至囤积现货,为躲避粮食涨价给下游企业带来损失,一些国际食品业巨头纷纷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国际资本正在厉兵秣马,准备新的一场财富大转移。

过去半年来,全球小麦和玉米价格已涨了57%,大米涨了45%,糖涨了55%,大豆价格涨到过去16个月来的最高值,肉类产品价格8月上涨至20年来高位。作为食品工业给养的这些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也直接导致了下游产业链的价格上涨,作为普通民众生活必需品的粮食正沦为资本展开盛宴的投资品。

我要评论(13)

相关阅读:

·今年全球粮食减产已成定局 市场供求总体平衡 2010.09.07
·全球粮食安全隐患凸显 2010.09.07
·二十国集团首次议长大会讨论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2010.09.04
·金融时报:全球粮食供应担忧加剧 2010.09.03
·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国冬小麦产量预测丰减各异 2010.08.26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近期全球不会出现粮食危机 2010.08.25
·全球肥沃土壤60年内将消失 人类面临新粮食危机 2010.02.05
·粮食署海地募捐呼吁已收到全球2.3亿美元捐赠 2010.02.04

国家粮食局禁止中储粮纯商业收粮 避免抢粮现象

2010年11月05日03:31东方网我要评论(109) 字号:T|T

国家粮食局昨日公布六条整肃粮食收购市场的措施,意在减少粮食收购主体,避免抢粮现象发生。而作为国内粮食收购市场绝对主力,时隔两个月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储粮)再度被点名要求服从粮价宏观调控。

将没有粮食收购资格的个人和单位清除出市场,减少收购主体的数量,成为此次国家粮食局整肃市场的重点。

清理粮食经纪人队伍

今年夏天,由于预期小麦价格将上涨,江苏、河南等小麦主产区都上演了抢粮大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数量众多的粮食经纪人纷纷争购新上市的小麦,导致河南新乡等地的小麦收购价达到每斤1.01元的高位,与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0.9元相比,每斤大幅超出0.11元。

黑龙江一家粮油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以黑龙江一个县级市海伦为例,当地粮食经纪人数以千计,只要家里有辆车,就可以走村串户收购粮食,这些粮食经纪人大多数没有粮食收购资格。

中华粮网信息主编焦善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些年,做粮食贸易的人比较多,特别是一些原来在其他行业的资金,还有农村里面的一些粮食经纪人。”

此次,国家粮食局希望通过对粮食经营者的收购资格检查来抑制粮食收购市场遍地开花的现象。

国家粮食局要求,在秋粮收购期间,各地要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具体条件,对各类粮食收购主体的粮食收购资格开展一次全面核查。对按规定需取得收购资格但未取得而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要坚决禁止;对已取得收购资格但不再符合条件或不履行规定义务的,要视情节暂停或取消其收购资格。

另外,国家粮食局要求对跨地区从事粮食直接收购或委托收购,未在收购地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或未按规定报告粮食收购数量等情况的经营者,要停止其粮食收购活动,并视情节由发证机关暂停或取消其收购资格。

在水稻主产区江西金溪县,由于水稻价格低于福建、广东等地区,将当地水稻运输上千里送到福建、广东,仍有利润可赚,外地粮食贸易单位因此络绎不绝前往金溪收购水稻,给出的价格也高于当地的水稻加工企业,国家粮食局最新出台的措施有助于减少粮食跨地区收购的现象。

禁止中储粮纯商业收粮

粮食经纪人和游走四方的粮商虽多,但与实力雄厚的中储粮相比,只能算作“游击队”。此次中储粮也再度获得了国家粮食局的格外关注。

本报此前报道,有关部门为了平抑粮价,已经要求中储粮停止一切粮食贸易等非政策性业务,而政策性业务中也只有储备粮轮换可照常进行。国家粮食局昨日公布的文件再次对这一要求进行了重申,该文件规定:对中储粮直属企业违反国务院有关要求,从事与储备吞吐轮换(指储备粮的收购、抛售以及推陈储新)直接相关业务以外的其他商业经营活动,要加以制止,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及时报告国家有关部门。

这是今年9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文整肃中储粮政策性粮食出库问题之后,有关部门再次将粮食宏观调控的矛头指向中储粮。今年9月份前后,有些地方和企业反映中储粮在执行最低收购价和国家临时存储粮食出库调节市场供应时,中储粮的部分粮库设置障碍阻挠粮食出库,超过规定标准乱收费,以及粮食质量不符要求等,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宁愿自己出高价到市场采购粮食,也不愿意从国家粮库购买价格较低的政策性粮食,结果使粮价不降反增。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价格监测报告显示,31种食品已经有80%左右涨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产品涨价的动力还未出现减弱的迹象,国家粮食局希望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国家各项粮食调控政策落实到位,从而促进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宏观调控目标顺利实现。

我要评论(109)

相关阅读:

·国粮局整肃粮食收购市场 中储粮再被点名 2010.11.05
·中储粮“被回归”:经营性业务被发改委叫停 2010.11.04
·中储粮粮食贸易业务被叫停 平抑粮价 2010.11.03
·粮价变奏:中储粮调控之考 2010.10.25
·粮价上涨连创新高 中储粮收储调控面临两难 2010.10.23
·中储粮约200万吨储备油有望入市 2010.09.30
·早稻收购价进退两难 中储粮“尴尬”成推手 2010.09.10
·四部门通知:中储粮等粮企如查实违规将严查 201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