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篇第九·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12:51

子罕篇第九_论语新解 钱穆_国学导航

《论语》学习 2009-12-16 08:59:50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法語之言:法,法則義。語,告誡義。謂人以法則告誡之辭正言相規。

  巽與之言:巽,恭順義。與,許與義。謂人以恭順許與之辭婉言相勸。

  繹之為貴:繹,尋繹義。人之於我,不以莊論,而以恭巽贊許之辭相誘導,我雖悅其言,貴能尋繹其言之微意所在。

  本章見教在人而學在己。人縱善教,己不善學,則教者亦無如之何。

  【白話試譯】

  先生說:“別人用規則正言來告誡我,能不服從嗎?但能真實改過纔好呀!別人用恭順婉辭來贊許我,能不喜悅嗎?但能尋繹他言外微意纔好呀!只知喜悅,不加尋繹,只表服從,不肯自改,那我就無奈他何了!”



引文来源  子罕篇第九_论语新解 钱穆_国学导航


 

杨伯峻《论语译注·子罕第九》摘记

 

 

9.24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巽與之言,能無説乎?繹之爲貴。説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譯文】孔子説:“嚴肅而合乎原則的話,能够不接受嗎?改正錯誤才可貴。順從己意的話,能够不高興嗎?分析一下才可貴。盲目高興,不加分析;表面接受,實際不改,這種人我是没有辦法對付他的了。”


安德义 《论语解读·子罕第九·24》

 

【原文】

  9.24子曰:“法语之言①,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②,能无说乎③?绎之为贵④。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⑤。”

  【注释】

  ①法语之言:合乎法则的话。 ②巽(xùn)与之言:谦恭柔顺的话。巽,谦逊,恭敬。与,称许。 ③说:同“悦”。 ④绎(yì):分析。 ⑤如之何:凝固结构。怎么样,怎么办。

  【语译】

  孔子说:“刚直严厉的语言,能不遵从吗?但能照着它去改正才算可贵。动听顺耳的语言,听了能不高兴吗?但能对它详加分析才算可贵。心里高兴而不加分析,表面接受而不改正,那我对他也就没什么办法了。”

  【解读】

  本章谈的是对错误者批评的两种方法,以及接受批评者的态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孔子在这一章里批评的人就是“过而不改”的家伙。劝谏错误,批评错误,通常用两种方式。

  一是“法语之言”,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用严厉刚直的语言批评他,正义直指,犯错误的人,迫于压力, “能无从乎。”表面上服从,内心并不服从;真正的服从是心服,并付之于行动,“改之为贵。”然而其人,“从而不改。”口服心不服,面从心不从,面改心不改。这是对忠直逆耳之言而采取的阳奉阴违的态度。

  另一种方式是“巽与之言”,委婉曲折,恭逊谨敬,隐晦含蓄,“婉言以达旨。”然而他听了却感觉舒畅快乐,“能无悦乎。”高兴快乐却不去分析理解劝谏批评者的微言大义,“说而不绎。”这是对恭敬柔顺之言而采取的顺水推舟的方式。这类人你来硬的,他阳奉阴违;来软的,他稀里糊涂,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刀枪不入,属于“固执否塞”的人。孔子把这类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而不接受教育的人是没有办法的,“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在《论语》一书中,孔子认为无可奈何而又没有办法不可教诲的人还有如下四种:

  一、表里不一的人:“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意思是:“狂妄而不正直,幼稚而又不老实,样子诚恳而又不守信用。”

  二、不思考不提问的人:“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意思是不知道提问不思考的人。

  三、好耍小聪明的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意思是:“成帮结伙,整天闲居,言谈不合道义,好耍小聪明。”

  四、好吃懒做的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意思是“整天吃得饱饱的,一点不动脑筋,真难以教诲呀!”

  以上四类人,孔子认为是“困而不学”,“下愚不移”的人。都是属于难以教诲而又无可奈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