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关系的生态学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59:21
莫华善
(钦州学院教务处,广西 钦州 535000)
[收稿日期]2007 - 03 – 26
[作者简介]莫华善(1966 - ) ,男,广西合浦人,钦州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摘要]  从教育生态的视角认识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的协调统一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高校学术生态环境的主体性不强、行政权力被强化是导致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关系失衡的主要因素。构建协调的高校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关系,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平衡原理,确立以学术为本、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大学行政管理理念和机制,弘扬大学精神。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学术组织 行政组织 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6917 (2007) 08 - 0190 – 04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人类是生物的一个特殊种群,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没有一种生命有机体是可以孤立存在的,任何一种有机体都必须依赖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必须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生存。这对于研究高校内部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关系问题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一、从教育生态的视角认识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当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的关系趋于平衡和谐时,更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在生态系统中,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当生态系统所受的外界干扰超过自身调节的能力时,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失衡。像生物与环境之间、不同生物(及其种群) 之间,在其生态过程中不断地由平衡到失衡再到新的平衡并如此循环往复一样,高等教育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高等教育系统与其环境之间、不同教育生态主体之间,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也总是经历着由彼此的平衡到失衡以至达到新的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这就是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性[1 ] 。在高等教育内部生态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系统会根据自身特点和现状协调内部结构与功能,合理调配高校内部组织在整个系统中的比例关系,充分发挥组织形式的内在潜力,促使其功能得以最佳发挥,共同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服务。
生态平衡强调系统内诸因素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变化也明显地反映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动态平衡性。高等教育内部组织系统的生态建设除了要理顺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除了建立一个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制度生态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要落实现代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大学管理理念,实现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作为高校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矛盾和主导因素在高校内部生态结构运行中的平衡统一。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及其生态结构的运行方式,是围绕着行政权力而不是学术权力建立起来的,行政性特征比较突出。对此,张应强教授指出,行政权力的膨胀,导致学者对权力的崇拜;学者独立人格和学术精神的丧失,导致学者不再追求对知识和真理的自主表达。因此,要实施高等学校的制度创新,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高等教育制度,就迫切需要对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生态结构进行重构,建立以学术为中心建构其管理模式,建立学术生产为主导的激励和引导机制。
二、高校组织结构内部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关系失衡,主要是因为高校学术生态环境的主体性不强,行政权力被强化,高校组织系统生态建设的不重视等因素所致
能否正常发挥教师及科研人员的作用,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的形成。但当前高等教育组织管理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影响,因此,在对待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问题上,高等学校权力配置往往偏向于“官本位”、“行政化”,行政权力被大大强化了,它已经越过高等学校的界限并把一般教职员工的生活行为秩序化。学校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师的业绩评价往往用是否与主管部门保持一致为标准,高等学校教师所形成的学术权威与行政权威和规则相冲突,通常被视为是对现行规则的反叛行为。在这种生态环境中,教师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职能主管部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才能获得好评和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这种奖惩机制导致高校内部系统组织结构里办学的主体(即教学、科研人员) 及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高校学术生态环境的主体作用不强,无疑影响了高等学校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和其学术权威的建立。
高等教育是一种个体性与创造性很强的专业教育,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大学共同的本质特性,高等学校的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行政组织权力的相对泛化往往导致高校组织结构的刚性增强、反馈迟缓,导致学校办学成本增加,对外部环境反映缓慢,组织适应能力较差,高校学术人员学术创新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教授治学”停留在了口头上。这种学校治理制度所造成的结果与“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大学理念是相悖的,因为,大概没有任何打击比压制学术自由更能指向高等教育的要害了[2 ] 。如今,很多国家意识到大学学术自由的重要性,纷纷采取相应的制度性措施,如教授的长期聘任制、成立各类专业协会、教授会等,以确保本国大学学术自由更好地得以实现。
三、构建协调的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关系,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平衡原理,确立以学术为本的行政管理理念,建立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大学管理运行机制
