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阅读练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24:26
孙权劝学
一、翻译全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
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 解释下列字词。
1卿当涂掌事 卿 _______ 当涂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事 辞 _______ 以_____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_______              岂              治经_______
博士               邪                         4孰若孤  孰若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_______ 涉猎___          见_______往事         耳_______
6蒙乃始就学 乃_______     7. 及鲁肃过寻阳 及___           _  过__           _
8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才略 ___                 吴下阿蒙________
9即更刮目相待 更______ 刮目             刮目相待___                       __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兄_____ 何         见事_____    _  11肃遂拜蒙母 遂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蒙辞以军中多务。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解释下列成语,并任选一个造句。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造句:
5、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6、辨析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                        当涂掌事
见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就    乃始就学                        指物作诗立就
7、辨析古今异义
孤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治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但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过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8、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        ,       (朝代)政治家、         家。
(3)、孙权,字           ,三国时         国的创建者。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一句的“经”指《易》《    》《    》《礼》《    》等书。
9、划分朗读节奏:
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⑵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练习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孙权劝学  和  鲁肃赞(叹)学 。(各用四字回答)
文章的段落结构:两层:一、孙权劝学,吕蒙始学;二、鲁肃赞学,结友而别。
2、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才略大增,鲁肃叹服不已,并与之结为朋友。
【内容理解】
3、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期望吕蒙学得怎样的结果?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辞不学时,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和好处的是哪几句?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最能说明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是哪个句子?    (4)(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表明吕蒙治学的毅力好自信心的语句是什么?(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孙权为何劝吕蒙学习?
因其“当凃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5、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6、吕蒙是如何对待孙权的劝说的?
先是不愿意学,以“军中多务“推辞;而后认为孙权说得有道理,“乃始就学”。
7、孙权是怎样概括读书作用的?
孙权用自己的切身事例,从亲身感受中总结出读书的作用。
8、鲁肃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
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9、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体会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
10、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①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对吕蒙话中,既表现出他的善劝,又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与期望之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谆谆告诫,语重心长)
参二:这番劝言,表现了孙权对吕蒙既有严格要求,又有殷切希望,既责其不争、无志,又不失人主的身份,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可见一斑。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由鲁肃口中说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惊异,赞叹,情不自禁)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表现了吕蒙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看出他颇为自得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对自己治学有大进步,非常坦率的心理。(自得,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
11、根据人物对话,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他们各自的特点。
孙权:作为封建君主,能看到“当涂管事”的责任及学习的重要性,善劝,平易,关心,爱护下属,是一位有长远的眼光的明君。
吕蒙:作为军事将领的吕蒙由先以军务繁忙推脱,到听从劝告,开始就学,显示了他虚心受教的作风。
鲁肃:鲁肃有识别人才的眼光,爱惜人才的大将风度。
12、本文一共刻画了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你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参考:我最欣赏孙权,他作为一国之君,能够高瞻远瞩,力劝部下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在劝吕蒙时,最初被拒绝并不恼怒,而是能够循循善诱,知道吕蒙听从劝告为止。所以,我认为他真正具有王者风范。
【体验反思】
13、你从《孙权劝学》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示例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善于挤总还会有的。只要虚心接受教诲,认真学,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示例二: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生,非学无以广才。
示例三: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好和办事能力。
示例四: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开卷有益”是良训。
14、你从孙权劝学中受到什么启发?
“身教”的说服作用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
1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示例:  要善于接纳别人好的建议。
学习能增强自己的才干。
学习不受年龄、事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只要努力就会进步。
16、这则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示例:①学习对于一个人才能的发展与提高具有重要作用。②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对于治国、治军、管理天下大事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17、请举两例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和劝学故事,例如:
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故事:陶渊明劝学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乐羊子妻断织劝夫
“布匹生于蚕茧,织成于织布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到一寸;一寸一寸地积累才到一丈一匹。将布剪断,就不能织成布匹,白白浪费时光。既然你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持之以恒,每天有所得,以成就你的美德。你若半途而废,这与剪断布匹有什么两样呢?”
18、你也来劝学:
【延伸拓展】
19、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内容上看,两文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两文的写法不同,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20、请结合本文与伤仲永,谈谈你对成才条件的看法。
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说明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21、请你借助想象,描绘吕蒙是怎样学习的。
每一个月色朦胧的晚上,他都在伏案读书;每一个晨曦初露的早晨,他都想朗声吟诵;每一个练兵休息之时,他都在与将士们探讨兵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终于成为一位粗涩的将领。
22、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面对联的下联。
(1)上联:孙权严格要求殷切希望
下联: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2)上联:,孙权善劝显才智
下联:吕蒙勤学成将领
附: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