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生态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7:01:09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将“穿透”所有领域,产品的技术寿命越来越短,组织的边界,从最初的“单体(企业)”发展到“链状”乃至到“网络”,组织及其所依存的环境都处于不稳定之中。在多变代替稳定的系统环境下,只有深入实际不断分析事物变化,才能了解质量系统未来的发展规律。
美国欧文·拉滋洛在对实施TQM的企业进行调研后指出:“TQM关注的是今天,但不能有效地预测明天。”在多变的环境中,管理的重点不只是维持,重要的是创新。
创新的首要问题是提出创新的视角和路径,即理论支撑,将质量系统作为生态系统进行研究的依据是:
首先,质量管理的对象已扩大为产品、过程、体系至组织;质量系统范畴已经超出组织自身的边界,演化为由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员工、股东以及社会五大利益相关方所组成的价值交换和利益相关的复杂网络,它们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相互利益交错关系,决定了质量系统具有了生态属性;而质量对于这种复杂质量系统而言,已经成为系统整体均衡的外在功能表现。
其次,质量系统的边界已是网络的形态。网络系统是由节点(组织)和通路(关系)所构成,网络式的复杂系统结构不是靠力支撑的平衡来维持的,而是靠彼此之间相互适应、纠正个体变异离差的循环和信息反馈来维持的。这种复杂系统中的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不是“结构的”平衡。不是埃菲尔铁塔靠大梁对接支撑的永久的结构平衡, 更类似杂技表演的人梯式的、靠人与人之间力量平衡互动结构,显然呈现出一种复杂的非线性系统。
再次,迅速变化的现代市场环境中,质量系统失去了稳定演化的条件,现代市场中的时间概念已经是以产品和技术更替的频度和强度来校定,大大压缩的“自然时序”,使得在过去稳定的环境中长期演化的过程被浓缩为现代市场环境中的短暂时光 。
迅速变化的市场生态环境,为生态学作为研究质量管理理论的方法论提供了条件。 在动荡的环境下,组织与相关方所构成的质量系统与市场环境均呈现出明显的生态系统的特征。面对动荡的市场生态环境, 必须采取协同进化的方式,即适应市场变化的同时,它们的适应能力又将同时改变市场,进一步又需要适应新的变化了的市场,循环不止。
因此,以生态系统演化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质量系统是适宜的。
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作为理论研究的路径,我们将组织生态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引进到质量管理中,借鉴基于上述理论所形成的众多生态学,如进化生态学、工业生态学、金融生态学、语言生态学等等,进一步提出了质量生态学。
质量生态学(Quality Ecolo?鄄gy)研究的内容,就是以复杂系统演化的观点,研究质量与质量管理的演化规律;研究质量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属性的形成、演变与质量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质量系统在质量环境条件制约下,质量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研究由质量生态位所表达的质量系统在质量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质量群落中质量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质量群落中相互关联或相互竞争,共生以及协同进化的规律;研究品牌生态与寿命及其演化规律;研究质量生态伦理的形成及其演化规律;以及研究质量与质量管理在演化过程中,与环境友好、协同进化的生态质量的控制问题等。
业内学者试图运用组织生态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理论,对传统质量管理理论进行创新。质量生态理论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很不成熟,上述有些内容尚需进行艰苦地探索和不断的完善,有些观点还有待实践的验证等等。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对他学生著作的评语中这样说:“维特根斯坦(罗素的学生)的这部新作所包含的一些理论是新颖的、极有创见的,而且无疑是重要的。它们是不是正确,我不知道。但是从我已读过的东西来看,我深信他应当有一个机会来把它们完成,因为当其完成时,将不难判明它们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我们期待着质量生态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具有普遍意义:
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系统,系统内部为数众多的组成元素、成员或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系统呈现出复杂的功能或特性;并且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2)生态学研究的系统是非线性系统,系统整体功能不是各部分功能的线性加和,并且微小的扰动有可能在系统内部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只能是系统整体综合功能特性的分析。
3)生态学研究的系统具有不确定性,系统未来的运行方向不仅是基于系统过去演化轨迹和目前系统的状态,还必须结合当前的环境条件和环境变化因素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