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黄宗江:永远的乐观主义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5:37:34
黄宗江:永远的乐观主义者
本报记者 严 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10月26日   第 08 版)

 

黄宗江给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题词
2010年10月20日中午,一个阴霾天,距离著名艺术家黄宗江去世两天,我到位于北京六里桥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黄老家中吊唁。
最后一次接受记者采访
今年7、8月间我曾4次到这里采访,客厅里曾经悬挂着与黄老相濡以沫一生的老伴慈祥的遗像,曾经摆放着黄老“文革”挨整遭批斗和一次摔个鼻青脸肿后的留影,这里更留下黄老开怀的大笑和对丑恶现象的愤怒斥责,黄老音容笑貌宛在,可如今这里已经变成肃穆的灵堂,只有遗像上的黄老依然开怀大笑着。
我对黄老的采访已于9月10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见报,这是黄老生前留给世人最后的影像和记录。记得8月的一天,我最后一次到这里时,将修改后的稿件给黄老看,黄老仔细看完后,高兴地说:“pass了!pass了!”并嘱我见报后,给他多留些报纸,他要分送给亲朋好友。记得那天临走时,黄老说:“我这是最后一次接受记者采访了。”女儿在旁打趣:“父亲总这么说。”谁知一语成谶!
今天,应该是我给黄老送报纸的日子,再听他对近一个世纪风云沧桑的解读和对自己传奇浪漫一生的叙述,也听他对我这个晚辈的批评和嘱托。值得欣慰的是,黄老生前看到我的报道了,是女儿隔着重症监护室的玻璃把报纸举在手里给他看的。二女儿阮丹娣说:“因为是人民日报,父亲很开心。”
在和黄老的四次交往中,黄老曾欣然为人民日报海外版题词:“向海外,向世界,传中国,人民声。”并表示家中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每天必看。黄老还曾亲自打来电话,表示要和我深谈,其间多激愤之辞,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杂家生涯演绎传奇人生
黄宗江,原籍浙江瑞安,1921年11月3日生于北京,作家、演员、剧影艺术家。作为剧作家,著有《大团圆》、《南方啊南方》、《贺龙刀》等戏剧戏曲作品和《柳堡的故事》、《海魂》、《农奴》、《柯棣华》、《秋瑾》等电影剧本。作为演员,黄老的舞台形象真可谓丰富多彩,他曾经带着小妹黄宗英在上海“跑码头”,曾经在重庆舞台上“一赶三”(即一台戏里演三个角色),曾经与谢添、蓝马、沈扬一起,在重庆戏剧界被称为“四大名丑”。还有《家》里的觉新、《雷雨》中的周冲、与小妹黄宗英合演的《鸳鸯剑》,那位窈窕淑女,这个丑媒婆,那个老艄公……令人遗憾的是,黄老生前最后一部作品——电视剧《生死桥》于10月22日在央视八套开播,黄老已无缘观赏。
听听近几年各种文章对他的称呼吧:“剧影艺术家”,这是一般统称;“三栖剧作家”,这是比较了解他的人对他的美誉;“著名话剧演员”,这是老朋友对他的怀旧;“著名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评论家”,这是艺术界新近送给他的雅号。是的,“杂家”正是对黄老几十年艺术生涯的总概括。正如挽联上所写:“真是杂家,作协剧协影协无协不与;堪称奇迹,文人艺人军人,此人大才。”又有:“影坛老兵梦断八九(指89岁)海魂(剧名)颂;千古英名传唱久久艳阳天(剧名)。”
其实,黄老的人生更加传奇,年轻时曾因失恋自杀过,早年曾参加中国赴美参战海军,横渡太平洋。新中国成立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到过抗美援朝和越南战场。在和黄老4次接触中,我更感觉黄老是个很乐观、很善良、很细心的人。第一次来,怕我找路太费周折,将路线说得很细很细: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哪个门,门口有什么标志,到门口打哪个电话;见了面,还要问车停在哪儿了,会不会影响邻里出行;然后,就拿出早已冰好的冰水,看着我确实喝了几口才高兴。黄老要给我们看老照片,可书架上一时找不到了,黄老真着起急来,翻箱倒柜寻找,这又让我看到黄老执著的一面。怕黄老年纪大了,走路不稳摔着,我们说:“您慢走。”话音未落,黄老接话:“我走不快!”黄老的幽默有口皆碑!
带着激情续写下一部戏
黄老是个永远的乐观主义者。三女儿阮丹青说:“父亲是快快乐乐走的。”得知患了结肠癌后,黄老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癌吗?不就是开一刀吗?”动手术前,女儿怕父亲压力大睡不好觉,想给父亲吃点安眠药,可是发现父亲睡得鼾声四起。动手术的那天早晨,黄老还高兴地说:“如今是万事俱备!”手术很成功,一向以“杂家”、“杂吃”著称的黄老更来了精神,诡秘地问女儿:“这一带(指医院附近)有很多饭馆,是不是?”然后就列了一大串想吃的食品:老鸭煲、荷叶鸡、汽锅鸡、水晶虾仁、冰冻杏仁豆腐、黄桥烧饼……
后来,不幸的是89岁的黄老发生了肺部感染,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就是这样,稍微清醒一点,黄老还在高兴地对女儿说:“我又构思了两个剧本,绝对诺贝尔、奥斯卡水平!”还在高兴地亲吻重孙子的照片……黄老最后走得快快乐乐,心安理得。正如老人生前告诉我的:“不知谁创造的‘好人一生平安’,其实好人一生多不平安,且多坎坷!我改之为:‘好人一生心安!’自以为改得称心!”
想起4次采访中,黄老让我感受到的人道主义情怀,对我的一次次教诲,我在黄老的遗像前深情地鞠了三个躬,送上一束鲜花,更看到丹妮、丹娣、丹青三个女儿写给父亲的挽联:“亲爱的爸爸:天堂里有妈妈,有朋友,还有好多您爱吃的东西,您不会感到寂寞的。带着您创作的激情去续写您心中的下一部戏吧。”
黄老去世后,远在上海的小妹黄宗英十分悲痛,说了一句:“本来想大哥会走在我后面,没想到却走在我前面了。”传承着“写比说更痛快”这个黄家传统的小妹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拿起笔撰写了怀念大哥的文章。
黄宗江简历:黄宗江(1921年11月3日——2010年10月18日):作家、演员、剧影艺术家。生长北京,原籍浙江瑞安。姐弟七人:姐瑞华、燕玉,弟宗淮、洛、汉,妹宗英。上过南开中学、燕京大学西语系。20世纪40年代初期,为职业话剧演员于上海、重庆。40年代中期,开始职业写作,写剧为主,并及散文。著有戏剧戏曲作品选《舞台集》(含《大团圆》、《南方啊南方》、《风雨千秋》、《贺龙刀》等);电影剧本选《单枪并马集》(含《柳堡的故事》、《海魂》、《农奴》、《柯棣华》、《秋瑾》等)。新中国成立前,参加人民解放军,离休于八一电影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