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房价4:居者有其屋是推高房价的幕后“黑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23:15
我看房价4:居者有其屋是推高房价的幕后“黑手”
(2010-10-13 11:29)
房价和房地产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市场配置中的供求关系问题,在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房价的上涨,以推动供求关系趋于平衡。在这样的过程中,无论是采取限量购买,还是限制最高价格,前者最终导致的必然是价格的进一步上升,而后者最终导致的则必然是供应更加不足,并容易滋生腐败,甚至是严重的腐败。这无论如何也是决策层和大众所不愿看到。房价再次陷入了上涨的怪圈,非常值得深思。
居者有其屋是推高房价的根本性因素。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形成了“自给自足,人有不如我有”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以至于在改革开放后,就流传着中国老太省吃省穿、勒紧全家裤腰带到死也要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而外国老太充分享受活着的时光、只要有房子住就可以的例子。在我们经历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短缺经济和三世同堂同居一个屋檐下的痛苦经历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建立,广大中国大众更加萌生了买房的意念,对房屋的需求迅猛发展起来。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无论是富人,还是普通人;无论是城市的长期居中者,还是城市的新进入者,都在受“人有不如我有”观念的影响,追求者自己的租房梦,幻想着自己能够在城市里,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都市里能够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这种需求的高涨凸显了房地产市场供应的不足,房价不断上涨成为必然。
解决房价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住房的基本需求,而不是居者有其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细分并采取适当的对策引导住房观念的改变是解决房价不断攀升的重要途径。按照以上分析的逻辑,各级政府和决策机构应该采取疏导的政策,而不是“严防死守”和“堵”的政策引导广大劳苦大众住房观念的改变,使其量力而行,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追求现实的生活质量。这其中首要的就是要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人群进行细分,对于高端的需求,采取完全市场化的策略,由房地产市场自行决定供求关系的平衡点,寻找可接受的市场房价;对于最底层的穷苦大众,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居住状况,制定体现大众需求的人均居住面积标准,鼓励该层次的大众享受现实生活,用政府建房、大众承租的办法解决其需求,而又不会使该层的大众背负沉重的住房负担;最难解决的就是中间层次的人群问题,我的考虑是,对于中间人群进行更详细的细分,以更加尊重其个人的意愿,愿意买房的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自行购买,不愿意买房的采取阶梯住房标准和阶梯租金相对应的办法满足其基本的住房需求。同时,要制定本地区家庭收入档案数据库,为各个层次的划分提供依据并实施动态管理,实行租房的,在退出租房前一律不许新购;自行买房的,在确认仍然拥有住房前,一律不许租房,并构建购房和租房的转换制度。
配套土地供应和住房分层次供给的政策。按照上面关于房地产市场细分的考虑,高端需求的土地供应应选在距离市区比较远的位置,满足其打空间居住的要求;对于低端需求,因为是贫苦大众,且为政府供应,应考虑尽可能降低其生活成本,土地供应应选在市内的核心地区,限制其居住的面积,而满足了其居住的基本需求;对于中间层次需求的土地供应按照以上的逻辑,采取由内及外的原则相应供应土地,愿意买房的,牺牲距离;愿意租房的,牺牲居住空间。从而打造出城市的居住带或者居住圈。
因此,我们认为,解决房价问题必须要回归到市场为主、行政为辅的轨道,引导大众改变“居者有其屋”的观念转变为“人人有屋住”,居住条件必须和自身的收入水平相匹配,不必强求“唯有拥有”。在此基础上,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进行严格的细分,并实施相应的配套的土地供应政策,由内及外,采取租售结合的办法,按照“空间换距离”的原则把城市的基本住房需求控制在市内核心区,把高端需求推向距离市内核心区较远的地区,打造出城市的居住圈,满足各个层次的住房需求。这样,房价既使高,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且由于其影响的只是少数高收入的人群,也不会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稳定产生巨大影响。欢迎各界朋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