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洲随笔:课堂的N个细节(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23:23
【课堂教学的N个细节】 金洲随笔:课堂的N个细节(28)     2007-07-04 19:01:00, 郑金洲, 1190, 0/841, 原创 , (1)      有些课堂,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群起而相应之,但也有的课堂,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没有相应,课堂上一片沉寂。即使在同一课堂上,有时问题提出后,响应者众,有时则无人应答。这种状况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课堂上的沉默(28)

郑金洲

 

有些课堂,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群起而相应之,但也有的课堂,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没有相应,课堂上一片沉寂。即使在同一课堂上,有时问题提出后,响应者众,有时则无人应答。这种状况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不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学生习惯于处在静听的状态,习惯于接受既定的答案。这样一来,即使教师给了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机会,但学生以往的“逆来顺受”,并不能换来此时的“揭竿而起”,他们仍宁愿让自己等待答案的来临。

学生不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奈于面子,担心自己回答不出来引发其他同学嘲笑。一般说来,学生的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就越低。年龄、年级与回答问题的参与程度大体是呈反比状态的。小学阶段,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回答问题的踊跃程度也高;初中阶段,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降低,回答问题的踊跃程度也随之降低;高中也更甚。当然,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在那些实施教改的学校,我的确看到即使在高中,学生也积极参与课堂回答问题的现象。

学生不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是围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展开的。这些问题,本身就有着较大的难度,如果教师设计不当,提问不当,激励不当,都有可能使教学在此处搁浅,学生对问题作不出回答。问题需要有一定难度,但如果离开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智状态,那么,问题也就失去了引导意义。

课堂短暂的沉默是允许的,有些情况下,教师也不见得要急于打破这种沉默状态,因为沉默可能意味着思考,意味着学生正在寻找合适的字词表情达意,意味着可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对此,教师需要做出甄别。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回答问题的引导,注意通过一些典型的回答分析在解题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举一反三,既从问题答案上给学生以启发,也从问题回答思维过程上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在课堂上营造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氛围,促使学生形成相互支撑的合作学习文化,使同学之间不是相互观望,对错误答案持隔岸观火态度。