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洲随笔:课堂的N个细节(2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26:41
金洲随笔:课堂的N个细节(29)     2007-07-06 22:35:00, 郑金洲, 1496, 0/805, 原创 , (1)      以往教育学中所讲的“教学教育性原则”,以及今天的新课程所强调的“知识与态度相统一”,都关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蕴含于其中的“教育性”因素加以挖掘、利用、整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道德规范得到增强,行为方式得到改进。在听课时,我常会注意到有些“教育性”的因素,教师有意无意忽略掉了,从而也使知识与态度并没呈现统一状态。
溜走的“教育性渗透”良机(29)
郑金洲
以往教育学中所讲的“教学教育性原则”,以及今天的新课程所强调的“知识与态度相统一”,都关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蕴含于其中的“教育性”因素加以挖掘、利用、整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道德规范得到增强,行为方式得到改进。在听课时,我常会注意到有些“教育性”的因素,教师有意无意忽略掉了,从而也使知识与态度并没呈现统一状态。
记得有一次听初中的政治课,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教师对有关法律作出讲解之后,在黑板上列出了一系列问题,请同学们做出回答,借此巩固刚才学习的内容。记得有这样的题目:某家长不让自己正在读初中年龄的儿子读书,目的是为了让他早点打工挣钱,贴补家用;背后说他人坏话。对于前一个问题,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违法的,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对后一个问题,同学们的回答也出奇地一致,认为是不违法的。老师追问理由是什么,有个学生大声回答:因为我们就常常这样做。课堂上哄堂大笑。老师说: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好,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这个场景中蕴含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捕捉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机,而是让这个机会在自己的指尖悄悄滑落了。作为政治教师,是以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为己任的。而这位教师在这堂课上是将知识点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的,没有将课堂上的一些“动态生成”转化为教育契机,使得这堂课也成为了知识的复制和再现。其实,背后说他人坏话,即使从知识点的角度来衡量,也不见得就不违反法律,诽谤罪等属此类。
教育性渗透,既体现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基础上的有意设计,也体现在教师在教学实施阶段课堂上出现一些随机事件时对其中“教育性”因素的把握与运用。我在听课时感到,老师们现在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在教学设计时考虑这一问题了,但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渗透把握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有不少时候,很多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机会白白流失掉了。
即使进行知识与态度两维目标的设计,在教学中对知识与态度统一作了些准备,有的课堂上,仍可看到知识与态度呈“两张皮”的状态。讲知识,条分缕析;讲态度,脱离知识。有的教师在上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将有关思想教育的内容单独拎出来,对学生说教一番,好像也在进行教育性渗透,其实,这时的教育性已经不再是“渗透”状态,知识传授与态度养成也不再呈整合状态,而是彼此分离的。
渗透是不露痕迹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整合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是两相融通、相得益彰的。渗透得当,学生无意获得思想规范意识就强;整合妥切,学生就会自然而然习得知识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真正做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就体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