学术组织和行政组织是高校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体。构建和谐的学术组织和行政组织关系,已经是目前实现高校内部管理的正常运转及其良性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 以生态系统平衡的原理认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在高等学校生态系统中,系统内的组织生态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生态平衡。在高等教学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对高校管理及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按生态学原理重组学校结构,建立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生态组织系统和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消除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所存在的高等组织机构行政模式化、机构重复设置、行政人员人浮于事、权责不明确等不良现象,促使高等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协同一致的学术组织和行政组织关系是高校管理系统实现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载体。高等学校是一个由各种学科和不同层次的行政组织组成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术性的学科和行政性的组织系统并存,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并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权力,它们是互补和协调的关系。不能用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取代学术权力的运行机制,否则就会违背学术活动的规律,阻碍学术自由与学术发展。强调学术权力并不是否定行政权力,而是在充分尊重学术权力的基础上行使行政权力。高校的职能和属性决定了学术权力是大学权力的基础,行政权力是为学术权力服务的,是在保障学术权力的条件下行使的,是为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的。没有学术权力的高校就不能称之为高等学府,大学是由高深知识及其集结学科主宰的,而高深知识及其集结学科又是由教授、学者主宰的,依此推理,教授自然应成为大学这一学术组织发展的决定力量。
(二) 确立以学术为本的行政管理理念
在高等学校内部建立以学术为中心的组织生态结构是提高高校组织管理效能的重要策略。高等学校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其合法性的基础就在于它的学术功能[3 ] 。正如布鲁贝克所说:“无论学院还是大学都不是一个政治团体,它的职责不是行政管理,而是发现、发表和讲授高深学问。它的管理不是根据人数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而是以知识为基础。”[4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类社会的知识生产和再生产以及对知识活动进行管理的重要使命,知识的管理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相应地高等学校在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上也必须体现出自身的风格、特色和方式,否则高等学校的社会功能就不会得到全面的发挥[5 ] 。因此,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强化学术权力实质上就是突出高等学校教师和专业人员在学术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消除高校内部“官本位”的现象,使高等学校教师和专业人员在各自学科领域内拥有发言权,进而保障高等学校内部按照学术自身规律向前发展。这就要求大学行政系统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要为学术人员的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营造良好的氛围,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价值真正体现是为学术发展而做好服务工作。如果一所大学的行政人员高高在上,习惯于对学术人员发号施令,那么这所学校的教学科研环境就要大打折扣;如果行政人员变成了学校中更多利益的获得者,这将会极大地挫伤学术人员的教学科研积极性,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的关系失衡也就变得越严重。因此,要以学术权力为中心组织起大学内部的相关机构,大学事务真正为学术权力所领导[6 ] 。把大学作为学术组织来建设和管理,促使大学以培养人才和发展学术的方式服务国家目的、满足社会需要,是我们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点[7 ] 。
(三) 建立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大学管理运行机制
在高校管理中,是以行政组织为主,还是以学术组织为主,学校中谁应该最有发言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教授参与管理学术事务的程度越高,学校的业绩表现越好;而教授参与行政事务的程度越高,学校的业绩表现越糟糕。原因在于:在参与学术性事务方面,教授不仅有信息优势,而且其个人利益与组织的目标不发生冲突,所以是有效的; 相反,在参与行政事务方面,教授不仅没有信息优势,而且其个人利益往往与组织的目标相冲突[8 ] 。因此,在校长治校和教授治学的关系上,既要明晰二者“治什么”、“如何治”等问题,又要使二者协调一致,才能保持组织结构与目标的平衡,发挥学校整体治理绩效。
首先,强化大学校长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双重角色。大学校长既是行政主要责任人,又是学术主要管理者。大学校长比教授及其他行政管理人员更具有设法使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更加协调的权力,他一手托着效率兼公平的行政管理系统,一手托着科学兼民主的学术管理系统。因此,大学校长必须搭建一个效率兼公平的行政管理平台,支撑一个科学兼民主的学术活动和学术管理场所,这是高等教育本身对大学校长的基本要求。近代历史上,蔡元培主持下的北京大学无疑是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完美结合而治校成功的典范。蔡元培对现代大学的理解,一是兼容百家,二是专深学术。在中国,有独立的大学理念且能够真正付诸实施的大学校长中,他无疑是最出色的一个。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准确判断不同思想学说的价值,并确定或听其自然、或适当支持、或大力提倡的发展战略[9 ] 。而综观世界发展最好的大学无不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结构协调的大学,这些大学懂得如何赋予教授及其团体应有的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权力,因此也就能与教授及其团体形成密切的交流、和谐的默契,从而使其能自觉地融入学校的荣辱兴衰中,视自己为学校的主人。
其次,强化学术权力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学校管理中突出学术权力是由高等学校中存在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各国高等学校的普遍现象[10 ] 。突出学术权力就是要依靠教师力量办学,在大学的管理事务中充分发扬民主,让教师参与决策和管理,体现广大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这是因为在学术事务中,教师比别人更清楚和更具有权威性。正如美国学者亨利·罗索福斯基所指出的,在大学里,只有知识的人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并不意味着大学管理者行政权力的丧失,而是在大学发展背景下,挖掘教师潜能、增强大学内聚力、促进大学进步的必然选择。所谓教授参与治校,就是教员组成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来选择外界评审人,坚持这样一套制度,行政主导就会逐渐地让位于学术主导。把教师队伍搞好了,对整个大学的生态会有潜移默化的、具有动源性的正面刺激[11 ] 。20 世纪20 年代的北京大学、30 年代的清华大学、40 年代的西南联大等大学之所以能在学术研究上作出惊人贡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行民主管理、教授治学、专家治校在其中的作用是巨大的[12 ] 。这个历史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 ] 贺祖斌.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M]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0.
[2 ] [ 4 ] [ 美] 约翰·S. 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M] . 王承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55 ;39.
[3 ]朴雪涛. 大学制度创新与21 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J ] . 高等教育研究,2002 , (6) .
[5 ]吴刚. 知识演化与社会控制[M] .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
[ 6 ]张应强. 高等教育创新与我国现代人学制度建设[J ]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 (3) .
[ 7 ]张应强. 把大学作为学术组织来建设和管理[J ] . 中国高等教育,2006 , (19) .
[8 ]张维迎. 大学的逻辑[M]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7.
[9 ]陈平原. 中国大学十讲[M]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6 - 47.
[10 ]张德祥. 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M]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71.
[11 ]丁学良.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2.
[12 ]伊继东等. 从失衡到协调:新时期我国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构建[J ]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