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压岁钱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05:52
又是春节将至,电视里已经开始讨论压岁钱该如何使用的问题。根据历年来的经验,今年讨论的结果也不外是“压岁钱应该用在某些有意义的方面;不可以用在某些无意义的方面”。而有没有意义又是由大人决定的,因此这笔钱的“正确流向”多半是买了令孩子头疼的书,或者存了起来(存折多半由父母保管),所以,从名义上讲,这钱是孩子的,而从事实上说,孩子只有很少--甚至没有--支配权,这钱还是大人的。大人这么做也是有理由的:孩子不会花钱。当然,孩子不会笨到手里拿着钱花不出去,而是“乱花钱”,即把钱花到大人认为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地方,比如买零售、打游戏、泡网吧等--这多半也是事实,因此大人这么干就更显得理直气壮。
但是这样做有没有效果呢?当然是没有。如果有的话,就不用每年都在保留意义解释权的前提下讨论一次。不信可以反过来设想一下:如果突然之间世界颠倒过来,大人都仰仗孩子吃饭,孩子每年春节都给父母一笔钱,然后告诉爹娘大人“这钱是你的,但只能买有意义的甲乙丙,其余的我帮你存起来”,爹娘们每年都能心服口服一次?
孩子不会花钱,固然是一个问题,但靠剥夺花钱机会来解决问题,显然是荒谬的。要让孩子“学会花钱”,首先得给孩子花钱的机会,否则永远是个死结。因为他不会花钱,所以不给他花钱的机会;因为没有花钱的机会,所以他总是不会花钱。甚至会更糟,由于正当的花钱需求总是被抑制,所以会产生不公平、受欺骗的感受(孩子虽小,但也不傻啊),进而出现逆反心理,一旦逮着机会,就要乱花钱。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第一次拿到工资后就象猪八戒吃人参果,很快就完了。其实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多数人都能“学会花钱”,所以显然的,要想学会游泳,就得下水。
其实说穿了,会不会花钱,是一个素质问题;而能不能花钱,是一个权利问题。剥夺权利只能是降低而不是提高素质,带来的只能是继续--甚至是进一步--剥夺权利。素质和权利是相互促进的,素质要在行使权利中提升;权利也随着素质的提高而行使得更好。这道理很简单,但正应了那句话,“真理虽然稀少,但总是供过于求”。仅从文字上看,我们也有若干据说是比别人更丰富、更完善的权利,但还没等落到实处,就遇到“素质不够”这只拦路虎。死结还是死结。
在解开死结之前,先来看看权利二字。“权利”在英文里写作right,和“正确”的词形是一样的,但权利不仅仅意味着“正确的权利”,而且还必须意味着“不正确的权利”。如果没有“不正确的权利”,“正确的权利”就不再是“正确的”,而是苍白的。这就好象言论自由的权利,如果只能用来表示赞同、英明、正确、伟大……,这种权利有什么价值可言呢?只敢欣赏这种半吊子的言论自由,是一种懦夫行为。但懦夫也能变成猛士--假如想要保持住这种半吊子言论自由的话。当然,“不正确的权利”也应当是有限度的,一味的搞“不正确的权利”同一味的搞“正确的权利”一样,都是苍白的(因为这时候不正确就变成了正确,格局仍然没变)。正确与不正确的背后,应当是个人的选择,以及基于这一选择的责任。
假如一个人总是被迫正确,他是不会有责任感的。就好象小孩子的压岁钱总是被迫花在正确的地方,他不会觉得这钱属于他自己,反倒是不正确的时候,才觉得这钱真正属于他,因为他通过行使这种不正确的权利获得了他想要的利益。必须说明的是,获得利益的同时,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但不论小孩子还是大人,总是喜欢逃避责任(当然,因为买了糖而打屁股,这不是责任,而是惩罚)。因此,权利更多的应该与责任放在一起思考,而不是素质。
再回到压岁钱问题。压岁钱问题不是大年初一的问题,而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问题。如果大人平时就能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财富观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又何至于为了压岁钱而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