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拒为皇帝选美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21:29
春秋评论
从拒为皇帝选美说起
刘建明
会昌三年(公元843年), 唐武宗听说扬州的歌女擅长行酒令,于是就命令淮南监军选十七人奉献到内宫来侍奉自己。监军便请淮南节度使杜悰共同挑选,而且还打算挑选良家美女,教习歌舞酒令后献与武宗。杜悰闻言后说:“你监军受到皇帝的命令选倡女入宫,我不敢参与这件事!”监军再三请求,杜悰均不从命。监军大怒,便把杜悰拒绝参与选倡之事上书报告武宗,武宗看完监军的奏书后默默不语。这时,左右使臣都请武宗命令节度使杜悰与淮南监军一起挑选。武宗却说:“命令一方大臣选送倡女入宫,难道是圣明的君主应该做的事吗?杜悰能够不曲意顺从监军的意见,有大臣风范,真正具有宰相之才啊!我感到十分惭愧。”他立即命令监军不要选送倡女了。事后不久,还提拔杜悰担任了宰相。
可见,正是因为杜悰明辨是非,敢于对上级的不当行为说“不”,才使得唐武宗从他的抵制中幡然醒悟,深感选倡之举不妥,自谴“甚愧”,并用实际行动表示悔过。试想一下,倘若杜悰是一个为取悦上级而唯命是从、曲意逢迎的诺诺小人,当时违心盲从了监军的请求,作为下属,他可能是暂时讨好了皇帝,个人受到了青睐,但从长远来看,却使得皇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最终是失去了民心,丧失了执政基础。前车之鉴,不可不察。或许有人觉得,杜悰不愿曲意取悦上司,着实不懂为官之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上下级之间,少见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事求是精神,多的是互相吹捧、一团和气的庸俗之风。某些下属一贯奉行好人主义:多栽花,少栽刺;多举手,少摇头;明知决策有错,也不据理力争,老老实实听话,只是照章执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鼓励下属敢于对领导的不当行为和决策说“不”不失为一剂良方。
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领导有闻过则喜、虚心接受别人批评的胸襟和气量,有“宁听一士之谔谔,不听千士之诺诺”的民主作风,给下属敢于对自己说“不”提供一种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更需要下属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不计个人得失,凡事出于公心,真正具备一种敢于对领导说“不”的顶风精神和堂堂正气。如此,做人才有底气,说“不”才有勇气。
春秋评论
从拒为皇帝选美说起
刘建明
会昌三年(公元843年), 唐武宗听说扬州的歌女擅长行酒令,于是就命令淮南监军选十七人奉献到内宫来侍奉自己。监军便请淮南节度使杜悰共同挑选,而且还打算挑选良家美女,教习歌舞酒令后献与武宗。杜悰闻言后说:“你监军受到皇帝的命令选倡女入宫,我不敢参与这件事!”监军再三请求,杜悰均不从命。监军大怒,便把杜悰拒绝参与选倡之事上书报告武宗,武宗看完监军的奏书后默默不语。这时,左右使臣都请武宗命令节度使杜悰与淮南监军一起挑选。武宗却说:“命令一方大臣选送倡女入宫,难道是圣明的君主应该做的事吗?杜悰能够不曲意顺从监军的意见,有大臣风范,真正具有宰相之才啊!我感到十分惭愧。”他立即命令监军不要选送倡女了。事后不久,还提拔杜悰担任了宰相。
可见,正是因为杜悰明辨是非,敢于对上级的不当行为说“不”,才使得唐武宗从他的抵制中幡然醒悟,深感选倡之举不妥,自谴“甚愧”,并用实际行动表示悔过。试想一下,倘若杜悰是一个为取悦上级而唯命是从、曲意逢迎的诺诺小人,当时违心盲从了监军的请求,作为下属,他可能是暂时讨好了皇帝,个人受到了青睐,但从长远来看,却使得皇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最终是失去了民心,丧失了执政基础。前车之鉴,不可不察。或许有人觉得,杜悰不愿曲意取悦上司,着实不懂为官之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上下级之间,少见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事求是精神,多的是互相吹捧、一团和气的庸俗之风。某些下属一贯奉行好人主义:多栽花,少栽刺;多举手,少摇头;明知决策有错,也不据理力争,老老实实听话,只是照章执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鼓励下属敢于对领导的不当行为和决策说“不”不失为一剂良方。
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领导有闻过则喜、虚心接受别人批评的胸襟和气量,有“宁听一士之谔谔,不听千士之诺诺”的民主作风,给下属敢于对自己说“不”提供一种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更需要下属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不计个人得失,凡事出于公心,真正具备一种敢于对领导说“不”的顶风精神和堂堂正气。如此,做人才有底气,说“不”才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